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以成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擅长:湿疹、银屑病、带状疱疹、面部皮炎、唇炎、特应性皮炎、荨麻疹、紫癜、血管炎、扁平苔癣、顽固疣、脱发等疑难皮肤病。 精细手术治疗:腋臭、色素痣、纤维瘤、皮脂腺痣、表皮囊肿、炎性肉芽肿、脂肪瘤、基地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等。 激光治疗:雀斑、老年斑、太田痣、咖啡斑、纤维瘤等,尤其擅于面部眼周疑难部位疾病的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陶以成,男,江苏淮安人,中医世家。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临床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曾求学于国内多位医学名师和国学大师,学习贯连中西医学,具有中、西医行医资质。父亲是当地有名望的中医,医人无数,本人自小受中医氛围熏陶,热爱医学,尤其爱好中国医学,经过多年刻苦钻研,形成自己独特的治疗理念和风格。  本人除了对顽固性湿疹(含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白癜风、慢性荨麻疹、心脑血管病,脾胃病等疾病治疗独有专长外,对其它多科难杂症治疗也独具特色,疗效显著,深得医患好评!自古淮安多名医,我以生于淮安为荣,故自称“淮城陶医生”资勉,誓以挖掘优质医疗为毕生事务,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  近年临床研究成绩:  1.博士课题主研“银屑病” 首先提出用“体质状态”学说解释银屑病发病,该学说为银屑病的治疗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多年的临床经验证明,中医调理体质是治愈银屑病的最佳途径。  2.博士后课题主研“特应性皮炎”(顽固性湿疹) 通过研究大量的临床病例,认为特应性皮炎主要病因病机为 “机体适应性调节失常”。按照此理念设计治疗方案,特应性皮炎治愈不再是难不可盼。  3.带状疱疹合理治疗方案的选择 让患者尽可能在短的时间内痊愈,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4.痤疮调摄很重要 积极配合医生调理是控制痤疮的根本措施。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和中药调理是治愈的重要途径。   5.心脑血管病中医治疗效果好,好的中医师会让患者免于化学药物和支架的痛苦。展开
个人擅长
湿疹、银屑病、带状疱疹、面部皮炎、唇炎、特应性皮炎、荨麻疹、紫癜、血管炎、扁平苔癣、顽固疣、脱发等疑难皮肤病。 精细手术治疗:腋臭、色素痣、纤维瘤、皮脂腺痣、表皮囊肿、炎性肉芽肿、脂肪瘤、基地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等。 激光治疗:雀斑、老年斑、太田痣、咖啡斑、纤维瘤等,尤其擅于面部眼周疑难部位疾病的治疗。展开
  • 治疗毛囊炎的药物酮康唑如何使用

    酮康唑治疗毛囊炎用外用制剂,清洁患处后涂抹,儿童低龄一般不建议,孕妇哺乳期需医生评估后谨慎用,皮肤特殊状况要密切观察反应,还需配合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出汗、规律作息增强免疫力等非药物干预辅助康复降复发风险。 一、酮康唑用于治疗毛囊炎的外用方式 酮康唑治疗毛囊炎通常采用外用制剂,如酮康唑乳膏等。使用时需先清洁患处皮肤,保持皮肤洁净干燥后,取适量酮康唑乳膏均匀涂抹在毛囊炎患处及其周围皮肤,然后轻轻搓揉,使药物充分吸收,让药物能作用于感染部位以发挥抗真菌等治疗作用。 二、特殊人群使用注意事项 儿童:低龄儿童一般不建议使用酮康唑外用制剂治疗毛囊炎,因为儿童皮肤角质层较薄,药物吸收后可能对儿童尚未发育完善的机体产生未知影响,从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出发,应优先考虑其他更安全的治疗方式或在专业医生严格评估后谨慎使用。 孕妇和哺乳期女性:孕妇及哺乳期女性使用酮康唑外用治疗毛囊炎时需格外谨慎。药物可能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孕妇使用可能对胎儿产生潜在影响,哺乳期女性使用可能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所以需由医生充分评估使用该药物的潜在受益与可能存在的风险后再决定是否使用。 皮肤特殊状况人群:若患者皮肤存在破损、过敏等情况,使用酮康唑时要密切观察反应。因为破损皮肤会增加药物吸收的风险,过敏皮肤使用可能加重过敏症状,若用药部位出现红肿、烧灼感、瘙痒加剧等不适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 三、配合非药物干预的重要性 在使用酮康唑治疗毛囊炎过程中,还需配合非药物干预措施。例如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出汗,因为潮湿环境利于真菌等病原体滋生,不利于毛囊炎恢复;同时要保持规律作息,增强机体免疫力,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身体对感染的抵御能力,辅助酮康唑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促进毛囊炎康复并降低复发风险。

