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泉

北京医院

擅长:骨折的微创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膝关节炎、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重度骨质疏松症、老年髋部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等的微创治疗,用微创手术方法为老年患者去除病痛。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纪泉,男,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副教授,博士,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北京市创伤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创伤学分会青年委员,SICOT中国部创伤学组委员。主要研究创伤骨科和骨质疏松症。2006年英国牛津大学短期访学,2010年在德国学习创伤和关节。以第一作者发表于《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Chinese Medical Journal等核心期刊论文共25篇,主要包括高龄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微创治疗、关节置换术后全身骨密度的变化等。2008年北京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2012年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学管理奖,2013年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奖,2013年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第五次学术会议优秀青年论文奖。展开
个人擅长
骨折的微创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膝关节炎、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重度骨质疏松症、老年髋部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等的微创治疗,用微创手术方法为老年患者去除病痛。展开
  • 脖子痛也即颈肩痛应该需要什么措施

    颈肩痛非药物干预包括调整休息姿势、物理热敷冷敷、做颈部康复运动、用符合生理曲度的枕头及人体工学工具,需及时就医的情况为颈肩痛超两周无改善或有神经受压等症状,老年人运动锻炼谨慎、物理治疗关注皮肤,儿童青少年需纠正不良姿势多活动并优先非药物干预。 一、非药物干预措施 1.休息与姿势调整:避免长时间保持低头、伏案等不良姿势,例如使用电子设备时应保持适当距离与角度,工作或学习过程中每隔30~60分钟起身活动颈部,伸展四肢,使颈部肌肉得到放松,维持颈部正常生理曲度。 2.物理治疗: 热敷:可选用温毛巾或热敷袋敷于颈肩部,温度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日可进行2~3次,通过温热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冷敷:急性颈肩痛期(通常指疼痛发生后72小时内),可使用冰袋包裹毛巾后敷于疼痛部位,每次冷敷10~15分钟,间隔1~2小时再进行下一次冷敷,以减轻炎症反应与肿胀。 3.运动锻炼:进行适度的颈部康复运动,如缓慢进行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动作,每个动作保持15~30秒,重复3~4组,每日2~3次,运动时动作需轻柔缓慢,避免幅度过大加重损伤,运动强度以不引起疼痛加剧为宜,例如慢性颈肩痛患者可逐步增加运动幅度与频率。 4.辅助工具:选择符合颈部生理曲度的枕头,睡眠时使头部、颈部与肩部保持协调,维持颈部自然曲线;办公时可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与电脑支架,调整至合适高度,减少颈部肌肉劳损。 二、需及时就医的情况 当颈肩痛持续超过2周无改善,或出现上肢麻木、无力、行走时有踩棉花感、大小便失禁等神经受压相关症状,或颈肩痛剧烈且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睡眠时,应及时前往医院骨科或康复医学科就诊,需完善颈椎X线、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骨质增生等病理性改变,并采取针对性治疗。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颈肩痛时运动锻炼需更为谨慎,避免剧烈的颈部扭转或过度伸展动作,物理治疗时需密切关注皮肤状态,若存在皮肤破损、糖尿病神经病变等情况,热敷需格外小心,防止烫伤;同时应定期体检,排查是否存在骨质疏松、颈椎退行性病变加重等问题。 儿童与青少年:颈肩痛多与不良姿势(如长期低头使用电子设备、坐姿不正)相关,需注重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鼓励增加户外活动时间,通过做简单的颈部舒展游戏(如“小鸡啄米”式颈部小幅度前后摆动等)进行预防与缓解,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避免自行滥用药物或接受不恰当的治疗。

