徐敏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诊治头晕、头痛、中风、脑炎、帕金森病、痴呆、抑郁症和颈椎病。另外对癫痫的病因、发病机理和诊断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徐敏,1987年8月至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工作,2000年开设神经内科专家门诊和癫痫专科门诊。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2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多次参加关于脑血管病和癫痫病专题的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会议,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展开
个人擅长
诊治头晕、头痛、中风、脑炎、帕金森病、痴呆、抑郁症和颈椎病。另外对癫痫的病因、发病机理和诊断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展开
  • 目前如何治疗失眠

    失眠干预包含非药物的睡眠卫生教育(保持规律作息、优化睡眠环境、限制睡前1小时内使用电子设备等活动、减少床上非睡眠行为)、心理行为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失眠的认知重构、睡眠限制、刺激控制、放松训练),药物干预需专业医生据具体情况评估个体化选择,非苯二氮类受体激动剂起效快等适用于入睡困难,苯二氮类长期用易依赖,特殊人群中儿童优先非药物,老年人慎用药选影响小的,孕妇尽量非药物,有基础病史者需结合基础病治疗方案综合处理且考虑药物相互作用。 一、非药物干预 1.睡眠卫生教育: 规律作息:保持固定的上床时间和起床时间,即使在周末也不打破,有助于调整生物钟,提高睡眠效率。例如,每天尽量在相同的23:00左右上床,早上6:00左右起床(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 优化睡眠环境:确保卧室安静、黑暗且温度适宜(一般18~25℃较适宜),可使用遮光窗帘、耳塞等辅助营造良好睡眠环境。 限制睡前活动:睡前1小时内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因屏幕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干扰睡眠;也不宜进行剧烈运动或摄入咖啡因、尼古丁等刺激物。 减少床上非睡眠行为:避免在床上看书、看电视等,使床仅与睡眠建立强烈关联。 2.心理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失眠(CBT-I): 认知重构:纠正对失眠的负面认知,如不过度担忧失眠导致的次日精神不佳等后果,以减轻焦虑情绪。 睡眠限制疗法:通过缩短在床上的清醒时间来提高睡眠效率,例如根据实际睡眠时长逐步减少卧床时间,使睡眠倾向增加。 刺激控制疗法:仅在有困意时才上床,若躺下15~20分钟仍未入睡则离床,待有困意再上床,强化床与睡眠的关联。 放松训练:如渐进性肌肉松弛,通过依次紧绷和放松肌肉群来缓解身体紧张;或深呼吸训练,通过缓慢深呼吸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帮助放松身心。 二、药物干预 药物治疗需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评估后选择,遵循个体化原则。常见药物包括: 1.非苯二氮类受体激动剂:如佐匹克隆等,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对次日影响较小等特点,适用于入睡困难的患者,但需注意可能的头晕、口苦等不良反应。 2.苯二氮类药物:如艾司唑仑等,具有镇静催眠作用,但长期使用易产生依赖,老年人使用需谨慎,因可能增加跌倒、认知功能下降等风险。 三、特殊人群失眠的注意事项 1.儿童: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调整作息、营造适宜睡眠环境等,避免低龄儿童使用药物,若需药物干预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规范。 2.老年人:药物使用需格外谨慎,优先选择对认知功能影响小的药物,如非苯二氮类受体激动剂,并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及睡眠改善情况,同时关注其基础疾病对睡眠的影响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3.孕妇:尽量避免药物干预,以非药物干预为主,如通过调整睡眠习惯、放松技巧等来改善睡眠,若必须用药需在医生充分评估风险后谨慎选择。 4.有基础病史患者:如合并抑郁症的失眠患者,需结合基础疾病的治疗方案综合处理失眠问题,药物选择需考虑与基础疾病药物的相互作用,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2025-10-27 13:09:17
  • 初期脑梗的症状有哪些

