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以成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擅长:湿疹、银屑病、带状疱疹、面部皮炎、唇炎、特应性皮炎、荨麻疹、紫癜、血管炎、扁平苔癣、顽固疣、脱发等疑难皮肤病。 精细手术治疗:腋臭、色素痣、纤维瘤、皮脂腺痣、表皮囊肿、炎性肉芽肿、脂肪瘤、基地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等。 激光治疗:雀斑、老年斑、太田痣、咖啡斑、纤维瘤等,尤其擅于面部眼周疑难部位疾病的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陶以成,男,江苏淮安人,中医世家。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临床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曾求学于国内多位医学名师和国学大师,学习贯连中西医学,具有中、西医行医资质。父亲是当地有名望的中医,医人无数,本人自小受中医氛围熏陶,热爱医学,尤其爱好中国医学,经过多年刻苦钻研,形成自己独特的治疗理念和风格。  本人除了对顽固性湿疹(含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白癜风、慢性荨麻疹、心脑血管病,脾胃病等疾病治疗独有专长外,对其它多科难杂症治疗也独具特色,疗效显著,深得医患好评!自古淮安多名医,我以生于淮安为荣,故自称“淮城陶医生”资勉,誓以挖掘优质医疗为毕生事务,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  近年临床研究成绩:  1.博士课题主研“银屑病” 首先提出用“体质状态”学说解释银屑病发病,该学说为银屑病的治疗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多年的临床经验证明,中医调理体质是治愈银屑病的最佳途径。  2.博士后课题主研“特应性皮炎”(顽固性湿疹) 通过研究大量的临床病例,认为特应性皮炎主要病因病机为 “机体适应性调节失常”。按照此理念设计治疗方案,特应性皮炎治愈不再是难不可盼。  3.带状疱疹合理治疗方案的选择 让患者尽可能在短的时间内痊愈,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4.痤疮调摄很重要 积极配合医生调理是控制痤疮的根本措施。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和中药调理是治愈的重要途径。   5.心脑血管病中医治疗效果好,好的中医师会让患者免于化学药物和支架的痛苦。展开
个人擅长
湿疹、银屑病、带状疱疹、面部皮炎、唇炎、特应性皮炎、荨麻疹、紫癜、血管炎、扁平苔癣、顽固疣、脱发等疑难皮肤病。 精细手术治疗:腋臭、色素痣、纤维瘤、皮脂腺痣、表皮囊肿、炎性肉芽肿、脂肪瘤、基地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等。 激光治疗:雀斑、老年斑、太田痣、咖啡斑、纤维瘤等,尤其擅于面部眼周疑难部位疾病的治疗。展开
  • 额头长痘痘是什么原因,怎么调理

    额头长痘痘原因有皮脂分泌过多、毛囊口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繁殖、炎症反应、饮食高糖高脂、长期熬夜等生活习惯问题、内分泌因素及遗传倾向,调理方法包括选择温和洁面产品早晚清洁、饮食均衡多吃蔬果少高糖高脂食物、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外出防晒、通过适当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及不同人群注意特殊事项。 一、额头长痘痘的原因 1.皮脂分泌过多:青春期等雄激素水平升高阶段,额头部位皮脂腺分布相对密集,雄激素刺激皮脂腺增大,皮脂分泌量显著增加,过多皮脂堆积易引发痘痘。 2.毛囊口角化异常:毛囊口角化过度使毛囊口变窄、堵塞,皮脂排出受阻,逐渐形成粉刺,是额头长痘痘的重要诱因之一。 3.痤疮丙酸杆菌繁殖:毛囊内正常寄生的痤疮丙酸杆菌会分解皮脂产生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及周围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痘痘红肿、疼痛等表现。 4.炎症反应:毛囊内的炎症进一步发展,会使局部出现红肿、丘疹等痘痘症状,炎症持续存在会加重皮肤损伤。 5.饮食因素:高糖饮食(如大量摄入蛋糕、糖果等)可促使血糖快速升高,刺激皮脂腺分泌更多皮脂;高脂饮食(如油炸食品、肥肉等)会增加皮脂合成,均易增加额头长痘痘风险。 6.生活习惯:长期熬夜会打乱内分泌节律,影响激素平衡,增加长痘痘几率;额头皮肤清洁不彻底,污垢、油脂堆积在毛囊口,易堵塞毛囊引发痘痘。 7.内分泌因素:女性月经周期中雄激素水平波动,月经前后雄激素相对升高可能导致额头长痘痘;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内分泌疾病也会干扰激素平衡,诱发痘痘。 8.遗传因素:若家族中有长痘痘的遗传倾向,个体患额头痘痘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二、额头长痘痘的调理方法 1.清洁护理:选择温和的洁面产品,早晚清洁额头皮肤,清除多余油脂和污垢,但需避免过度清洁,以防破坏皮肤屏障功能。例如,可每日用温水配合合适洁面产品轻柔清洁额头2次左右。 2.饮食调整:保持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如苹果、西兰花、菠菜等,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取,维持皮脂腺正常分泌功能。 3.生活作息: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成年人建议每日睡眠时长7~8小时,让内分泌系统维持稳定状态,利于痘痘改善。 4.防晒措施:额头皮肤暴露在外,紫外线可刺激皮肤,加重痘痘炎症反应,外出时应使用防晒霜(SPF值适中)或佩戴帽子等进行防晒,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刺激。 5.心理调节: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易诱发或加重痘痘,应通过适当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如进行瑜伽、冥想等放松活动。 6.特殊人群注意事项:青少年处于青春期,雄激素水平波动大,需尤其注重生活习惯和皮肤清洁;女性月经前后应关注内分泌变化,保持情绪稳定;儿童长痘痘时,切勿自行挤压,以防感染扩散至deeper组织,引发更严重问题,必要时可咨询皮肤科医生进行专业处理。

