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诊治头晕、头痛、中风、脑炎、帕金森病、痴呆、抑郁症和颈椎病。另外对癫痫的病因、发病机理和诊断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徐敏,1987年8月至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工作,2000年开设神经内科专家门诊和癫痫专科门诊。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2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多次参加关于脑血管病和癫痫病专题的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会议,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展开
个人擅长
诊治头晕、头痛、中风、脑炎、帕金森病、痴呆、抑郁症和颈椎病。另外对癫痫的病因、发病机理和诊断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展开
  • 眩晕要警惕三种病是真的吗

    眩晕要警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突发性耳聋伴眩晕三种病,分别介绍了它们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相关研究,且提及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及不同生活方式人群患这些病的差异及特殊人群需注重内耳保健。 发病机制:梅尼埃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内耳膜迷路积水有关。内耳膜迷路积水会导致膜迷路扩张,影响内耳的平衡感受器和听觉感受器功能。 临床表现:典型症状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持续时间多为20分钟至数小时,常伴有耳鸣、耳胀满感、波动性听力下降。眩晕发作前多无明显征兆,发作时患者感觉自身或周围物体旋转,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等自主神经症状。 相关研究:有研究表明,梅尼埃病的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感染、过敏、劳累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遗传因素在部分梅尼埃病患者中起作用,某些基因的突变可能增加患梅尼埃病的风险;而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因素可能诱发梅尼埃病的发作。 前庭神经元炎 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前庭神经元遭受病毒感染所致。病毒感染引起前庭神经元的炎症反应,导致前庭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突发的剧烈眩晕,多为持续性眩晕,可伴有恶心、呕吐,但一般无耳鸣和听力下降。患者在头部运动时眩晕症状加重,起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相关研究:临床研究发现,多种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等都可能引发前庭神经元炎。上呼吸道感染后机体免疫力下降,病毒容易侵袭前庭神经元,导致炎症发生。 突发性耳聋伴眩晕 发病机制: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内耳血管痉挛、栓塞、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内耳血管病变会导致内耳供血不足,影响听觉和前庭功能;病毒感染也可能同时累及内耳的听觉和前庭结构。 临床表现: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眩晕,眩晕程度可轻可重,部分患者眩晕症状较为明显,同时可能伴有耳鸣、耳闷等症状。 相关研究:有研究显示,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的发生与内耳微循环障碍密切相关。例如,内耳小动脉痉挛或栓塞会导致内耳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引发听力下降和眩晕等症状。病毒感染在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的发病中也占一定比例,某些病毒感染可通过直接损害内耳组织或引起免疫反应导致内耳病变。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这三种疾病的表现可能会有所差异。例如,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内耳结构和功能发生退变,患这些疾病时的症状可能不如年轻人典型,但病情可能相对较重。女性在某些特殊时期如经期、孕期、更年期等,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对疾病的易感性或症状表现产生一定影响。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劳累、精神压力大、有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熬夜、吸烟、酗酒等)的人群,患这些疾病的风险相对较高。有耳部疾病史、头部外伤史、病毒感染史等病史的人群,患眩晕相关疾病的概率也会增加。对于这些特殊人群,应更加注重内耳的保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耳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相关疾病。

    2025-10-27 12:54:14
  • 头痛想吐怎么快速缓解

    当出现头痛想吐时,可通过休息放松(创造安静舒适黑暗环境、调整舒适姿势)、冷敷或热敷(成年人劳累等致头痛想吐可冷敷额头,受凉致的可用热敷颈部后头部)、呼吸调节(进行深呼吸)来缓解,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严重症状(如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意识障碍、视力模糊等),无论年龄大小都应及时就医。 一、休息放松 (一)环境因素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创造一个安静、舒适、黑暗的环境休息很重要。例如成年人在工作学习后出现头痛想吐,可选择在卧室拉上窗帘,减少光线刺激;儿童如果是因过度玩耍后出现此症状,应让其在安静的房间躺下休息,避免嘈杂的环境加重不适。因为光线、声音等外界刺激可能会加重头痛想吐的症状,安静黑暗的环境有助于身体放松,缓解不适。 (二)姿势调整 采取舒适的姿势,如坐着时挺直腰背,头部微微前倾,或者躺下时选择合适的枕头高度,使颈部和头部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不同年龄人群姿势调整需考虑自身特点,儿童可选择平躺,头部稍垫高;成年人可根据自身习惯选择舒适坐姿或卧姿。正确的姿势能缓解颈部肌肉紧张,进而减轻头痛想吐的感觉,因为颈部肌肉紧张可能会牵扯头部神经引发头痛并伴随想吐的症状。 二、冷敷或热敷 (一)冷敷 对于成年人因劳累、紧张性头痛伴有想吐的情况,可使用冷毛巾或冰袋敷在额头,每次敷15-20分钟,间隔一段时间后可重复。儿童使用冷敷时要注意避免冻伤,可将冰袋用毛巾包裹后再敷在额头。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轻头部血管扩张引起的头痛,从而缓解想吐的感觉,因为血管扩张可能是导致头痛想吐的原因之一。 (二)热敷 对于因受凉等原因引起的头痛想吐,成年人可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颈部和后头部,温度以感觉舒适为宜,每次热敷15-20分钟。儿童热敷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热敷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对于因受凉导致的血管收缩、肌肉紧张引起的头痛想吐有缓解作用。 三、呼吸调节 (一)深呼吸 无论年龄、性别,都可进行深呼吸练习。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慢慢地吸气,让空气充满腹部,然后慢慢地呼气,重复几次。成年人在工作压力大出现头痛想吐时,通过深呼吸能放松身心,缓解紧张情绪,进而减轻头痛想吐症状;儿童在情绪激动或过度活动后出现此症状,也可引导其进行深呼吸,帮助平静下来,缓解不适。深呼吸可以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减轻紧张状态,从而对头痛想吐起到缓解作用,因为紧张状态可能会引发头痛并伴随胃肠道的不适反应。 四、及时就医情况 如果头痛想吐的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剧烈头痛、呕吐剧烈且呈喷射性、意识障碍、视力模糊等,无论年龄大小都应及时就医。例如老年人如果出现头痛想吐且伴有意识模糊,可能是脑部血管病变等严重情况;儿童如果头痛想吐伴随视力突然改变,需警惕颅内病变等,应立即前往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如头部CT等,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2025-10-27 12:52:57
  • 右手麻是咋回事

