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引强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擅长:临床擅长胆汁淤积性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慢性乙/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脂肪肝、药物肝、胆囊炎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临床擅长胆汁淤积性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慢性乙/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脂肪肝、药物肝、胆囊炎的诊治。展开
  • 哪种肝病最严重

    肝衰竭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原发性肝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肝硬化失代偿期易出现严重并发症。不同肝病在不同人群中表现和预后有差异,不能简单判定哪种最严重,需综合病情和个体情况评估。 一、不同肝病的严重程度分析 (一)肝衰竭 1.病情特点:肝衰竭是一种极其严重的肝病。它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代谢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例如,在各种病毒性肝炎(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引起的重型肝炎)、药物中毒(如某些解热镇痛药、抗结核药等)、自身免疫性肝病等情况下都可能引发肝衰竭。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多种病理过程。 2.预后情况:肝衰竭的死亡率较高。据相关临床研究统计,急性肝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可达70%-80%以上,即使是亚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患者,经过积极治疗,预后也往往较差,部分患者需要进行肝移植等治疗,但肝移植也面临着供体短缺、术后排斥反应等诸多问题。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患肝衰竭时病情进展可能更为迅速,因为儿童肝脏储备功能相对较差,对肝脏损害的耐受能力更低;而老年人由于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也会影响肝衰竭的预后。 (二)原发性肝癌 1.病情进展:原发性肝癌是恶性程度很高的肝病。肝癌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一旦出现明显症状,如肝区疼痛、消瘦、黄疸等,大多已处于中晚期。肝癌细胞具有很强的侵袭性和转移性,会迅速侵犯周围组织和转移到其他部位,如肺部、骨骼、脑部等。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长期酗酒、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等。 2.预后与年龄、性别等因素关系:原发性肝癌在男性中的发病率通常高于女性。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年轻人患肝癌可能与遗传易感性等因素相关,而老年人患肝癌多与基础肝病(如乙肝、丙肝后肝硬化)等长期发展有关。肝癌患者的预后总体较差,5年生存率较低。早期肝癌患者如果能够及时进行手术切除等治疗,可能有一定的生存机会,但中晚期患者即使接受综合治疗,预后也往往不理想。 (三)肝硬化失代偿期 1.病情表现:肝硬化失代偿期是在肝硬化基础上出现了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肝功能减退可表现为消瘦、乏力、食欲减退、腹胀、黄疸、出血倾向(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紫癜等);门静脉高压可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大、腹水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出血量往往较大,病情凶险,死亡率较高。 2.不同人群的影响:对于有长期饮酒史的人群,更容易发展为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这类人群需要严格戒酒,否则病情会进一步恶化;对于患有慢性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的患者,如果没有得到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也容易进展到肝硬化失代偿期,这类患者需要长期进行抗病毒等综合治疗来控制病情。儿童期就患有某些遗传性肝病(如肝豆状核变性等)的患者,发展到肝硬化失代偿期时,由于基础疾病的特殊性,治疗和管理也更为复杂,需要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等特殊情况。 二、总结 综合来看,肝衰竭、原发性肝癌、肝硬化失代偿期等肝病都可能非常严重,但肝衰竭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短期内可危及生命,死亡率高;原发性肝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肝硬化失代偿期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也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类型的肝病在不同人群中的表现和预后有所差异,例如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群等在面对这些肝病时,由于自身身体状况的不同,病情的发展和转归也会不同。总之,不能简单地判定哪种肝病绝对最严重,而是要根据具体的病情、患者的个体情况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评估。

