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铁生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风湿性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的诊断治疗以及热带病与寄生虫病的诊断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风湿性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的诊断治疗以及热带病与寄生虫病的诊断治疗。展开
  • 痛风是关节炎吗

    痛风属于关节炎范畴,具急性发作(多夜间或清晨起病,第一跖趾关节常见,数天至2周缓解)和慢性期(关节肿胀、畸形、活动受限,有痛风石)特点,与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不同,不同人群痛风性关节炎有各自特点及注意事项,男性多因尿酸代谢等易发病需避高嘌呤饮食等,女性绝经后发病率上升用药需谨慎,儿童罕见要避不适合药物及调饮食,老年人多伴基础病治疗要综合考虑基础病和关节保护。 痛风性关节炎的特点 急性发作特点:多在夜间或清晨突然起病,受累关节剧痛,以第一跖趾关节最为常见,其次可累及踝、膝、腕、指、肘等关节。关节局部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疼痛剧烈,患者往往难以忍受,一般数天至2周内可自行缓解。例如有研究显示,约50%的痛风患者首发症状为第一跖趾关节的急性炎症。 慢性期表现:若病情反复发作,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进入慢性期,表现为关节肿胀、畸形、活动受限。关节内会形成痛风石,痛风石是尿酸盐结晶沉积形成的结节,可出现在耳廓、关节周围及肾脏等部位。 与其他类型关节炎的区别 类风湿关节炎:多累及双手小关节,呈对称性、持续性肿胀疼痛,类风湿因子等自身抗体常呈阳性,影像学检查可见关节面侵蚀、关节间隙狭窄等改变,与痛风的单关节或寡关节受累、尿酸升高及痛风石形成等特点不同。 骨性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主要是关节软骨退变、骨质增生等引起,好发于负重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等,疼痛与活动有关,休息后缓解,血尿酸一般正常,关节液检查无尿酸盐结晶。 不同人群痛风性关节炎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男性:痛风多见于男性,可能与男性尿酸代谢特点及生活方式等有关。男性一般活动量相对较大,饮食中摄入高嘌呤食物的概率可能较高,如大量饮酒、食用海鲜、动物内脏等,这些都会增加尿酸生成,从而增加痛风发病风险。男性患者在诊断痛风性关节炎后,需注意避免高嘌呤饮食,限制饮酒等。 女性:女性痛风发病率相对男性较低,但绝经后女性发病率有所上升。女性在围绝经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尿酸代谢。女性患者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时,除了遵循一般的治疗原则外,要注意激素变化对病情的影响,在用药等方面需谨慎评估。 儿童:儿童痛风较为罕见,但也有报道。儿童痛风可能与遗传因素、先天性代谢疾病等有关。儿童患者在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后,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尿酸代谢且不适合儿童的药物,以非药物干预为主,如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高嘌呤食物摄入等,同时要密切监测生长发育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痛风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情况。例如,使用降尿酸药物时需考虑对其他基础疾病的影响,同时要注意关节保护,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关节损伤。

    2025-09-30 11:41:16
  • 风湿性过敏紫癜

    过敏性紫癜是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引发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机制为致敏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复合物沉积激活补体致血管炎症,临床表现有皮肤紫癜对称分布分批出现等皮肤症状、腹痛呕吐血便等胃肠道症状、关节肿痛等关节症状及部分患者的肾脏受累表现,诊断主要依据典型临床表现结合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并排除其他类似疾病,治疗需去除诱因并使用抗组胺药、改善血管通透性药等药物,儿童患者需密切监测肾功能等,成人患者要避免接触过敏原等并注意用药及经期影响。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风湿性过敏紫癜即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因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致使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渗出,引发紫癜、黏膜及某些器官出血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致敏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激活补体,导致血管炎症反应。 二、临床表现 1.皮肤症状:皮肤紫癜为常见表现,多见于下肢及臀部,对称分布,分批出现,初起为紫红色斑丘疹,压之不褪色,随后可融合成片状。 2.胃肠道症状:可出现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部位不固定,可伴有呕吐,部分患儿可出现血便等消化道出血表现。 3.关节症状:表现为关节肿痛,多见于膝、踝、肘、腕等大关节,可单发或多发,关节症状一般可随皮疹消退而缓解,但易反复发作。 4.肾脏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肾脏受累,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等,严重者可发展为肾功能不全,肾脏受累情况在儿童患者中相对较为常见,需密切监测。 三、诊断要点 主要依据典型临床表现,结合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血常规可了解有无血小板减少等情况;尿常规检查有无蛋白尿、血尿等肾脏受损表现;凝血功能一般无明显异常。同时需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四、治疗原则 1.去除诱因:积极寻找并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停止食用可疑食物、药物等。 2.药物治疗: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以减轻过敏反应;应用改善血管通透性药物,如维生素C等;对于病情较重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起到抗炎、抗过敏作用;若出现肾脏受累等较严重情况,可能还需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是过敏性紫癜的高发人群,需密切监测肾脏功能,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防止病情复发。饮食上需避免食用易过敏食物,如海鲜等。 2.成人患者:成人患者同样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在用药方面需遵循医嘱,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尤其是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时,要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同时,女性患者需注意经期对病情的影响,保持情绪稳定。

