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铁生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风湿性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的诊断治疗以及热带病与寄生虫病的诊断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风湿性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的诊断治疗以及热带病与寄生虫病的诊断治疗。展开
  • 手腕肿痛是痛风吗

    手腕肿痛可能是痛风引起,但非唯一原因,痛风导致手腕肿痛有急性发作、发作频率与病程发展特点,非痛风常见情况有外伤、类风湿关节炎、腱鞘炎等,相关检查有血尿酸检测、关节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不同人群手腕肿痛需注意方面不同,手腕肿痛持续不缓解或反复发作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痛风导致手腕肿痛的特点 急性发作特点:痛风性关节炎常突然发作,多在夜间,手腕部位突发红肿热痛,疼痛剧烈,如刀割样或咬噬样。部分患者有诱因,如饮酒、进食高嘌呤食物(动物内脏、海鲜等)、劳累、创伤等。研究表明,血尿酸水平升高是痛风发病的重要生化基础,当血尿酸超过饱和度时,尿酸盐结晶易在关节局部沉积,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肿痛。 发作频率与病程发展:初次发作可能仅累及单一关节,若未规范治疗,后期可累及多个关节,包括手腕关节,且发作频率逐渐增加,间歇期逐渐缩短,病情迁延不愈可导致关节破坏、畸形等。 非痛风导致手腕肿痛的常见情况 外伤:手腕部受到外力撞击、扭伤等,如跌倒时手掌撑地、手腕过度扭转等,可引起软组织损伤或骨折,出现肿痛,通常有明确外伤史,局部可见肿胀、淤血、压痛等表现,通过X线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是否有骨折等情况。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累及双手小关节,呈对称性肿痛,常伴有晨僵(早晨起床后关节僵硬、活动受限,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者意义较大),病情进展可导致关节畸形、功能障碍。实验室检查可见类风湿因子阳性、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等自身抗体阳性,影像学检查早期可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晚期可见关节间隙狭窄、畸形等。 腱鞘炎:如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多见于手工劳动者、家庭主妇等,手腕桡侧(拇指一侧)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尤其在握拳、屈伸腕关节时疼痛加重,局部可触及硬结,压痛明显。 相关检查辅助诊断 血尿酸检测:血尿酸水平是诊断痛风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急性发作期血尿酸可能正常,因为急性炎症反应会抑制尿酸的排泄,所以单次血尿酸正常不能排除痛风。 关节液检查:在肿胀关节穿刺抽取关节液,显微镜下查找尿酸盐结晶,若找到双折光的针形尿酸盐结晶是痛风诊断的金标准。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早期可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晚期可见关节间隙狭窄、骨质侵蚀、囊性变等;超声检查可发现关节腔内尿酸盐结晶沉积形成的强回声光点,对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观察关节病变细节方面有一定优势,尤其是MRI对软组织病变及早期骨髓水肿等敏感。 不同人群手腕肿痛需注意的方面 中青年人群:若为男性,有较多应酬、喜爱高嘌呤饮食等生活方式,出现手腕肿痛要警惕痛风可能;若为女性,在围绝经期等特殊时期,也需关注血尿酸水平及关节情况,同时外伤、腱鞘炎等相对常见,需结合具体生活工作情况分析。 老年人群:老年人群手腕肿痛需考虑多种因素,痛风相对可能因长期代谢问题逐渐出现,同时要警惕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老年人常存在骨质疏松等情况,骨折等外伤也不容忽视,需通过详细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综合判断。 儿童人群:儿童手腕肿痛较少见痛风,更多可能与外伤、感染等相关,如化脓性关节炎等,感染性疾病多有发热等全身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儿童用药需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等安全措施。 总之,手腕肿痛不一定是痛风,需要结合多方面因素综合分析,若出现手腕肿痛持续不缓解或反复发作,应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2025-09-30 13:13:04
  • 痛风有没有有生命危险

