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各种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多发性骨髓瘤、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等血液病。
向 Ta 提问
-
血常规异常能得什么病
血常规异常可能引发的疾病与具体异常项目密切相关,不同项目异常所对应的疾病各不相同。血常规的主要检测项目涵盖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一、红细胞: 1.若机体的红细胞、血红蛋白异常增多,可能患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肾癌等疾病; 2.当红细胞、血红蛋白异常减低时,也许会患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白血病等疾病。 二、白细胞: 1.血常规中白细胞异常增多时,可能患细菌感染性疾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中毒、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等; 2.白细胞异常减低时,可能会有部分特殊感染性疾病,如伤寒、副伤寒、风疹、疟疾等,此外,还可能患上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疾病。 三、血小板: 1.机体血小板异常增多时,可能患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 2.当血小板异常减低时,可能会患恶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 总之,血常规中不同项目的异常能提示多种不同的疾病,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2025-06-11 17:33:10 -
1岁宝宝贫血怎么补
1岁宝宝贫血可通过饮食、铁剂、复查等方式改善。 1岁宝宝贫血可以通过饮食、铁剂补充、定期复查等方式进行改善。 饮食调整:宝宝6个月后,单纯母乳喂养可能会导致营养不均衡,出现贫血。此时需要及时添加辅食,首选高铁食物,如强化铁的婴儿米粉、红肉泥、动物肝脏泥等。同时,还要注意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促进铁的吸收,如柑橘、猕猴桃、西红柿等。 铁剂补充:如果宝宝贫血较为严重,通过饮食调整效果不佳,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铁剂。常用的铁剂有硫酸亚铁、右旋糖酐铁等。补铁期间,宝宝可能会出现大便颜色变黑、便秘等情况,这是正常的药物副作用,停药后即可恢复。 定期复查:补充铁剂后,需要定期带宝宝到医院复查,以了解贫血的纠正情况。医生会根据复查结果,调整补铁的剂量和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宝宝贫血的原因有很多,如地中海贫血、营养不良、慢性失血等。在给宝宝补铁的同时,还需要明确贫血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此外,给宝宝补充铁剂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避免过量补铁。同时,要注意观察宝宝的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2025-06-11 17:32:07 -
怀孕后贫血怎么办
怀孕后贫血应及时就医,明确贫血类型和严重程度,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同时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 怀孕后贫血应及时就医,明确贫血类型和严重程度,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贫血是妊娠期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分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贫血治疗方法不同,因此需要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 在治疗方面,医生会根据贫血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一般来说,缺铁性贫血可以通过补充铁剂来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则需要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如果贫血严重,可能需要输血治疗。 此外,孕妇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以预防和改善贫血: 1.饮食调整:多摄入富含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肉类、蛋类、绿叶蔬菜等。 2.避免不良习惯:戒烟戒酒,避免饮用浓茶和咖啡。 3.定期产检:按时进行产前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贫血等问题。 总之,怀孕后贫血需要引起重视,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和调理。同时,孕妇也需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保障自身和胎儿的健康。
2025-06-11 17:31:39 -
慢性白血病早期症状
慢性白血病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乏力、低热、盗汗、体重减轻等症状,少数患者可因脾脏肿大而出现左上腹坠胀感。 慢性白血病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乏力、低热、盗汗、体重减轻等症状,少数患者可因脾脏肿大而出现左上腹坠胀感。 慢性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分为慢性髓系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髓系白血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乏力、低热、盗汗、体重减轻等症状,少数患者可因脾脏肿大而出现左上腹坠胀感。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淋巴结肿大、脾脏肿大、贫血、出血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慢性白血病的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被忽视或误诊。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长期存在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体重减轻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骨髓穿刺等,以明确诊断。 对于慢性白血病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饮食,加强营养,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2025-06-11 17:30:28 -
新生儿溶血病的症状是什么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婴血型不合,母血中对胎儿红细胞的免疫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导致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而引起的溶血,其症状轻重不一,主要与溶血的程度和胎儿的代偿能力有关,包括黄疸、贫血、胆红素脑病等,严重者可出现胎儿水肿、肝脾大、心力衰竭等。 1.黄疸 大多数Rh溶血病和少数ABO溶血病在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Rh溶血病多发生在生后2~6小时内出现黄疸,并迅速加重。ABO溶血病大多在生后2~3天出现黄疸,少数可在生后1周才出现。 2.贫血 轻重不一,取决于贫血发生的速度。Rh溶血病大多贫血出现早且重,常伴有心力衰竭、肝脾大。ABO溶血病贫血多数较轻,常发生在生后2~5天。 3.胆红素脑病 胆红素脑病是新生儿溶血病最严重的并发症,多于生后4~7天出现症状,早产儿尤易发生。常表现为胆红素脑病四联症,即黄疸、贫血、肝脾大、胆红素脑病。 4.其他 部分患儿可出现胎儿水肿、肝脾大、心力衰竭等。 总之,新生儿溶血病的症状轻重不一,需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
2025-06-11 17:2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