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磊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擅长:胃溃疡、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消化道早癌的诊断和内镜下治疗,胆道系统的ERCP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胃溃疡、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消化道早癌的诊断和内镜下治疗,胆道系统的ERCP治疗展开
  • 便秘吃什么好的快

    通过多方面措施缓解便秘,包括摄入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水果、全谷物食品,食用益生菌类食物如发酵乳制品、发酵豆制品,多喝水,适当摄入油脂,若长期便秘需就医排查疾病且调整饮食要考虑自身情况。 一、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 膳食纤维能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缓解便秘。常见的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 蔬菜:如菠菜、西兰花、胡萝卜等。以菠菜为例,每100克菠菜中约含2.2克膳食纤维,菠菜中的膳食纤维可以刺激肠道蠕动,帮助粪便排出。不同年龄人群对蔬菜的摄入需求不同,一般成年人每天应摄入300~500克蔬菜,儿童可根据年龄适量减少,但也应保证每天有一定量的蔬菜摄入。 水果:像苹果、香蕉、梨等。苹果中含有果胶,果胶是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它能吸收水分,使粪便变软,从而促进排便。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约含2.4克膳食纤维,成年人每天可吃1~2个苹果,儿童根据年龄适量食用,比如3~6岁儿童每天可吃半个到1个苹果。香蕉含有丰富的钾元素,同时也有一定的润肠作用,但需要注意,肾功能不全伴有高钾血症的患者应谨慎食用香蕉,因为这类患者肾脏排钾功能减退,过多摄入钾可能会加重病情。 二、全谷物食品 全谷物食品保留了谷物的胚芽、胚乳和麸皮,含有较多膳食纤维。例如燕麦、糙米等。燕麦中富含β-葡聚糖,这是一种特殊的膳食纤维,它不仅能增加饱腹感,还能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肠道健康。成年人每天可摄入50~100克燕麦片,儿童由于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可适当减少摄入量,且要注意烹饪方式,保证容易消化。 三、益生菌类食物 益生菌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功能。常见的富含益生菌的食物有: 发酵乳制品:如酸奶。酸奶中的乳酸菌等益生菌可以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促进肠道蠕动。一般成年人每天可饮用100~200毫升酸奶,儿童饮用时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的低糖或无糖酸奶,避免摄入过多糖分影响健康,同时,对牛奶过敏的儿童不能饮用酸奶。 发酵豆制品:例如纳豆,纳豆中含有纳豆菌等益生菌,不过纳豆的食用要根据个人的胃肠道耐受情况来定,有些人可能对纳豆的气味或质地不适应。 四、多喝水 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以使粪便保持湿润,易于排出。一般成年人每天应饮用1500~2000毫升水,儿童则根据年龄和体重来调整,年龄越小,每千克体重需要摄入的水量相对越多。比如婴儿每天每千克体重需摄入120~150毫升水,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少。但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根据肾功能情况限制水分摄入,避免加重肾脏负担。 五、适当摄入油脂 油脂能起到润滑肠道的作用,比如橄榄油、亚麻籽油等。但要注意适量摄入,成年人每天摄入的油脂量应控制在25~30克。对于儿童,由于其消化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油脂摄入更要谨慎,应选择适合儿童消化的油脂,并控制摄入量,避免导致肥胖等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便秘情况长期得不到改善,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其他疾病因素,而不能仅仅依赖饮食调整,同时在调整饮食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的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灵活调整饮食方案。