    2025-09-30 11:40:24
  • 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多少钱

    强直性脊柱炎检查含血常规等常规、HLA-B27及影像学等,费用因项目、地区等有差异;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生物制剂等,费用各不同且生物制剂有医保情况;治疗方式包括物理治疗及手术治疗,费用不同;儿童患者因用药特殊性等费用有差异,老年患者因合并基础疾病等影响费用,不同地区医保报销比例不同致患者自付费用有别。 一、检查费用 强直性脊柱炎的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以及影像学检查(如骶髂关节X线、CT或MRI等)。血常规等常规检查费用相对较低,一般在百元以内;HLA-B27检测费用通常在100~200元左右;影像学检查中,骶髂关节X线检查费用约100~200元,CT检查费用可能在300~500元,MRI检查费用相对较高,约500~1000元,具体费用因地区、医院等级不同有所差异。 二、药物费用 1.非甾体抗炎药:这类药物是缓解强直性脊柱炎疼痛和炎症的常用药,如塞来昔布等,单盒价格通常在几十元到一百多元不等,患者根据病情可能需要长期服用。 2.改善病情抗风湿药:例如甲氨蝶呤等,每月药物费用大概在几十元到一百多元。 3.生物制剂:是近年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药物,如英夫利西单抗等,单次用药费用较高,可能在几千元,且需要按疗程使用,疗程费用整体较高。不同生物制剂价格存在差异,部分生物制剂已纳入医保,报销后患者自付费用会降低。 三、治疗方式费用 1.物理治疗:包括热敷、按摩、针灸、理疗等,每次物理治疗费用一般在几十元到一百多元,具体次数根据病情而定,长期治疗累积费用也不容忽视。 2.手术治疗:对于病情晚期出现严重关节畸形等情况需要手术矫正的患者,手术费用较高,可能数万元甚至更高,且手术相关的术前检查、术后康复等费用也包含在内。 四、特殊人群费用差异 1.儿童患者:儿童强直性脊柱炎相对少见,治疗时需考虑儿童用药的特殊性,药物选择受限,且儿童身体发育阶段对治疗方案的耐受性等与成人不同,药物费用可能因选择适合儿童的药物而有差异,同时儿童的检查项目也需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可能有一些特殊的检查要求,费用也会相应变化。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时需要兼顾基础疾病的治疗,可能会增加检查项目和药物选择的复杂性,进而影响整体费用,且老年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耐受性较差,可能需要更谨慎选择药物,也会对费用产生影响。 3.不同地区医保报销影响:不同地区医保政策不同,强直性脊柱炎相关药物和治疗项目的报销比例有差异。例如在医保报销比例高的地区,患者自付的检查、药物、治疗等费用相对较低;而在报销比例低的地区,患者自付费用会相应增加。

