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泉

北京医院

擅长:骨折的微创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膝关节炎、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重度骨质疏松症、老年髋部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等的微创治疗,用微创手术方法为老年患者去除病痛。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纪泉,男,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副教授,博士,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北京市创伤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创伤学分会青年委员,SICOT中国部创伤学组委员。主要研究创伤骨科和骨质疏松症。2006年英国牛津大学短期访学,2010年在德国学习创伤和关节。以第一作者发表于《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Chinese Medical Journal等核心期刊论文共25篇,主要包括高龄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微创治疗、关节置换术后全身骨密度的变化等。2008年北京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2012年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学管理奖,2013年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奖,2013年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第五次学术会议优秀青年论文奖。展开
个人擅长
骨折的微创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膝关节炎、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重度骨质疏松症、老年髋部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等的微创治疗,用微创手术方法为老年患者去除病痛。展开
  • 椎间盘突出症的锻炼方法

    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进行有氧运动(如游泳、快走)、腰背肌锻炼(如小飞燕动作、五点支撑法)和柔韧性训练(如瑜伽),不同人群需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运动方式、强度和时间,部分特殊情况患者需谨慎或避免相应运动。 一、有氧运动 1.游泳:对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游泳是非常适宜的有氧运动。在游泳过程中,水的浮力能减轻身体重量对椎间盘的压力,使脊柱处于相对放松的状态,同时游泳时的肢体运动有助于增强腰背肌力量。例如,自由泳、仰泳等姿势都可以进行,一般建议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60分钟,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患者均可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游泳的强度和时间,但有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需谨慎。 2.快走:快走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有氧运动。患者可以选择在平坦的道路上进行快走,保持适当的速度,一般每分钟行走100-120步左右。快走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强腰背肌的耐力。不同年龄的患者快走的速度和时间有所差异,年轻人可以适当加快速度和延长时间,老年人则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一般每次快走20-30分钟,每周3-5次。性别差异在快走运动中主要体现在体力的承受能力上,一般女性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强度,有腰椎病史的患者在快走时要注意步伐平稳,避免突然加速或急停。 二、腰背肌锻炼 1.小飞燕动作:患者俯卧在床上,双臂放在身体两侧,双腿伸直,然后将头、上肢和下肢尽量向上抬起,形似飞燕。每次保持3-5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可进行3-4组。这种锻炼方法可以增强腰背肌的力量,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以进行,但老年人和有骨质疏松等情况的患者要注意动作幅度不宜过大,避免造成脊柱损伤。女性在进行小飞燕动作时要注意腰部的感受,如有不适及时调整。 2.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2-3秒后缓慢放下,一起一落为一个动作,连续做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该方法对于增强腰背肌力量有一定帮助,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均可进行,有腰椎间盘突出急性发作期的患者不宜采用此方法。 三、柔韧性训练 1.瑜伽:瑜伽中有许多针对脊柱柔韧性的体式,如猫牛式、下犬式等。猫牛式可以活动脊柱的柔韧性,患者跪在垫子上,双手双膝着地,吸气时背部下沉,抬头看天花板;呼气时背部拱起,低头含胸。下犬式则能拉伸脊柱后侧的肌肉,双脚与肩同宽,双手撑地,臀部向上抬起,形成倒V字形。一般建议每周进行2-3次瑜伽练习,每次60-90分钟,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患者可根据自身柔韧性逐渐增加瑜伽体式的难度,但对于有严重脊柱畸形或疼痛急性发作的患者不适合进行瑜伽练习。女性在瑜伽练习中要注意动作的准确性,避免因动作不当导致腰部损伤。

