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诊治头晕、头痛、中风、脑炎、帕金森病、痴呆、抑郁症和颈椎病。另外对癫痫的病因、发病机理和诊断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徐敏,1987年8月至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工作,2000年开设神经内科专家门诊和癫痫专科门诊。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2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多次参加关于脑血管病和癫痫病专题的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会议,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展开
个人擅长
诊治头晕、头痛、中风、脑炎、帕金森病、痴呆、抑郁症和颈椎病。另外对癫痫的病因、发病机理和诊断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展开
  • 肌肉萎缩是什么症状

    肌肉萎缩是横纹肌营养障碍致肌肉体积缩小,症状包括肌肉体积和外观改变、肌力减退、肌肉力量减退相关表现及伴随症状,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症状体现有差异,有基础疾病者症状可能加重且相互影响。 肌肉体积和外观改变:患病肌肉部位会出现体积缩小的情况,外观上能看到肌肉变得松弛、干瘪,比如手部肌肉萎缩时,原本丰满的手掌会变得扁平。不同部位的肌肉萎缩外观表现有差异,像小腿肌肉萎缩时,会发现小腿的轮廓变浅。 肌力减退:肌肉力量会下降,患者会感觉做事没力气,例如上肢肌肉萎缩可能会影响拿东西的力量,拿较轻的物品都比较费劲;下肢肌肉萎缩则会影响行走、上下楼梯等活动,走路可能会有拖沓感,上下楼梯时腿部发力困难。 肌肉力量减退相关表现:由于肌力减退,患者运动功能会受影响,运动范围可能减小。以腿部肌肉萎缩为例,患者在屈伸膝关节等动作时,幅度会比正常时变小。而且肌肉萎缩还可能导致运动协调能力变差,比如手部肌肉萎缩的患者,在做精细动作如系纽扣时会比较困难。 伴随症状 神经源性肌肉萎缩:如果是神经方面问题导致的肌肉萎缩,常伴有神经受损的其他表现,比如神经根病变引起的肌肉萎缩,可能会有相应神经根支配区域的感觉异常,像麻木、疼痛等症状。例如腰神经根病变导致下肢肌肉萎缩时,腿部可能会有麻木感。 废用性肌肉萎缩:多是因为肢体长期不活动引起,除了肌肉萎缩外,往往有导致肢体活动减少的原发病表现,比如骨折后长时间固定的肢体,除了肌肉萎缩,还能看到骨折部位的固定装置以及受伤相关的局部表现,如肿胀、疼痛(在骨折恢复后期疼痛可能相对减轻,但仍有不适)。 不同年龄阶段人群肌肉萎缩的症状可能有不同的体现,儿童肌肉萎缩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比如身高增长可能受影响,因为肌肉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长发育有支撑等作用;老年人肌肉萎缩可能会加重行动不便,增加跌倒的风险,因为老年人本身平衡能力等就有所下降,再加上肌肉萎缩,更容易在行走、站立时失去平衡而摔倒,摔倒后可能引发更严重的损伤,如骨折等。女性和男性在肌肉萎缩症状上没有本质区别,但可能在一些活动参与度上因肌肉萎缩而有所不同,比如女性可能更注重形体方面,肌肉萎缩对其形体影响可能更易察觉,从而在心理上可能会有更大影响,需要更多的心理关怀;而男性如果是从事体力劳动相关工作,肌肉萎缩对其工作影响更直接,会严重影响工作能力。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神经系统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等的患者,肌肉萎缩症状可能会在原发病基础上进一步加重,而且原发病的一些症状可能会掩盖或与肌肉萎缩症状相互影响,在诊断和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

