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泉

北京医院

擅长:骨折的微创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膝关节炎、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重度骨质疏松症、老年髋部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等的微创治疗,用微创手术方法为老年患者去除病痛。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纪泉,男,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副教授,博士,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北京市创伤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创伤学分会青年委员,SICOT中国部创伤学组委员。主要研究创伤骨科和骨质疏松症。2006年英国牛津大学短期访学,2010年在德国学习创伤和关节。以第一作者发表于《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Chinese Medical Journal等核心期刊论文共25篇,主要包括高龄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微创治疗、关节置换术后全身骨密度的变化等。2008年北京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2012年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学管理奖,2013年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奖,2013年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第五次学术会议优秀青年论文奖。展开
个人擅长
骨折的微创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膝关节炎、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重度骨质疏松症、老年髋部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等的微创治疗,用微创手术方法为老年患者去除病痛。展开
  • 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其症状包括疼痛、脊柱变形和骨折,风险因素有年龄、绝经、家族史、低体重、缺乏运动、吸烟饮酒、某些疾病和药物等,诊断方法主要为骨密度测定,治疗包括基础治疗和药物治疗,预防措施包括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及时就医和定期检查等。 1.骨质疏松的症状 疼痛:最常见的症状,通常为全身性疼痛,在久坐、久站或身体活动后加重。 脊柱变形:身高变矮或驼背。 骨折:轻微外力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骨折,常见于髋部、脊柱和手腕。 2.骨质疏松的风险因素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骨量逐渐减少。 女性绝经: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加速骨量丢失。 家族史:有骨质疏松家族史的人患病风险较高。 低体重、瘦小身材。 缺乏运动。 吸烟、饮酒。 某些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 3.骨质疏松的诊断 骨密度测定: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 其他检查:如X线检查、血液检查等,可帮助评估病情。 4.骨质疏松的治疗 基础治疗:包括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均衡饮食等。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情况,可能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如双膦酸盐、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 其他治疗:物理治疗、中医药治疗等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预防骨质疏松 年轻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适量运动。 女性在绝经后应及时就医,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6.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跌倒风险较高,应注意预防跌倒。 骨折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治疗,避免长期卧床导致并发症。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应密切监测骨密度,采取预防骨质疏松的措施。 总之,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对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通过了解骨质疏松的症状、风险因素、诊断和治疗,可以更好地预防和管理该疾病。如有疑虑,应及时咨询医生。

    2025-10-11 10:53:47
  • 下颌骨脱位手法复位怎么做

    下颌骨脱位手法复位需先进行患者体位与术者手部准备,复位时分松肌阶段和完成阶段,不同人群儿童和老年患者复位有不同注意事项,复位后要短期限制下颌活动并观察恢复情况。 一、患者体位准备 患者需坐在口腔诊所或医院口腔科的低凳上,头部背靠墙壁,下颌牙合平面低于术者两臂下垂时的肘关节水平,一般儿童坐高约60cm,成人约100cm,而膝关节水平与术者的肘关节平齐为宜。 二、术者手部准备 术者应修剪指甲,洗手并消毒,然后将双手拇指用纱布包裹,分别放置在患者两侧下颌磨牙的牙合面上,其余手指握住下颌体部。 三、复位操作过程 1.松肌阶段:嘱患者放松心情,尽量不要紧张,术者双手拇指逐渐用力向下按压下颌骨,同时其余手指将颏部缓慢上提,当髁突移到关节结节水平以下时,再轻轻向后推动,此时髁突即可滑入关节窝而完成复位。在操作过程中,拇指要注意防止被咬伤。 2.复位完成:当髁突回到关节窝后,拇指应迅速向两侧口腔前庭方向滑开,避免被咬伤。 不同人群复位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下颌骨脱位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复位时更需轻柔操作。因为儿童的下颌骨骨质相对较软,关节周围韧带等组织也较为娇嫩。操作时用力要适度,防止造成颌骨或周围软组织的损伤。同时要安抚儿童情绪,避免因儿童不配合而增加操作难度和风险。 二、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复位时手法更要轻柔。由于老年患者关节周围组织可能有退变,复位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耐受情况,避免过度用力导致下颌骨骨折等严重并发症。同时,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心血管等系统疾病,复位前应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确保复位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复位后的注意事项 一、短期限制下颌活动 复位后应让患者短时间内避免大张口,例如不要进食大块食物、打哈欠时尽量用手托住下颌等,一般建议限制下颌活动2-3周,以利于被牵拉受损的韧带等组织修复。 二、观察恢复情况 要观察患者复位后是否还有疼痛、肿胀等情况,若有持续加重或出现其他异常,如开口困难加重等,应及时复诊,排除是否有骨折等其他并发症。

