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诊治头晕、头痛、中风、脑炎、帕金森病、痴呆、抑郁症和颈椎病。另外对癫痫的病因、发病机理和诊断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徐敏,1987年8月至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工作,2000年开设神经内科专家门诊和癫痫专科门诊。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2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多次参加关于脑血管病和癫痫病专题的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会议,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展开
个人擅长
诊治头晕、头痛、中风、脑炎、帕金森病、痴呆、抑郁症和颈椎病。另外对癫痫的病因、发病机理和诊断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展开
  • 面部麻是什么原因

    面部麻木可能与神经受损、血液循环问题、糖尿病、药物副作用、脑部问题或其他原因有关,需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检查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 1.神经受损:面部麻木可能与神经损伤或疾病有关。例如,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等神经病变都可能导致面部感觉异常,包括麻木。这些疾病可能由感染、自身免疫反应、创伤或其他因素引起。 2.血液循环问题:血液循环不良也可能导致面部麻木。动脉硬化、血管狭窄或堵塞、高血压等血管疾病可能影响面部血液供应,导致麻木感。此外,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睡觉时头部受压)也可能暂时影响血液循环,引起面部麻木。 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病变,包括面部神经受损,从而导致面部麻木。长期高血糖水平对神经组织的损害是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主要原因之一。 4.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能引起面部麻木或其他感觉异常。某些降压药、抗抑郁药、抗癫痫药等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包括神经系统方面的问题。 5.脑部问题:面部麻木也可能与脑部疾病有关。例如,脑中风、脑肿瘤、多发性硬化等疾病可能影响面部神经或脑部其他区域,导致麻木感。 6.其他原因:面部麻木还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如维生素缺乏、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毒、过敏反应等。 如果出现面部麻木症状,尤其是伴有其他症状如疼痛、无力、抽搐、视力或听力问题等,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评估症状和可能的病因,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诊断和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面部麻木可能是暂时的,会自行缓解。然而,对于持续或频繁出现的面部麻木,以及伴有严重症状的情况,及时就医以确定病因并获得适当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帮助缓解症状、预防进一步的神经损伤,并提高康复的机会。

    2025-10-27 09:56:18
  • 脸感觉麻麻的怎么回事

    脸麻可能是神经、血液循环、药物副作用、头部或颈部损伤、糖尿病或其他健康问题等原因引起,应及时就医。 脸感觉麻麻的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神经问题:面部感觉麻木可能与神经损伤、神经炎或神经病变有关。例如,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等疾病可能导致面部麻木。 2.血液循环问题:血液循环不良也可能导致脸部麻木。例如,动脉硬化、血管狭窄或血栓形成可能影响面部血液供应,导致麻木感。 3.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包括面部麻木。如果正在服用某种药物,应咨询医生是否与麻木感有关。 4.头部或颈部损伤:头部或颈部的外伤、扭伤或损伤可能导致神经受压或受损,引起面部麻木。 5.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病变,包括面部神经病变,导致麻木感。 6.其他健康问题:某些其他健康问题,如中风、脑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可能引起面部麻木。 如果脸部麻木持续存在或伴有其他症状,如疼痛、无力、抽搐、视力问题或言语障碍等,应及时就医进行评估和诊断。医生可能会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神经功能测试、影像学检查等,以确定具体原因并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在等待就医期间,应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自行用药:不要自行使用药物来缓解面部麻木,以免掩盖潜在的问题。 2.观察症状变化:密切观察麻木感的程度、范围和伴随症状是否发生变化。 3.避免诱因:尽量避免可能加重麻木感的因素,如寒冷、压力、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等。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等。 总之,脸部麻木可能是多种健康问题的信号,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是关键,以便早期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避免症状进一步加重。

    2025-10-27 09:55:06
  • 羊癫疯会隔代遗传吗

    羊癫疯即癫痫有一定遗传倾向但非一定会隔代遗传,遗传方式复杂,不同类型癫痫遗传差异大,有家族史人群生育前可遗传咨询,孕期注意避免影响胎儿大脑发育因素,有遗传倾向儿童需密切关注,其遗传受多种因素影响,有家族史人群可通过遗传咨询应对遗传风险。 遗传因素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 癫痫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病,遗传因素在其中占有一定比重。研究表明,如果家族中有癫痫患者,那么其亲属患癫痫的风险比普通人群要高。但这种遗传并不是简单的隔代遗传模式,而是多基因遗传等复杂的遗传方式。例如,某些单基因遗传疾病可直接导致癫痫发作,如儿童失神癫痫等,有一定的遗传规律,但不一定是隔代遗传。 不同类型癫痫的遗传差异 不同类型的癫痫遗传特性不同。一些原发性癫痫的遗传相关性相对较高,而继发性癫痫(由脑部疾病、全身或系统性疾病等引起的癫痫)遗传倾向相对较低。对于有癫痫家族史的人群,其后代患癫痫的概率会增加,但具体是否会隔代遗传则因个体的基因遗传情况而异。比如,若家族中某代有癫痫患者,其基因携带情况不同,下一代或隔代的发病情况也不同。 降低癫痫遗传风险的相关措施 对于有癫痫家族史的人群,在生育前应进行遗传咨询。通过遗传咨询可以评估后代患癫痫的风险。孕妇在孕期要注意避免一些可能影响胎儿大脑发育的因素,如感染、接触有害物质等,以降低胎儿患癫痫的风险。对于已经出生的有癫痫家族遗传倾向的儿童,要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如有异常表现,如反复的无热惊厥等,应及时就医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总之,羊癫疯有遗传可能性,但不是必然隔代遗传,其遗传情况受多种因素影响,有癫痫家族史的人群需通过遗传咨询等手段来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相关遗传风险。

