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泉

北京医院

擅长:骨折的微创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膝关节炎、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重度骨质疏松症、老年髋部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等的微创治疗,用微创手术方法为老年患者去除病痛。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纪泉,男,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副教授,博士,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北京市创伤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创伤学分会青年委员,SICOT中国部创伤学组委员。主要研究创伤骨科和骨质疏松症。2006年英国牛津大学短期访学,2010年在德国学习创伤和关节。以第一作者发表于《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Chinese Medical Journal等核心期刊论文共25篇,主要包括高龄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微创治疗、关节置换术后全身骨密度的变化等。2008年北京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2012年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学管理奖,2013年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奖,2013年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第五次学术会议优秀青年论文奖。展开
个人擅长
骨折的微创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膝关节炎、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重度骨质疏松症、老年髋部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等的微创治疗,用微创手术方法为老年患者去除病痛。展开
  • 肩关节脱位13天以后还能复位吗

    肩关节脱位13天后仍有复位可能,但难度增加且并发症风险升高,受年龄、脱位类型、病史等因素影响,需尽快就医评估,医生会据情况用手法复位等,成功复位后要适当固定并循序渐进康复锻炼,特殊人群需特殊对待。 一、肩关节脱位13天后复位的可能性 肩关节脱位13天以后仍有复位的可能,但相对来说复位的难度会增加,并且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也可能升高。一般来说,肩关节脱位在早期(通常指3周以内)通过适当的方法仍有复位的机会。不过随着时间的延长,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可能会发生粘连、挛缩等变化,使得复位操作更为困难。 二、复位的相关影响因素 年龄因素: 儿童:儿童的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相对较松弛,可塑性较强,13天的肩关节脱位可能较成人相对容易尝试复位,但也需要谨慎操作,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因为儿童的骨骼和软组织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过度暴力复位可能影响其正常发育。 成人:成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弹性和恢复能力相对下降,13天的脱位复位难度会比儿童大。但具体情况还需根据个体的身体状况、脱位的具体类型等综合判断。 脱位类型: 前脱位:前脱位相对来说在13天后仍有复位的可能,但如果是习惯性前脱位且脱位时间较长,周围软组织粘连严重时,复位难度增大。 后脱位:后脱位相对少见,13天后复位同样面临软组织粘连等问题,复位难度也会增加。 病史因素:如果患者本身有肩关节周围疾病史,如既往有肩周炎等,那么13天的肩关节脱位复位时,由于原有疾病导致的软组织状态异常,会进一步增加复位的难度。 三、复位的相关措施及注意事项 就医评估:一旦考虑肩关节脱位13天仍有复位可能,应尽快就医,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以明确肩关节脱位的具体情况,包括是否有合并骨折等情况,然后由专业医生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复位方案。 复位方法:医生可能会采用手法复位等方法,在复位过程中需要轻柔操作,避免暴力,因为时间较长后软组织的耐受性等情况不同。手法复位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施加适当的力量来尝试恢复肩关节的正常解剖位置。 复位后的处理:如果成功复位,需要进行适当的固定,如使用肩关节支具等固定一段时间,以促进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修复。同时,在固定期间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但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早过度活动导致再次脱位等情况发生。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在复位及后续处理中更要注重轻柔操作和密切观察恢复情况;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成人,要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基础上进行复位相关处理。 总之,肩关节脱位13天以后仍有复位的可能性,但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操作,并且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复位及后续恢复的影响。