    2025-10-15 15:01:45
  • 颌骨骨折该怎么办

    颌骨骨折处理包括急救处理、诊断评估、治疗方法(保守和手术)、不同人群注意事项及康复阶段。急救先保呼吸道通畅等;诊断靠影像学检查;保守适用于移位不明显者,用颌间固定;手术用于移位明显等情况;儿童、老年、女性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康复需咬合功能训练和口腔卫生维护。 一、急救处理 现场急救:首先要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若有出血情况,应及时采取压迫等止血措施。对于伴有颅脑等其他部位损伤的患者,需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情况。 二、诊断评估 影像学检查:通过X线、CT等检查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骨折端移位情况等。例如CT能够更清晰地显示颌骨骨折的细微结构和骨折端的三维关系,有助于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 三、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 适应证:适用于骨折移位不明显、无明显咬合紊乱的简单颌骨骨折。 方法:主要是采用颌间固定等方法,利用牙弓夹板、金属丝等将上下颌牙齿固定在一起,使骨折段保持在正常的咬合关系上,促进骨折愈合。一般固定时间为4-6周,但具体时间需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而定。 手术治疗 适应证:对于骨折移位明显、伴有明显咬合紊乱、开放性骨折等情况通常需要手术治疗。 方法:手术方式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等。通过手术将移位的骨折端复位,并用钛板等固定材料固定,以恢复颌骨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咬合功能。手术时机一般在患者全身情况稳定后尽早进行,对于开放性骨折需及时清创后尽快手术。 四、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颌骨骨折在处理时需更加谨慎,因为儿童的颌骨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对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例如在固定时要选择对儿童生长影响较小的固定材料,且要定期复查,观察颌骨的生长发育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儿童颌骨正常发育。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骨折愈合相对较慢。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保守治疗时颌间固定时间可能需要适当延长,手术治疗后要加强营养支持,促进骨折愈合,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以利于骨折的恢复。 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如果是在妊娠期发生颌骨骨折,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胎儿的安全,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检查和治疗方法。在药物使用上要严格避免使用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手术时机和方式的选择也要综合考虑妊娠阶段等因素。 五、康复阶段 咬合功能训练:骨折愈合后需要进行咬合功能训练,逐渐恢复咀嚼功能。可以从进软食开始,然后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通过咀嚼不同硬度的食物来锻炼咀嚼肌和恢复咬合关系。 口腔卫生维护:无论采用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要重视口腔卫生。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刷牙习惯,使用漱口水等辅助清洁口腔,预防口腔感染,因为口腔感染可能影响骨折愈合。

