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眼整形,眼美容,眼综合。外眼病的诊断及显微切除显微美容修复治疗,各种倒睫,眼睑内翻,外翻,眼睑及睑缘色素痣,上睑下垂、重睑,成人眼球摘除联合义眼台植入。干眼症,儿童及青少年屈光不正,弱视和成人白内障的诊断及治疗。
向 Ta 提问
-
近视眼镜配镜矫正的方法是什么
验光包含初验光及受调节因素影响需复验且儿童常需散瞳验光以得真实度数,镜框选择依脸型和舒适度,镜片选择看折射率及有无防蓝光等功能需求,配镜后需定期随访尤其儿童据视力变化调整度数保矫正效果良好。 一、验光检查 1.初验光:通过电脑验光仪等设备初步测量眼睛的屈光度数、散光轴位等基本参数,此过程会受患者自身调节因素影响,结果需结合后续复验调整。 2.复验:综合考虑患者年龄、调节状态等因素,通过插片等方式精细调整度数,以确保验光结果准确。对于儿童,因其调节力较强,常需散瞳验光,通过药物放松睫状肌,获取真实屈光度数,避免调节因素干扰导致度数不准确。 二、镜框选择 1.根据脸型:圆形脸适合选择方形镜框以平衡脸部线条;方形脸适合选择圆形镜框来柔和脸部轮廓;椭圆形脸选择范围较广,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 2.舒适度:镜框材质应轻便,镜腿宽度需适配脸部,避免长时间佩戴引起耳部、鼻部不适。 三、镜片选择 1.折射率:低度数近视可选择低折射率镜片,中高度数近视可选择中高折射率镜片,折射率越高镜片越薄,但价格通常越高。 2.功能镜片:如有防蓝光需求可选择防蓝光镜片;对于处于视力发育阶段的儿童,可选择周边离焦镜片等具有防控近视进展功能的镜片。 四、配镜后随访 佩戴眼镜后需定期(一般3-6个月)复查视力等情况,根据视力变化及时调整眼镜度数,确保矫正效果良好。尤其是儿童,因其视力处于发育阶段,更需密切随访以动态监测视力变化并调整眼镜度数。
2025-08-12 16:09:40 -
有哪些中药能改善近视眼视力
枸杞富含维生素A等营养成分可能对近视有一定辅助改善作用但需长期观察及更多临床研究证实,菊花具清肝明目功效含有效成分可缓解用眼过度等导致的近视相关症状但需严谨临床论证其对近视视力改善效果,决明子含成分可能调节眼部血液循环对近视相关眼部不适有一定改善倾向但对视力改善非绝对且儿童近视应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方式干预。 一、枸杞 枸杞富含维生素A等营养成分,维生素A是视网膜中视紫红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正常视力起关键作用。动物实验等研究发现,枸杞可能有助于改善眼部营养状态,对近视可能有一定辅助改善作用,但需长期观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眼部氧化应激等相关,不过具体效果需更多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二、菊花 菊花具有清肝明目功效,现代研究显示其含有的有效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等作用,能减轻眼部疲劳等。对于因用眼过度等导致的近视相关症状可能有一定缓解作用,其作用可能通过改善眼部血液循环、减少自由基对眼部组织的损伤等来实现,但仍需严谨的临床研究来确切论证其对近视视力改善的效果。 三、决明子 决明子含有的成分有调节眼部血液循环等可能,传统医学用于目赤肿痛等病症,对于近视相关的眼部不适可能有一定改善倾向。然而,其对近视视力的改善作用并非绝对,且不同个体对其反应存在差异,在应用时需遵循科学原则,尤其儿童近视应谨慎,优先考虑通过改善用眼习惯等非药物方式干预,因为低龄儿童使用需充分考量安全性及有效性的不确定性。
2025-08-12 16:01:11 -
宝宝出现斗鸡眼应该怎么处理
宝宝出现疑似斗鸡眼情况时需先观察区分是生理性内眦赘皮还是真性斜视,生理性内眦赘皮随鼻梁发育多可自行改善只需定期观察,真性斜视则要及时带至正规眼科通过全面检查明确,确诊后医生会依斜视类型程度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治疗中需注意安抚宝宝配合并遵循相关规范随访观察。 一、观察初步判断 1.生理性内眦赘皮:部分新生儿或小婴儿因内眦赘皮明显,外观看似斗鸡眼,但眼球运动正常,随鼻梁逐渐发育,内眦赘皮改善,眼位会恢复正常,此情况无需特殊干预,只需定期观察眼部发育情况。 2.真性斜视:若宝宝双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眼球运动异常,可能为真性斜视,需引起重视。 二、及时就医检查 宝宝出现疑似斗鸡眼情况时,应及时带至正规眼科就诊,通过全面的眼部检查,包括视力检查、眼位检查(如角膜映光法、遮盖-去遮盖试验等)、眼球运动检查等,以明确眼部具体情况,区分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斜视。 