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俭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骨关节病、股骨头坏死、运动损伤的诊治;微创前入路(DAA)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踝关节置换、肘关节置换、肩关节置换术和关节镜手术、四肢骨折手术。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北大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并获得医学学士学位;2007年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获得博士学位;2010年4月赴泰国曼谷,进行关节疾病方面的交流,并与泰国关节外科专家HIM教授探讨学习计算机导航下的膝关节置换手术。2010年9月 赴德国学习关节置换先进理念和技术,师从德国著名骨关节专家Thabe教授。2013年8月 晋升副主任医师。2016年赴英国伦敦学习牛津单髁相关理论和手术技术。目前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学组青年委员,北大医院RC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会骨科学分会保膝学组委员,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著。展开
个人擅长
骨关节病、股骨头坏死、运动损伤的诊治;微创前入路(DAA)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踝关节置换、肘关节置换、肩关节置换术和关节镜手术、四肢骨折手术。展开
  • 膝关节滑膜炎怎么办

    膝关节滑膜炎急性期需严格休息限制患肢过度活动并冰敷减轻炎症反应,可遵医嘱用非甾体抗炎药等缓解症状,感染因素引发者用抗感染药物,超短波等物理治疗可促进炎症吸收改善血液循环,缓解期开展适度康复锻炼,儿童需在医生指导下锻炼,老年康复锻炼温和逐步增加强度并关注基础疾病影响,女性生理期冰敷等物理治疗注意保暖,保守治疗无效且病情严重者可能需手术治疗如关节镜下滑膜清理术等。 一、急性期处理:膝关节滑膜炎急性期需严格休息,限制患肢过度活动,可通过冰敷减轻炎症反应,每次冰敷时长控制在15~20分钟,每日进行3~4次,冰敷时需注意避免冻伤皮肤。二、药物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缓解症状,若存在感染因素引发的滑膜炎需使用抗感染药物,但具体药物使用严格遵循医嘱。三、物理治疗:超短波理疗等物理治疗方法可促进炎症吸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超短波治疗通常依据病情每周进行数次。四、康复锻炼:滑膜炎缓解期可开展适度康复锻炼,例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每日分多次进行,每次持续数秒后放松,重复一定次数,以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维持膝关节稳定性,但锻炼要循序渐进,防止过度运动加重病情。五、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无效且病情严重者,可能需考虑手术治疗,如关节镜下滑膜清理术等,手术需严格评估适应症。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患者发生膝关节滑膜炎时,要特别留意避免过度活动,康复锻炼需在医生指导下开展,因其骨骼肌肉系统发育未完全,不当运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老年患者因有关节退变基础,滑膜炎恢复相对缓慢,康复锻炼需温和且逐步增加强度,同时要关注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如合并糖尿病等,需控制好基础疾病以促进滑膜炎恢复;女性患者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运用冰敷等物理治疗时需注意保暖,避免因寒冷刺激加重不适。

    2025-10-15 12:34:43
  • 左肩胛骨下方后背疼是怎么回事

    左肩胛骨下方后背疼痛可因肌肉骨骼系统原因如长期不良姿势等致肌肉劳损、筋膜受因受凉等致无菌性炎症的背部筋膜炎、颈椎病变压迫神经根的颈椎病引发,也可因心脏病心肌缺血发作的牵涉痛、胆囊疾病发作的牵涉痛导致,还可能是背部受撞击等外伤所致。 一、肌肉骨骼系统相关原因 1.肌肉劳损: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如伏案工作、弯腰驼背等)或过度劳累,可致背部肌肉(如斜方肌等)持续紧张、疲劳,局部代谢产物堆积,引发左肩胛骨下方后背疼痛,常见于长期久坐、重体力劳动者等人群,年龄跨度较广,青壮年及中老年均可能发病。 2.背部筋膜炎:背部筋膜因受凉、外伤、慢性劳损等因素发生无菌性炎症,炎症刺激导致局部疼痛、肌肉紧张,天气变化(如寒冷、潮湿)时症状易加重,好发于长期处于寒湿环境或有过度劳损史的人群。 3.颈椎病:颈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等病变压迫神经根,可引起神经支配区域疼痛,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易出现左肩胛骨下方后背放射性疼痛,多见于长期低头、颈椎退变的中老年人,女性因生理结构特点及伏案工作常见度可能稍高。 二、内脏疾病相关牵涉痛 1.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时,疼痛可放射至左肩背等部位,表现为左肩胛骨下方后背隐痛或闷痛,尤其在劳累、情绪激动后易诱发,多见于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男性发病风险相对略高。 2.胆囊疾病:胆囊炎、胆结石等胆囊疾病发作时,可通过内脏神经牵涉引起左肩胛骨下方后背牵涉痛,常伴有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多见于肥胖、高脂饮食人群,女性胆囊疾病发病率相对高于男性。 三、外伤因素 背部受到撞击、拉伤、扭伤等外伤时,局部软组织损伤或骨骼受损,直接导致左肩胛骨下方后背疼痛,有明确外伤史人群易出现,各年龄段均可能因不同外伤情况发生。