    2025-10-15 15:00:31
  • 膝关节炎的症状

    膝关节炎有多种症状,包括慢性隐痛(活动多时加重、休息可缓且病情进展可休息时痛)、急性疼痛加重(过度劳累等诱因下)、关节积液致肿胀、晨起或休息后僵硬、活动范围减小以及晚期可能出现膝内翻或膝外翻等畸形,不同年龄人群症状有别,女性绝经后风险增加,生活方式及既往病史等也与之相关。 慢性隐痛:膝关节炎患者常出现慢性的膝关节隐痛,在活动较多时疼痛会加重,休息后可有所缓解,但随着病情进展,休息时也可能出现疼痛。例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经常爬山、上下楼梯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膝关节慢性隐痛,这是因为膝关节软骨磨损、关节周围炎症刺激等原因导致。 急性疼痛加重:在一些诱因下,如过度劳累、受寒、剧烈运动等,疼痛可能会急性加重。比如,患者长时间行走后,膝关节疼痛明显加剧,甚至可能影响正常的行走功能。 肿胀 关节积液导致肿胀:膝关节内滑膜受到炎症刺激后会分泌过多的滑液,导致关节积液,从而引起膝关节肿胀。外观上可见膝关节明显膨隆,皮肤温度可能会略有升高。这种情况在类风湿关节炎导致的膝关节炎中较为常见,炎症反应会持续刺激滑膜。 僵硬 晨起或长时间休息后僵硬:患者早晨起床后或长时间处于休息状态后,膝关节会出现僵硬感,活动不灵活,一般活动一段时间后僵硬感会逐渐缓解,但如果病情较重,僵硬感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例如,一些老年膝关节炎患者,早上起床下地行走时,会感觉膝关节发紧,需要慢慢活动才能恢复正常的活动度。 活动受限 关节活动范围减小:由于疼痛、肿胀、僵硬等因素,膝关节的活动范围会逐渐减小。患者可能发现自己下蹲困难、上下楼梯费力、不能完全伸直或弯曲膝关节等。比如,正常情况下可以完全下蹲的人,患膝关节炎后可能只能下蹲到一定程度就无法继续,上下楼梯时需要借助扶手等辅助工具。 畸形 晚期可能出现畸形:在膝关节炎的晚期,可能会出现膝关节畸形,常见的有膝内翻(O型腿)或膝外翻(X型腿)等。这是因为膝关节软骨严重磨损,关节周围骨质增生、关节结构破坏等原因导致膝关节力线改变,进而出现畸形。例如,长期患病未得到有效治疗的患者,膝关节外观会明显异常,影响肢体功能和外观。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膝关节炎症状可能有所不同。儿童膝关节炎相对较少见,多与先天性发育异常、感染等因素有关,症状可能包括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老年人群由于膝关节软骨退变等生理性因素,膝关节炎更为常见,症状表现如上述慢性隐痛、肿胀等更为突出。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原因,患膝关节炎的风险可能增加,症状表现也需关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缺乏运动、过度运动、肥胖等都与膝关节炎的发生和症状加重有关。有膝关节外伤史、既往有其他关节炎症病史等人群,患膝关节炎的几率较高,且症状可能更明显。

    2025-10-15 14:59:34
  • 梨状肌损伤和腰突的自测

    可通过症状表现自测及特殊动作诱发测试来初步自测梨状肌损伤和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突),梨状肌损伤疼痛主要在臀部及下肢放射一般不过膝,腰突下肢放射性疼痛可到足部,最终确诊需借助影像学检查来鉴别两者。 一、梨状肌损伤的自测方法 (一)症状表现自测 1.疼痛部位:梨状肌损伤时,疼痛主要出现在臀部深层,可向同侧下肢放射,一般不会超过膝关节。年龄较大者可能因身体机能下降,对疼痛的感知和表述可能不够准确,需仔细观察其日常活动中的异常表现。长期久坐、久站或有过度髋部运动史的人群,出现臀部及下肢放射痛时需警惕。 2.下肢活动受限:患者可能会出现行走困难,尤其是在髋关节外展、外旋时疼痛加剧,导致步态异常。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在孕期或产后由于身体重心改变等因素,可能增加梨状肌损伤的发生风险,自测时需结合其特殊时期的身体状况。 (二)特殊动作诱发测试 1.“4”字试验:患者仰卧,一侧下肢屈膝屈髋,将外踝置于对侧伸直下肢的膝上,检查者一手固定对侧骨盆,另一手将屈曲的膝部下压。若臀部出现疼痛,则为阳性,提示梨状肌可能有损伤。对于儿童,由于其骨骼肌肉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进行该测试时要注意力度轻柔,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突)的自测方法 (一)症状表现自测 1.腰痛:多数患者有腰痛病史,疼痛可在久坐、久站或弯腰后加重。不同年龄人群腰痛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老年人可能同时伴有骨质疏松等问题,腰痛可能更为隐匿。性别差异不明显,但女性在经期、孕期等特殊时期,由于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影响腰部症状的表现。 2.下肢放射性疼痛:疼痛从腰部向一侧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直至足部放射,咳嗽、打喷嚏等腹压增加时疼痛可加剧。对于有长期重体力劳动史的人群,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时要高度怀疑腰突。 (二)直腿抬高试验 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托患者足跟,一手保持膝关节伸直,缓慢抬高患肢。若抬高在60°以内出现下肢放射痛,则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提示腰椎间盘可能有突出。儿童进行该测试时需根据其年龄和身体状况合理操作,避免因测试不当造成损伤。 三、梨状肌损伤与腰突的鉴别要点 (一)疼痛特点 梨状肌损伤的疼痛主要局限在臀部及下肢放射,一般不过膝;腰突的下肢放射性疼痛可到达足部。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两种疾病的症状会有重叠,需要更细致地排查。 (二)影像学检查辅助判断 虽然自测能提供初步线索,但最终确诊还需借助影像学检查,如腰椎间盘CT或MRI可明确腰突的椎间盘突出情况,梨状肌的超声检查可观察梨状肌的形态、结构等,以区分是梨状肌损伤还是腰突。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需由专业医生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2025-10-15 14:58:25
  • 双脚关节出现疼痛的原因是什么