    右手麻可能由颈椎病、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脑供血不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引起,不同病症有不同发病机制与相关表现,出现右手麻应及时就医检查,有基础疾病人群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改善生活方式预防。 一、颈椎病 1.发病机制:颈椎发生病变,如颈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可压迫神经根,导致神经传导受影响,从而引起右手麻。长期低头工作、学习,颈部姿势不当等生活方式易诱发颈椎病。对于不同年龄人群,青少年可能因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不良坐姿等引发,中老年人则多与颈椎退变有关。女性在孕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由于激素变化等因素,也可能增加颈椎病发病风险。 2.相关表现:除右手麻外,常伴有颈部疼痛、僵硬,上肢无力等症状,颈部活动时麻木等症状可能加重。 二、腕管综合征 1.发病机制:腕部的正中神经受压所致,如手腕长期过度活动,如频繁打字、织毛衣等,会使腕管内压力增高,压迫正中神经,引起右手麻。长期从事重复性手腕动作的人群易患,女性相对男性可能因手部解剖结构等因素有更高发病几率,不同年龄中,长期劳作的中老年人较为常见。 2.相关表现:右手麻多为桡侧三个半手指麻木,夜间或清晨症状常较明显,活动手腕后可有所缓解,病情严重时可能出现手部肌肉萎缩等情况。 三、肘管综合征 1.发病机制:肘部尺神经受压引起,如肘部长期受到压迫,如经常伏案时肘部处于不当姿势,或外伤等因素导致肘管结构异常,压迫尺神经,可出现右手麻。长期从事肘部过度活动工作的人群易患病,各年龄均可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但经常进行肘部剧烈活动的人群风险更高。 2.相关表现:右手尺侧手指麻木,可伴有手部精细动作受限等表现,肘部可能有压痛等情况。 四、脑供血不足 1.发病机制: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影响神经功能,可能导致感觉异常,出现右手麻。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史人群易发生脑供血不足,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也会增加风险,各年龄均可发病,有基础病史的人群需尤其注意。 2.相关表现:除右手麻外,还可能伴有头晕、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病情发作可能与体位变化等因素有关。 五、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1.发病机制: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导致周围神经受损,引起麻木等感觉异常,右手麻是常见表现之一。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波动大、病史较长,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增加,各年龄糖尿病患者均可患病,女性与男性患病风险无显著差异,但血糖控制情况是关键影响因素。 2.相关表现:右手麻常呈对称性,可伴有肢体感觉减退、蚁走感等,还可能有脚部麻木等其他周围神经受累表现。 当出现右手麻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颈椎磁共振、肌电图、血糖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颈椎病等,更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改善生活方式,以预防右手麻等症状的发生或加重。