    2025-10-15 15:08:45
  • 掉发脱发严重是什么原因

    雄激素性脱发具遗传倾向与雄激素受体基因等有关,内分泌失调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等致脱发,营养缺乏因蛋白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B族缺乏影响,精神压力过大致应激激素抑制毛母细胞使头发早入休止期脱发,疾病因素有头皮癣、红斑狼疮等皮肤疾病及贫血、肝硬化等系统性疾病致脱发,药物副作用如化疗药等可引起脱发,不良生活习惯中烫染过度、洗护不当、长期熬夜会影响,特殊人群里孕妇产后、儿童、老年人各有脱发相关注意事项。 一、遗传因素 雄激素性脱发是常见的与遗传相关的脱发类型,具有家族遗传倾向。研究表明,其发病与雄激素受体基因等遗传因素有关,在男性中常表现为发际线后移、头顶脱发,女性则多为头顶部头发稀疏。 二、内分泌失调 1.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新陈代谢减缓,头发生长周期延长,引发脱发;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过度分泌也会影响头发正常代谢,导致脱发。 2.其他内分泌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体内激素失衡可干扰毛囊的正常生长周期,造成脱发。 三、营养缺乏 1.蛋白质缺乏:头发主要由角蛋白构成,蛋白质摄入不足会使头发干枯、脆弱易断。 2.微量元素缺乏:缺铁会导致毛囊营养供应不足,影响头发生长;缺锌会干扰头发角质蛋白合成,阻碍头发正常生长;维生素B族(如生物素等)缺乏也会对头发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四、精神压力过大 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身体会分泌应激激素(如皮质醇),抑制毛母细胞分裂,使头发提前进入休止期,从而导致脱发。 五、疾病因素 1.皮肤疾病:头皮癣由真菌感染引起,会破坏头皮及毛囊结构,引发脱发;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头皮时,也可出现脱发症状。 2.其他系统性疾病:如贫血、肝硬化等慢性疾病,会影响身体的营养供应和代谢功能,间接导致脱发。 六、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可引起脱发,例如化疗药物、部分抗抑郁药等,这些药物在抑制病变细胞的同时,也会影响毛囊细胞的正常分裂,导致脱发。 七、不良生活习惯 1.烫染过度:频繁烫染头发会破坏头发的角蛋白结构,使头发变得脆弱易断。 2.洗护不当:使用刺激性强的洗发水或过度清洁头皮,会损伤头皮屏障,影响头发健康。 3.长期熬夜:打乱身体正常的代谢和内分泌节律,进而影响头发的生长周期,导致脱发。 八、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产后:孕期激素水平变化及产后激素迅速回落可能导致脱发,一般产后6个月左右可自行恢复,需保持心情舒畅,保证合理饮食。 2.儿童:儿童脱发可能与营养不良、头皮感染等有关,应注意均衡饮食,保持头皮清洁,若脱发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3.老年人:老年人脱发多与新陈代谢减缓、毛囊功能衰退等有关,可通过合理饮食、适度头皮按摩等方式改善,同时需关注是否存在系统性疾病影响。

