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俭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骨关节病、股骨头坏死、运动损伤的诊治;微创前入路(DAA)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踝关节置换、肘关节置换、肩关节置换术和关节镜手术、四肢骨折手术。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北大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并获得医学学士学位;2007年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获得博士学位;2010年4月赴泰国曼谷,进行关节疾病方面的交流,并与泰国关节外科专家HIM教授探讨学习计算机导航下的膝关节置换手术。2010年9月 赴德国学习关节置换先进理念和技术,师从德国著名骨关节专家Thabe教授。2013年8月 晋升副主任医师。2016年赴英国伦敦学习牛津单髁相关理论和手术技术。目前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学组青年委员,北大医院RC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会骨科学分会保膝学组委员,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著。展开
个人擅长
骨关节病、股骨头坏死、运动损伤的诊治;微创前入路(DAA)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踝关节置换、肘关节置换、肩关节置换术和关节镜手术、四肢骨折手术。展开
  • 屁股一边大一边小该怎么矫正

    屁股一边大一边小的矫正分非病理性与病理性,非病理性需调整站姿坐姿、侧卧习惯,通过平衡训练及针对性肌肉锻炼改善,病理性如脊柱侧弯、髋关节疾病致需及时就医,儿童出现要尽早至儿科或儿童骨科就诊,成人要关注不良生活方式并在臀部不对称持续加重或伴不适时排查病理性因素。 一、非病理性因素导致的矫正方法 1.调整姿势 站立与坐姿:保持正确站姿,站立时均匀分布体重于双脚,避免长期单腿受力;坐位时左右臀部交替承担身体重量,减少单侧臀部过度受压。例如,每隔一段时间更换坐姿,使两侧臀部轮流受力。 侧卧习惯:避免长期固定单侧侧卧,可适当交替两侧侧卧,防止因长期单侧受压导致臀部发育不对称。 2.平衡与肌肉训练 平衡训练:通过单腿站立、瑜伽中的树式等平衡体式锻炼核心肌群及下肢肌肉的对称性,增强身体平衡能力,促进两侧肌肉协调发展。每次单腿站立可从30秒逐渐增加至1分钟,每天进行2-3组。 针对性肌肉锻炼:针对臀部薄弱侧进行侧卧抬腿、臀桥变式等训练。以侧卧抬腿为例,侧卧于垫子上,下方腿伸直,上方腿缓慢向上抬起,每组10-15次,共3组;臀桥变式则是仰卧位,臀部发力将臀部抬起,薄弱侧臀部可适当增加发力程度,同样每组10-15次,3组为宜,逐渐增加训练强度。 二、病理性因素导致的处理方式 若屁股一边大一边小由脊柱侧弯、髋关节疾病等病理性原因引起,需及时就医: 1.脊柱侧弯:通过脊柱X光等影像学检查明确侧弯程度,轻度侧弯可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特定脊柱矫正体操,如猫牛式、脊柱旋转等动作,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2-3次;中重度侧弯可能需要佩戴支具矫正,严重时则需由骨科医生评估后考虑手术干预。 2.髋关节疾病:如髋关节发育不良等,需由骨科等相关科室医生评估,可能采取康复理疗配合医疗干预,如髋关节周围肌肉的康复训练结合必要的矫形器具佩戴或手术治疗等,具体方案依病情个体化制定。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出现屁股一边大一边小需警惕生长发育问题,应尽早带至儿科或儿童骨科就诊,因为儿童骨骼处于发育阶段,延误可能导致骨骼发育畸形加重,医生会通过查体、影像学检查等明确原因并给予针对性干预,如早期康复训练纠正不良体态。 成人:成人要关注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对身体对称性的影响,如长期伏案、单肩背包等习惯可能引发脊柱侧弯进而导致臀部不对称,需及时调整生活习惯,保持正确姿势,并定期关注身体异常变化,若发现臀部不对称持续加重或伴随疼痛等不适,应及时就医排查病理性因素。

