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志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擅长:糖尿病与肥胖的微创手术治疗,各类胃肠道良恶性肿瘤的腔镜治疗,直肠肛门疾病的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钟志强,副主任医师,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博士,从事普外科工作十余年,擅长糖尿病与肥胖的微创手术治疗,各类胃肠道良恶性肿瘤的腔镜治疗,直肠肛门疾病的治疗。展开
个人擅长
糖尿病与肥胖的微创手术治疗,各类胃肠道良恶性肿瘤的腔镜治疗,直肠肛门疾病的治疗。展开
  • 碘伏和碘酒哪个消毒好

    碘酒和碘伏虽然都可用于消毒,但碘酒刺激性更强,通常仅用于完整皮肤,碘伏刺激性较小,可用于完整皮肤及伤口。使用时都需注意对碘过敏者禁用,且应遵循正确方法。如有需要,可咨询专业人士。 碘酒和碘伏都可用于消毒,但碘酒的刺激性更强,通常仅用于消毒完整的皮肤,而碘伏的刺激性较小,可用于消毒完整的皮肤及伤口。 需要注意的是,对碘过敏者应避免使用碘酒和碘伏。此外,使用碘酒和碘伏时应遵循正确的方法,如消毒部位应保持清洁、干燥,消毒时间应足够等。如果需要更详细的信息,建议咨询医生或药师。

    2025-08-22 11:41:31
  • 脂肪瘤可以吃大豆腐吗

    脂肪瘤患者可适量食用大豆腐,因无科学研究证实其会直接促进脂肪瘤生长或对病情产生不利影响,脂肪瘤发生与脂肪代谢异常、遗传等因素相关,饮食上建议保持均衡,控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大豆腐不属于需严格限制的食物范畴,一般成年人正常适量食用无不良作用,特殊人群也无证据表明大豆腐会加重基础疾病相关影响,遵循正常均衡饮食原则食用即可。

    2025-08-22 11:40:19
  • 脂肪瘤周边红肿

    脂肪瘤周边红肿多源于继发感染,当皮肤有微小破损或机体免疫力降低时细菌易侵入引发炎症,需留意红肿范围、触痛、波动感及全身症状,红肿迅速扩大等提示感染加重应及时就医,儿童家长要密切观察避免搔抓及时就医,老年人需关注基础疾病及时规范处理。 一、脂肪瘤周边红肿的可能成因 脂肪瘤周边出现红肿多源于继发感染,当脂肪瘤部位皮肤存在微小破损(如搔抓、摩擦等),或机体免疫力降低时,细菌(常见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易侵入局部,引发炎症反应,表现为红肿。 二、红肿情况的评估要点 需留意红肿范围是否进行性增大、有无明显触痛、局部有无波动感(提示可能形成脓肿),同时观察有无发热等全身症状。若红肿范围迅速扩大、疼痛加剧或伴有发热,提示感染可能加重。 三、处理的基本原则 一旦发现脂肪瘤周边红肿,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初步判断感染程度,可能还会进行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以明确白细胞计数等炎症指标情况。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发生脂肪瘤周边红肿时,因表述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观察红肿变化,避免儿童搔抓红肿部位,防止感染扩散,且儿童应避免自行用药处理,需及时就医由专业人员评估。 老年人:若老年人存在脂肪瘤周边红肿,需关注其是否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由于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能力较弱,更应重视感染情况,及时就医接受规范处理,以防止感染进一步加重影响健康。

    2025-08-19 16:37:40
  • 切除脂肪瘤后果

    脂肪瘤切除术后伤口多可约一周左右愈合多数恢复良好需保持清洁干燥避感染,可能出现感染、瘢痕形成、复发等并发症,儿童术前需充分评估术后加强伤口护理防抓挠并关注心理,老年人术后恢复慢需密切观察伤口愈合且控制基础疾病指标促愈合降并发症风险,孕妇非紧急情况可待产后处理需综合评估手术风险与收益。 一、术后恢复情况 脂肪瘤切除术后伤口通常可在1周左右愈合,多数患者恢复良好,期间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以避免感染,一般不影响正常生活与工作,但恢复时间受个体差异影响,如营养状况佳、体质强者恢复相对quicker。二、可能的并发症 1.感染:若术后伤口护理不当,可出现红肿、疼痛、渗液等感染表现,需及时就医抗感染处理;2.瘢痕形成:瘢痕体质者易出现瘢痕增生,可通过后期抑制瘢痕药物或激光等改善外观;3.复发:虽完整切除后复发几率低,但仍有少数复发可能,复发时需依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再次处理。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手术前需充分评估病情,术后加强伤口护理,因儿童自我约束差,要防止抓挠致感染,且需关注术后心理,给予适当安抚;2.老年人:身体机能弱,术后恢复慢,需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指标至合适范围,以促伤口愈合、降并发症风险;3.孕妇:非紧急情况脂肪瘤手术可待产后处理,手术对孕妇及胎儿有一定影响,需综合评估手术风险与收益。

    2025-08-19 16:35:33
  • 高锰酸钾一天可以用几次

    高锰酸钾是强氧化剂,具消毒等作用,治疗皮肤感染等疾病时,每天1-2次,坐浴15-20分钟,浓度1:5000-1:10000,注意避免与其他药混用,使用前清洁患处,坐浴后洗净,过敏等应立即停止并洗净。 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消毒、杀菌、止痒等作用,常用于治疗皮肤感染、痔疮、肛裂等疾病。但是,高锰酸钾的使用频率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每天使用1-2次即可。 如果是治疗皮肤感染,如疖肿、痈等,每天使用1-2次,每次坐浴15-20分钟。使用时,将高锰酸钾粉末溶解在温水中,制成浓度为1:5000-1:10000的溶液,然后坐浴。 如果是治疗痔疮、肛裂等疾病,每天使用1次,每次坐浴15-20分钟。使用时,将高锰酸钾粉末溶解在温水中,制成浓度为1:5000的溶液,然后坐浴。 需要注意的是,高锰酸钾的浓度不宜过高,否则会刺激皮肤和黏膜。同时,使用高锰酸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以免发生化学反应。 2.使用前应先清洁患处,然后再坐浴。 3.坐浴后应及时清洗干净,避免残留药物刺激皮肤。 4.如果使用过程中出现过敏、瘙痒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清洗干净。 总之,高锰酸钾的使用频率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同时,使用高锰酸钾时应注意安全,避免误食或接触到眼睛、口腔等部位。

    2025-08-19 16:33:5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