    初期脑梗有神经系统症状和其他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头痛头晕、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口角歪斜等,其他症状有视力障碍、认知障碍等,特殊人群中老年人症状可能不典型、儿童罕见但有基础病时会有症状、女性特殊时期症状表现与男性有差异。 头痛头晕:部分初期脑梗患者会出现头痛、头晕的症状,头痛可能为持续性或间断性,头晕可表现为头重脚轻、眩晕感等。这是因为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影响神经功能,刺激头部神经引起不适。例如,有研究发现,在脑梗初期,约30%-5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症状,且随着病情发展,部分患者头晕头痛可能会加重。 肢体麻木无力:一侧肢体出现麻木、无力是初期脑梗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可能表现为手持物品掉落、行走时腿部无力、单侧肢体感觉减退等。这是由于脑部负责运动和感觉功能的区域受到影响,神经传导受阻所致。比如,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发生脑梗时,容易出现对侧肢体的麻木无力,相关研究显示,约60%-70%的初期脑梗患者会出现肢体麻木无力的情况,年龄较大的人群相对更易发生,可能与血管弹性下降、血流调节能力减弱等因素有关。 言语不清:患者可能出现说话含糊不清、吐字困难的症状,这是因为脑部语言中枢相关区域受损,影响了语言的表达功能。例如,脑梗死发生在语言中枢周围区域时,就可能导致言语障碍,这种情况在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中相对更易出现,因为这类人群血管病变风险较高,更易影响语言中枢相关血管的供血。 口角歪斜:表现为一侧口角下垂、流涎等,是由于面部神经受到影响,导致面部肌肉运动不协调引起的。这与脑部神经传导通路受损有关,当脑梗影响到支配面部肌肉的神经时,就会出现口角歪斜的症状,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尤其是有动脉硬化等血管问题的人群。 其他症状 视力障碍:部分初期脑梗患者可能出现视力模糊、视野缺损等视力方面的问题。这是因为脑部负责视觉传导和处理的区域供血不足,影响了视觉功能。例如,枕叶脑梗死可能导致视力障碍,相关研究表明,约10%-15%的初期脑梗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异常,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发生视力障碍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速血管病变,影响眼部相关血管的供血。 认知障碍:少数初期脑梗患者可能出现短暂的认知功能改变,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轻度下降等。这是由于脑部相关区域的神经细胞受损,影响了认知功能。对于有长期高血压、高血脂等病史的人群,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相对更高,因为这些慢性病会逐渐损害脑部血管和神经,在脑梗初期就可能影响认知功能。 特殊人群方面,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减退、血管壁增厚等生理变化,发生初期脑梗时症状可能不太典型,更容易被忽视,需要家属更加留意其身体状况;儿童发生脑梗相对罕见,但如有先天性血管畸形等基础疾病,也可能出现相应症状;女性在围绝经期等特殊时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血管状态,发生脑梗时症状表现可能与男性有一定差异,需特别关注。