    痛风本身一般无直接生命危险,但未规范治疗引发严重并发症可危及生命,包括肾脏损害(尿酸性肾病、尿路结石)、心血管系统问题(高血压、冠心病)及痛风石破溃感染等,不同人群如老年、儿童、绝经后女性痛风患者风险有差异,痛风患者需积极控尿酸、监测并调整生活方式以降并发症风险保健康。 一、痛风未规范治疗引发的严重并发症及对生命的威胁 1.肾脏损害相关威胁 尿酸性肾病:痛风患者体内尿酸长期升高,尿酸盐结晶会在肾脏沉积,引起尿酸性肾病。早期可能仅有夜尿增多、轻度蛋白尿等表现,若病情进展,会影响肾脏的滤过和重吸收功能,导致肾功能逐渐减退。严重时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而肾功能衰竭会使机体的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最终可能危及生命。例如,有研究表明,长期痛风未控制的患者中,约一定比例会出现肾功能不全相关的严重后果。 尿路结石:尿酸盐在泌尿系统形成结石,可引起肾绞痛、血尿等症状。如果结石梗阻尿路,会导致尿液引流不畅,继发尿路感染,进一步损害肾脏功能,严重的尿路梗阻还可能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威胁生命。 2.心血管系统相关风险 高血压:痛风患者常合并高血压,高血压会增加心脏的后负荷,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等。同时,高血压也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痛风患者合并高血压时,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升高。 冠心病:痛风与冠心病的发病存在关联。尿酸水平升高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影响血管内皮功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会使冠状动脉狭窄,心肌供血不足,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肌梗死是严重威胁生命的心血管急症。 3.其他并发症影响 痛风石破溃感染:痛风石是尿酸盐结晶沉积形成的结节,若痛风石破溃,容易引起感染。感染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扩散导致败血症等严重感染性疾病,败血症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而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二、不同人群痛风患者的风险差异及注意事项 1.老年人群 老年痛风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这些基础疾病与痛风相互影响,使病情更加复杂。例如,老年痛风患者合并糖尿病时,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尿酸的代谢,而痛风本身又可能加重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老年患者对疾病的耐受性较差,并发症的发生可能更为隐匿和严重,一旦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情进展往往较快,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和规范治疗。 2.儿童痛风 儿童痛风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可能与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儿童痛风患者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长期尿酸升高可能影响肾脏等器官的正常发育。由于儿童处于生长阶段,药物的选择和治疗方案需要更加谨慎,需要密切关注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同时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饮食控制等,以减少尿酸的产生。 3.女性痛风患者(尤其是绝经后) 绝经前女性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痛风发病率相对低于男性,但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痛风发病风险增加。绝经后女性痛风患者在治疗时需要考虑激素水平变化对尿酸代谢的影响,同时要注意骨质疏松等问题,因为痛风和骨质疏松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评估和管理。 总之,痛风本身一般不会直接危及生命,但如果不能得到规范有效的治疗,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则可能对生命造成威胁。痛风患者需要积极控制血尿酸水平,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和并发症情况,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嘌呤饮食、适量运动等,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保障身体健康。

