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泉

北京医院

擅长:骨折的微创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膝关节炎、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重度骨质疏松症、老年髋部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等的微创治疗,用微创手术方法为老年患者去除病痛。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纪泉,男,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副教授,博士,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北京市创伤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创伤学分会青年委员,SICOT中国部创伤学组委员。主要研究创伤骨科和骨质疏松症。2006年英国牛津大学短期访学,2010年在德国学习创伤和关节。以第一作者发表于《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Chinese Medical Journal等核心期刊论文共25篇,主要包括高龄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微创治疗、关节置换术后全身骨密度的变化等。2008年北京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2012年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学管理奖,2013年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奖,2013年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第五次学术会议优秀青年论文奖。展开
个人擅长
骨折的微创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膝关节炎、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重度骨质疏松症、老年髋部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等的微创治疗,用微创手术方法为老年患者去除病痛。展开
  • 腿部倒立的好处和坏处

    腿部倒立有一定好处,但也存在风险,如心脏负担增加、血压问题、颈部和背部问题等,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并关注身体反应。 腿部倒立有一定的好处,但也存在一些坏处。以下是关于腿部倒立的具体分析: 1.腿部倒立的好处: 改善血液循环:倒立可以促进血液回流到头部,减少重力对血液循环的影响,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 缓解压力:腿部倒立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对腿部和脚部的压力,有助于缓解腿部肿胀、疼痛和疲劳。 增强核心力量:倒立需要强大的核心肌群来保持平衡,通过腿部倒立可以锻炼核心肌肉,提高核心力量和稳定性。 改善呼吸:倒立可以促进肺部的扩张,改善呼吸功能,增加氧气供应。 放松身心:倒立可以缓解焦虑和压力,促进身体的放松,帮助改善睡眠质量。 2.腿部倒立的坏处: 心脏负担增加:对于心脏功能不好或有心脏疾病的人来说,腿部倒立可能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导致不适或危险。 血压问题:倒立可能会导致血压暂时升高,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可能会带来风险。 颈部和背部问题:不正确的倒立姿势或过度倒立可能会对颈部和背部造成压力,导致疼痛或损伤。 平衡问题:倒立需要较好的平衡能力,对于平衡能力较差的人来说,可能会容易摔倒或受伤。 孕期限制:孕妇在怀孕期间应避免倒立,因为它可能对胎儿和孕妇的健康造成风险。 3.注意事项: 寻求专业指导:如果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不要轻易尝试腿部倒立。最好在有经验的教练或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正确的姿势。 逐渐增加时间:不要一开始就倒立过长时间,逐渐增加倒立的时间和频率,让身体适应。 关注身体反应:在倒立过程中,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反应。如果出现头晕、恶心、呼吸急促或其他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并休息。 健康状况检查:在进行腿部倒立之前,最好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特别是心脏和血压方面的检查。如果有任何潜在的健康问题,应先咨询医生的建议。 合适的时间和环境:选择在身体状态良好、空腹或饭后适当时间进行倒立。确保倒立的环境安全,避免摔倒和受伤。 综上所述,腿部倒立有一些好处,但也存在一些风险和限制。在决定进行腿部倒立之前,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遵循正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果有任何疑虑或担忧,最好先咨询医生或专业的健康教练的意见。