    2025-10-16 14:02:17
  • 呕吐后吃什么东西养胃

    呕吐后可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稀粥;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汁,如苹果汁、胡萝卜汁;蛋白质含量适中的食物,如鸡蛋羹、低脂牛奶,同时呕吐严重或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且要考虑不同人群个体差异合理选择食物。 一、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1.米汤:大米熬煮的米汤易于消化,能为身体补充水分和能量。大米中含有一定的碳水化合物,经过熬煮后变成小分子物质,呕吐后的肠胃能够较好地吸收。一般可以将大米淘洗干净后,加入适量的水,用小火慢慢熬煮,直至米汤变得浓稠适中。对于儿童来说,米汤是比较温和的选择,能减轻肠胃负担。 2.藕粉:藕粉是用莲藕加工而成,富含淀粉等营养成分。冲泡后的藕粉呈糊状,容易被胃肠道消化吸收。冲泡时用温水先调成糊状,再用沸水冲泡并搅拌均匀即可。它不仅能提供能量,还具有一定的养胃作用,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较为适宜,尤其是呕吐后胃肠功能较弱的人。 3.稀粥:如小米粥、山药粥等。小米粥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小米中的营养成分容易被人体吸收。山药粥则因为山药含有丰富的淀粉酶等物质,有助于消化。煮粥时,小米或山药与大米搭配,煮至软烂。老年人和儿童食用时可以适当延长煮粥时间,让粥更加软烂,便于消化。 二、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汁 1.苹果汁:苹果中含有果胶等成分,果胶有助于肠道蠕动的调节。将苹果洗净后榨成汁,苹果汁温和不刺激肠胃。对于成年人来说,适量饮用苹果汁可以补充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促进肠胃恢复。儿童如果呕吐后愿意接受苹果汁,也是不错的选择,但要注意温度适中,避免过凉刺激肠胃。 2.胡萝卜汁:胡萝卜富含胡萝卜素等多种维生素。胡萝卜汁可以通过榨汁机制作,其口感相对较为清淡。饮用胡萝卜汁能为身体补充营养,而且胡萝卜汁中的营养成分容易被肠胃消化吸收,对养胃有一定帮助。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都可以适当饮用胡萝卜汁,但要注意制作时确保胡萝卜的清洁卫生。 三、蛋白质含量适中的食物 1.鸡蛋羹: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鸡蛋羹制作简单且容易消化。将鸡蛋打散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后蒸熟即可。对于呕吐后的人来说,鸡蛋羹是较好的蛋白质来源。儿童食用时要注意鸡蛋羹的温度,避免过热烫伤,同时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消化能力调整鸡蛋的用量。成年人则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量食用。 2.低脂牛奶:牛奶含有蛋白质、钙等营养成分,但全脂牛奶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肠胃负担,所以选择低脂牛奶较为合适。呕吐后短时间内饮用牛奶要注意适量,因为部分人可能对牛奶中的乳糖不耐受,饮用后可能会出现腹胀等不适。如果饮用后没有不适反应,可以适量补充营养。对于儿童来说,要根据年龄选择合适的牛奶饮用方式,比如可以少量多次饮用。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呕吐症状较为严重或持续不缓解,仅靠饮食调整可能不够,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同时,不同人群在选择呕吐后养胃食物时要充分考虑自身的个体差异,如儿童的消化功能与成年人不同,老年人可能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影响对食物的消化吸收等情况,都要针对性地进行合理选择。