    2025-10-15 14:26:40
  • 脚趾头弯曲畸形可能是什么疾病

    锤状趾多因长期穿不合适鞋子致伸肌腱力量不平衡致近端趾间关节屈曲畸形远侧常过伸常见于长期行走站立人群及足部发育阶段青少年;爪形趾多与神经肌肉疾病相关致跖趾关节过伸近远侧趾间关节屈曲呈爪样畸形需警惕儿童神经肌肉发育异常;先天性脚趾畸形出生即存包括多趾并趾等与遗传胚胎发育异常有关需儿科骨科专业评估尽早制定干预方案;类风湿关节炎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足部小关节因免疫系统攻击滑膜致炎症增生出现脚趾弯曲畸形伴关节疼痛肿胀需监测自身免疫指标规范治疗;外伤后畸形愈合有明确足部外伤史骨折等愈合中复位不佳或固定不当致脚趾弯曲畸形需重视不同年龄人群恢复情况。锤状趾多因穿不合适鞋子致伸肌腱力量不平衡致近端趾间关节屈曲畸形远侧常过伸常见于长期行走站立人群及足部发育阶段青少年;爪形趾多与神经肌肉疾病相关致跖趾关节过伸近远侧趾间关节屈曲呈爪样畸形需警惕儿童神经肌肉发育异常;先天性脚趾畸形出生即存包括多趾并趾等与遗传胚胎发育异常有关需儿科骨科专业评估尽早制定干预方案;类风湿关节炎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足部小关节因免疫系统攻击滑膜致炎症增生出现脚趾弯曲畸形伴关节疼痛肿胀需监测自身免疫指标规范治疗;外伤后畸形愈合有明确足部外伤史骨折等愈合中复位不佳或固定不当致脚趾弯曲畸形需重视不同年龄人群恢复情况。 一、锤状趾 锤状趾多因长期穿着不合适的鞋子(如鞋头过窄、鞋跟过高),导致伸肌腱力量不平衡,近端趾间关节出现屈曲畸形,远侧趾间关节常过伸。常见于长期行走、站立人群,青少年因足部发育阶段若鞋履不合适也易发生。 二、爪形趾 多与神经肌肉疾病相关,如脊髓损伤、脑瘫、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神经肌肉病变使足部肌肉力量失衡,表现为跖趾关节过伸,近、远侧趾间关节屈曲,呈爪样畸形。儿童若有神经肌肉发育异常需高度警惕。 三、先天性脚趾畸形 包括先天性多趾、并趾等,出生时即存在脚趾结构异常,可能与遗传因素、胚胎发育过程中异常有关。此类畸形需儿科骨科专业评估,尽早制定干预方案。 四、类风湿关节炎 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足部小关节。发病机制是免疫系统攻击关节滑膜,导致炎症、增生,逐渐出现关节畸形,包括脚趾弯曲畸形。患者多有关节疼痛、肿胀等表现,需监测自身免疫指标并规范治疗。 五、外伤后畸形愈合 有明确足部外伤史,如骨折等,骨折愈合过程中复位不佳或固定不当,导致脚趾愈合后出现弯曲畸形。不同年龄人群外伤后恢复情况不同,儿童骨骼可塑性强但仍需重视早期正确处理。

    2025-10-15 14:24:00
  • 筋膜受损怎么治疗

    筋膜受损治疗包含非药物干预的物理治疗(热敷用于慢性恢复期、冷敷用于急性初期、按摩由专业康复师操作且分人群注意力度)、针对性康复训练(分部位且分年龄调整强度)、药物辅助用非甾体抗炎药需注意特殊人群禁忌、生活方式上避免长时间同一姿势、保持正确体态及特殊人群注重工作姿势与休息等。 一、非药物干预为主的治疗方式 (一)物理治疗 1.热敷:适用于慢性筋膜受损或恢复期,利用温热效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筋膜紧张。一般可选择温度38~40℃的热敷袋或温水敷,每次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需注意避免烫伤,尤其是皮肤感觉减退的人群(如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 2.冷敷:急性筋膜受损初期(通常指受伤后48小时内),通过冷敷收缩血管,减轻肿胀与疼痛。冷敷温度控制在20℃左右,每次敷10~15分钟,间隔1~2小时,避免长时间冷敷导致冻伤。 3.按摩:由专业康复治疗师进行手法按摩,通过特定手法放松紧张、粘连的筋膜,但需注意力度适中,避免加重损伤。对于儿童筋膜受损,按摩时要格外轻柔,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对稚嫩组织造成过度刺激。 (二)康复训练 根据筋膜受损的具体部位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例如腿部筋膜受损可进行腿部拉伸动作,如坐姿腿部前侧筋膜拉伸,保持每个拉伸姿势15~30秒,重复2~3组;若为腰部筋膜受损,可进行猫式伸展等动作,增强核心肌群与腰部筋膜的柔韧性与稳定性。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训练强度与时间,避免因过度运动加重筋膜损伤。不同年龄人群训练需调整,儿童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简单、安全的筋膜相关拉伸活动;老年人则需更缓慢、温和的训练,防止跌倒等风险。 二、药物辅助治疗 主要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缓解筋膜受损引起的疼痛与炎症,但需注意特殊人群用药禁忌。儿童应避免使用此类药物,可优先采用物理治疗等非药物方式;孕妇使用需经医生评估,权衡药物对胎儿的潜在风险;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风险,需谨慎选择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三、生活方式调整 日常应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时进行放松活动,如每工作1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进行简单拉伸。保持正确体态,站立或坐姿时维持脊柱生理曲度,减轻筋膜额外负担。对于有特殊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久坐办公的人群,需更注重工作中的姿势调整与休息,降低筋膜受损风险。例如久坐办公者可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与办公桌,定时更换姿势。