    2025-09-30 13:12:20
  • 每次睡醒手指关节疼怎么办

    睡醒手指关节疼可能由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腱鞘炎等原因引起,需针对性处理,如怀疑类风湿关节炎要及时就医检查治疗,骨关节炎要减少关节过度使用、适当补钙,腱鞘炎要让手指休息、热敷等。日常要注意保持正确手部姿势与活动、注意保暖、适度锻炼,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一、明确可能原因并针对性处理 (一)类风湿关节炎 相关情况: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手指关节,多在早晨起床时出现手指关节疼痛、僵硬,一般持续时间较长,超过1小时。 处理措施:若怀疑是类风湿关节炎,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等检测。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进展。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治疗方案会有所差异,儿童患者需格外谨慎用药,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结合适合儿童的药物方案;老年患者要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等问题。 (二)骨关节炎 相关情况: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退变等因素可引发骨关节炎,手指关节也可能受累,睡醒时可能出现疼痛,活动后会有所缓解,但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能持续存在。 处理措施:减少手指关节的过度使用,注意休息。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如老年人群,可适当补充钙剂,多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同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一些缓解症状的药物,但需谨慎选择,尤其要考虑药物对不同年龄人群的影响。 (三)腱鞘炎 相关情况:长期频繁使用手指,如从事手工劳动、打字等人群,容易引发腱鞘炎,可导致睡醒时手指关节疼痛,可能伴有弹响、活动受限等表现。 处理措施:让手指得到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可以通过热敷来缓解疼痛,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不同年龄人群使用热敷时要注意温度适宜,儿童皮肤娇嫩,温度不宜过高;老年人群皮肤感觉相对不敏感,也要注意避免烫伤。如果症状较重,可能需要就医进行进一步处理,如局部封闭治疗等,但要根据具体情况谨慎选择。 二、日常预防与护理建议 (一)正确的手部姿势与活动 相关情况:无论是哪个年龄阶段,保持正确的手部姿势很重要。例如,在工作或学习时,保持手指自然伸展,避免长时间弯曲或过度扭曲手指。 护理建议:工作或学习一段时间后,要进行手指的伸展活动,如缓慢屈伸手指、旋转手腕等,每次活动几分钟,有助于促进手指关节的血液循环,预防疼痛发生。儿童在玩耍时也要注意正确使用手指,避免过度用力导致关节损伤;老年人群在进行日常活动时,如拿取物品等,要采用合适的手部姿势,减轻手指关节压力。 (二)注意保暖 相关情况:寒冷刺激可能会加重手指关节疼痛,尤其在季节变化时更需注意。 护理建议:根据天气变化及时为手部添加保暖措施,如佩戴手套等。不同年龄人群对手部保暖的需求和适应情况不同,儿童手部较小,要选择合适大小的保暖手套;老年人群血液循环相对较慢,更要注意手部保暖,可选择保暖性能较好的手套。 (三)适度锻炼 相关情况:适当的手部锻炼有助于增强手指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维持关节灵活性,但要注意锻炼强度适中。 锻炼建议: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手部锻炼,如用手指抓握弹力球,缓慢用力抓握后再缓慢放松,重复多次;或者进行手指的对指运动,将大拇指与其他手指依次对合等。不同年龄人群锻炼强度不同,儿童锻炼要在家长监护下进行,避免过度用力;老年人群锻炼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关节损伤。 如果每次睡醒手指关节疼的症状持续不缓解或逐渐加重,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2025-09-30 13:11:53
  • 手关节痛怎么治疗

    手关节痛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针对病因治疗。一般治疗有休息制动、物理治疗(热敷、冷敷、理疗仪器等);药物治疗有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针对病因治疗如类风湿关节炎需抗风湿治疗,骨关节炎用营养软骨等药物及保护关节,外伤则根据损伤情况处理,儿童治疗需更谨慎。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制动 对于手关节痛的患者,首先要让手部充分休息,避免过度使用疼痛的手关节进行劳作、运动等。例如,减少长时间打字、织毛衣等手部频繁活动的行为。对于儿童患者,要避免其进行过度的手部玩耍活动,防止加重手关节负担。如果是因外伤等导致的手关节痛,可使用夹板等进行制动,限制手关节的不必要活动,为关节的恢复创造条件。 2.物理治疗 热敷:适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手关节痛,如慢性劳损等。可以用温热的毛巾或热水袋对手关节进行热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温热的刺激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但如果是急性炎症期(如红肿热痛明显),热敷可能会加重炎症,此时不宜热敷。对于儿童患者,热敷时要注意温度,避免烫伤皮肤。 冷敷:在急性损伤导致手关节痛且伴有肿胀、疼痛剧烈时可使用。用冰袋或冷毛巾包裹后敷在疼痛的手关节处,每次10-15分钟,间隔1-2小时可重复一次。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轻肿胀和疼痛。但同样要注意儿童皮肤娇嫩,冷敷时间不宜过长。 理疗仪器:如红外线照射、超声波治疗等。红外线照射可以深入组织,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超声波治疗则可以通过机械效应和温热效应等起到减轻炎症、缓解疼痛的作用。不同的理疗仪器使用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对于儿童患者,要确保操作安全,避免出现意外。 二、药物治疗(仅提及药物名称) 1.非甾体抗炎药 如布洛芬等,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但在儿童中使用需要谨慎,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使用不当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对于成人手关节痛,如果是由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引起的轻至中度疼痛,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疼痛和炎症,但要注意药物的禁忌证和可能的副作用。 2.糖皮质激素 如泼尼松等,对于一些严重的手关节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等,可能会短期使用。但糖皮质激素副作用较多,在使用时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尤其是儿童和特殊人群,要权衡利弊后谨慎使用。 三、针对病因治疗 1.类风湿关节炎 如果手关节痛是由类风湿关节炎引起,除了上述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外,还需要进行抗风湿治疗。常用的抗风湿药物如甲氨蝶呤等,但这些药物的使用需要在风湿免疫科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等因素调整治疗方案。对于儿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方案更为谨慎,需要综合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等情况。 2.骨关节炎 对于骨关节炎导致的手关节痛,可使用营养软骨的药物,如氨基葡萄糖等。同时,要注意保护关节,避免过度负重等。对于老年患者的骨关节炎,还可以考虑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等药物,以润滑关节,减轻疼痛。儿童骨关节炎相对较少见,若发生多与先天性因素等有关,需要针对病因进行特殊处理。 3.外伤 如果手关节痛是由于外伤引起,如骨折、韧带损伤等,需要根据具体的损伤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如骨折需要进行复位、固定等治疗;韧带损伤较轻时可通过制动、理疗等治疗,严重的韧带损伤可能需要手术修复。对于儿童的外伤导致手关节痛,要及时就医,因为儿童的骨骼、韧带等组织发育特点与成人不同,治疗需要更加精细和谨慎。

