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泉

北京医院

擅长:骨折的微创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膝关节炎、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重度骨质疏松症、老年髋部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等的微创治疗,用微创手术方法为老年患者去除病痛。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纪泉,男,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副教授,博士,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北京市创伤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创伤学分会青年委员,SICOT中国部创伤学组委员。主要研究创伤骨科和骨质疏松症。2006年英国牛津大学短期访学,2010年在德国学习创伤和关节。以第一作者发表于《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Chinese Medical Journal等核心期刊论文共25篇,主要包括高龄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微创治疗、关节置换术后全身骨密度的变化等。2008年北京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2012年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学管理奖,2013年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奖,2013年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第五次学术会议优秀青年论文奖。展开
个人擅长
骨折的微创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膝关节炎、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重度骨质疏松症、老年髋部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等的微创治疗,用微创手术方法为老年患者去除病痛。展开
  • 男人腰疼是什么原因

    肌肉骨骼系统相关原因有腰肌劳损因长期重体力劳动等致腰部隐痛劳累加重休息缓解,腰椎间盘突出因退变等致腰疼伴下肢症状及影像学异常,腰椎骨质增生因退行性变致腰部疼痛活动加重,腰部外伤有明确外伤史致明显腰疼;泌尿系统疾病相关的肾结石致腰部牵涉痛剧烈呈绞痛样伴血尿等症状及相关检查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强直性脊柱炎好发青壮年男性致下腰部疼痛僵硬活动后缓解病情进展致脊柱活动受限且HLA-B27常阳性。 一、肌肉骨骼系统相关原因 1.腰肌劳损:男性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久坐久站或长期弯腰劳作等,腰部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易引发慢性损伤,导致腰部肌肉、筋膜等组织出现无菌性炎症,引起腰疼,多表现为腰部隐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 2.腰椎间盘突出:随着年龄增长或腰部外伤、过度劳累等因素,腰椎间盘发生退变,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从而引起腰疼,常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影像学检查(如腰椎CT、MRI)可发现椎间盘异常。 3.腰椎骨质增生:腰椎发生退行性改变,椎体边缘出现骨质增生,增生的骨质刺激周围的软组织、神经等,可导致腰部疼痛,多见于中老年人,活动时疼痛可能加重。 4.腰部外伤:男性在运动、工作或日常生活中发生腰部急性扭伤、撞击等外伤,可造成腰部肌肉拉伤、韧带损伤甚至骨折等,引起明显的腰疼,有明确的外伤史,局部可能伴有肿胀、淤血等表现。 二、泌尿系统疾病相关原因 肾结石:肾脏内形成结石,结石在泌尿系统内移动时,可刺激尿路黏膜,引起腰部牵涉痛,疼痛多较剧烈,呈绞痛样,可伴有血尿、尿频、尿急等症状,通过尿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超声或CT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肾脏或输尿管内的结石。 三、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原因 强直性脊柱炎:好发于青壮年男性,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脊柱及周围关节,早期可出现下腰部疼痛、僵硬,活动后缓解,随着病情进展,脊柱活动度逐渐受限,HLA-B27检测常呈阳性。

    2025-10-15 13:02:09
  • 颈椎病会引起腿软吗

    颈椎病有可能引起腿软,这与颈椎病类型及病变部位有关,脊髓型颈椎病因脊髓受压易致腿软,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刺激交感神经也可能间接引起,不同人群患颈椎病致腿软情况不同,有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无病史者出现腿软也需排查颈椎病,特殊人群有其特点。 脊髓型颈椎病:当颈椎病变导致脊髓受到压迫时,是引起腿软较为常见的原因。脊髓是人体神经传导的重要通路,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由于颈椎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原因使脊髓受压,会影响脊髓传导功能,进而出现下肢无力、步态不稳,表现为腿软,严重时可能导致行走困难,甚至需要借助轮椅活动。例如,相关研究表明,约60%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运动障碍症状,其中腿软是常见表现之一。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颈椎病变刺激交感神经,也可能间接引起腿软。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后,会导致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影响神经对肌肉的调节,从而出现下肢乏力、腿软等表现,但相对脊髓型颈椎病,这种情况引起腿软的程度可能相对较轻。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颈椎病引起腿软的情况可能有所不同。比如,长期从事低头伏案工作的人群,患颈椎病的概率较高,相对更容易出现因颈椎病导致的腿软症状;中老年人群随着颈椎退变的进展,发生脊髓型颈椎病等导致腿软的风险也会增加;女性在更年期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颈椎退变可能加速,也可能影响颈椎病引起腿软的发生发展。对于有颈椎病病史的人群,若出现腿软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颈椎磁共振成像(MRI)等,以明确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无颈椎病病史但出现腿软的人群,也需要考虑颈椎病的可能,进一步排查。特殊人群如儿童,若出现腿软,一般较少由颈椎病引起,更多需考虑其他儿科相关疾病,但如果有长期不良姿势等情况,也需关注颈椎问题;孕妇出现腿软,需考虑是否与孕期身体变化导致颈椎负担加重等因素有关,但相对而言因颈椎病引起腿软的情况相对少见,不过也需要谨慎评估。

