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铁生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风湿性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的诊断治疗以及热带病与寄生虫病的诊断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风湿性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的诊断治疗以及热带病与寄生虫病的诊断治疗。展开
  • 红斑狼疮痒不痒

    红斑狼疮分为皮肤型和系统性等类型,部分患者会痒,皮肤型中盘状红斑狼疮约20%-50%、亚急性皮肤型约部分患者有瘙痒,系统性红斑狼疮约30%-40%患者有皮肤瘙痒,瘙痒时要避免搔抓、注意清洁,需积极治疗红斑狼疮控制病情来改善症状,瘙痒加重等及时就医调整方案。 皮肤型红斑狼疮相关瘙痒情况 盘状红斑狼疮:约20%-50%的盘状红斑狼疮患者会有瘙痒症状。病变主要局限于皮肤,好发于头面部等暴露部位,皮肤损害为境界清楚的盘状红斑,上覆粘着性鳞屑,去除鳞屑可见其下有角质栓和毛囊口扩大,患者常自觉瘙痒,尤其是在病情活动或受到日晒等刺激后,瘙痒可能会加重。对于儿童盘状红斑狼疮患者,由于皮肤较为娇嫩,瘙痒可能会影响其睡眠和日常生活,需要特别注意避免搔抓,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部分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患者也会出现瘙痒表现,其皮疹多呈对称性分布于躯干、上肢等部位,为环形或多环形红斑,表面有少许鳞屑,瘙痒程度因人而异,一些患者可能瘙痒较明显,而另一些患者瘙痒相对较轻。 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瘙痒情况 系统性红斑狼疮除了有皮肤损害外,还累及全身多系统,约30%-4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这可能与疾病引起的免疫炎症反应累及皮肤神经末梢等因素有关。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儿童患者出现瘙痒时,由于其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会通过哭闹等方式表现出来,需要家长密切观察皮肤情况,同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无论年龄大小,瘙痒时都要注意避免过度搔抓,因为搔抓可能会导致皮肤破损,增加感染风险,尤其是在合并有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时,感染的风险更高。 红斑狼疮患者出现瘙痒时,应避免搔抓皮肤,注意皮肤清洁,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止痒的外用药物等缓解症状,但关键是要积极治疗红斑狼疮本身,控制病情活动,从根本上改善症状。如果出现瘙痒加重或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2025-09-30 09:56:16
  • 尿酸高能吃蚕豆和豌豆吗

    尿酸高人群需注意蚕豆和豌豆的食用量,二者均为中嘌呤含量食物,大量食用易致尿酸水平升高增加痛风风险,病情稳定期可适量食用,不同人群食用量有别,一般建议每天豆类总量控制在较小范围,食用时搭配蔬菜、水果并保证充足水分,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尿酸高时饮食控制更需谨慎,需个体化安排。 蚕豆中嘌呤含量情况 蚕豆属于中嘌呤含量的食物,每100克蚕豆中嘌呤含量大约在50-150毫克。对于尿酸高的人群,如果大量食用蚕豆,可能会使体内尿酸水平进一步升高,增加痛风发作的风险。但如果是适量食用,在病情控制稳定的情况下,可能影响相对较小。例如,一些研究表明,短期少量摄入中嘌呤食物,在合理搭配饮食和配合其他降尿酸措施时,不一定会立刻引发明显的血尿酸波动。 豌豆中嘌呤含量情况 豌豆同样属于中嘌呤含量食物,每100克豌豆的嘌呤含量也大致在50-150毫克。尿酸高人群食用豌豆时也需要注意控制量。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尿酸高人群,具体的食用量有所不同。比如,年轻且没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的尿酸高患者,相对来说在病情稳定期可以少量食用豌豆或蚕豆,但要密切关注食用后的血尿酸变化;而年龄较大、同时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他疾病的尿酸高人群,则更需要严格控制豆类的摄入量,因为多种疾病相互影响,尿酸水平的波动可能会加重其他疾病的病情。一般建议尿酸高人群每天豆类的摄入量控制在较小范围,如不超过50克(生重)的豆类总量,并且在食用蚕豆和豌豆时,搭配大量的蔬菜、水果,同时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促进尿酸的排泄。特殊人群如儿童尿酸高较为罕见,若出现儿童尿酸高情况,需及时就医,在饮食控制上要更加谨慎,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饮食调整需兼顾营养需求和尿酸控制;孕妇尿酸高时,食用蚕豆和豌豆更要严格限量,因为要考虑胎儿的健康,不能因饮食不当影响母婴健康,需要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个体化的饮食安排。