    2025-09-30 13:11:38
  • 产后腰背痛与风湿病有关吗

    产后腰背痛与风湿病有关联,部分产妇产后腰背痛可能是风湿病表现,如类风湿关节炎产后可能发病或复发致腰背部炎症疼痛,强直性脊柱炎产后可能病情活动致腰背痛加重;鉴别可从症状特点和实验室检查,评估需详细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产后女性要注意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因素,产后腰背痛需评估明确与风湿病关系以采取针对性措施保障健康。 相关风湿病类型及机制 类风湿关节炎:产后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发生较大变化,免疫系统也会有相应调整。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产后激素波动等因素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平衡,使得自身抗体攻击关节组织,当腰背部关节受累时,就会出现腰背痛症状。研究表明,产后女性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率可能会有一定变化,与非产后女性相比,存在发病风险增加的情况,其中腰背部关节受累较为常见。 强直性脊柱炎:部分有强直性脊柱炎病史的女性在产后可能出现病情活动,导致腰背痛。强直性脊柱炎主要侵犯脊柱关节及周围组织,产后身体的生理变化可能诱发炎症反应,使腰背部疼痛、僵硬等症状加重。有研究发现,产后女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腰背痛的发生率较高,且病情活动度可能较非产后时期有所不同。 产后腰背痛与风湿病的鉴别及评估 鉴别方法 症状特点:风湿病导致的产后腰背痛往往有其自身特点,如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腰背痛可能伴有晨僵现象,即早晨起床后腰背部僵硬感明显,活动后可缓解,但持续时间较长;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腰背痛通常在久坐、久站后加重,休息后难以缓解,且可能伴有脊柱活动受限等表现。而单纯产后腰背痛可能与肌肉劳损等因素相关,疼痛多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可一定程度缓解,一般无晨僵及关节活动受限等典型风湿病表现。 实验室检查:通过实验室检查有助于鉴别。例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内类风湿因子可能升高,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炎症指标常升高;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阳性率较高,且炎症指标也可能异常。而单纯产后腰背痛的实验室检查多无这些特异性改变。 评估要点:对于产后出现腰背痛的女性,需要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是否有既往风湿病病史、家族中是否有风湿病患者等;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检查腰背部关节及周围组织情况;必要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X线、磁共振成像(MRI)等,以明确是否与风湿病相关。 特殊人群(产后女性)的注意事项 年龄因素:产后女性处于特殊的生理阶段,年龄可能影响身体的恢复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年轻的产后女性身体恢复相对较快,但免疫系统调整可能更易受激素波动等影响;而年龄稍大的产后女性,自身基础健康状况可能不同,对于风湿病等疾病的易感性及病情表现可能有所差异。 生活方式:产后女性需要照顾婴儿,可能存在姿势不良、劳累等情况,这会加重腰背痛症状。应建议产后女性保持正确的哺乳、抱孩子姿势,避免长时间弯腰、久坐等不良姿势,适当进行休息和活动,如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合产后的康复锻炼,以增强腰背部肌肉力量,预防腰背痛及相关风湿病的发生发展。 病史因素:若产后女性有既往风湿病病史,在产后更要密切关注腰背痛等症状变化,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进行干预。如果没有既往风湿病病史,但产后出现持续不缓解的腰背痛,也需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评估,排除风湿病等疾病的可能。 总之,产后腰背痛与风湿病存在一定关联,需要通过详细的评估来明确两者的关系,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保障产后女性的健康。

    2025-09-30 13:11:2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