    2025-10-15 14:22:57
  • 压缩性骨折需要手术吗

    压缩性骨折是否手术需综合多因素判断,骨折严重移位(椎体压缩超1/3、后凸畸形角度大或压迫神经等)、伴神经损伤症状时多需手术;椎体压缩1/3以内、脊柱稳定且无神经损伤症状及单纯稳定型骨折可不手术,前者可保守治疗(卧床等),后者老年体差不耐受手术也可保守但需防并发症,儿童相关骨折治疗需关注特殊情况。 一、需手术的情况 1.骨折严重移位:当椎体压缩超过1/3,或骨折导致脊柱后凸畸形角度大于30°,严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和正常生理结构,这种情况下通常需要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复位并固定脊柱,以恢复脊柱的正常序列和稳定性,例如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若影像学显示骨折块突入椎管压迫神经,也多需手术解除神经压迫。 对于年轻患者,由于其活动量较大,对脊柱功能恢复要求高,更倾向于积极手术;而老年患者若身体状况允许,也多考虑手术,以减少长期卧床并发症,如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若符合手术指征,手术可帮助患者更早下床活动。 2.伴有神经损伤症状:若压缩性骨折合并脊髓或神经根损伤,出现肢体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神经功能障碍表现时,必须尽快手术,解除骨折块对神经的压迫,为神经功能恢复创造条件。例如脊柱骨折合并马尾神经损伤,手术减压是关键的治疗措施。 儿童患者若发生压缩性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由于儿童神经恢复潜力相对较大,但也需及时手术,避免神经损伤进一步加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肢体功能。 二、可不手术的情况 1.轻度压缩性骨折:椎体压缩程度在1/3以内,且脊柱稳定性未受明显影响,无神经损伤症状时,可采取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主要包括卧床休息,一般需卧床6-8周,同时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如五点支撑法等,促进骨折愈合。 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中,若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也可选择保守治疗,但需密切观察患者卧床期间并发症的发生,如肺部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对于老年患者保守治疗时,要加强护理,定期翻身、拍背,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鼓励患者多饮水以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等。 2.单纯稳定型骨折:经评估脊柱稳定性未受破坏的压缩性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例如一些老年人轻度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通过X线、CT等检查评估后,确定脊柱稳定性良好,可选择保守治疗。 儿童单纯稳定型压缩性骨折,在保守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骨折愈合情况和脊柱的生长发育情况,定期进行影像学复查,指导儿童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但要避免过早过度活动影响骨折愈合。

    2025-10-15 14:21:15
  • 脚踝骨折后多久可以恢复正常

    脚踝骨折恢复分早期约4至6周需固定并做简单康复训练、中期约6至12周恢复活动度和力量、后期约3至6个月及更久恢复步态等功能,儿童骨折愈合快但要关注骨骺发育,老年人因骨质疏松愈合可能延长需加强营养且循序渐进,合并基础疾病者依自身情况调整康复方案。 一、早期恢复阶段(约4~6周) 脚踝骨折后早期,骨折断端开始初步愈合,此阶段需通过石膏或支具固定限制脚踝活动。一般4~6周内骨折断端形成纤维连接,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逐渐缓解,但此时骨折稳定性仍较差,不能进行负重活动。此阶段需严格遵医嘱固定,避免脚踝过早受力,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足部肌肉等长收缩等简单康复训练,促进血液循环,利于骨折愈合。 二、中期恢复阶段(约6~12周) 随着骨折进一步稳定,约6周后可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拆除外固定装置,开始逐步进行康复训练。此阶段重点是恢复脚踝的活动度和肌肉力量,一般6~12周内可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踝关节屈伸、内外翻等主动或被动活动训练,逐步增加活动范围,但仍需避免过度负重。不同骨折类型及个体愈合差异会影响训练进度,例如简单的撕脱骨折相对稳定骨折愈合更快,训练可适当提前,但粉碎性骨折等复杂情况则需更谨慎推进训练。 三、后期恢复阶段(约3~6个月及更久) 经过中期训练,脚踝的活动度和力量逐步恢复,此阶段主要目标是恢复正常步态和功能,一般需要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此阶段可进行平衡训练、本体感觉训练以及逐步增加负重活动,如从部分负重过渡到完全负重行走。个体差异明显,如年轻、骨折程度轻且康复依从性好的患者恢复相对较快,而老年人、骨折严重或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者恢复时间可能延长。此外,康复训练的强度和频率需根据自身恢复情况调整,以不引起明显疼痛和不适为度,逐步恢复正常的日常活动及轻度运动,但完全恢复高强度运动可能需要更长时间观察和适应。 四、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恢复特点 儿童:儿童骨骼再生能力强,骨折愈合相对较快,但仍需密切关注骨折复位及固定情况,康复训练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活动影响骨骺发育。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骨折愈合时间可能延长,恢复过程中需加强营养支持,尤其注意补充钙和维生素D,同时康复训练需更循序渐进,防止再次受伤或加重骨质疏松。 合并基础疾病者:如糖尿病患者,骨折愈合可能受血糖控制影响,需严格控制血糖;心血管疾病患者康复训练时需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心血管负担加重,应在医生综合评估下制定康复方案。

    2025-10-15 14:20:0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