    2025-10-22 10:33:51
  • 面部脂溢性皮炎吃啥药

    脂溢性皮炎外用药物包括炎症较重时短期用弱效糖皮质激素制剂、适合皮肤薄嫩部位长期维持的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及治合并马拉色菌感染的抗真菌制剂,口服药物有瘙痒时的抗组胺药、炎症明显范围大时短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有真菌感染泛发时需评估肝肾功能的抗真菌药,特殊人群中儿童用外用药物需谨慎选弱效制剂,孕妇哺乳期用药需咨询医生,肝肾功能不全者口服药要评估调整方案。 一、外用药物 1.糖皮质激素制剂:适用于炎症较重的面部脂溢性皮炎部位,可选用弱效的氢化可的松乳膏等,但面部皮肤薄嫩,需短期使用,避免长期应用导致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 2.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适用于面部等皮肤薄嫩部位,抗炎作用较好且不易引起皮肤萎缩,可用于长期维持治疗。 3.抗真菌药物:因脂溢性皮炎可能合并马拉色菌感染,可选用酮康唑乳膏等抗真菌制剂,抑制马拉色菌过度繁殖,减轻炎症反应。 二、口服药物 1.抗组胺药:瘙痒剧烈时可口服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缓解瘙痒症状。 2.糖皮质激素:炎症较明显、范围较大的患者可短期口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但需严格遵循医嘱,注意用药疗程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3.抗真菌药:有真菌感染或泛发性损害时,可口服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药物,但需评估肝肾功能等情况,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面部使用外用药物需格外谨慎,应选择弱效且刺激性小的制剂,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等,必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因用药不当导致皮肤损伤。 2.孕妇及哺乳期女性:用药需咨询医生,权衡药物对胎儿或婴儿的潜在影响,谨慎选择对母婴相对安全的药物。 3.肝肾功能不全者:口服药物时需注意药物代谢情况,避免药物在体内蓄积加重肝肾负担,用药前需评估肝肾功能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2025-10-22 10:33:34
  •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有什么危害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可致局部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结痂等多种损害且因搔抓使皮损扩大加重增感染风险,还可因局部渗出物中病原体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全身感染如败血症等尤其免疫力低下人群,剧烈瘙痒干扰睡眠影响日常及社交,皮肤改变致心理压力,儿童皮肤娇嫩易搔抓致病情反复加重影响身心,老年人皮肤修复弱且全身感染风险高需谨慎病情管理护理。 一、局部皮肤损害加重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可导致局部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结痂等多种损害,且伴有剧烈瘙痒,患者常不自觉搔抓,进一步破坏皮肤屏障,使皮损范围扩大、程度加重,增加皮肤感染的风险,影响皮肤的正常生理功能。例如,持续的搔抓可能引发皮肤破损处的继发性细菌感染,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加剧。 二、引发全身感染风险 由于局部炎症区域存在大量渗出物,其中富含细菌等病原体,这些病原体可通过搔抓、皮肤破损处等途径进入血液循环,进而引发全身感染,如败血症等严重全身性感染性疾病。败血症病情凶险,可累及多个脏器,危及生命,尤其对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如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者等),全身感染的风险更高。 三、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剧烈的瘙痒会严重干扰患者的睡眠,导致患者精神状态不佳,影响日常工作、学习及社交活动。此外,皮肤外观的改变(如红斑、渗出、结痂等)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使其产生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进而影响整体生活质量。 四、特殊人群的特殊危害 儿童:儿童皮肤更为娇嫩,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引发的皮损可能影响其皮肤正常发育,且儿童自控力差,搔抓更频繁,易使病情反复加重,延长病程,对其身心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老年人:老年人皮肤修复能力减弱,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导致的皮肤损害恢复较慢,且全身免疫力相对较低,发生全身感染的风险较一般人群更高,需要更加谨慎地进行病情管理和护理。