    2025-10-16 14:01:37
  • 怎么缓解胃辣的难受

    要缓解胃辣难受,可从调整饮食、适当饮水、就医检查治疗及生活方式调整入手。调整饮食需避免刺激性食物、选择温和食物;适当饮水可喝温开水稀释胃酸或喝牛奶形成保护膜;胃辣持续不缓解要就医明确病因并针对治疗;生活中要保持良好坐姿体位、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一、调整饮食 1.避免刺激性食物:首先要避免继续摄入辛辣、油腻、过酸、过甜等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会进一步刺激胃黏膜,加重胃辣的感觉。比如辣椒、咖啡、浓茶、巧克力等都应暂时远离。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要特别注意避免食用过于辛辣的儿童零食等;老年人则要关注自身以往饮食中容易引起胃不适的食物种类,严格规避。 2.选择温和食物:可以选择一些温和、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软面条、馒头等。小米粥具有调理脾胃的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中和胃酸,缓解胃辣感;软面条易于消化,不会给胃造成过重负担。对于婴幼儿,要保证其辅食的软烂程度;孕妇则要注意营养均衡的同时选择合适的温和食物来缓解胃部不适。 二、适当饮水 1.饮用温开水:适量饮用温开水可以稀释胃酸,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从而缓解胃辣的难受感。一般每次饮用100-200毫升左右,少量多次饮用。不同人群饮用时需注意,儿童要控制好饮水量,避免一次性饮用过多引起呛咳;老年人饮用时要缓慢饮用,防止因吞咽问题导致不适。 2.喝牛奶:牛奶可以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但要注意选择低脂或脱脂牛奶,对于乳糖不耐受的人群则不适合饮用牛奶,可以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的奶制品替代。 三、就医检查与治疗 1.明确病因:如果胃辣的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反复发作,可能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如胃炎、胃溃疡等。这时候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胃镜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胃镜检查的适应情况和注意事项有所不同。儿童进行胃镜检查需要在专业医生评估后谨慎进行,充分做好术前准备;老年人进行胃镜检查要考虑其心肺功能等基础疾病情况。 2.针对疾病治疗:如果是胃炎引起的胃辣,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使用一些药物来治疗,但要遵循非药物干预优先的原则。如果是胃溃疡等疾病,医生会根据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例如,对于一些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相关胃辣情况,可能会涉及到抗菌治疗等,但具体药物使用需由医生根据规范来确定,患者不可自行用药。 四、生活方式调整 1.保持良好坐姿与体位:进食后不要立即躺下,应保持upright的坐姿或站位一段时间,一般建议饭后30分钟-1小时内避免平卧。对于上班族等长时间坐着的人群,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避免弯腰驼背导致胃部受压,加重胃辣感;孕妇则要选择舒适的体位,减少胃部的压迫。 2.避免过度劳累与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胃酸分泌,从而加重胃辣的感觉。要注意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儿童,要营造轻松的生活环境,避免其过度紧张;老年人要保持心态平和,通过适当的方式缓解压力,如听舒缓的音乐等。

    2025-10-16 14:00:56
  • 治疗便秘的方法是什么

    便秘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生物反馈治疗及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生活方式调整包括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充足饮水、规律运动;药物治疗有容积性、渗透性、刺激性泻药;生物反馈治疗针对功能性便秘患者;仅极少数严重顽固性便秘患者考虑手术治疗。 一、生活方式调整 1.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能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例如,成人每天可摄入25~30g膳食纤维,可通过多吃全谷物(如燕麦、糙米)、蔬菜(如菠菜、西兰花)、水果(如苹果、香蕉)来获取。不同年龄人群对膳食纤维需求有差异,儿童一般按每千克体重10g左右摄入,需注意逐渐增加,避免突然大量摄入引起肠胃不适;老年人由于胃肠功能相对较弱,要选择容易消化的富含膳食纤维食物并保证充足水分摄入以配合膳食纤维发挥作用。 2.充足饮水:每天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一般建议成年人每天饮水1500~2000ml。清晨起床后空腹喝一杯温水有助于刺激肠道蠕动。不同性别在饮水量上无绝对差异,但高温环境下或大量运动后需适当增加饮水量。对于有肾脏疾病等特殊病史的人群,饮水需遵循医生指导控制量。 3.规律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如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的中等强度运动,像快走、慢跑、游泳等。儿童可以通过每天保证1~2小时的户外活动和适量运动来促进肠道功能,比如跳绳、踢毽子等;老年人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每周至少进行3~5次,每次运动时间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以身体微微出汗、不感到疲劳为宜,运动能帮助调节肠道节律。 二、药物治疗 1.容积性泻药:如欧车前亲水胶等,这类药物可以增加粪便中的水分,使粪便松软,体积增大,从而刺激肠道蠕动。其作用机制是在肠道内吸收水分膨胀,促进粪便排出。 2.渗透性泻药:像乳果糖,它在肠道内不易被吸收,可使肠道内渗透压升高,保留水分,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对于儿童便秘,乳果糖相对较安全,但需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老年人使用时要注意可能存在的电解质紊乱等问题,需监测相关指标。 3.刺激性泻药:包括比沙可啶等,这类药物能刺激肠道神经末梢,增加肠道蠕动,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肠道功能紊乱,一般不建议长期使用。 三、生物反馈治疗 对于功能性便秘患者,生物反馈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仪器训练患者学会正确控制排便的肌肉活动,从而恢复正常的排便功能。比如通过传感器让患者感知盆底肌肉的活动情况,然后进行针对性训练,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排便反射。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那些因盆底肌功能失调导致便秘的人群,包括不同年龄阶段但存在盆底肌功能问题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患者积极配合训练。 四、手术治疗 仅适用于极少数严重的顽固性便秘患者,如因肠道结构异常等导致的便秘,如先天性巨结肠等情况。手术治疗风险相对较高,需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一般是在其他治疗方法无效且经过全面评估后才会考虑手术,手术方式会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情来选择,不同病情的患者手术风险和预后不同,术后也需要密切观察恢复情况。