    2025-10-27 12:14:01
  • 睡不好怎么办

    睡不好可通过营造良好睡眠环境、建立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放松身心等非药物方法改善,还需关注失眠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睡眠相关疾病,特殊人群改善睡眠需谨慎,若睡不好持续不缓解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应及时就医。 建立规律作息: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包括周末。这有助于调整人体的生物钟。例如,成年人应保证7~9小时的睡眠时间,长期坚持规律作息可以让身体形成固定的睡眠节奏。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需要规律作息来保障身体正常发育和大脑功能恢复,一般需要8~10小时睡眠。 适度运动:白天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但应注意避免在临近bedtime(睡觉时间)进行剧烈运动。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体质,还能缓解压力和焦虑,从而有助于改善睡眠。不过,患有某些慢性疾病的人群运动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例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运动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和强度,避免因运动不当加重病情。 放松身心:睡前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方法放松身心。深呼吸时,慢慢地吸气,让腹部膨胀,然后缓慢地呼气,重复几次。渐进性肌肉松弛则是依次紧绷和放松身体的各个肌肉群,从脚部开始,逐渐向上到头部。对于压力较大的人群,如上班族,这些放松方法能有效缓解紧张情绪,帮助入睡。孕妇在睡前放松身心也很重要,可采用轻柔的呼吸和简单的放松动作,减轻身体不适和心理压力。 睡眠相关疾病及干预 失眠症:如果长期存在睡不好的情况,可能是失眠症。失眠症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睡眠时长、睡眠质量以及白天的不适症状等。对于失眠症的干预,除了上述非药物方法外,还需要排除其他疾病因素。如果非药物干预效果不佳,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是否需要药物辅助,但药物使用需谨慎,尤其对于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例如,一些非苯二氮类药物可以短期用于治疗失眠,但儿童一般不建议首先使用药物治疗失眠,应优先尝试非药物方法。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表现为睡眠中呼吸暂停和白天嗜睡等症状。对于肥胖人群,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风险较高,需要控制体重来改善症状。同时,可通过改变睡眠姿势,如侧卧位睡眠,来减轻上气道阻塞。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呼吸机等设备辅助呼吸。老年人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高发人群,需要密切关注其睡眠中的呼吸情况,及时发现并干预。 总之,睡不好可以通过多种非药物方法进行改善,同时要关注是否存在睡眠相关疾病,对于特殊人群更要谨慎选择合适的改善睡眠措施。如果睡不好的情况持续不缓解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全面评估和针对性处理。

    2025-10-27 12:12:41
  • 神经紊乱会低烧多少度

    神经紊乱可引起低烧,范围一般在37.3℃-38℃,其程度和表现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应对可通过非药物干预,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温馨提示,儿童需密切观察精神等情况,老年人要留意意识等,女性生理期要注意保暖和心情。 影响低烧程度及表现的相关因素 年龄方面: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神经紊乱时低烧表现可能相对不典型,且儿童对体温变化的耐受和反应与成人不同。例如婴儿神经紊乱低烧时,可能仅表现为精神稍差、食欲略有减退等,而成人可能会有较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相关表现如多汗、心慌等伴随低烧。老年人神经功能本身有退变,神经紊乱引发低烧时,可能更容易出现嗜睡等表现,且由于机体代偿能力下降,低烧持续时间可能相对较长。 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因性别导致神经紊乱低烧程度和表现的特异性差异,但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神经内分泌调节本身有变化,若此时出现神经紊乱低烧,可能受生理期影响,低烧相关症状可能会有一定波动,如可能在生理期前后神经紊乱低烧情况略有不同。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的人群,神经紊乱更容易发生,低烧时可能伴随更明显的因生活方式导致的其他不适,如长期熬夜者低烧时可能睡眠障碍加重;而生活方式规律、心态平和的人神经紊乱相对较少,低烧表现相对单纯。 病史方面:有基础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如既往有癫痫病史等,出现神经紊乱低烧时,需要格外关注是否是神经系统疾病复发或加重的表现,低烧可能会诱发基础疾病的发作,需密切监测体温及病情变化;而无基础神经系统疾病者,神经紊乱低烧相对单纯,但也需查找神经紊乱的诱因。 神经紊乱低烧的相关应对及注意事项 非药物干预:对于神经紊乱低烧,首先要调整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一般成人保证7~8小时睡眠,儿童根据年龄保证相应时长睡眠;进行适度的放松活动,如冥想、瑜伽等,帮助缓解精神压力。对于儿童,要营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证其睡眠质量,通过讲故事等轻松方式缓解其因低烧可能产生的不适情绪。老年人则要注意休息环境的安全,避免因低烧导致摔倒等意外。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儿童出现神经紊乱低烧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等,若低烧持续不缓解或出现精神萎靡、呕吐等其他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老年人神经紊乱低烧时,家属要注意观察老年人的意识状态、体温变化等,如有异常应尽快送医,因为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低烧可能隐藏更严重的问题。女性生理期出现神经紊乱低烧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加重神经紊乱症状,同时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生理期情绪波动加重神经紊乱情况。