    2025-10-27 13:08:18
  • 脑血管硬化的症状都有哪些

    早期有轻微头痛头晕(与脑血管弹性减退等相关,年龄较大或有病史者等易现)、记忆力减退(近期记忆下降,因脑血管硬化影响供血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者易现)、注意力不集中(脑部供血不足致神经细胞功能受影响,长期不良生活方式者易现);中晚期有肢体运动障碍(脑血管硬化致运动中枢供血不足等,老年患者等症状相对明显)、认知功能障碍(脑血管硬化致多个区域供血不足等,长期高血压糖尿病未良好控制者易现)、语言障碍(语言中枢血管硬化影响功能,长期有基础病史未有效控制者多见)、视力听力异常(眼部耳部血管硬化供血不足有关,中老年人高发,合并高血脂等会加速进程加重症状)早期有轻微头痛头晕(与脑血管弹性减退等相关,年龄较大或有病史者等易出现)、记忆力减退(近期记忆下降,因脑血管硬化影响供血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者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脑部供血不足致神经细胞功能受影响,长期不良生活方式者易出现);中晚期有肢体运动障碍(脑血管硬化致运动中枢供血不足等,老年患者等症状相对明显)、认知功能障碍(脑血管硬化致多个区域供血不足等,长期高血压糖尿病未良好控制者易出现)、语言障碍(语言中枢血管硬化影响功能,长期有基础病史未有效控制者多见)、视力听力异常(眼部耳部血管硬化供血不足有关,中老年人高发,合并高血脂等会加速进程加重症状)。 一、早期症状表现 1.轻微头痛头晕:多为头部隐痛或昏沉感,在疲劳、精神紧张时易出现,此与脑血管弹性减退、局部血流调节异常相关,年龄较大者或有高血压等病史者更易频繁出现,中青年长期熬夜、过度用脑且有脑血管硬化风险因素者也可能出现; 2.记忆力减退:以近期记忆力下降为主,如易忘刚发生之事、刚放置物品位置等,因脑血管硬化影响脑部供血,致海马等记忆相关区域功能受影响,长期吸烟、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者易出现该表现; 3.注意力不集中:难以长时间专注于某件事,工作学习效率下降,系脑部供血不足影响神经细胞正常功能所致,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者更易出现此症状。 二、中晚期症状表现 1.肢体运动障碍:可出现一侧肢体麻木、无力,严重时致行走不稳、持物掉落,乃脑血管硬化引发脑部运动中枢相关区域供血不足或缺血,影响神经传导所致,老年患者因血管老化程度更重,症状相对更明显,有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者发病风险及症状可能更突出; 2.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理解能力下降、计算力减退、定向力障碍等,病情进展可现痴呆表现,系由于脑血管硬化致脑部多个区域供血长期不足,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影响大脑认知功能,长期高血压、糖尿病未良好控制者致脑血管硬化进展较快时易出现; 3.语言障碍:可出现说话不清、表达困难等,为语言中枢相关血管硬化影响其功能所致,多见于长期有基础病史且未有效控制者; 4.视力听力异常:部分患者可现视力模糊、听力下降,与眼部、耳部相关血管硬化致供血不足有关,中老年人为高发群体,若同时合并高血脂等情况会加速血管硬化进程、加重相关症状。

    2025-10-27 13:06:29
  • 治疗眩晕的药物有哪些

    不同类型药物治疗眩晕的机制、适用情况及特殊人群提示不同。抗组胺药通过阻断组胺H1受体缓解组胺介导眩晕,儿童及老年人使用需谨慎;抗胆碱能药抑制前庭神经内耳功能,儿童和老年人使用需特别注意;血管扩张药改善内耳血液循环,儿童使用遵医嘱且老年人用需监测血压;利尿剂减少内耳淋巴液容量,儿童和老年人使用需关注水电解质等情况;糖皮质激素减轻内耳炎症反应,儿童和老年人使用需谨慎并注意相关风险。 适用情况:常用于梅尼埃病等引起的眩晕,对组胺介导的眩晕症状有一定缓解作用。 特殊人群提示:儿童使用需谨慎,因为可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等不良反应,如过度嗜睡等,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儿童年龄、体重等情况权衡使用;老年人对本类药物的中枢抑制作用较敏感,使用时需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嗜睡、头晕加重等情况。 抗胆碱能药 作用机制:通过阻断节后胆碱能神经支配的效应器上的胆碱受体,抑制前庭神经内耳功能,减少前庭兴奋性传入。例如东莨菪碱,能阻断M胆碱受体,具有抑制前庭神经内耳功能及镇吐作用。 适用情况:可用于治疗晕动病相关眩晕等,能缓解因前庭功能亢进引起的眩晕。 特殊人群提示:儿童使用要特别谨慎,儿童对其抗胆碱能作用较敏感,可能出现烦躁、幻觉等不良反应;老年人使用时,因其本身可能存在前列腺增生等情况,抗胆碱能作用可能导致排尿困难等加重,需在医生评估后使用。 血管扩张药 作用机制:改善内耳血液循环,增加内耳供血,从而缓解眩晕症状。例如倍他司汀,可改善内耳循环,增加脑血流量,特别是增加内耳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内耳淋巴液分泌,消除内耳性眩晕、耳鸣、耳闭感。 适用情况:常用于梅尼埃病、脑动脉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等引起的眩晕。 特殊人群提示:儿童使用需严格遵医嘱,因为儿童的药物代谢等与成人不同,可能存在不适应情况;老年人如果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史,使用时需监测血压等情况,因为倍他司汀可能对血压有一定影响。 利尿剂 作用机制:通过减少内耳淋巴液容量,降低内淋巴压力来缓解眩晕。例如呋塞米,能抑制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重吸收,使内耳淋巴液生成减少,降低内淋巴压力。 适用情况:可用于梅尼埃病发作期的辅助治疗,减轻内耳水肿。 特殊人群提示:儿童使用时要关注水电解质平衡,因为儿童对利尿剂的电解质影响更敏感,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等;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电解质紊乱风险,使用时需定期监测血钾、血钠等电解质水平。 糖皮质激素 作用机制:具有抗炎、抗过敏等作用,可减轻内耳炎症反应等,从而缓解眩晕。例如地塞米松,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等发挥抗炎作用,减轻内耳的炎性水肿等情况。 适用情况:对于一些内耳炎症性疾病导致的眩晕,如前庭神经元炎等,可考虑使用。 特殊人群提示:儿童使用糖皮质激素需非常谨慎,长期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等,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老年人使用时,需注意可能增加骨质疏松、感染等风险,使用过程中要监测骨密度等情况,有感染风险时需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2025-10-27 13:04:21
  • 侧脑室的宽度为7MM危险吗

