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引强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擅长:临床擅长胆汁淤积性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慢性乙/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脂肪肝、药物肝、胆囊炎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临床擅长胆汁淤积性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慢性乙/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脂肪肝、药物肝、胆囊炎的诊治。展开
  • 肝脏血管瘤能自愈吗

    肝脏血管瘤一般不能自愈,它是常见肝脏良性肿瘤,多为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所致,呈海绵状且生长缓慢、病程长,儿童、成年及有基础病史人群的肝脏血管瘤均不会自行消退,需定期监测关注变化,必要时采取医疗干预措施。 肝脏血管瘤的特点 肝脏血管瘤多为海绵状血管瘤,其生长缓慢,病程较长。目前医学研究表明,它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自行消退。从病理学角度来看,它是由扩张的血管窦和纤维结缔组织间隔所组成,一旦形成,不会像一些良性病变(如部分浅表的小的良性皮肤病变可能有自行消退的情况)那样自然消失。 不同人群的情况差异 儿童人群:儿童时期发现的肝脏血管瘤,也很少会自行消退。虽然儿童的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但肝脏血管瘤的血管结构一旦形成,就缺乏自行消退的生物学基础。需要密切监测其大小变化等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后续的处理方式,比如当血管瘤较大或有相关症状时可能需要进一步干预。 成年人群:成年人的肝脏血管瘤同样不会自愈。随着年龄增长,血管瘤可能会有缓慢的变化,但一般不会自行消失。需要定期进行超声等检查来观察血管瘤的大小、形态等,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如血管瘤增大导致压迫周围组织等问题。 有基础病史人群:对于本身有其他基础肝脏疾病或全身性疾病的人群,肝脏血管瘤也不会因为基础病史的存在而自愈。例如有乙型肝炎病史的患者,其肝脏血管瘤依然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不会自行消退,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病史和血管瘤情况来制定合适的医疗管理方案。 总之,肝脏血管瘤通常不能自愈,需要通过定期监测等方式来关注其变化,必要时采取相应的医疗干预措施。

    2025-09-30 09:30:34
  • 宝宝肝功能检查需要空腹吗

    宝宝肝功能检查通常需空腹,因进食会致血液成分变化影响结果,一般建议前8-12小时禁食禁水,新生儿、患病宝宝等特殊情况需灵活处理,总之为保结果准确应遵空腹要求。 一、空腹的原因 肝功能检查主要是通过测定血液中与肝脏代谢、合成、排泄等功能相关的一系列指标来评估肝脏健康状况。进食后,食物的消化吸收会引起血液中一些成分的变化,比如脂肪消化吸收后会使血液中的甘油三酯、胆固醇等升高,进而影响肝功能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无法真实反映宝宝肝脏的实际功能状态。 二、具体空腹要求 一般建议宝宝在肝功能检查前8-12小时禁食禁水。例如,如果计划早上进行肝功能检查,那么前一天晚上8点以后就不要再给宝宝进食母乳、配方奶或者其他食物了,同时也不要让宝宝喝水,不过可以少量喝些水,但不能过多。 三、特殊情况的处理 新生儿:新生儿如果因为特殊情况需要进行肝功能检查,比如早产儿或者有黄疸等肝脏相关问题需要监测肝功能时,虽然理论上也需要尽量空腹,但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如果宝宝是母乳喂养,妈妈需要注意在检查前不要进食过于油腻的食物,以免通过母乳影响宝宝的检查结果。 患病宝宝:如果宝宝本身患有某些疾病,比如胃肠道疾病导致进食困难等情况,在进行肝功能检查时,需要提前告知医生宝宝的具体病情,医生会根据宝宝的整体状况来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检查时间或者采取其他应对措施,但总体原则还是尽量在合适的空腹状态下进行检查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为了确保宝宝肝功能检查结果的准确可靠,一般建议宝宝在肝功能检查时遵循空腹的要求。

    2025-09-30 09:30:09
  • 我国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因是