    2025-09-24 13:31:02
  • 孩子肘关节的“脱臼”怎么治疗

    孩子肘关节脱臼的治疗包括复位方法(牵拉法适用于稍大儿童,旋转法用于较小儿童)、复位后的处理(固定1-2周,固定解除后逐步功能锻炼)、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婴幼儿复位手法轻柔且密切观察,有既往病史儿童注意保护并延长固定、加强锻炼)以及就医建议(疑似脱臼尽快到正规医院骨科就诊,描述受伤经过助医生诊断治疗)。 一、复位方法 1.牵拉法:适用于年龄稍大、能够配合的儿童。术者一手握住患儿肘部,另一手握住腕部,先将肘关节屈曲90度,然后沿着前臂的纵轴进行持续牵引,同时轻柔地旋转前臂,多数情况下可自行复位。 2.旋转法:对于较小的儿童,可采用轻柔的旋转手法。保持肘关节屈曲状态,握住患儿前臂,缓慢地内外旋转前臂,利用力学原理使脱臼的关节复位。 二、复位后的处理 1.固定:复位成功后,通常需要用三角巾或绷带将肘关节固定于屈曲90度的位置,固定时间一般为1-2周,以利于关节周围受损的软组织修复。固定期间要注意观察患儿肘部的血液循环、皮肤颜色和温度等情况,确保固定装置松紧适宜。 2.功能锻炼:固定解除后,要逐步指导患儿进行肘关节的功能锻炼。早期可进行简单的屈伸动作练习,逐渐增加活动的范围和强度,以恢复肘关节的正常活动功能。锻炼过程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患儿的恢复情况调整锻炼的力度和频率。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婴幼儿肘关节脱臼时,由于其关节周围软组织相对较松弛,复位时手法要更加轻柔,避免过度用力造成二次损伤。在固定和护理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婴幼儿的哭闹情况和肘部的表现,及时发现异常并就医。 2.有既往病史的儿童:对于曾经有过肘关节脱臼病史的儿童,再次发生脱臼的风险相对较高。在日常生活中要特别注意保护患儿的肘关节,避免受到外力撞击等。一旦出现疑似脱臼的情况,要尽快就医进行复位处理,并且在复位后要适当延长固定时间和加强功能锻炼的指导,以降低再次脱臼的可能性。 四、就医建议 如果发现孩子肘关节疑似脱臼,应尽快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骨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如X线检查)来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的复位治疗。在就医过程中,要向医生详细描述孩子受伤的经过等情况,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并进行合理治疗。

    2025-09-24 13:28:45
  • 尾椎骨裂了多久能好

    尾椎骨裂恢复时间一般成人约3-6周基本恢复、完全恢复需3个月甚至更久,受年龄、损伤程度、治疗及康复措施影响,恢复中要注意休息和康复锻炼,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要点,需综合多方面促进恢复并个性化管理。 影响恢复时间的因素 年龄因素:儿童的尾椎骨生长发育尚未完全,新陈代谢相对较快,尾椎骨裂恢复可能比成人快一些;而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骨骼修复能力下降,恢复时间往往会延长。例如,儿童尾椎骨裂可能2-3周就能有较明显的好转迹象,而老年人可能需要4-6周才能初步稳定。 损伤程度:尾椎骨裂的严重程度不同恢复时间有差异。如果是轻度的尾椎骨裂,没有明显的移位等情况,恢复相对较快;要是尾椎骨裂伴有较明显的移位或者周围软组织损伤严重,恢复时间会相应延长。一般轻度尾椎骨裂可能3-4周能基本缓解疼痛等不适,而严重的尾椎骨裂可能需要2-3个月甚至更久才能逐步恢复正常活动。 治疗及康复措施:及时且正确的治疗和康复锻炼对恢复时间有重要影响。受伤后及时采取合适的固定等治疗措施,并且按照医生指导进行合理的康复锻炼,如适当的卧床休息姿势调整、后期逐步进行的轻度活动等,都有助于缩短恢复时间。反之,如果治疗不当或者康复不规范,可能导致恢复延迟,比如没有严格遵循卧床休息要求,过早活动可能使尾椎骨裂部位愈合不良,延长恢复时间。 恢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休息方面:受伤后要注意休息,避免久坐,尽量采取侧卧位或者仰卧位,减轻尾椎骨的压力。对于儿童来说,要特别注意避免长时间玩耍导致尾椎骨部位受到过多压迫;老年人则要更加关注休息环境的舒适,选择合适的床垫等,保证休息质量以促进恢复。 康复锻炼:在尾椎骨裂恢复的不同阶段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初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肌肉收缩等不影响尾椎骨的锻炼;后期在医生评估允许后,可以逐步增加一些轻度的活动,如短时间的散步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儿童进行康复锻炼时要在家长监护下进行,确保锻炼安全且适度;老年人锻炼时要注意缓慢进行,防止因身体平衡等问题摔倒加重损伤。 尾椎骨裂的恢复时间因人而异,通过合理的治疗、恰当的休息以及规范的康复锻炼等多方面综合措施来促进恢复,同时要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康复管理。