    2025-10-15 13:00:29
  • 断骨吃什么好得快

    断骨后需通过摄入蛋白质丰富食物(如瘦肉、鱼类等)促进断骨处细胞修复再生;摄入钙含量高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维持骨骼强度密度助愈合;摄入维生素丰富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助胶原蛋白合成、鱼类等含维生素D助钙吸收)促进恢复;摄入富含锌食物(如坚果、瘦肉等)提高身体修复能力助断骨愈合,不同人群断骨后各有相应饮食注意。 钙含量高的食物 具体食物及作用:钙是骨骼的主要组成成分,牛奶是钙的良好来源,每100毫升牛奶约含104毫克钙,此外,豆制品(如豆腐)、虾皮等也含有较高的钙。充足的钙摄入能够帮助维持骨骼的强度和密度,促进断骨的愈合。孕妇断骨后需要保证钙的充足,因为胎儿的生长发育也需要钙,此时可以多喝牛奶、吃豆制品来补充钙;对于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断骨后,更要注重钙的补充,以增强骨骼的稳定性。 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具体食物及作用:维生素C有助于胶原蛋白的合成,而胶原蛋白是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柑橘类水果、草莓、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的吸收,鱼类、动物肝脏、蛋黄等含有维生素D。比如,每天摄入一定量的猕猴桃可以补充维生素C,促进断骨处胶原蛋白的合成,加快愈合;适当晒太阳也可以促进身体自身合成维生素D,但对于一些日照不足或吸收不良的人群,可能需要通过食物来补充维生素D。儿童断骨后,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来促进恢复;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人断骨后,由于活动少,维生素D的合成可能不足,更要注意通过食物或其他方式补充维生素D。 富含锌的食物 具体食物及作用:锌参与人体多种酶的合成,对细胞的生长、分裂和修复有重要作用,坚果(如核桃)、瘦肉、海鲜等富含锌。断骨后摄入富含锌的食物有助于提高身体的修复能力,促进断骨尽快愈合。青少年断骨后,身体代谢活跃,需要锌来支持细胞的快速修复;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断骨后,由于身体的代谢和修复功能可能受到一定影响,更要保证锌的摄入来促进断骨愈合。

    2025-10-15 12:59:05
  • l34l45l5s1椎间盘膨出严重吗

    l34l45l5s1椎间盘膨出是否严重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包括症状表现(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影像学表现与神经受压情况(膨出程度、神经受压症状等),不能一概而论,出现相关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由医生全面评估制定诊疗方案。 一、症状表现方面 年龄因素:对于年轻患者,若日常活动量较大且无明显不适症状,可能相对不那么严重;而老年患者,由于本身脊柱退变基础,即使膨出程度较轻也可能因脊柱稳定性下降等因素出现较明显症状,如疼痛等,相对更需关注。 性别因素:一般无明显性别特异性导致严重程度差异,但女性在孕期等特殊生理时期,由于激素变化等可能使腰部肌肉韧带松弛,可能加重椎间盘膨出相关症状。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久坐久站、弯腰劳作等不良生活方式者,椎间盘膨出可能更快进展,症状更易加重,相对更严重;而生活方式健康,经常进行适度腰背肌锻炼等的人,可能症状较轻,严重程度相对低。 病史因素:若患者既往有腰部外伤史等,椎间盘膨出可能因原有脊柱结构等改变而更易出现神经受压等情况,相对更严重。 二、影像学表现与神经受压情况 影像学上膨出程度:单纯从影像学看,l3/4、l4/5、l5/s1椎间盘膨出属于椎间盘退变的一种早期表现形式,若膨出范围较小,纤维环未明显破裂等,相对不严重;但如果膨出导致椎管有效容积减小,即使膨出程度不是特别重也可能压迫神经。 神经受压情况:若出现神经受压症状,如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等,即使膨出程度不算严重,也可能较严重,因为神经受压可能导致神经功能损害,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长期受压可能导致不可逆损伤。 总体而言,l34l45l5s1椎间盘膨出是否严重不能一概而论,需结合患者具体的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以及个人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如果出现相关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全面评估以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

    2025-10-15 12:53:08
  • 儿童脚扭伤处理的方法

    儿童脚扭伤后要立即停止活动,24-48小时内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观察症状,48小时后热敷,恢复期间避免过早剧烈活动,严重情况及时就医。 一、立即停止活动 儿童脚扭伤后应立刻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避免受伤脚部继续承重或运动,防止损伤进一步加重。例如让儿童坐下或躺下,将扭伤的脚抬高,减少血液回流至受伤部位,从而减轻肿胀。 二、冷敷处理 在脚扭伤后的24-48小时内,可进行冷敷。使用冰袋或冷毛巾包裹后敷在受伤部位,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冷敷能够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缓解疼痛。需要注意的是,冷敷时要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可垫上毛巾,防止冻伤儿童娇嫩的皮肤。对于低龄儿童,要更加小心操作,确保冷敷安全有效。 三、加压包扎 可以使用弹性绷带对受伤脚部进行加压包扎,但包扎力度要适中,不宜过紧或过松。过紧可能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达不到加压止血、消肿的效果。加压包扎有助于减轻肿胀,固定受伤部位,减少进一步损伤的风险。 四、抬高患肢 将受伤的脚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位置,这样有利于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脚部的肿胀和疼痛。可以让儿童躺在沙发或床上,用枕头等将受伤的脚垫高。 五、观察症状 密切观察儿童脚扭伤后的症状变化。如果经过上述初步处理后,疼痛、肿胀没有缓解甚至加重,或者出现脚部畸形、无法站立行走等情况,应考虑可能有骨折等更严重的损伤,需及时就医,通过X线等检查明确诊断。对于有既往脚部疾病史的儿童,脚扭伤后更要谨慎对待,及时评估病情。 六、后期护理(48小时后) 48小时后可改为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消肿化瘀。热敷温度不宜过高,可使用温毛巾或热水袋,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3-4次。同时,在儿童脚扭伤恢复期间,要避免过早让其下地剧烈活动,根据恢复情况逐步增加活动量。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家长要加强看护,防止其在恢复阶段再次受伤。

    2025-10-15 12:51:4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