    2025-10-16 14:00:12
  • 便秘要怎么远离这种症状呢

    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证充足水分)、养成良好排便习惯(定时排便、避免憋便)、适度运动(有氧运动、腹部锻炼)、保持良好心态来预防和改善便秘,同时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调整饮食结构 1.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全谷物(如燕麦、糙米等)、新鲜蔬菜(如菠菜、西兰花、芹菜等)和水果(如苹果、香蕉、梨等)。膳食纤维能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例如,每100克西兰花约含1.6克膳食纤维,适量摄入可帮助改善便秘。不同年龄人群对膳食纤维的需求有所差异,成人一般每天应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儿童可根据年龄适量调整,如5~10岁儿童每天约需19~24克。 2.保证充足水分:每天饮用足够的水,一般建议成年人每天饮水1500~2000毫升。充足的水分可使粪便保持湿润,利于排出。年龄较小的儿童,需根据体重和活动量补充水分,比如每千克体重每天需补充40~80毫升水。 二、养成良好排便习惯 1.定时排便:每天尽量在固定时间去厕所尝试排便,即使没有便意,也可在厕所停留几分钟,培养肠道的排便反射。对于儿童,家长可帮助其养成规律的排便时间,比如每天早餐后半小时左右让儿童尝试坐马桶,逐渐形成习惯。 2.避免憋便:不要有意识地抑制便意,长期憋便会导致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从而引起便秘。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群,都应及时排便。 三、适度运动 1.有氧运动:成年人可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运动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例如,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的慢跑,可有效改善肠道功能。儿童则应保证每天有足够的活动量,如每天进行1~2小时的户外活动,包括跑步、跳绳、踢球等。 2.腹部锻炼: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腹部锻炼,如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仰卧起坐能增强腹部肌肉力量,促进肠道蠕动。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方式适合自身情况,避免过度运动造成身体损伤。 四、保持良好心态 长期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肠道的蠕动功能,导致便秘。所以要学会调节情绪,可通过听音乐、冥想、瑜伽等方式放松身心。不同年龄人群调节情绪的方式可有所不同,例如老年人可通过下棋、书法等活动舒缓心情,儿童可通过玩游戏等方式释放压力。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便秘需特别注意饮食均衡,避免过度食用精细加工食品。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也可能影响肠道功能。家长要关注儿童的排便情况,若长期便秘且伴有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 2.老年人:老年人肠道功能逐渐衰退,更要注重饮食中膳食纤维的摄入,适当运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身体不适。同时,老年人使用药物需谨慎,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便秘副作用,若因疾病需要服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孕妇:孕妇由于身体变化,容易出现便秘。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适当增加活动量,如散步等轻度运动。避免自行滥用泻药等药物,若便秘严重应咨询医生,采取安全的缓解措施。

    2025-10-16 13:59:1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