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泉

北京医院

擅长:骨折的微创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膝关节炎、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重度骨质疏松症、老年髋部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等的微创治疗,用微创手术方法为老年患者去除病痛。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纪泉,男,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副教授,博士,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北京市创伤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创伤学分会青年委员,SICOT中国部创伤学组委员。主要研究创伤骨科和骨质疏松症。2006年英国牛津大学短期访学,2010年在德国学习创伤和关节。以第一作者发表于《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Chinese Medical Journal等核心期刊论文共25篇,主要包括高龄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微创治疗、关节置换术后全身骨密度的变化等。2008年北京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2012年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学管理奖,2013年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奖,2013年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第五次学术会议优秀青年论文奖。展开
个人擅长
骨折的微创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膝关节炎、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重度骨质疏松症、老年髋部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等的微创治疗,用微创手术方法为老年患者去除病痛。展开
  • 脚趾骨折能评几级伤残

    脚趾骨折伤残等级评定综合多方面因素,轻度骨折如单纯愈合好且无明显功能影响可能十级;较严重的多脚趾骨折或伴其他损伤等可能九级及以上,还受年龄、职业、原有足部或其他系统疾病等影响,需专业人员综合临床检查、治疗及足部功能评估判定。 一、脚趾骨折伤残等级的评定依据 脚趾骨折伤残等级的评定主要依据《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等相关标准,会综合考虑骨折的严重程度、治疗后的恢复情况以及对足部功能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 二、不同情况下脚趾骨折的伤残等级划分 (一)轻度脚趾骨折 1.一般情况:如果只是单纯的脚趾骨折,经过及时治疗后骨折愈合良好,足部的外观和基本功能未受到明显影响,这种情况下一般可能评定为十级伤残。例如,单一脚趾的线性骨折,经过固定等常规治疗后恢复正常行走等基本功能,没有明显的功能障碍。 2.年龄因素影响: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的生长发育潜力,轻度脚趾骨折后恢复能力相对较强,如果治疗后足部功能恢复良好,伤残等级评定可能相对较低,但仍需根据具体恢复情况按照上述标准进行判定。而老年患者如果本身存在骨质疏松等情况,骨折恢复相对较慢,但如果最终足部功能未受严重影响,也可能按照轻度骨折的标准来评定伤残等级。 (二)较严重的脚趾骨折 1.多脚趾骨折或伴有其他损伤:如果是多个脚趾骨折,或者骨折同时伴有周围软组织严重损伤、神经损伤等情况,导致足部的功能受到较明显影响,比如影响了足部的负重、行走的稳定性等,可能会评定为九级甚至更高等级的伤残。例如,两个以上脚趾骨折且治疗后出现行走困难、足部力量明显减弱等情况。 2.生活方式影响:如果患者本身是从事对足部功能要求较高的职业,如舞蹈演员、运动员等,脚趾骨折后即使恢复良好,由于其职业对足部功能的特殊要求,可能会在伤残等级评定时相对更严格一些。而对于生活中活动量较小的人群,相同程度的脚趾骨折可能评定的伤残等级相对低一些,但最终还是以足部实际功能恢复情况为主要判定依据。 (三)特殊病史影响 1.原有足部疾病:如果患者本身就有足部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足等,再发生脚趾骨折,那么骨折的恢复可能会受到影响,而且足部功能的恢复情况可能会更差,在评定伤残等级时会综合考虑原有疾病对骨折恢复和足部功能的叠加影响。例如,糖尿病足患者发生脚趾骨折后,由于糖尿病对血管和神经的影响,骨折愈合可能更慢,足部感染等风险增加,从而可能导致伤残等级评定相对更严重。 2.其他系统疾病:如果患者合并有其他严重的系统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会影响骨折后的治疗和康复过程,进而影响足部功能的恢复,在评定伤残等级时也会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综合判断最终的伤残等级。 总之,脚趾骨折具体能评几级伤残需要由专业的鉴定人员根据详细的临床检查、治疗经过以及对足部功能的评估等多方面情况来综合判定,不同的个体情况会导致最终伤残等级的差异。