    2025-10-22 10:32:57
  • 在采耳过程中是否会感染脚气

    脚气由皮肤癣菌引起主要通过直接接触采耳工具传播,若耳部皮肤有微小破损皮肤癣菌可侵入定植引发感染,皮肤屏障功能差者、免疫力低下人群及儿童感染风险较高,应确保采耳工具清洁消毒、注意个人脚部卫生、关注耳部皮肤状态避免感染。 一、脚气病原体与传播途径 脚气由皮肤癣菌(如红色毛癣菌等)引起,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包括与患者共用鞋袜、毛巾、采耳工具等。皮肤癣菌可在适宜环境中存活一定时间,若采耳工具被污染且未有效消毒,接触耳部皮肤后可能引发感染。 二、采耳过程中感染脚气的机制 若采耳工具此前接触过患有脚气的脚部,其上残留的皮肤癣菌可在采耳时接触耳部皮肤。若耳部皮肤存在微小破损(如因过度清洁等导致),皮肤癣菌便有机会侵入并定植,从而引发耳部皮肤的癣菌感染,出现瘙痒、红斑、脱屑等类似脚气的症状。 三、不同人群感染风险差异 皮肤屏障功能差者:如患有湿疹、特应性皮炎等皮肤疾病的人群,耳部皮肤屏障受损,更易因采耳工具携带的皮肤癣菌而感染脚气相关的皮肤癣菌病。 免疫力低下人群:例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机体抵御病原体能力减弱,采耳时感染风险相对较高。 儿童群体:儿童皮肤娇嫩且好奇心强,可能频繁接触脚部后未彻底清洁手部便进行采耳,增加了工具污染及感染的可能性,需特别注意采耳工具的清洁与个人卫生防护。 四、避免采耳过程中感染脚气的建议 确保采耳工具清洁消毒:选择正规机构使用经过严格消毒的采耳工具,或个人使用前对采耳工具进行高温消毒等有效消毒处理,降低工具携带病原体的风险。 注意个人脚部卫生:保持脚部清洁干燥,勤换鞋袜,避免与他人共用脚部护理用品,减少脚部皮肤癣菌的传播源。 关注耳部皮肤状态:若耳部皮肤有破损、瘙痒等异常情况,应避免采耳操作,及时就医处理,待皮肤恢复后再考虑安全的采耳行为。

    2025-10-22 10:32:40
  • 男性应如何正确去除痘痘

    男性祛痘需选择温和氨基酸洁面乳早晚清洁且水温宜30~35℃,可选用含水杨酸或过氧化苯甲酰的护肤品并注意试用,要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控制高糖高油食物摄入多吃新鲜蔬果、避免用手挤痘,严重时就医遵医嘱用药且注意未成年人用维A酸类禁忌。 一、清洁护理得当 1.选择合适洁面产品:男性应选用温和的氨基酸洁面乳,每日早晚清洁面部,清除皮肤表面的油脂、灰尘及污垢,但需避免过度清洁,因过度清洁会破坏皮肤屏障,反而可能刺激皮脂腺分泌更多油脂加重痘痘。清洁时水温不宜过高或过低,以30~35℃为宜。 二、科学护肤管理 1.针对性使用护肤产品:可选用含水杨酸成分的护肤品,水杨酸能疏通毛孔,防止角质堵塞;或含过氧化苯甲酰的产品,其具有抗菌作用,可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繁殖。使用时需注意遵循产品说明,初次使用可小面积试用,观察是否有过敏等不适反应。 三、调整生活方式 1.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每日睡眠时间建议7~8小时,熬夜会影响内分泌平衡,导致雄激素水平相对升高,刺激皮脂腺分泌,易诱发痘痘。 2.饮食控制:减少高糖食品(如糖果、甜饮料等)、高油食品(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摄入,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保持饮食均衡,有助于维持皮肤健康状态。 3.避免手部接触:切勿用手挤压痘痘,手部携带大量细菌,挤压过程中易造成局部皮肤感染,还可能导致炎症加重,甚至留下痘印、痘疤。 四、特殊情况应对 1.痘痘严重时就医:若男性痘痘情况较为严重,如出现大量红肿结节、囊肿等,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病情开具外用抗生素类药物(如克林霉素凝胶等)或维A酸类药物(如阿达帕林凝胶等)进行治疗,但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不可自行滥用药物。尤其需注意未成年人使用维A酸类药物的禁忌,避免不恰当用药对皮肤造成不良影响。

    2025-10-22 10:31:4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