    2025-09-30 13:42:54
  • 肝功六项化验单怎么看

    肝功六项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多项指标,ALT参考范围5-40U/L,肝细胞受损等致其升高;AST参考范围8-40U/L,肝炎、心梗等致其升高,AST/ALT比值有意义;总胆红素(TBil)参考范围3.4-17.1μmol/L,黄疸性疾病等致其升高,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时也升高;直接胆红素(DBil)参考范围0-6.8μmol/L,肝内外胆管阻塞等致其升高;间接胆红素(IBil)参考范围1.7-10.2μmol/L,溶血性疾病、新生儿黄疸等致其升高;总蛋白(TP)等有各自参考范围,总蛋白等异常与多种疾病相关,查看化验单需综合各指标及患者多因素分析,指标异常及时咨询医生完善检查明确病因。 肝功六项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多项指标,ALT参考范围5-40U/L,肝细胞受损等致其升高;AST参考范围8-40U/L,肝炎、心梗等致其升高,AST/ALT比值有意义;总胆红素(TBil)参考范围3.4-17.1μmol/L,黄疸性疾病等致其升高,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时也升高;直接胆红素(DBil)参考范围0-6.8μmol/L,肝内外胆管阻塞等致其升高;间接胆红素(IBil)参考范围1.7-10.2μmol/L,溶血性疾病、新生儿黄疸等致其升高;总蛋白(TP)等有各自参考范围,总蛋白等异常与多种疾病相关,查看化验单需综合各指标及患者多因素分析,指标异常及时咨询医生完善检查明确病因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参考范围一般为5~40U/L,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中,肝细胞受损时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其升高,各种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等都可能引起ALT升高,在儿童中,不同年龄段参考范围可能略有差异,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肝脏代谢等功能与成人有别,若ALT异常升高需考虑是否为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导致。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参考范围一般为8~40U/L,主要存在于心肌、肝脏、骨骼肌等组织中,AST升高可见于肝炎、心肌梗死等情况,AST/ALT比值也有一定意义,如AST/ALT比值大于1,可能见于酒精性肝病等。 总胆红素(TBil):参考范围一般为3.4~17.1μmol/L,总胆红素是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总和,其升高常见于黄疸性疾病,如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等,新生儿由于胆红素代谢特点,生理性黄疸时总胆红素也会升高,需关注新生儿胆红素水平,避免发生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直接胆红素(DBil):参考范围一般为0~6.8μmol/L,直接胆红素升高主要见于肝内及肝外胆管阻塞性疾病、肝细胞性黄疸等,在不同年龄人群中,直接胆红素的参考范围可能因生理特点有所不同。 间接胆红素(IBil):参考范围一般为1.7~10.2μmol/L,间接胆红素升高多见于溶血性疾病、新生儿黄疸等情况,对于新生儿,间接胆红素升高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发育。 总蛋白(TP):参考范围一般为60~80g/L,白蛋白(ALB)参考范围一般为40~55g/L,球蛋白(GLB)参考范围一般为20~30g/L,A/G(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参考范围一般为1.5~2.5:1。总蛋白和白蛋白降低可见于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等)、营养不良、肾病综合征等情况;球蛋白升高可见于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不同年龄人群由于营养状况、基础疾病等不同,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等指标的正常范围及临床意义也会有所差异,比如儿童处于生长阶段,对蛋白质的需求较高,若总蛋白或白蛋白偏低需考虑营养摄入等因素。 在查看肝功六项化验单时,要综合各指标结果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生活方式等因素进行分析,若有指标异常,应及时咨询医生,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