    2025-10-11 13:06:44
  • 颈椎疼痛如何自我治疗

    为缓解颈椎疼痛等问题,可从姿势调整、颈部运动、热敷与冷敷、适度锻炼等方面入手。姿势调整需注意坐姿和睡姿;颈部运动包括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旋转等;热敷冷敷要根据情况合理运用;适度锻炼可选择游泳、瑜伽等,不同人群需注意相应事项。 一、姿势调整 1.坐姿:保持脊柱正直,头部居中,电脑屏幕高度应与眼睛水平,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或电脑,每工作1小时左右可起身活动颈部5-10分钟,伸展颈部肌肉,缓解肌肉紧张。对于儿童和青少年,需注意学校桌椅高度适配,防止因坐姿不良导致颈椎疼痛,如小学生使用的桌椅应保证双脚平放在地面,大腿与地面平行,背部紧贴椅背。 2.睡姿:选择合适的枕头,枕头高度以一拳高(约8-15厘米)为宜,侧卧时枕头高度应与肩宽一致,仰卧时枕头能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老年人骨质相对疏松,更要注意枕头的舒适性和对颈椎的支撑性,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枕头加重颈椎疼痛。 二、颈部运动 1.颈部前屈后伸:缓慢将头部向前屈曲,尽量让下颌贴近胸部,然后再向后伸展,重复10-15次,动作要缓慢平稳,避免过快过猛。对于有颈椎病病史的人群,要根据自身耐受程度调整幅度,防止颈部受伤。 2.颈部左右侧屈:将头部缓慢向左侧弯曲,让左耳贴近左肩,然后再向右侧弯曲,重复10-15次,注意两侧动作对称。孕期女性由于身体重心改变,做颈部侧屈运动时要轻柔,避免因腹部压力变化影响自身和胎儿安全。 3.颈部旋转:缓慢将头部向左侧旋转,眼睛看向左后方,然后再向右侧旋转,重复10-15次,旋转时要以颈椎为轴,保持身体稳定。患有高血压的人群旋转颈部时速度不宜过快,防止引起头晕等不适。 三、热敷与冷敷 1.热敷:在颈椎疼痛部位进行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可以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温度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迟钝,要注意避免烫伤,可在毛巾和皮肤之间垫一层薄布。 2.冷敷:急性颈椎疼痛期,如颈部因外伤出现疼痛肿胀,可在受伤24-48小时内进行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包裹冰块,每次冷敷10-15分钟,间隔1-2小时一次。儿童冷敷时要严格控制时间和冰块与皮肤的接触,防止冻伤。 四、适度锻炼 1.游泳:游泳是一种对颈椎有益的运动,特别是蛙泳,在游泳过程中颈部需要不断活动来保持头部在水面以上,能锻炼颈部肌肉力量,增强颈椎的稳定性。对于不同年龄段人群,游泳的时间和强度可有所不同,儿童游泳要在家长陪同下进行,避免溺水风险,成年人每周可进行3-5次游泳,每次30分钟左右。 2.瑜伽:一些瑜伽体式如猫牛式等有助于拉伸颈部肌肉,增强颈椎柔韧性。练习瑜伽时要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尤其是有颈椎疾病的人群,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体式和难度,避免因错误的体式导致颈椎损伤。老年人练习瑜伽时动作要更加轻柔缓慢,防止因平衡能力下降摔倒。