    2025-10-15 14:49:49
  • 半月板可以换人工的吗

    半月板严重毁损时可考虑人工半月板置换,有人工半月板类型及特点,适用于特定患者,不同特殊人群需考虑相应因素,如老年人要综合评估膝关节整体退变等,年轻人要关注人工半月板长期耐久性等,有基础病史人群要注意相关基础病对预后的影响。 一、半月板人工置换的可行性 半月板是膝关节内的纤维软骨结构,起到缓冲震荡、稳定关节等作用。目前半月板部分损伤可通过缝合等方式修复,而对于严重毁损的半月板,人工半月板置换是一种可能的治疗选择。但人工半月板置换的应用相对有限,因为半月板的生物力学环境较为复杂,人工半月板要完全模拟天然半月板的功能还存在一定挑战。 二、人工半月板的类型及特点 1.金属-聚合物复合人工半月板: 金属部分提供一定的支撑结构,聚合物部分模拟半月板的部分弹性和缓冲功能。其优点是有一定的强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膝关节的部分负荷。但在长期使用中,可能存在与周围组织的摩擦问题,而且对于不同个体膝关节的精确适配是一个难点。 2.生物可降解人工半月板: 这种人工半月板在一定时间后可以被机体降解吸收,避免了二次手术取出的问题。然而,其力学性能的维持时间是需要重点关注的,要确保在半月板发挥功能的时间段内,能够提供足够的力学支持。 三、适用情况 一般适用于半月板严重毁损,经过保守治疗无效,且膝关节功能受到明显影响的患者。例如,因半月板严重损伤导致膝关节反复疼痛、交锁,严重影响日常行走、上下楼梯等活动的患者。但对于一些合并严重膝关节骨关节炎、韧带损伤等复杂情况的患者,人工半月板置换的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 四、特殊人群需考虑的因素 1.老年人: 老年人膝关节往往同时存在其他退变问题,如关节软骨磨损等。在考虑人工半月板置换时,需要综合评估膝关节的整体退变情况。如果膝关节整体退变严重,单纯置换半月板可能无法取得理想的长期效果。而且老年人的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术后康复需要更加谨慎,要注意防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要关注其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改善程度是否能够满足日常生活需求。 2.年轻人: 年轻人膝关节活动度大,对半月板的功能要求较高。人工半月板置换后需要考虑其长期的耐久性和对膝关节运动功能的影响。年轻患者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训练来适应人工半月板,并且要注意避免过度剧烈的运动,以延长人工半月板的使用寿命和维持膝关节的良好功能。 3.有基础病史的人群: 如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术后要注意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不利于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可能影响人工半月板置换术的预后。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要关注手术过程中的心肺功能变化,以及术后抗凝等治疗与基础疾病的相互影响。

    2025-10-15 14:47:19
  • 孕期犯颈椎病怎么办

    孕期易患颈椎病,可通过姿势调整(注意坐、站、睡姿)、颈部锻炼(做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旋转等动作)、物理治疗(热敷、适度专业按摩)来缓解,若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工作需及时就医,孕期还需避免长时间同一姿势、保持良好心态,以自身舒适为前提进行缓解措施并及时与医生沟通。 一、孕期颈椎病的常见原因 孕期由于身体激素变化,韧带松弛,同时子宫增大使身体重心改变,颈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等,容易引发颈椎病。 二、非药物缓解方法 (一)姿势调整 1.坐姿:保持正确坐姿,坐立时应使腰部挺直,头部保持中立位,双眼平视前方,可在腰部放置靠垫以维持腰椎生理曲度,进而减轻颈部压力,建议每坐30-40分钟就起身活动一下颈部和腰部。 2.站姿:站立时要收腹挺胸,头部正直,双肩自然下垂,避免弯腰驼背,长时间站立后可适当进行踮脚等简单动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颈部肌肉紧张。 3.睡姿:睡眠时选择合适的枕头,枕头高度以一拳高(约10-15厘米)为宜,且枕头应能支撑颈部,保持颈椎的生理曲度,可选择侧睡与仰卧交替的睡姿。 (二)颈部锻炼 1.颈部前屈后伸:缓慢将头部向前屈,尽量让下颌接近胸部,然后再向后伸,重复10-15次,可增强颈部肌肉力量,改善颈部活动度。 2.颈部左右侧屈:将头部缓慢向一侧弯曲,使耳朵尽量贴近肩部,然后再向另一侧侧屈,每侧重复10-15次,有助于放松颈部侧方肌肉。 3.颈部旋转:缓慢将头部向一侧旋转,眼睛看向肩膀后方,然后再向另一侧旋转,每侧重复10次左右,能增加颈部的旋转灵活性。 三、物理治疗 (一)热敷 可以使用温毛巾进行颈部热敷,温度以皮肤感觉温热为宜,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通过温热刺激促进颈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但要注意避免温度过高烫伤皮肤。 (二)按摩 孕期可以进行适度的颈部按摩,但需由专业人员操作,避免自行盲目按摩。专业人员会采用轻柔的手法,从颈部两侧肌肉开始,由上至下、由轻至重进行按摩,以放松颈部肌肉,缓解疼痛,但要避开颈部的大血管和关节突等敏感部位。 四、就医情况 如果孕期颈椎病症状严重,如出现上肢麻木、无力、头晕等症状加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评估下选择合适的进一步处理措施,医生会根据孕期的特殊情况谨慎选择对胎儿无影响的检查和治疗方法。 五、温馨提示 孕期女性要注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量进行颈部活动和身体锻炼,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因为心理压力也可能会加重颈部不适。在进行任何缓解措施时都要以自身舒适为前提,若有任何异常变化应及时与医生沟通,确保孕期健康和胎儿的正常发育。