    2025-10-15 15:07:56
  • 特应性皮炎的注意事项

    特应性皮炎患者需从皮肤护理、生活环境、饮食、避免刺激因素及特殊人群等方面进行综合护理,皮肤护理要注意清洁保湿,生活环境要调节温湿度、选合适衣物,饮食要回避过敏原且均衡,避免搔抓和接触刺激性物质,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保湿:洗澡后应尽快涂抹保湿剂,建议选择含有凡士林、甘油等成分的保湿产品,保湿剂需要多次涂抹,以保持皮肤的水分。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质地温和、容易涂抹的儿童专用保湿霜,确保全身皮肤尤其是干燥部位得到充分保湿。 生活环境方面 温度与湿度:室内温度保持在20~25℃,相对湿度维持在40%~60%。过高的温度和湿度容易滋生细菌、真菌,诱发特应性皮炎加重;过低的温度则可能使皮肤干燥。对于婴幼儿患者,要根据季节和室内环境及时调整温度和湿度,可使用加湿器等设备来调节湿度。 衣物选择:穿着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避免穿着化纤、羊毛等容易引起皮肤刺激的材质。新购买的衣物要清洗后再穿着,去除可能残留的化学物质。儿童患者的衣物要定期更换,保持清洁。 饮食方面 食物过敏原回避:对于明确有食物过敏的患者,要避免食用相应的过敏原食物。例如对牛奶过敏的婴儿可能需要改用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奶粉;对鸡蛋过敏的儿童要避免食用鸡蛋及含鸡蛋成分的食品。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可能的食物过敏原后,针对性地进行饮食调整。 均衡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及锌等营养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坚果等,有助于维持皮肤的正常功能。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饮食搭配要符合其生长发育需求,例如婴幼儿要保证足够的奶量摄入以满足营养需求。 避免刺激因素方面 搔抓:教育患者尽量避免搔抓皮肤,可通过修剪指甲、戴手套等方式减少搔抓对皮肤的损伤。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加强看护,防止其无意识搔抓。搔抓会破坏皮肤屏障,导致炎症加重,甚至引起感染。 接触刺激性物质:避免接触肥皂、洗衣粉、消毒剂等刺激性化学物质。在接触可能有刺激的物质时,可佩戴手套进行防护。对于从事特殊职业容易接触刺激性物质的患者,要做好职业防护。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婴幼儿特应性皮炎要特别注意皮肤护理的温和性,选择婴儿专用的护肤和清洁产品。家长要密切观察婴幼儿的皮肤状况,及时发现异常并就医。由于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病情变化较快,需要更加精心的护理。 儿童及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和青少年,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因为学业压力等因素影响作息和饮食。同时,要正确认识疾病,避免因皮肤外观问题产生心理压力,必要时可寻求心理辅导。 成人患者:成人特应性皮炎患者要注意避免因工作压力、生活不规律等因素诱发或加重病情,保持规律的作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选择化妆品等外用产品时,要选择无刺激、适合敏感肌肤的产品。

    2025-10-15 15:07:38
  • 眼睛下面长斑怎么回事

    眼下面长斑的原因多样,遗传因素可致如太田痣等眼周色斑;紫外线照射会刺激眼周黑素细胞产生更多黑色素形成色斑;内分泌紊乱在女性特殊时期及男性内分泌疾病时易引发眼下面长斑;皮肤老化使眼周皮肤代谢黑色素能力减弱、易受刺激致黑素细胞活跃从而长斑;化妆品使用不当及慢性疾病影响也会导致眼下面长斑。 一、遗传因素 部分人的眼下面长斑与遗传有关,比如太田痣,它常表现为眼周区域的褐色、蓝色等色斑,多是由于胚胎发育时黑素细胞迁徙异常所致,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在一些家族中可能会有聚集现象,不同种族的遗传易感性也有差异,白种人相对较少出现太田痣这类眼周遗传相关性色斑。 二、紫外线照射 1.作用机制:紫外线中的UVB和UVA会刺激皮肤中的黑素细胞产生更多的黑色素。当皮肤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眼周皮肤也难以幸免,黑素细胞受刺激后合成黑色素增加,若不能及时代谢排出,就会形成色斑。例如,长期户外工作且未做好眼周防晒的人群,眼下面长斑的概率相对较高。 2.不同人群差异:对于肤色较浅的人群,眼周皮肤的黑素细胞对紫外线更为敏感,更容易因紫外线照射出现色斑;而肤色较深的人群,虽然相对有一定保护,但长期紫外线暴露也会逐渐导致眼下面色斑形成,只是时间可能相对较长。 三、内分泌紊乱 1.女性相关情况:女性在生理期、妊娠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容易出现内分泌紊乱。比如妊娠期,体内激素水平大幅变化,雌激素、孕激素等分泌异常,会刺激黑素细胞分泌黑色素,导致眼下面出现黄褐斑。据相关研究,约有1/3的孕妇会出现妊娠期黄褐斑,一般在产后激素水平逐渐恢复后,部分色斑可能会减轻,但也有部分会持续存在。 2.男性情况:男性内分泌紊乱也可能引发眼下面长斑,不过相对女性概率较低。例如一些患有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的男性,激素平衡被打破,也可能出现眼下面色斑沉着。 四、皮肤老化 随着年龄增长,皮肤的新陈代谢减缓,眼周皮肤的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逐渐流失,皮肤的屏障功能也会下降。一方面,皮肤代谢黑色素的能力减弱,另一方面,皮肤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刺激,导致黑素细胞功能活跃,从而形成色斑,尤其是35岁以上人群,眼下面长斑的情况会逐渐增多。 五、其他因素 1.化妆品使用不当:某些化妆品中的重金属成分(如汞、铅等)若长期使用且清洁不彻底,可能会沉积在眼周皮肤,刺激黑素细胞产生色斑。另外,一些化妆品中的香料等成分可能会引起皮肤过敏反应,炎症刺激也会导致黑素细胞分泌黑色素增加,进而形成色斑。 2.慢性疾病影响:一些慢性疾病,如肝病、肾病等,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导致体内毒素排泄不畅,也可能会反映在皮肤上,出现眼下面长斑的情况。例如,患有慢性肝病的患者,由于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功能下降,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升高,也容易引发黄褐斑等眼下面色斑。