    2025-10-15 12:32:52
  • 肩关节脱位会出现什么症状

    肩关节脱位有疼痛、畸形、活动受限、弹性固定、局部肿胀等症状,疼痛剧烈且随肩部活动加剧;出现方肩等畸形;活动严重受限;呈弹性固定状态;受伤部位因组织损伤等出现肿胀,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症状表现原理相同但儿童肿胀程度相对稍轻。 肩关节畸形 肩关节脱位后,肩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被破坏,会出现明显的畸形。患侧肩关节可能会表现出方肩畸形,正常肩关节的圆润外观消失,肩部外形呈现方形。这种畸形在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中都较为典型,儿童发生肩关节脱位时也会出现类似的方肩畸形表现,这是由于肱骨头从正常的关节盂位置脱出,导致肩部外观发生改变。 肩关节活动受限 肩关节脱位后,患者的肩关节活动会受到极大限制,无法进行正常的前屈、后伸、外展、内收等活动。因为肱骨头的异常位置阻碍了肩关节的正常运动,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会出现这种活动受限的情况。例如,患者无法将手臂抬起达到正常的高度,或者无法将手臂向背后伸展等。 弹性固定 肩关节脱位后,肱骨头处于异常位置,周围的肌肉痉挛会使肩关节保持在某个特定的位置,处于弹性固定状态。患者的肩关节不能自主活动,但是当尝试被动活动时,会感觉到有一定的弹性阻力,然后才能将肩关节活动到某个范围,但一旦去除外力,又会回到弹性固定的位置。这种弹性固定也是肩关节脱位较为典型的症状之一,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都会出现该症状。 局部肿胀 肩关节脱位后,受伤部位会出现肿胀,这是由于局部组织受到损伤,血管破裂出血以及炎症反应导致的。肿胀程度可能因个体差异以及脱位的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一般在脱位后的短时间内就会出现明显的肿胀表现,儿童和成人的肿胀表现原理相同,但儿童由于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强,肿胀程度可能相对成人稍轻一些,但也会有明显的肿胀现象。

    2025-10-15 12:30:58
  • 崴脚后容易再次崴脚的原因:

    踝关节再次崴脚与稳定性受损、本体感觉功能下降、肌肉力量不平衡及关节结构改变相关,青少年因骨骼肌肉系统发育不完善等恢复能力弱,女性因生理结构等恢复欠佳,久坐少动者肌肉力量薄弱;青少年本体感觉系统未完全成熟,有既往崴脚病史者本体感觉功能受损;男性高强度运动后肌肉力量恢复不充分,缺乏规律运动者肌肉力量基础差;老年人关节退行性变,有慢性踝关节疾病病史者关节结构已异常,这些因素致再次崴脚风险增加。 一、踝关节稳定性受损 崴脚时通常会造成韧带等结构损伤,若未得到规范且充分的修复,会使踝关节稳定性降低。从年龄角度看,青少年骨骼肌肉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崴脚后稳定性更易受影响;女性因生理结构等因素,崴脚后稳定性恢复可能欠佳;生活方式上,久坐少动者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本就薄弱,崴脚后稳定性难以维持。 二、本体感觉功能下降 崴脚会干扰本体感受器的正常功能,致使身体对踝关节的位置、运动感知能力变弱,进而影响平衡与姿势控制。青少年身体处于快速发育阶段,本体感觉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崴脚后易因本体感觉不足再次崴脚;有既往崴脚病史者,本体感觉功能已受损,再次崴脚风险较高。 三、肌肉力量不平衡 崴脚后踝关节周围肌肉(如腓骨长短肌、胫骨前肌等)可能出现废用性萎缩或力量失衡。男性若从事高强度运动,崴脚后若肌肉力量恢复不充分,再次崴脚几率增大;生活方式中缺乏规律运动者,肌肉力量基础差,崴脚后难以有效稳定踝关节。 四、关节结构改变 反复崴脚可引发关节软骨磨损、骨质微小损伤等结构变化,影响关节正常力学功能。老年人关节本身存在退行性变,崴脚后结构改变更易导致再次崴脚;有慢性踝关节疾病病史者,关节结构已存在一定异常,崴脚后易进一步恶化从而再次崴脚

    2025-10-15 12:28:59
  • 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是什么

    脊柱由脊椎骨等结构相连构成背部中轴骨骼,位于背部中央具支撑、保护、运动功能,儿童发育中骨骼柔韧性强但稳定不足需注意姿势与锻炼,女性妊娠期因激素等变化易腰背酸痛要控体重等,老年人脊柱退变易致腰痛等需避免过度劳累、适度运动并均衡饮食以维护脊柱健康。 一、脊柱的基本构成 脊柱由一系列脊椎骨依次连接而成,包含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5块骶椎(融合成骶骨)及3-4块尾椎(融合成尾骨),各部分脊椎骨通过椎间盘、韧带等结构相连,构成人体背部的中轴骨骼。 二、脊柱的位置与主要功能 1.位置:脊柱位于人体背部中央,贯穿颈部、胸部、腰部、骶部及尾部。 2.功能 支撑功能:支撑人体上半身的重量,维持身体的直立姿势。 保护功能:椎管内的脊髓及脊神经根受脊柱保护,避免受到外力直接损伤。 运动功能:允许身体进行屈伸、侧屈、旋转等多种运动,是人体活动的重要基础。 三、不同人群的脊柱特点及相关注意事项 1.儿童:脊柱尚处于发育阶段,骨骼柔韧性较强但稳定性不足,若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如弯腰驼背、坐姿歪斜等),易引发脊柱畸形,需注意培养正确的坐姿、站姿及运动习惯,加强背部肌肉锻炼以促进脊柱健康发育。 2.女性:妊娠期由于激素变化及体重增加,身体重心改变,脊柱受力分布可能发生变化,易出现腰背酸痛等不适,孕期应注意合理控制体重,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可适当进行温和的脊柱保健运动。 3.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脊柱会出现退变,如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等,易导致腰痛、活动受限等问题,日常应避免过度劳累及剧烈运动,可通过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游泳、散步等)增强脊柱周围肌肉力量,维持脊柱稳定性,同时注意均衡饮食,保证钙等营养素摄入以维护骨骼健康。

    2025-10-15 12:27:0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