    2025-09-30 11:39:49
  • 晨僵一定是类风湿吗

    晨僵不一定是类风湿关节炎,多种疾病可致晨僵,如骨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晨僵短于30分钟,累及负重关节;强直性脊柱炎好发于青少年男性,晨僵以腰骶部为主且持续时间长;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于育龄女性,伴多系统症状;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女性,晨僵明显超1小时,伴双手小关节症状,鉴别需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出现晨僵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不同人群晨僵表现有差异,医生综合多因素诊断处理。 一、其他可能导致晨僵的疾病 骨关节炎 发病情况: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逐渐磨损、退化,骨质增生等。 晨僵特点:晨僵时间相对较短,一般不超过30分钟,活动后可逐渐缓解,受累关节多为负重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等,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时摩擦感等。 强直性脊柱炎 发病情况:好发于青少年男性,与遗传、自身免疫等因素相关,主要累及脊柱及骶髂关节。 晨僵特点:晨僵以腰骶部为主,持续时间较长,活动后改善,患者还可出现脊柱僵硬、活动受限,严重时可导致脊柱畸形。 系统性红斑狼疮 发病情况:多见于育龄女性,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可累及多个系统和器官。 晨僵特点:可出现晨僵,同时伴有面部红斑、口腔溃疡、脱发、关节疼痛等多系统症状,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自身抗体阳性等异常。 二、类风湿关节炎的晨僵特点 发病情况: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女性多见,是一种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晨僵特点:类风湿关节炎的晨僵通常较为明显,持续时间常超过1小时,可同时伴有双手小关节(如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等)的肿胀、疼痛、畸形,实验室检查可见类风湿因子阳性、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等自身抗体阳性,影像学检查早期可有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晚期可出现关节畸形、强直。 三、晨僵的鉴别诊断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晨僵发生的时间、持续时间、累及关节的部位、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疼痛、肿胀、皮疹等)、发病年龄、性别、家族史等。 体格检查:全面检查关节情况,包括关节的肿胀程度、压痛部位、活动范围等。 实验室检查:根据情况进行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自身抗体检测(如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核抗体等)、HLA-B27等检查。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观察关节结构的变化,协助诊断。 如果出现晨僵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上述各项检查明确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晨僵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例如老年人骨关节炎导致的晨僵可能与长期劳损有关,育龄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晨僵需关注自身免疫状态等,医生会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诊断和处理。

    2025-09-30 11:38:46
  • 小腿酸痛是痛风吗

    小腿酸痛不一定是痛风,多种情况可致小腿酸痛,如痛风累及下肢关节时可致小腿痛但需结合其他表现,非痛风性原因有运动相关(过度运动、肌肉拉伤)、腰椎疾病、血管因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营养缺乏、药物副作用等,出现小腿酸痛需结合多方面综合判断病因。 痛风相关情况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等部位引起的疾病。当痛风累及下肢关节时,可出现关节的红肿热痛等表现,其中第一跖趾关节最常受累,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小腿部位的疼痛,但一般还会伴有血尿酸水平升高、局部炎症表现等。例如,有研究表明痛风患者发作时关节液中可找到尿酸盐结晶,且血尿酸值通常高于正常范围。 非痛风性小腿酸痛的常见原因 运动相关 过度运动:长时间行走、跑步、爬山等剧烈运动后,小腿肌肉中会积累乳酸等代谢产物,可引起小腿酸痛。这是因为运动时肌肉无氧代谢增加,产生过多乳酸,当乳酸堆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刺激神经末梢导致酸痛,这种情况在平时缺乏运动突然增加运动量的人群中更常见,一般休息后可逐渐缓解。 肌肉拉伤:运动过程中肌肉突然剧烈收缩或被过度牵拉,可导致肌肉拉伤,出现小腿酸痛,局部可能伴有肿胀、淤血等表现,有明确的运动受伤史。 腰椎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椎疾病可压迫神经根,导致神经支配区域出现疼痛,包括小腿部位。当椎间盘突出压迫相应神经根时,会引起神经传导异常,出现小腿酸痛,还可能伴有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且症状可随体位改变而变化,如久坐、久站后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 血管因素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多见于中老年人,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下肢供血不足,可出现小腿酸痛,尤其在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间歇性跛行,休息后可缓解,继续行走又会复发。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可引起小腿肿胀、疼痛,疼痛多为胀痛,伴有皮肤温度升高、色泽改变等表现,发病较急,需要及时就医处理。 其他原因 营养缺乏:如缺乏维生素D、钙等,可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导致小腿酸痛,常见于挑食、节食或日照不足的人群。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服用后可能出现小腿酸痛的副作用,如他汀类药物,在服用过程中若出现小腿酸痛等不适,需考虑药物不良反应的可能。 如果出现小腿酸痛,不能仅凭这一症状就诊断为痛风,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特点、体征以及相关辅助检查等综合判断,如检测血尿酸、进行关节超声、X线、CT等检查来明确病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判断小腿酸痛原因时需充分考虑各自的特点,例如老年人有基础疾病时更要警惕血管、腰椎等方面的问题,女性在特殊生理期或营养状况不同时也需综合分析。

    2025-09-30 11:38:2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