    2025-10-27 09:53:43
  • 头痛和眼睛疼是什么原因

    眼部疾病中急性青光眼发作眼压急剧升高致剧烈眼痛放射头部伴视力下降虹视等高危人群有青光眼家族史远视眼糖尿病等,角膜炎由感染外伤致炎症刺激角膜眼痛牵涉头部伴畏光流泪视物模糊等;头部疾病中偏头痛是常见原发性头痛发作时单侧或双侧搏动性疼痛伴眼部症状女性高发与内分泌饮食相关,紧张性头痛因长期精神紧张肌肉收缩致头部及眼部周围紧箍样胀痛姿势不良可诱发加重;全身系统性疾病中高血压血压突然升高致头部胀痛伴眼部充血疼痛需监测血压,鼻窦炎鼻窦炎症累及周围组织致眼眶周围及前额疼痛伴鼻塞流涕等。 一、眼部疾病相关 1.1青光眼:急性青光眼发作时,眼压急剧升高可引发剧烈眼痛,且疼痛常放射至头部,同时伴有视力下降、虹视等表现,有青光眼家族史、远视眼、糖尿病患者等为高危人群。1.2角膜炎:多由感染(如细菌、病毒)、外伤等因素引起,炎症刺激角膜导致眼痛,疼痛可牵涉至头部,常伴畏光、流泪、视物模糊等症状。 二、头部疾病相关 2.1偏头痛:是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发作时可出现单侧或双侧头部搏动性疼痛,部分患者同时伴有眼部症状,如闪光、视物模糊、眼胀等,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常与内分泌、饮食等因素相关。2.2紧张性头痛: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头部或颈部肌肉持续收缩,可导致头部及眼部周围出现紧箍样胀痛,姿势不良(如长期低头看手机)可诱发或加重症状。 三、全身系统性疾病相关 3.1高血压:血压突然升高时,可引起头部胀痛,同时可伴有眼部充血、疼痛,有高血压病史且血压控制不佳者更易出现此情况,需监测血压变化。3.2鼻窦炎:鼻窦炎症累及周围组织,如上颌窦炎可引发眼眶周围及前额疼痛,同时伴有鼻塞、流涕等鼻部症状,感染未控制时疼痛可反复出现。

    2025-10-27 09:52:19
  • 褪黑素片的功效和副作用有哪些

    褪黑素片可调节睡眠节律帮助因昼夜节律失调等引发睡眠问题人群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并提高睡眠质量,还能辅助调节生物钟改善生物钟紊乱带来的不适,部分使用者会出现神经系统相关头痛头晕、胃肠道不适的反应,孕妇及哺乳期女性、儿童不建议使用,老年人使用需谨慎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改善睡眠等问题。 一、褪黑素片的功效 1.调节睡眠节律:人体自身会分泌褪黑素以调控昼夜节律,当体内褪黑素分泌不足时,可通过补充褪黑素帮助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并提高睡眠质量,尤其适用于因昼夜节律失调引发睡眠问题的人群,如倒时差导致的睡眠紊乱者。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补充褪黑素能显著改善睡眠起始和维持情况,提升睡眠效率。 2.辅助调节生物钟:对于因工作或生活习惯改变导致生物钟紊乱的人群,褪黑素可协助调整生物钟,使机体的昼夜节律恢复正常,从而缓解因生物钟失调带来的不适症状。 二、褪黑素片的副作用 1.神经系统相关反应:部分使用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这与褪黑素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有关,具体机制可能与药物改变神经递质平衡等因素相关。 2.胃肠道不适:少数人服用后会出现恶心、腹泻等胃肠道反应,这是因为褪黑素可能对胃肠道功能产生一定刺激,影响胃肠蠕动和消化吸收过程。 3.特殊人群风险: 孕妇及哺乳期女性:现有研究显示,褪黑素可能对胎儿发育或婴儿健康产生未知风险,因此该类人群不建议使用褪黑素片。 儿童:低龄儿童自身的内分泌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补充褪黑素可能干扰正常的生长发育进程,应避免低龄儿童使用褪黑素片。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服用褪黑素可能增加跌倒风险等,使用时需谨慎评估,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手段改善睡眠等问题。

    2025-10-27 09:51:0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