    2025-10-15 14:25:13
  • 后背肩胛骨处发麻是什么情况

    肩胛骨发麻相关因素包括神经受压的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退变突出等致神经根受压伴颈部等症状及诱因)、胸廓出口综合征(胸廓出口处神经血管受压及相关人群易患),肌肉劳损因长期不良姿势致周围肌肉紧张痉挛影响血液循环,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寒冷刺激致血管收缩供血减少、血管受压致局部供血障碍,还有神经根病变、肿瘤等占位性病变等少见因素,儿童需排查外伤等,老年人关注颈椎退变等,孕妇注意姿势等,基础疾病人群警惕神经病变等并发症需及时就医明确原因。 一、神经受压相关因素 1.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较为常见,颈椎间盘退变、突出等可压迫支配肩胛骨区域的神经根,除肩胛骨处发麻外,常伴有颈部疼痛、上肢放射性麻木等,长期伏案、低头工作等不良姿势是诱因,年龄增长导致的颈椎退行性变也增加发病风险。 2.胸廓出口综合征:锁骨下动脉、静脉及臂丛神经在胸廓出口处受压迫,可引起肩胛骨周围麻木,可能与肩部过度活动、胸廓出口解剖结构异常等有关,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长期重复性肩部动作人群易患。 二、肌肉劳损因素 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如久坐、长时间低头、含胸等,会使肩胛骨周围肌肉(如斜方肌等)持续紧张、痉挛,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导致代谢产物堆积,进而出现发麻感,这种情况在中青年人群中因工作生活方式影响较为常见,女性因服饰等因素可能更易保持不良姿势而增加发病几率。 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因素 1.寒冷刺激:肩胛骨区域受寒冷影响时,血管收缩,局部供血减少,可引发发麻,寒冷环境中未做好保暖的人群易出现,尤其冬季户外工作或衣着单薄者。 2.血管受压:肩部过度外展等动作可能短暂压迫血管,导致局部供血短时间障碍,出现发麻,运动员或频繁进行肩部大幅度运动人群需注意。 四、其他少见因素 1.神经根病变:如神经炎等,可影响神经传导功能,导致肩胛骨处感觉异常发麻,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可能诱发,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自身免疫相关病变在特定年龄段人群中需警惕。 2.肿瘤等占位性病变:肩部或颈部肿瘤压迫相关神经时,也可能出现肩胛骨处发麻,此类情况相对少见,但需通过进一步检查排查,中老年人若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发麻需高度重视。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出现肩胛骨发麻需排查是否有外伤史、先天解剖异常等;老年人要关注颈椎退行性变、血管硬化等因素;孕妇可能因姿势改变、激素影响等出现肩胛骨发麻,需注意适当调整姿势;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人群出现肩胛骨发麻时,要警惕神经病变等并发症可能,需及时就医明确原因。

    2025-10-15 14:24:00
  • 手抽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怎么解决

    手抽筋原因有生理性的过度疲劳致肌肉紧张堆积乳酸、姿势不当影响血液循环,病理性的缺钙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神经系统问题如颈椎病或脑卒中后遗症致抽筋,解决方法包括立即停止活动按摩、拉伸运动、缺钙者补钙及治疗基础病,特殊人群中儿童需保证钙摄入避免过度运动,孕妇要补钙并避免长时间同一姿势,老年人需关注血液循环、适度活动保暖并排查基础病。 一、手抽筋的原因 1.生理性因素 过度疲劳:长时间进行手部重复性动作,如长时间打字、弹琴、手工劳作等,会使手部肌肉持续处于紧张收缩状态,代谢产生的乳酸等物质堆积,刺激肌肉引发抽筋,常见于长期从事相关工作或运动爱好者过度训练后。 姿势不当:睡眠时手臂长时间受压、长时间屈腕(如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会影响手部局部血液循环,导致肌肉缺血缺氧,进而引发痉挛。 2.病理性因素 缺钙:血液中钙离子对神经肌肉兴奋性有调节作用,当血钙浓度降低时,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易出现肌肉痉挛,青少年生长发育迅速、孕妇需钙量增加或老年人钙质流失明显时较易发生。 神经系统问题:颈椎病等疾病可致颈椎病变压迫神经根,影响手部神经的正常传导,从而出现手部抽筋样症状;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因神经功能受损,也可能出现手部肌肉失控引发抽筋。 二、手抽筋的解决方法 1.一般缓解措施 休息放松:立即停止导致抽筋的活动,轻柔按摩抽筋的手部,通过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状态。 拉伸运动:缓慢进行手部肌肉拉伸,如伸直手指并尽量伸展、张开手掌后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手腕等,保持拉伸姿势一定时间,可有效缓解肌肉痉挛。 2.补充调节 补钙:因缺钙引起的手抽筋,可通过饮食补充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虾皮等;若饮食补充不足,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但需遵循科学建议。 治疗基础病:对于颈椎病等病理性因素导致的手抽筋,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颈椎病可通过理疗、康复训练等改善神经受压情况;脑卒中后遗症则需进行康复干预以改善神经功能。 三、特殊人群提示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手抽筋可能与缺钙或过度活动有关,应保证充足钙摄入(通过饮食或钙剂),并避免过度手部运动,合理安排活动量。 孕妇:孕期手抽筋需注重钙的补充,同时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手部姿势,休息时可适当活动手部,促进血液循环。 老年人:手抽筋需关注是否存在血管硬化等导致血液循环不佳的情况,日常应适度活动手部,注意保暖,预防因血液循环障碍引发抽筋,若频繁出现手抽筋需及时就医排查基础疾病。