    2025-10-27 12:51:47
  • 脑出血怎样看出有意识

    观察脑出血患者意识水平可从睁眼、言语、运动反应入手,评估GCS评分,观察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还有患者对环境的定向力,睁眼、言语、运动反应可初步判断意识,GCS评分越低意识障碍越重,瞳孔变化可反映病情危重情况,定向力异常也提示意识问题,不同年龄患者评估有相应特点。 言语反应:能正确定向交谈表明意识清晰,若脑出血患者言语混乱、答非所问,或只能发出无意义声音,甚至完全不能言语,都提示意识异常。年龄较小的儿童无法用言语准确表达,可通过其对交流的反应来判断,如婴儿是否对呼唤有相应反应等。 运动反应:患者能按指令做出肢体活动为正常,若脑出血患者肢体对疼痛刺激有定位动作(如能抬手避开疼痛刺激),说明意识障碍相对较轻;若只是肢体屈曲或伸直等异常运动,或无任何运动反应,提示意识障碍较重。对于儿童患者,运动反应的观察需结合其年龄特点,比如婴儿的肢体运动表现与成人不同,可通过观察其对疼痛刺激的肢体动作来评估意识状况。 评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GCS评分由睁眼反应、言语反应和运动反应三部分组成,总分为15分,得分越低意识障碍越重。正常人为15分,8分以下为昏迷,3-8分表示重度昏迷。例如患者睁眼反应得4分,言语反应得3分,运动反应得5分,总分12分,提示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不同年龄人群的GCS评分正常范围及意义有其特点,儿童的GCS评分标准与成人有差异,评估时要依据儿童相应的评分标准来准确判断意识情况。 观察瞳孔变化 大小:正常瞳孔直径约2-5mm,双侧等大等圆。脑出血患者若出现一侧瞳孔散大,可能提示脑疝形成,是病情危重的表现。不同年龄患者瞳孔对疾病的反应可能有差异,儿童的瞳孔调节功能与成人不同,但脑疝时瞳孔变化的原理是相似的,都要关注瞳孔大小及对称性变化。 对光反射:正常情况下瞳孔对光反射灵敏,当用光线照射瞳孔时,双侧瞳孔能迅速缩小。若脑出血患者一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也提示可能存在脑损伤导致的意识相关改变。对于儿童患者,检查瞳孔对光反射时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对儿童造成不必要的刺激,同时准确判断反射情况来辅助评估意识状态。 观察患者对环境的定向力 时间定向:能正确回答当时的年份、季节、月份、日期、时间等为时间定向正常。若患者不知道现在是何年何月何日何时,说明存在时间定向障碍,提示意识可能受累及。不同年龄人群对时间的认知能力不同,儿童的时间定向发展有其阶段特点,可通过询问简单的时间问题来评估其时间定向情况,进而判断意识状况。 地点定向:能正确说出自己所在地点,如医院名称、科室、房间号等为地点定向正常。脑出血患者若不能正确说出自己所在地点,存在地点定向障碍,也反映意识可能有问题。对于儿童患者,地点定向的评估方式要适合其年龄,比如用简单的方式询问其所在场所等,以此来辅助判断意识状态。

    2025-10-27 12:50:49
  • 无名指小指发麻是怎么回事

    无名指和小指发麻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颈椎病(颈椎病变压迫神经,长期不良姿势或中老年人易发病,伴颈部等不适)、肘管综合征(尺神经在肘部卡压,常发生于经常屈肘或有肘部病史者,表现为特定手指麻木等)、胸廓出口综合征(臂丛神经等在胸廓出口受压,肩部过度外展者易发病,有相应部位症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致神经受损,病程长且控制不佳者易出现,有手脚对称性麻木等)、脑供血不足(脑部供血不足影响神经,有基础疾病或不良生活方式者易发病,伴头晕等症状),出现该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针对病因治疗,如糖尿病患者控血糖,颈椎病患者改善姿势等,老年人需重视排查病因以防延误病情。 一、颈椎病 1.发病机制:颈椎发生病变,如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压迫支配无名指和小指的神经,常见于长期低头工作、玩手机、伏案劳作等人群,年龄方面中老年人相对更易因颈椎退变出现此类问题,但年轻人若长期不良姿势也可发病。 2.相关表现:除无名指小指发麻外,常伴有颈部疼痛、僵硬,部分人上肢也会有麻木、无力等感觉,颈部活动时症状可能加重。 二、肘管综合征 1.发病机制:尺神经在肘部尺神经沟处受到卡压,常见于经常屈肘的人群,比如长期打网球、高尔夫球者,或者有肘部骨折、脱位病史者,年龄上无特定限制,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 2.相关表现:主要表现为无名指、小指尺侧半的麻木、刺痛,可伴有手部精细动作不灵活,肘部按压时症状可能加重。 三、胸廓出口综合征 1.发病机制:臂丛神经和锁骨下血管在胸廓出口处受到压迫,常见于肩部过度外展的人群,如运动员、经常进行肩部大幅度运动者,不同年龄均可发病。 2.相关表现:可出现无名指、小指发麻,还可能伴有肩部、上肢的疼痛、无力,外展肩部时症状易诱发或加重。 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1.发病机制: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导致周围神经受损,多见于病程较长、血糖控制不理想的糖尿病患者,各个年龄段糖尿病患者均有发生可能。 2.相关表现:除无名指小指发麻外,常伴有手脚对称性的麻木、刺痛,呈手套、袜套样分布,还可能有感觉减退等表现。 五、脑供血不足 1.发病机制: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影响神经功能,常见于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的人群,中老年人相对更易发生,年轻人若有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出现。 2.相关表现:可出现手指发麻,还可能伴有头晕、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一般呈发作性。 若出现无名指小指发麻情况,应及时就医,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如颈椎磁共振、肌电图、血糖、头颅CT或MRI等)明确病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颈椎病患者可通过改善姿势、理疗等缓解症状。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更要重视,及时排查病因,以免延误病情。

    2025-10-27 12:47:2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