    2025-10-11 13:04:59
  • 腕关节有关节唇吗

    腕关节没有关节唇,由桡骨远端、尺骨远端和腕骨等构成,有相应韧带维持稳定,可做多种运动,常见腕关节损伤如扭伤及退变如骨关节炎等问题,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在相关情况上有不同特点,需注意保护和正确处理腕关节相关问题。 腕关节的结构组成及相关特点 骨性结构:包括桡骨远端、尺骨远端以及8块腕骨(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桡骨远端关节面呈凹面,分为尺侧的关节面和桡侧的关节面,尺骨头下方有纤维软骨构成的关节盘,将尺骨与腕骨分开。腕骨近侧列由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组成,远侧列由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组成。 韧带结构:腕关节有诸多韧带维持其稳定,如桡侧副韧带、尺侧副韧带、掌侧韧带和背侧韧带等。掌侧韧带较为坚韧,对限制腕关节过度背伸有重要作用;背侧韧带相对薄弱,允许一定程度的背伸活动。 运动功能:腕关节可进行屈伸、桡偏、尺偏以及环转运动。例如,屈腕时主要由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桡侧腕屈肌和尺侧腕屈肌等肌肉收缩完成;伸腕则由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等肌肉参与。不同年龄人群腕关节的运动范围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腕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相对成人在不断发展;老年人由于关节退变等因素,腕关节的活动范围可能会减小。对于有腕关节疾病或损伤病史的人群,其腕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可能已经发生改变,在进行运动或日常活动时需要更加注意保护,避免进一步损伤。 与腕关节相关的常见问题及应对 腕关节损伤:常见的有腕关节扭伤,多因外力导致腕关节过度扭曲引起,表现为腕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对于急性腕关节扭伤,首先应停止活动,进行冷敷以减轻肿胀,然后根据损伤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轻度扭伤可通过休息、佩戴护腕等逐渐恢复,严重扭伤可能需要就医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如可能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以排除骨折等情况。不同年龄的人群在处理腕关节扭伤时需要注意,儿童的骨骼和软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需要正确的处理以避免影响正常发育;老年人则需要更加谨慎,因为其恢复能力相对较弱,且可能合并有骨质疏松等问题,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恢复缓慢或出现其他并发症。 腕关节退变:随着年龄增长,腕关节可能出现退变,如骨关节炎等。主要表现为腕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对于腕关节退变的人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腕关节,避免过度使用,可通过适当的康复锻炼增强腕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以稳定关节,如进行腕关节的屈伸、旋转等轻度运动,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幅度,避免加重退变。不同性别在腕关节退变的发生和发展上可能没有明显的本质差异,但在一些生活方式上可能有所不同,如男性可能更多从事体力劳动等导致腕关节过度使用的活动,女性可能在更年期后由于激素变化等因素可能对腕关节退变有一定影响,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相应的保健和治疗。

    2025-10-11 13:02:49
  • 关节镜手术有哪些注意事项

    手术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注意事项。术前要评估身体状况、注意饮食禁食、做好心理准备;术中需配合体位、接受生命体征监测;术后要护理伤口、妥善护理患肢(制动抬高、功能锻炼)、管理疼痛、进行康复随访。 饮食与禁食要求:一般在手术前6-8小时开始禁食固体食物,术前2-4小时禁饮清流质,如清水、糖水等。这是为了防止手术过程中呕吐引起误吸,尤其是全身麻醉的患者,误吸可能导致严重的肺部并发症,如吸入性肺炎等。 心理准备:患者可能会对手术产生紧张、恐惧等情绪,家属应给予心理支持,医护人员也会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的过程、效果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心态,积极配合手术。对于儿童患者,家长更要做好安抚工作,通过讲故事、播放动画片等方式缓解其紧张情绪。 术中注意事项 体位配合:患者需按照医护人员的要求采取合适的体位,通常关节镜手术根据手术部位不同采取相应的体位,如膝关节镜手术多采取仰卧位,将手术侧下肢垫高并固定。患者要尽量保持体位稳定,避免移动,以保证手术视野清晰,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如果患者不能配合,可能需要适当使用镇静药物,但要权衡药物对患者身体的影响。 术中监测:手术过程中会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医护人员会通过心电监护仪等设备实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处理。例如,当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时,可能需要调整呼吸参数或查找其他原因。 术后注意事项 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疼痛加剧等情况。一般术后会定期更换伤口敷料,如果发现伤口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避免其搔抓伤口,防止伤口感染。 患肢护理 制动与抬高:根据手术部位不同,患肢可能需要适当制动,如膝关节镜术后可能需要使用支具固定一段时间。同时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例如,膝关节术后抬高患肢可促进膝关节肿胀的消退,一般抬高30°-40°较为合适。 功能锻炼:术后早期开始适当的功能锻炼有助于恢复关节功能,但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例如,膝关节镜术后一般在麻醉消退后即可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逐渐过渡到膝关节屈伸活动等。功能锻炼要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增加强度和范围,儿童患者的功能锻炼更要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锻炼导致损伤。 疼痛管理:术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可采取非药物方法如心理疏导、转移注意力等缓解疼痛,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但要注意儿童患者止痛药物的使用需谨慎,优先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方法和药物。 康复随访:按照医生制定的康复计划定期进行随访,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调整康复方案。例如,术后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了解关节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2025-10-11 13:01:09
  • 腰椎间盘突出能做平板支撑吗