    2025-10-15 14:22:57
  • 中老年骨质疏松吃什么

    中老年可通过饮食来预防骨质疏松,应多吃富含钙的奶制品、豆制品、海鲜类,富含维生素D的深海鱼类、动物肝脏、蛋类,以及其他有助于骨质疏松的绿色蔬菜、坚果等,同时注意适量运动,避免不良生活方式,有其他慢性疾病的需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饮食。 一、富含钙的食物 1.奶制品:牛奶是钙的良好来源,每100毫升牛奶约含104毫克钙,且易于吸收。中老年每天饮用300毫升左右牛奶能补充一定量钙。酸奶也是不错选择,发酵过程中钙的利用率有所提高,同时含有益生菌,有助于肠道健康,对中老年肠道功能有一定维护作用。 2.豆制品:像豆腐、豆浆等,以北豆腐为例,每100克约含138毫克钙。豆制品不仅含钙丰富,还含有植物蛋白等营养成分,适合中老年食用,可做成多种菜肴,如豆腐炒青菜等。 3.海鲜类:虾皮含钙量很高,每100克虾皮约含991毫克钙,不过因含盐量较高,食用时需注意量的控制。另外,鱼类如三文鱼等也含有一定量钙,同时富含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对中老年心血管健康有益。 二、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1.深海鱼类:例如沙丁鱼、金枪鱼等,每100克沙丁鱼约含425国际单位维生素D。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中老年适量食用深海鱼类可辅助钙的吸收利用,每周可食用1-2次。 2.动物肝脏:猪肝中含有一定量维生素D,每100克猪肝约含49国际单位维生素D,但动物肝脏胆固醇含量相对较高,中老年不宜过量食用,可偶尔食用,如一周1次左右。 3.蛋类:鸡蛋是常见食物,蛋黄中含有维生素D,每天吃1个鸡蛋,其中蛋黄部分能提供一定量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代谢。 三、其他有助于骨质疏松的食物 1.绿色蔬菜:像菠菜、西兰花等,菠菜每100克约含66毫克钙,同时含有维生素K等,维生素K有助于维持骨钙素的正常功能,对骨骼健康有好处;西兰花每100克约含51毫克钙,且富含膳食纤维等,能促进肠道蠕动,对中老年整体健康有益。 2.坚果:例如杏仁,每100克杏仁约含245毫克钙,还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每天吃10-15颗杏仁,可补充钙和其他营养,但要注意适量,避免摄入过多热量。 中老年在饮食调整的同时,还应注意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骨密度。同时,要避免吸烟、过量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钙的吸收和骨骼健康。对于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的中老年,在饮食调整上需根据自身疾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例如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选择低升糖指数的富含钙食物等。

    2025-10-15 14:20:09
  • 脊柱侧凸有哪些有效的治疗方法

    脊柱侧凸非手术治疗包括观察随访适用于Cobb角小于20°轻度患者定期行X线评估且骨骼未成熟者重监测生长影响,支具治疗针对骨骼未成熟且Cobb角20°-40°者需定制支具每日戴不少于23小时定期复查;手术治疗是Cobb角大于40-45°持续进展或影响心肺功能等时考虑脊柱融合术有不同入路术后需康复训练;特殊人群中儿童治疗需谨慎监测生长,女性青春期加强监测个性化制定方案,有基础病史者治疗前全面评估基础病耐受性并多学科协作。 一、非手术治疗 1.观察随访:适用于Cobb角(脊柱侧凸角度测量指标)小于20°的轻度脊柱侧凸患者,此类患者需定期(每4-6个月)行脊柱X线检查以评估Cobb角变化,密切关注侧凸进展情况。对于骨骼未成熟(如Risser征0-Ⅱ期)的患者,需重点监测生长发育对侧凸的影响,因生长发育期脊柱侧凸可能进一步进展。 2.支具治疗:主要针对骨骼未成熟(Risser征0-Ⅱ期)、Cobb角在20°-40°之间的脊柱侧凸患者。需根据患者体型定制合适支具,要求患者每日佩戴支具时间不少于23小时,仅在洗澡等特殊情况下短暂取下,通过支具的机械力作用限制侧凸进展,治疗过程中需定期复查评估支具效果及侧凸变化。 二、手术治疗 1.脊柱融合术:当脊柱侧凸Cobb角大于40°-45°且持续进展,或侧凸导致心肺功能受影响(如出现呼吸困难等)、脊柱畸形严重影响外观及生活质量时考虑手术。手术通过植入内固定装置(如椎弓根螺钉等)并融合相关脊柱节段来矫正和稳定脊柱,具体手术入路包括前路融合、后路融合或前后路联合融合等,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术后需进行规范康复训练以促进脊柱功能恢复。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骨骼处于发育阶段,治疗需格外谨慎,密切监测生长发育动态,非手术治疗中支具佩戴需严格遵循医嘱,手术治疗需充分评估儿童脊柱生长潜力及手术对骨骼发育的影响,优先考虑对生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 女性患者:青春期发育阶段因激素变化可能影响侧凸进展,需加强青春期前后的监测,个性化制定治疗方案,非手术治疗中支具佩戴依从性需重点关注,手术治疗需考虑青春期身体发育特点及未来生育等方面可能的影响。 有基础病史患者:如合并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需在治疗前全面评估基础病对非手术及手术治疗的耐受性,确保治疗安全,非手术治疗中观察随访及支具治疗需考虑基础病对患者体力等方面的影响,手术治疗需多学科协作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2025-10-15 14:18:4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