    2025-09-30 09:55:58
  • 痛风怎么引起的

    痛风相关因素包括尿酸生成过多(嘌呤代谢紊乱、食物因素)、尿酸排泄减少(肾脏功能异常、药物影响)以及其他因素(性别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因素),男性、中老年、缺乏运动、长期大量饮酒、肥胖、有家族痛风史及患高血压、糖尿病等病者易患痛风。 食物因素:大量摄入高嘌呤食物是导致尿酸生成过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常见的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肝、肾等)、海鲜(虾、贝类等)、浓肉汤等。长期大量食用这类食物会使体内尿酸生成显著增加,从而增加痛风发作风险。比如,经常食用海鲜的人群,其体内尿酸水平往往高于一般人群。 尿酸排泄减少 肾脏功能异常:肾脏是尿酸排泄的主要器官,肾脏疾病会影响尿酸的排泄。例如,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时,尿酸的滤过减少;肾小管分泌尿酸功能障碍,会导致尿酸重吸收增加,排泄减少。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由于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尿酸排泄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痛风。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会干扰尿酸的排泄。例如,噻嗪类利尿剂会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泄,使尿酸在体内潴留。长期服用噻嗪类利尿剂的高血压患者,痛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其他因素 性别与年龄:男性患痛风的风险高于女性,这与男性体内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在年龄方面,中老年人群更容易患痛风,随着年龄增长,肾脏功能逐渐减退,尿酸排泄能力下降,同时身体的代谢功能也有所降低,导致尿酸容易在体内蓄积。 生活方式:缺乏运动的人,身体代谢率较低,尿酸排泄可能受到影响。长期大量饮酒,尤其是啤酒,酒精会影响尿酸的代谢,一方面促进尿酸生成,另一方面抑制尿酸排泄,是诱发痛风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人群由于体内脂肪组织增多,会影响尿酸的代谢和排泄,肥胖是痛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病史因素:有家族痛风病史的人群,遗传因素在痛风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此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往往同时存在尿酸代谢异常的情况,这些基础疾病会增加痛风的发病几率。

    2025-09-30 09:54:48
  • 周杰伦强直性脊柱炎怎么治好的

    强直性脊柱炎是慢性炎症性疾病,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生物制剂等,需遵医嘱)、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牵引等)、生活方式调整(保持正确姿势、避免久站久坐、保暖等),需长期管理病情定期复诊,特殊人群治疗谨慎,是综合治疗以控炎、缓解症状、延缓进展、提高生活质量的过程。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周杰伦曾公开提及自己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这类药物可以缓解疼痛和炎症,比如塞来昔布等;还有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如柳氮磺吡啶等;生物制剂也是重要的治疗药物,像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等,这些药物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控制病情,但具体药物的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每个人的病情不同,医生会根据个体情况制定用药方案。 二、物理治疗包括运动疗法等,适当的运动可以保持关节的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比如游泳是比较适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运动,能在不负重的情况下锻炼脊柱和关节;还有牵引等物理治疗方法也可能对改善症状有帮助。 三、生活方式的调整非常重要,患者要保持正确的姿势,无论是站立、坐姿还是睡眠时都要注意,睡硬板床、低枕有助于维持脊柱的生理曲度;要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适量进行活动;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寒冷、潮湿等环境因素加重病情。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无论年龄、性别,都需要长期管理病情,定期复诊,医生会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情况,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等在治疗时需特别谨慎,孕妇用药需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儿童用药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等方式。总之,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多方面的配合,通过规范的治疗来控制炎症、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5-09-30 09:54:09
  • 风湿病的病因是什么

    风湿病的发病与遗传、感染、内分泌、环境等因素有关,遗传因素使有家族史人群发病风险高,细菌、病毒感染可诱发,性激素影响女性发病,寒冷潮湿环境易诱发类风湿关节炎等,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等也可能相关。 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某些细菌感染可能诱发风湿病。例如,A组链球菌感染与风湿热关系密切,风湿热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炎症性疾病,在A组链球菌感染后,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进而引发风湿热相关的关节、心脏等病变。对于儿童等人群,在链球菌感染后要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关节疼痛、发热等可能提示风湿热的症状。 病毒感染:一些病毒感染也可能与风湿病发病有关。EB病毒感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病的发病存在一定关联,EB病毒感染可影响机体的免疫调节机制,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尤其是免疫力相对较弱的人群,如儿童和老年人,应注意预防病毒感染,降低风湿病发病风险。 内分泌因素 性激素:风湿病的发病与性激素有关,多见于女性。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在女性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这可能与雌激素等性激素水平有关。女性在不同生理阶段,如青春期、育龄期、围绝经期等,性激素水平变化较大,可能影响自身免疫状态,从而影响风湿病的发病风险。女性在这些特殊生理阶段更需关注自身健康,当出现关节等不适时要及时就医排查。 环境因素 寒冷、潮湿环境: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环境中易诱发风湿病,尤其是类风湿关节炎。寒冷、潮湿的环境可导致关节周围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使关节组织的营养供应受到影响,同时可能引起免疫功能的改变,增加风湿病的发病几率。对于长期处于此类环境中的人群,如在寒冷地区从事户外工作的人员等,要注意做好关节的保暖防潮措施,可通过佩戴保暖护具等方式保护关节。 其他环境因素: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等环境因素也可能与风湿病发病相关,但相对而言,寒冷潮湿环境是更为常见的诱发因素之一。

    2025-09-30 09:53:4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