    2025-10-15 14:44:40
  • 26岁腰间盘突出正常吗

    26岁患腰间盘突出有可能,与生活方式、职业、外伤等因素相关,表现为腰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等,需结合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诊断,患者可通过非药物干预、调整生活方式等改善,生育期女性要谨慎选择治疗方法,出现症状加重及时就医制定合适方案。 一、26岁患腰间盘突出的可能性及相关因素 26岁患腰间盘突出是有可能的,并非绝对异常情况。腰间盘突出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如经常搬运重物,腰部承受的压力较大,会增加腰间盘突出的风险;长时间久坐且坐姿不正确,例如久坐时弯腰驼背,会使腰椎间盘受到不均匀的压力,易导致间盘退变和突出;缺乏适当的体育锻炼,腰部肌肉力量较弱,对腰椎的保护作用减弱,也容易引发腰间盘突出。 职业因素:某些职业需要频繁弯腰、扭转腰部,如木工、司机等,这类职业人群腰间盘突出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外伤因素:腰部曾经受到急性外伤,没有得到妥善治疗和充分恢复,也可能增加日后腰间盘突出的发病几率。 二、腰间盘突出的表现及诊断 表现:主要表现为腰痛,可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例如,疼痛可能从腰部向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或足部放射,咳嗽、打喷嚏等腹压增加的动作可能会使疼痛加剧;下肢麻木可能会影响足部的感觉,导致行走时感觉踩棉花样;肌肉无力可能表现为足下垂等情况。 诊断:通常需要结合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如直腿抬高试验等。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腰椎X线、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X线可观察腰椎的形态、间隙等情况;CT能更清晰地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程度等;MRI对软组织结构显示良好,能准确判断间盘突出的情况以及对神经等组织的压迫程度。 三、对于26岁腰间盘突出患者的建议 非药物干预:急性期应注意休息,避免腰部过度活动。可进行适当的腰部理疗,如热敷,能促进腰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牵引治疗可以减轻间盘对神经的压迫;还可以进行康复锻炼,如小燕飞等动作,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改善腰椎稳定性,但锻炼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久坐久站,定时改变姿势;选择合适的床垫,睡眠时保持脊柱的生理曲度;加强腰部肌肉锻炼,如游泳等有氧运动,有助于维持腰椎的健康。 特殊人群提示:对于26岁的患者,若处于生育期女性,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到可能的妊娠情况,一些治疗方法可能需要谨慎选择。同时,要注意避免因工作等原因再次加重腰部损伤,定期进行腰部健康评估,关注腰部状况的变化。如果出现症状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根据具体病情进一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2025-10-15 14:43:30
  • 颈椎动脉斑块如何治疗

    针对颈椎动脉斑块有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调整(减少高盐高脂高糖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适度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不同人群运动有不同意义);药物治疗有降脂药物(他汀类,不同年龄人群使用需注意)和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要考虑胃肠道情况);手术治疗有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严重狭窄超70%可考虑,有风险需评估)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创伤小但有风险,依具体情况个体化决策)。 适度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一般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快走时速度可控制在每分钟100-120步,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慢跑则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速度。运动频率可根据个人情况安排,如每周3-5次。运动对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有不同意义,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适度运动能缓解颈部肌肉紧张,改善颈椎动脉的血液循环;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运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因运动强度过大加重病情。 药物治疗 降脂药物:如果血脂水平异常,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可能需要使用降脂药物。他汀类药物是常用的降脂药物之一,它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液中LDL-C的水平,从而稳定动脉斑块,减少斑块破裂的风险。不同年龄人群对他汀类药物的耐受性可能不同,老年人在使用时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有肝病、肾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使用时更要谨慎评估。 抗血小板药物:对于存在动脉斑块的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防止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阿司匹林是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之一,它可以抑制血小板的环氧化酶活性,减少血栓素A2的生成,从而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但阿司匹林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在使用时需考虑患者的胃肠道情况,有胃溃疡病史的人群使用需格外小心。 手术治疗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对于严重狭窄(狭窄程度超过70%)的患者,可能考虑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该手术是通过切除增厚的颈动脉内膜及斑块,重建颈动脉管腔,改善脑供血。但手术有一定的风险,如脑出血、脑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等因素。对于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谨慎考虑。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这是另一种治疗严重颈动脉狭窄的方法。通过在狭窄的颈动脉内放置支架,撑开血管,恢复血流。与CEA相比,CAS创伤较小,但也存在支架内再狭窄、血栓形成等风险。在选择手术方式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基础疾病、狭窄部位等因素进行个体化决策。

    2025-10-15 14:42:1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