    双脚关节疼痛可因外伤致周围软组织损伤或骨折引发,关节炎相关有自身免疫性的类风湿关节炎致对称疼痛肿胀僵硬、中老年人骨关节炎因软骨退变磨损增生致长期磨损疼痛、尿酸代谢紊乱的痛风性关节炎致关节剧烈红肿疼痛,感染性因素是病原体侵入致关节红肿胀热痛伴全身症状,全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银屑病关节炎可累及引发,过度使用及姿势不当包括长时间用或穿不合适鞋致关节疼痛,特殊人群中老年人骨关节炎发生率高、运动员易运动损伤、肥胖人加速软骨磨损、儿童有先天发育异常等可致疼痛。 一、外伤因素导致双脚关节疼痛 双脚关节遭受急性外力撞击,如扭伤、摔倒时双脚着地等,可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包括肌肉、韧带、肌腱等),出现疼痛、肿胀、淤血等症状;若外力过大还可能导致骨折,引发剧烈疼痛且伴有活动受限。例如运动中突然的扭转动作可能造成踝关节扭伤,进而引起双脚关节疼痛。 二、关节炎相关原因 1.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错误攻击关节滑膜,导致双脚关节出现对称性的疼痛、肿胀、僵硬,早晨起床时症状往往较为明显,病情进展可能会破坏关节结构。 2.骨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是关节软骨退变、磨损以及骨质增生等引起的慢性关节疾病,双脚关节(如踝关节、跖趾关节等)长期磨损后会出现疼痛,活动时疼痛加重,休息后可缓解。 3.痛风性关节炎:由于体内尿酸代谢紊乱,血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双脚关节处,引发急性炎症反应,表现为关节的剧烈疼痛、红肿,疼痛通常较为突然且程度较重。 三、感染性因素引发双脚关节疼痛 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入双脚关节,引起感染性关节炎,可出现关节的红、肿、热、痛,同时可能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如化脓性关节炎多由细菌感染所致,会导致双脚关节严重疼痛及功能障碍。 四、全身性疾病影响 某些全身性疾病可累及双脚关节,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除了累及皮肤、肾脏等,还可能出现双脚关节疼痛、肿胀等表现;此外,银屑病关节炎也可伴发双脚关节的炎症反应,出现疼痛、畸形等情况。 五、过度使用及姿势问题 长时间行走、跑步、站立等过度使用双脚关节,会导致关节周围肌肉疲劳、韧带劳损,引起双脚关节疼痛;另外,长期穿着不合适的鞋子,如鞋跟过高、鞋底过硬或过软等,会使双脚关节受力不均衡,长期下来易引发关节疼痛。 六、特殊人群特点及相关影响 老年人因关节软骨退变、骨质增生等原因,骨关节炎发生率较高;运动员由于运动强度大,双脚关节承受的压力和磨损较多,易出现运动损伤导致疼痛;肥胖人群双脚关节承受的体重压力更大,会加速关节软骨的磨损,增加骨关节炎等疾病引发双脚关节疼痛的风险;儿童若有先天性关节发育异常等情况,也可能导致双脚关节疼痛。

    2025-10-15 14:57:2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