    2025-09-24 13:25:15
  • 颈椎不好症状有哪些

    颈椎不好会出现多种症状,颈部有疼痛、僵硬;上肢有麻木、无力;头部有头晕、头痛;眼部有视力模糊;还有心悸、吞咽困难等其他症状,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症状有差异,不良生活方式及有相关病史人群易出现且症状可能更严重或复杂。 僵硬:患者常感觉颈部发紧、活动不灵活,早上起床或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后颈部僵硬感尤为明显,活动时可伴有弹响。这是因为颈椎周围肌肉、韧带等组织发生病变,导致颈部活动受限,肌肉紧张度增加。 上肢症状 麻木:上肢可出现麻木感,多从手部开始,逐渐向上蔓延,麻木范围可因颈椎病变节段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时,可导致相应神经根支配区域的上肢麻木。 无力:上肢力量减弱,拿东西时可能感觉没力气,严重时甚至无法持物。这是由于颈椎病变影响了神经对上肢肌肉的支配,导致肌肉力量下降。 头部症状 头晕:表现为头部昏沉、眩晕,有时可伴有恶心,头部转动时容易诱发或加重头晕症状。这是因为颈椎病变刺激或压迫颈部血管、神经,影响脑部血液供应或神经传导所致。 头痛:疼痛部位多在枕部、顶部,可为胀痛、刺痛等,疼痛程度不一。颈椎病变可通过刺激颈部神经末梢,反射性引起头部疼痛。 眼部症状 视力模糊:可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眼睛胀痛等症状,这与颈椎病变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影响眼部供血和神经调节有关。 其他症状 心悸:部分患者可出现心悸、胸闷等心脏不适症状,易被误认为是心脏疾病,这是因为颈椎病变刺激交感神经,导致交感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引起心血管系统的异常反应。 吞咽困难:吞咽时有梗阻感、异物感,少数患者还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由于颈椎前缘骨质增生压迫食管所致。 不同年龄人群颈椎不好症状可能有所不同,比如儿童颈椎不好可能与先天性颈椎发育异常、长时间不正确的睡姿等有关,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老年人颈椎不好多与颈椎退变、长期劳损等有关,症状可能更复杂多样。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特点,在孕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颈椎不好的症状可能会有所变化。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玩手机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更容易出现颈椎不好的相关症状。有颈椎外伤史、颈椎既往疾病史的人群,颈椎不好的症状可能会更严重或反复发作。

    2025-09-24 13:22:19
  • 膝盖平台骨折多久能锻炼走路

    膝盖平台骨折后开始锻炼走路的时间依骨折愈合情况而定,早期1-2周主要做患肢肌肉等长收缩锻炼,中期2-3个月在拐杖等辅助下部分负重行走,后期3个月以上骨折完全愈合且符合条件可逐渐正常行走,具体还受年龄、健康状况等多因素影响,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早期(术后1-2周) 术后1-2周内,主要以患肢的肌肉等长收缩锻炼为主。比如股四头肌的收缩放松练习,通过肌肉的主动收缩,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同时也为后期的活动做准备。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患者,由于其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仍需在医护人员的密切指导下进行轻柔的肌肉收缩活动,避免过度用力影响骨折部位。而对于老年患者,因为骨质情况可能较差,肌肉力量相对较弱,更要谨慎进行,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 中期(术后2-3个月) 当骨折处有一定程度的纤维连接,大约术后2-3个月时,如果骨折愈合情况良好,可在拐杖或助行器的辅助下开始部分负重行走。此时需要拍摄X线片来评估骨折的愈合情况,若X线显示骨折线模糊,有骨痂生长等愈合迹象。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恢复速度会有所差异,年轻人通常恢复相对快一些,可能更早达到部分负重行走的条件。女性患者在恢复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劳累,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因为女性可能在钙质流失等方面相对更需关注,以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后期(术后3个月以上) 一般术后3个月以上,如果骨折完全愈合,患者可以逐渐增加负重程度,直至完全弃拐正常行走。但具体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如骨折愈合的影像学表现、患肢的力量恢复情况等综合判断。例如,通过临床检查发现患肢的肌肉力量已经接近正常,能够稳定地支撑身体重量时,就可以逐步过渡到正常走路。不过,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这类患者伤口愈合相对较慢,骨折愈合时间可能会延长,所以开始锻炼走路的时间需要更谨慎地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来调整,同时要控制好血糖,以利于骨折恢复和功能锻炼的进行。 总之,膝盖平台骨折后锻炼走路的时间不能一概而论,要依据骨折的愈合进程、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决定,在整个过程中都需要在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的专业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地恢复行走功能。

    2025-09-24 13:19:2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