三、根据诊断规范处理 1.生理性内眦赘皮:无需特殊治疗,家长注意日常观察宝宝眼部发育,随着宝宝生长发育,多数可自行改善。 2.真性斜视:若确诊为斜视,医生会根据斜视的类型、程度等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如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可能需配镜矫正,而非调节性斜视可能需要手术治疗等,治疗过程需严格遵循眼科专业诊疗规范,密切随访观察宝宝眼部恢复情况。同时要考虑宝宝年龄较小,治疗过程中需特别注意安抚宝宝情绪,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确保宝宝配合治疗。
2025-08-12 15:57:18 -
近视发病的原因有哪些
近视具有一定遗传倾向尤其是高度近视遗传关联性更强父母双方均近视子女患近视概率相对较高,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缺乏足够户外活动、不合适读写环境光线是增加近视发生可能性的环境因素。 一、遗传因素:多项科学研究表明近视具有一定遗传倾向,尤其是高度近视(近视度数≥600度)遗传关联性更强。相关基因的变异可能影响眼球发育结构,致使眼轴延长等近视相关病理改变,若父母双方均为近视者,子女患近视概率相对较高。二、环境因素:2.1用眼习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是近视发生重要诱因,如青少年学生每日连续看书、写作业超一定时长且用眼距离过近(小于33厘米),会使眼部睫状肌持续紧张收缩,长期可致睫状肌痉挛,促使眼轴逐渐变长,增加近视发生几率;成年人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工作娱乐,持续盯着屏幕用眼过度,也易引发近视进展。2.2户外活动:缺乏足够户外活动时间是现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关键因素,研究显示每日户外活动时间少于2小时的儿童,近视发生率明显高于户外活动充足者,因日光中蓝光可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多巴胺能抑制眼轴过度延长,充足户外活动可保证儿童接触自然光,降低近视风险。2.3读写环境光线:不合适读写环境光线加重眼睛负担,光线过强时强光刺激致瞳孔持续收缩引发眼疲劳,光线过弱时视物不清需努力调节致眼部疲劳,长期处于不适光线条件易增加近视发生可能性,适宜读写光线为自然光下50-75勒克斯左右照度。
2025-08-12 15:51:01 -
视网膜是观察眼底还是角膜
视网膜是眼底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眼底检查诊断如视网膜脱离等病变,不同年龄人群及有糖尿病病史者需关注眼底情况;角膜属眼前段结构,借裂隙灯检查其透明度等状况,长期戴隐形眼镜者和老年人角膜有不同健康情况,且角膜与视网膜观察部位、检查方法、临床意义均各异。 一、视网膜与眼底的关联 视网膜是眼底的重要组成部分,眼底指的是眼球内部靠后的部分,包含视网膜、视神经乳头、视网膜血管等结构。临床通过眼底检查(如眼底镜检查、眼底照相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来观察视网膜的形态、色泽、血管状况等,以诊断视网膜病变,如视网膜脱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不同年龄人群的眼底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的眼底发育情况需特别关注,若存在先天性眼底异常可能影响视力发育;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风险随病程延长而增加,需定期进行眼底检查监测病情。 二、角膜的观察特点 角膜属于眼前段结构,位于眼球最前端,透明度高,是重要的屈光介质。对角膜的观察通常借助裂隙灯显微镜,可检查角膜的透明度、有无混浊、异物、溃疡、新生血管等情况。不同生活方式下角膜的健康状况需留意,长期佩戴隐形眼镜者角膜感染风险可能升高,需注意正确的佩戴和护理;老年人角膜可能出现退行性改变,如角膜老年环等,这是正常的生理老化表现,但也需排除其他病理性因素。角膜的观察与视网膜的观察部位不同,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也各异。
2025-08-12 15:4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