    2025-10-15 15:07:03
  • 去除黄褐斑有什么方法

    黄褐斑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多样,外用药物有氢醌及其衍生物、维A酸类;化学剥脱术可选果酸换肤;激光治疗用Q开关激光;中医药有中药内服和面膜;日常需严格防晒、保持良好生活方式。 一、外用药物治疗 1.氢醌及其衍生物:氢醌是传统的美白祛斑药物,它可以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减少黑色素的合成。例如氢醌霜,研究表明,连续使用3-6个月可能会有一定的淡化黄褐斑效果,但使用时要注意可能引起皮肤刺激等不良反应,对于敏感肌肤人群需谨慎使用,孕妇禁用。 2.维A酸类:维A酸可以改善表皮细胞的更新,促进黑色素的代谢。如0.025%-0.1%维A酸乳膏,在夜间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它有光敏感性,使用后要避免日光照射,而且对于育龄期女性,使用时要注意避孕,妊娠期女性禁用。 二、化学剥脱术 1.果酸换肤:果酸可以促使表皮角质层脱落,加速角质细胞及少部分上层表皮细胞的更新速度,促进真皮层内弹性纤维增生,对黄褐斑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一般需要多次治疗,每次治疗间隔2-4周。治疗后皮肤会有短暂的泛红、脱屑等情况,治疗后要严格防晒,否则可能加重色素沉着,敏感肌肤人群不建议使用。 三、激光治疗 1.Q开关激光:如Q开关红宝石激光、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等,其原理是利用激光的选择性光热作用,击碎黑色素颗粒,然后被巨噬细胞吞噬清除。一般需要多次治疗,治疗间隔3-6个月。治疗后局部可能会出现红肿、结痂等情况,要注意保持创面清洁,避免感染,治疗后防晒是关键,否则容易出现色素反黑现象,对于皮肤较黑的人群,激光治疗后色素反黑的风险相对较高。 四、中医药治疗 1.中药内服:一些中药方剂具有活血化瘀、疏肝理气等功效,可能对黄褐斑有改善作用,例如逍遥散、桃红四物汤等加减,但中药的使用需要根据个体的证型来辨证论治,不同体质的人服用中药后的反应不同,比如脾胃虚弱的人服用一些祛瘀的中药可能会出现胃脘不适等情况。 2.中药面膜:将一些具有美白祛斑作用的中药研成粉末制成面膜外敷,如由白僵蚕、白附子、白芷等组成的面膜,通过皮肤吸收药物成分来发挥作用,使用时要注意过敏情况,敏感肌肤人群需先做皮肤测试。 五、日常护理 1.严格防晒:紫外线是导致黄褐斑加重的重要因素,日常要使用防晒霜(SPF≥30,PA+++)、戴帽子、打伞等。不同人群对紫外线的防护需求不同,例如户外工作者需要选择高倍数、长效防护的防晒产品,而室内工作者可以选择相对防晒倍数稍低但方便使用的防晒产品。 2.保持良好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可能会影响内分泌,加重黄褐斑;避免熬夜,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对皮肤的代谢等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保持心情舒畅,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可能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黑色素的合成,例如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的人群更要注意调节情绪。

    2025-10-15 15:05:5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