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引强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擅长:临床擅长胆汁淤积性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慢性乙/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脂肪肝、药物肝、胆囊炎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临床擅长胆汁淤积性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慢性乙/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脂肪肝、药物肝、胆囊炎的诊治。展开
  • 肝内小圆形低密度灶怎么回事

    肝内小圆形低密度灶可能是肝囊肿、肝脓肿、肝血管瘤以及肝癌等。 1、肝囊肿 肝囊肿囊内充满清澈透明的液体,CT可发现囊肿密度较低,多呈圆形,边缘清楚,CT数值接近水密度,增强CT扫描囊肿不强化。 2、肝脓肿 肝脓肿患者CT可见单个或者多个圆形或者卵圆形的低密度区,密度不均,边界清楚,有时可见起泡。增强CT扫描发现脓腔壁有密度较低的增高强化。 3、肝血管瘤 CT平扫检查可发现肝实质内边界清楚的圆形或者椭圆形的低密度灶,少数病灶可为不规则形。 4、肝癌 肝癌晚期由于肿瘤组织出现坏死和液化改变,可以表现为肝内圆形低密度灶,CT检查可检测出直径1.0cm左右的微小癌灶。

    2025-04-01 13:23:16
  • 肝小叶囊肿的原因是什么

    肝小叶囊肿可能是由于发育障碍、疾病、寄生虫感染、其它原因引起,具体如下: 1.发育障碍 肝小叶囊肿可能是由于患者胚胎时期肝内胆管、淋巴管发育障碍,致使胆管连接异常所引起。 2.疾病 临床上外伤、肝脏炎症或肿瘤等疾病均可诱发肝脏细胞病变,形成肝小叶囊肿。 3.寄生虫感染 主要包括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等,患者可能是由于误食虫卵,致使其在小肠内孵化,幼虫随血液、淋巴循环进一步侵袭肝脏,形成肝小叶囊肿。 4.其它原因 临床上存在两种发病机制,一种认为是异常胆管脱离胆道系统,在肝小叶逐渐扩张,形成囊肿。另一种认为是胆道纤毛先天缺陷导致胆管细胞异常增殖,形成肝小叶囊肿。

    2025-04-01 13:23:16
  • 肝囊肿变大是怎么造成的

    肝囊肿主要为先天性的,可能长期保持稳定不生长或者生长缓慢,主要是胚胎时期肝内胆管及淋巴管发育异常导致,但少数患者的肝囊肿可在短期内迅速增大,肝囊肿增大可能是囊肿和胆管相通或炎症等原因引起。 1、囊肿与胆管相通 大部分肝囊肿为独立囊性结构,与胆管不通,但是有少部分患者的囊肿和胆管相通,若胆管由于各种原因不通畅,可导致胆汁流入囊肿内,使肝囊肿短期内迅速增大。 2、炎症 在患者的囊肿与胆管相通的情况下,细菌从胆管内逆行进入肝囊肿引起感染导致炎症,而囊肿与胆管不相通情况下,由于血液各种原因引起细菌进入囊肿,导致炎症,会导致囊肿在短期内迅速增大。

    2025-04-01 13:23:15
  •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原因及治疗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部感染性疾病,传染源为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传染途径包括血制品传播、经破损皮肤黏膜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等。 患者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处理。 1、一般治疗 患者在病情发作期需注意休息,饮食需注意清淡易消化,但需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以保证机体营养充足、均衡。 2、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索磷布韦、干扰素、利巴韦林等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 3、手术治疗 若患者已经出现肝硬化、肝衰竭等情况,则需考虑通过人工肝支持系统、肝移植等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2025-04-01 13:23:15
  • 肝硬化球蛋白偏高是怎么造成的

    肝硬化患者球蛋白升高可能是摄入不足、脾大、肝损伤等原因引起的。 1.摄入不足 肝硬化患者合成的消化酶减少,食物不能被及时分解,导致患者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患者摄入过少时,体内也会出现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升高的情况。 2.脾大 患者出现肝硬化时,肝内无法进行正常的血液循环,导致门静脉高压,进而引起脾大,脾内含有大量淋巴细胞,脾肿大时分泌大量球蛋白,因此肝硬化患者会出现球蛋白升高的情况。 2.肝损伤 肝细胞坏死出现纤维化增生,肝脏正常组织被破坏,肝细胞不能正常合成蛋白,患者做检查时会出现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白蛋白的产生减少,球蛋白升高的情况。

    2025-04-01 13:23:1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