    我国肝硬化最常见病因是病毒性肝炎,包括乙肝和丙肝,乙肝病毒整合宿主肝细胞基因组等致免疫反应致纤化,丙肝病毒引发免疫应答致炎症坏死促肝纤维化,其他病因存在但病毒性肝炎是最主要的,有相关风险人群应定期检测,乙肝丙肝患者要规范治疗以降肝硬化风险。 乙型病毒性肝炎导致肝硬化的机制 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病毒会整合到宿主肝细胞的基因组中,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持续的免疫炎症损伤会逐步导致肝脏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性乙肝患者中相当一部分会进展为肝硬化,我国有庞大的乙肝病毒携带人群,这是我国肝硬化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丙型病毒性肝炎导致肝硬化的机制 丙肝病毒感染后,同样会引发机体的免疫应答,导致肝细胞的炎症坏死,长期的炎症刺激会促使肝星状细胞活化,合成过多的细胞外基质,在肝脏内沉积,进而发展为肝硬化。随着丙肝抗病毒治疗的进展,虽然有效控制丙肝病毒感染能降低肝硬化的发生风险,但既往慢性丙肝感染遗留的大量患者仍是导致肝硬化的重要因素。 此外,其他可能引起肝硬化的病因还包括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或毒物损伤、遗传代谢性疾病等,但在我国,病毒性肝炎是最主要的肝硬化病因。对于有病毒性肝炎感染风险因素的人群,如既往有输血史、与乙肝或丙肝患者密切接触、有高危性行为等,应定期进行相关病毒学检测,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降低肝硬化的发生风险。对于乙肝患者,要规范监测和抗病毒治疗;对于丙肝患者,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清除病毒治疗,以阻止疾病向肝硬化进展。

    2025-09-30 09:29:02
  • 肝包虫病治疗方法有哪些

    肝包虫病治疗需依患者具体情况选合适方案,手术是主要根治手段,原则是彻底清除内囊等,方式有内囊摘除术等,儿童手术要精细保留正常肝组织;药物治疗常用阿苯达唑,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用需谨慎;术后需密切随访,观察恢复等情况,儿童要关注生长发育指标,特殊人群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等,治疗中手术是主要根治手段,药物辅助,术后管理随访重要。 药物治疗 阿苯达唑是常用的抗包虫药物,它可以抑制包虫原头蚴的生长发育。对于不能耐受手术或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可考虑药物治疗,但药物治疗通常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或无法手术时的姑息治疗。在儿童患者中使用阿苯达唑需谨慎评估,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阿苯达唑可能会有潜在风险,需要在医生严格评估下使用。 术后管理与随访 无论是哪种治疗方式,术后都需要进行密切随访。要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包括肝功能、有无复发等。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以便早期发现可能的复发或并发症。在儿童患者随访中,除了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外,还要关注生长发育指标,因为肝包虫病及其治疗可能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对于术后使用药物的患者,要持续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情况,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可能还需要考虑药物与其他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等问题。 总之,肝包虫病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病变的范围、患者的年龄、全身状况等综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根治手段,药物治疗起到辅助作用,术后的管理和随访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2025-09-30 09:28:53
  • 遗传肝病传染吗

    遗传肝病由遗传因素致肝脏疾病,通常无传染性,如肝豆状核变性因ATP7B基因异常致铜代谢障碍,血色病因HFE基因等突变致铁代谢紊乱,均非病原体引起不传播;儿童患遗传肝病源于基因问题不具传染性但需关注生长发育定期查肝功;育龄期女性患遗传肝病子女有遗传风险备孕前需遗传咨询孕期监测;有家族病史人群携带致病基因概率高属遗传易感性应定期查肝脏相关项目。 不同遗传肝病的具体情况 肝豆状核变性: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致病基因定位于13号染色体长臂。患者体内铜代谢出现障碍,铜在肝脏沉积可引起肝硬化等肝脏病变,但不存在病原体传播的情况,不会传染给他人。 血色病:多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HFE基因等突变导致。主要是铁代谢异常,铁沉积于肝脏等器官,引发肝脏损伤等病变,也不具有传染性。 特殊人群的相关情况 儿童:如果儿童患有遗传肝病,由于其发病源于基因问题,不是感染性因素导致,所以无需担心会从其他感染源传染而来。但家长需要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定期带儿童进行肝功能等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肝脏病变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育龄期女性:对于患有遗传肝病的育龄期女性,其子女有一定的遗传风险,但这不是传染问题。在备孕前,建议进行遗传咨询,评估子女患病的概率等情况。同时,在孕期要做好相关监测,了解胎儿的健康状况。 有家族病史人群:家族中有遗传肝病患者的人群,本身携带相关致病基因的概率较高,但这不是传染,而是遗传易感性。这类人群应定期进行肝脏相关检查,如肝功能、肝脏超声等,以便早期发现肝脏病变,及时干预。

    2025-09-30 09:28:4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