    侧脑室宽度7MM属正常范围低端需结合孕周、其他检查及胎儿整体发育判断是否危险,孕早期需持续观察,孕中期要对比测量值变化及看是否合并其他软指标异常,孕晚期无继续增宽通常提示基本正常但仍关注其他情况,关联其他神经系统异常时需警惕,不合并其他异常且相关检查无异常则危险低,孕妇要遵产检流程、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后续有异常变化及时沟通评估。 侧脑室宽度是产前超声检查评估胎儿神经系统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来说,侧脑室宽度正常范围在10MM以内被认为是相对正常的区间。当侧脑室宽度为7MM时,处于正常范围的较低端情况,但仍需要结合孕周、其他检查结果以及胎儿的整体发育情况来综合判断是否危险。 不同孕周的影响 孕早期:孕早期时侧脑室宽度7MM相对来说可能需要持续观察,因为随着孕周的增加,侧脑室可能会有一定的生理性变化。在孕早期,胎儿神经系统尚处于快速发育阶段,侧脑室宽度7MM本身可能还不能直接判定为异常,但需要密切关注后续超声检查中侧脑室宽度的变化情况。 孕中期:孕中期是监测侧脑室宽度的关键时期。如果是在孕中期测得侧脑室宽度为7MM,需要对比不同孕周的测量值变化。一般来说,侧脑室宽度应该是相对稳定或者呈缓慢变化的趋势。如果在连续的超声监测中,侧脑室宽度没有进行性增宽,那么单纯侧脑室宽度7MM不一定代表有危险情况。但如果同时合并有其他超声软指标异常,如鼻骨缺失、心室内强回声等,就需要进一步评估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等情况。 孕晚期:到了孕晚期,侧脑室宽度7MM如果没有继续增宽,通常提示胎儿侧脑室发育基本在正常范围内。但仍需要关注胎儿的脑部结构是否存在其他异常,以及胎儿的神经系统功能等情况。 与胎儿其他发育情况的关联 合并其他神经系统异常:如果除了侧脑室宽度7MM外,还发现胎儿存在脑部其他结构的异常,如脑沟回发育异常、脑室系统其他部位的异常等,那么即使侧脑室宽度7MM,也需要警惕可能存在神经系统发育不良等问题,这种情况下相对来说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进一步通过羊水穿刺等遗传学检查以及详细的胎儿脑部评估来明确情况。 不合并其他异常:当侧脑室宽度7MM且胎儿其他超声检查指标均正常,染色体核型分析等遗传学检查也无异常时,单纯侧脑室宽度7MM通常提示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基本正常的可能性较大,这种情况相对危险程度较低,但仍需要定期进行产检,持续监测侧脑室宽度以及胎儿的发育情况。 特殊人群(胎儿)的温馨提示 对于胎儿来说,孕妇需要遵循规范的产检流程,按时进行超声等相关检查。在整个孕期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均衡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这有助于胎儿的正常发育。同时,要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放射性物质、某些有毒化学物质等,减少对胎儿发育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如果后续产检中发现侧脑室宽度有异常变化,要及时与医生沟通,进一步评估胎儿的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2025-10-27 12:59:2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