    2025-10-11 10:50:59
  • 手骨折了什么时候可以恢复

    手骨折恢复时间受骨折类型、严重程度、治疗方法及患者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影响,儿童一般4-6周初步愈合、3个月左右基本恢复,成人简单骨折6-8周开始骨痂生长、3个月左右日常活动基本恢复,复杂骨折更久,老年因骨质疏松愈合慢,初步愈合8-12周,完全恢复3-6个月甚至更久,恢复中要定期检查、遵方案、配合康复训练并注意相关事项。 儿童手骨折:儿童的骨骼生长修复能力较强,对于简单的青枝骨折等,通常4-6周左右可能初步愈合,3个月左右基本恢复正常功能,但具体也因个体差异而异。例如,一项针对儿童手骨折的研究显示,多数儿童在规范治疗后4-8周骨折端有明显骨痂形成,3个月左右能恢复较好的手部活动功能。儿童在恢复期间需注意避免剧烈活动,家长要监督其按照医生要求进行康复锻炼,同时保证营养均衡,以促进骨骼修复。 成人手骨折:如果是较为简单的手部骨折,如单一骨干的骨折,采用保守治疗(如石膏固定等),一般6-8周左右骨折端开始有较多骨痂生长,3个月左右基本可以恢复正常的日常活动,但要完全恢复到受伤前的高强度活动可能需要3-6个月甚至更久。而对于复杂的骨折,如涉及关节面的骨折等,恢复时间会更长。成人的恢复还与自身的健康状况有关,比如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骨折愈合可能会相对缓慢。成人在恢复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进行复查,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从简单的手部活动开始,逐渐增加强度和难度。 老年手骨折: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等原因,骨折愈合相对较慢。一般来说,初步愈合可能需要8-12周左右,而完全恢复正常功能可能需要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老年患者在恢复期间要特别注意预防并发症,如肺炎、静脉血栓等。同时,要加强营养,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以促进骨折愈合。康复训练要更加温和,根据自身情况逐步进行,家属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协助老人进行康复锻炼。 总体而言,手骨折后要定期到医院进行X线等检查,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从而确定具体的恢复进度和下一步的康复计划。

    2025-10-11 10:47:25
  • 腰椎间盘突出可以趴着睡觉吗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不建议趴着睡觉,因其会破坏脊柱生理曲度、增加腰部肌肉和关节压力,不同人群如成年人、老年人、特殊生活方式人群需注意调整睡眠姿势及生活中相关事项来促进康复,应避免趴着睡并选择合适卧位及床垫等。 脊柱生理曲度方面:人体正常脊柱有向前的生理曲度,趴着睡觉时脊柱处于过度后伸状态,会破坏脊柱原有的生理曲度平衡。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正常的脊柱曲度能起到缓冲椎间盘压力等作用,这种过度后伸会使椎间盘承受更大的异常压力,可能导致椎间盘突出情况加重,进一步刺激周围的神经组织,引发更严重的腰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 腰部肌肉和关节压力方面:趴着睡时腰部肌肉处于紧张牵拉状态,长期如此会影响腰部肌肉的正常代谢和功能,导致肌肉劳损等问题,而腰部肌肉对维持腰椎的稳定有重要作用,肌肉功能异常会加重腰椎的不稳定,不利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恢复。同时,腰椎关节在趴着睡时也承受着非自然状态下的压力,可能影响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不同人群趴着睡觉对腰椎间盘突出的影响及建议 成年人:一般成年人若患有腰椎间盘突出,趴着睡觉会加重病情相关症状,所以应尽量避免趴着睡,可选择仰卧位时在膝关节下方垫一个薄枕,使髋关节、膝关节微屈,这样能放松腰部肌肉;侧卧位时可在两腿之间夹一个薄枕,保持腰椎处于舒适的生理曲度位置。 老年人:老年人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退变等情况,趴着睡觉对腰椎的不良影响更为明显。除了上述仰卧位和侧卧位的舒适姿势调整外,老年人还应注意选择合适硬度的床垫,太硬或太软的床垫都不利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恢复,合适硬度的床垫能在睡眠时更好地支撑腰部,维持脊柱的生理曲度。 长期伏案工作者等特殊生活方式人群:这类人群本身腰部肌肉容易紧张,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后更要注意睡眠姿势。除了避免趴着睡以及调整合适的卧位姿势外,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定时改变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工作间隙适当进行腰部的伸展运动等,以缓解腰部肌肉的紧张状态,配合睡眠时的正确姿势,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的康复。

    2025-10-11 10:43:35
  • 脚软组织损伤多久能好

    脚软组织损伤恢复时间因损伤程度而异,轻度一般1-2周恢复,中度2-4周,重度4周以上甚至更久,还受年龄、健康状况、是否吸烟等因素影响,损伤后要正确处理及根据自身情况判断进程,异常及时就医。 轻度脚软组织损伤:若损伤较轻,如仅为局部轻微的擦伤、挫伤,没有明显的撕裂伤等情况,通常经过适当的休息、制动等处理,大约1-2周可逐渐恢复。例如,只是日常行走时不小心轻度磕碰导致的脚面软组织轻微受损,通过减少脚部活动、局部冷敷(24小时内)后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等简单处理,1周左右症状多可明显缓解,基本恢复正常活动。年龄方面,儿童身体修复能力相对较强,恢复时间可能会比成年人稍短一些,但也需注意合理护理;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恢复时间可能会延长。女性在孕期或产后身体状态特殊,恢复也可能相对缓慢些。 中度脚软组织损伤:当脚软组织损伤有较多的小血管破裂出血、局部肿胀较明显、有一定程度的肌肉拉伤或韧带轻度撕裂等情况时,恢复时间大概需要2-4周。比如运动时脚崴伤导致韧带轻度撕裂,此时需要进行支具固定等处理,一般2-4周韧带可逐渐修复,肿胀消退,疼痛缓解。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伤口愈合,恢复时间可能会延长,需要格外注意控制血糖并加强局部伤口的护理。 重度脚软组织损伤:如果是脚软组织严重损伤,像大面积的撕裂伤、重要韧带的严重断裂等情况,恢复时间则较长,可能需要4周以上甚至更长时间。例如脚被重物砸伤导致肌肉、肌腱等广泛损伤,可能需要进行手术修复等治疗,术后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训练来恢复脚部功能,整个恢复过程可能需要数周甚至数月。对于有吸烟习惯的人,吸烟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不利于损伤修复,会延长恢复时间,所以这类人群需要戒烟以促进恢复。 脚软组织损伤后应及时进行正确的处理,如早期的制动、冷敷等,后期根据恢复情况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等,同时要根据自身的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综合判断恢复进程,若恢复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2025-10-11 10:39:5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