    腰椎间盘突出急性期不建议做平板支撑,缓解期可谨慎尝试,正确姿势要点为身体保持直线、腹部收紧等,起始时间短并逐渐增加,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需根据病情阶段判断,缓解期按要求谨慎尝试且结合自身特点调整。 一、腰椎间盘突出急性期不建议做平板支撑 腰椎间盘突出急性期时,腰部神经根受压水肿较为明显,平板支撑需要腰部发力来维持身体姿势,这会加重腰部肌肉的紧张度以及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可能进一步刺激神经根,导致疼痛、麻木等症状加重,所以在急性期不适合进行平板支撑。 二、腰椎间盘突出缓解期可谨慎尝试平板支撑 1.正确的平板支撑姿势要点 当处于腰椎间盘突出缓解期时,可以尝试平板支撑,但要注意姿势正确。身体应保持一条直线,头部、肩部、臀部以及踝部要在同一平面上,腹部收紧,避免腰部塌陷或翘起。这样的姿势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核心肌群,核心肌群包括腹部、腰部和背部的肌肉,强壮的核心肌群有助于稳定腰椎,减轻椎间盘的压力。 起始时可以从较短时间开始,比如先保持10-15秒,然后逐渐增加时间,以不引起腰部疼痛不适为度。如果在支撑过程中出现腰部疼痛、酸胀等感觉,应立即停止。 2.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人群的注意事项 年轻人群:年轻腰椎间盘突出缓解期患者,若生活方式较为久坐,核心肌群相对较弱,进行平板支撑时更要循序渐进。初始时间和强度要严格把控,同时在进行平板支撑前后可以配合一些腰部的拉伸运动,如仰卧位屈膝抱腿拉伸等,来进一步放松腰部肌肉,提高锻炼效果的同时降低腰椎再次受损的风险。 老年人群:老年人群腰椎退变本身较为明显,进行平板支撑时更要谨慎。要根据自身腰椎的耐受情况调整平板支撑的相关参数。可以选择更平缓的起始方式,比如先从靠墙平板支撑开始,靠墙平板支撑时身体靠在墙上,利用墙壁来辅助保持身体直线,减少腰部的压力,然后再逐渐过渡到自由平板支撑。同时,老年人群在锻炼后要密切关注腰部的反应,如有不适要及时休息并咨询医生。 女性人群:女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缓解期进行平板支撑时,要注意避免在月经期间等身体较为敏感的时期过度锻炼。因为月经期间身体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影响腰部肌肉的状态,此时平板支撑的强度和时间都要适当降低。 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对于长期弯腰工作、经常久坐久站等有不良生活方式的腰椎间盘突出缓解期患者,在进行平板支撑锻炼时,除了要遵循上述的正确姿势和循序渐进原则外,更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将平板支撑锻炼与改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比如定时起身活动腰部、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等,才能更好地巩固平板支撑锻炼对腰椎的益处。 总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是否能做平板支撑要根据病情所处阶段来判断,缓解期可在正确姿势、合适强度下谨慎尝试平板支撑,同时不同人群要结合自身特点调整锻炼相关事宜。

    2025-10-11 12:58:5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