    2025-10-27 12:11:37
  • 怎么解决失眠多梦

    解决失眠多梦的方法包括改善睡眠环境、建立规律作息、避免刺激性物质、控制饮食、适度运动、放松技巧、心理调节、限制白天睡眠时间、避免使用电子设备等。特殊人群需根据具体情况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 1.改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凉爽,使用舒适的床垫和枕头,避免噪音和光线干扰。 2.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每天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在周末也不例外。这有助于调整生物钟,提高睡眠质量。 3.避免刺激性物质:下午或晚上避免饮用咖啡、茶或含咖啡因的饮料,避免吸烟和饮酒。 4.控制饮食:晚餐应适量,避免过饱或过饥,避免在睡前吃辛辣、油腻或刺激性食物。 5.适度运动: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但避免在睡前过度运动。 6.放松技巧:可以尝试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或渐进性肌肉松弛。 7.心理调节:处理压力和焦虑情绪,避免过度思考和担忧。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冥想或其他心理治疗方法来帮助应对。 8.限制白天睡眠时间:尽量避免白天长时间午睡或打盹。 9.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在睡前至少1-2小时内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和平板电脑。 10.药物治疗:在医生的建议下,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来帮助改善睡眠,如苯二氮类药物、非苯二氮类药物或草药。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长期存在失眠多梦问题的人,应及时咨询医生或专业的睡眠专家。他们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此外,特殊人群在解决失眠多梦问题时需要特别注意: 孕妇:应避免使用某些药物治疗失眠多梦,最好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放松技巧来改善睡眠。如果失眠问题严重,应咨询医生的建议。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质量可能会下降,睡眠时间也可能会减少。老年人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入睡和保持睡眠。他们可以尝试一些温和的方法来改善睡眠,如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避免刺激性物质和适度运动。 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某些慢性疾病,如疼痛、呼吸问题、心脏病等,可能会导致失眠多梦。治疗这些疾病是改善睡眠的关键。同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管理。 服用药物的人: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如果正在服用药物,应咨询医生是否会导致失眠多梦,并考虑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人:这是一种严重的睡眠障碍,可能会导致频繁的觉醒和睡眠中断。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总之,解决失眠多梦需要综合考虑生活方式、心理状态和个人情况。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如果失眠问题持续存在或严重影响生活,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2025-10-27 12:08:12
  • 老年人手麻怎么办

    老年人手麻常见原因有颈椎病、脑供血不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应有不同应对方式,若手麻频繁不缓解或伴其他不适需及时就医,日常要保持良好姿势、适度锻炼,特殊人群要谨慎应对、控制基础病、专业指导及关注心理。 一、常见原因及应对 (一)颈椎病 1.原因:老年人颈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等可压迫神经根,导致手麻。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等不良姿势会加重颈椎问题。 2.应对:避免长时间低头,可适当进行颈部伸展运动,如缓慢转动颈部等。若症状明显,可前往康复科进行颈椎牵引、推拿等治疗,但需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因为不当的推拿可能会加重病情。同时,可选择合适的枕头,保持颈椎的生理曲度。 (二)脑供血不足 1.原因: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血流缓慢,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影响神经功能,可能导致手麻。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会增加脑供血不足的风险。 2.应对:控制血压、血脂等指标,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改善脑循环的药物(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适量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但运动强度要适中,避免过度劳累。 (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1.原因:长期糖尿病控制不佳,高血糖会损伤周围神经,引起手麻等症状。 2.应对:严格控制血糖,遵循糖尿病饮食和治疗方案。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定期监测血糖,密切关注神经病变的进展情况。 二、就医建议 如果老年人手麻症状频繁出现、持续不缓解或伴有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以及相关辅助检查,如颈椎X线、CT或MRI、头颅CT或MRI、血糖、血脂等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三、日常注意事项 (一)生活方式 1.保持良好的姿势,无论是坐姿还是站姿都要端正,避免弯腰驼背等不良姿势加重身体不适。 2.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机能,但要注意运动的安全性,避免受伤。 (二)特殊人群提示 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应对手麻问题时要更加谨慎。对于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老年人,要严格按照医嘱控制基础疾病,定期复诊。在进行任何康复或治疗操作时,都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避免因自行处理不当而导致病情加重。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手麻可能会给老年人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家人要多给予关心和陪伴,帮助老年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利于身体的康复。

    2025-10-27 12:05:3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