    2025-09-30 13:42:41
  • b超肝脏实质回声增强是什么意思

    b超肝脏实质回声增强是超声检查中肝脏实质可能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有生理性(年龄、体型)和病理性(脂肪变、肝炎、肝纤维化、肿瘤等)因素,需进一步通过血液检查、肝脏穿刺活检等明确病因,不同人群(老年人、儿童、肥胖人群、有肝病病史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可能的原因 生理性因素: 年龄因素:老年人肝脏可能出现生理性的实质回声增强,随着年龄增长,肝脏组织会有一定的退行性变化,超声下可表现为回声增强。比如60岁以上的老年人,肝脏细胞功能逐渐减退,细胞外基质成分可能会有改变,导致超声回声特性发生变化。 体型因素:体型较瘦的人,肝脏周围脂肪组织少,超声声束衰减少,可能相对更容易出现肝脏实质回声增强的表现。因为脂肪组织对超声有一定的衰减作用,瘦人脂肪少,肝脏实质的回声更容易被超声检测到并显示为增强。 病理性因素: 肝脏脂肪变:当肝脏发生脂肪变性时,肝细胞内堆积了过多的脂肪,超声检查时会出现肝脏实质回声增强。例如长期大量饮酒的人,酒精代谢产物会影响肝细胞的脂肪代谢,导致脂肪在肝脏沉积,超声下肝脏实质回声增强。还有肥胖症患者,由于体内脂肪代谢紊乱,也容易出现肝脏脂肪变,表现为b超肝脏实质回声增强。 肝炎:各种类型的肝炎,如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等)、药物性肝炎等,炎症会导致肝细胞受损、变性,肝脏组织的微观结构发生改变,超声上可表现为肝脏实质回声增强。以乙肝为例,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在肝细胞内复制,引起免疫反应,导致肝细胞炎症坏死,进而影响肝脏的超声回声特性。 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是肝脏受到损伤后,机体修复过程中胶原等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的结果。肝纤维化时肝脏组织的质地和结构发生改变,超声下表现为肝脏实质回声增强。例如慢性乙肝患者,如果病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会逐渐发展为肝纤维化,超声检查可发现肝脏实质回声增强。 肝脏肿瘤:某些肝脏肿瘤性病变也可能导致肝脏实质回声增强。比如原发性肝癌,肿瘤组织的密度、结构与正常肝脏组织不同,超声下可表现为肝脏实质内异常的回声增强区。 进一步检查与诊断 当b超发现肝脏实质回声增强后,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来明确病因。例如: 血液检查:检测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等)、肝炎病毒标志物(乙肝五项、丙肝抗体等)、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等)等。如果甲胎蛋白升高,要高度警惕肝癌的可能;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则提示有相应病毒性肝炎的可能。 肝脏穿刺活检:对于一些病因不明确的情况,肝脏穿刺活检是金标准。通过获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肝脏病变的性质,是炎症、纤维化还是肿瘤等,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出现b超肝脏实质回声增强时,要更加谨慎地排查病因。因为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肝脏病变的表现可能不典型。需要全面评估身体状况,在进行进一步检查时要考虑老年人的身体耐受性,选择相对安全、创伤小的检查方法。 儿童:儿童出现肝脏实质回声增强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由先天性肝病等原因引起。如果是儿童,要详细询问病史,是否有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等家族史,进一步检查要考虑儿童的特殊性,如在进行肝脏穿刺活检时要严格把握适应证,权衡检查的风险和收益。 肥胖人群:肥胖人群出现肝脏实质回声增强多与肝脏脂肪变相关,这类人群需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如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等,以改善肝脏脂肪变的状况,同时要定期复查超声,观察肝脏实质回声的变化情况。 有肝病病史人群:本身有肝炎、肝硬化等病史的人群,出现b超肝脏实质回声增强时,要考虑病情是否有进展。比如原来有乙肝肝硬化病史的患者,出现肝脏实质回声增强,要警惕是否出现了肝纤维化加重或癌变等情况,需要密切随访,增加检查的频率和项目。

    2025-09-30 13:42:12
  • 肝功10项能检查什么

    肝功10项包含多项指标及各自意义,不同人群检查有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肝脏生理功能有特殊性、孕妇肝脏负担加重、老年人肝脏功能减退、长期饮酒者易受酒精损伤肝脏致肝功指标异常,需根据不同人群情况综合分析肝功10项检查结果。 谷丙转氨酶(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中,当肝细胞受损时,ALT释放到血液中,血清ALT升高常见于各种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等。一般来说,ALT升高的幅度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相关,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时ALT可明显升高,可达正常上限的10-20倍甚至更高。 谷草转氨酶(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心肌细胞中含量也较多。AST升高常见于心肌梗死、肝炎、肝癌、骨骼肌疾病等。在肝炎时,AST升高幅度一般不如ALT,但在慢性肝炎尤其是肝硬化时,AST升高较明显,且AST/ALT比值常大于1。 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是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总和。直接胆红素升高主要见于肝内及肝外胆管阻塞性疾病、肝细胞性黄疸等;间接胆红素升高常见于溶血性疾病、新生儿黄疸等;总胆红素升高则常见于各种导致黄疸的疾病,如肝炎、胆道梗阻、溶血等。例如,溶血性黄疸时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肝细胞性黄疸时直接和间接胆红素均升高,梗阻性黄疸时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总蛋白包括白蛋白和球蛋白。白蛋白由肝脏合成,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蛋白。白蛋白降低常见于肝脏疾病(如肝硬化、重型肝炎等)、营养不良、肾病综合征、慢性消耗性疾病等;球蛋白升高常见于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等;A/G比值降低或倒置常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例如,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合成功能减退,白蛋白合成减少,同时球蛋白可能因免疫反应增强而升高,导致A/G比值下降。 不同人群肝功10项检查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的肝脏生理功能与成人有所不同。新生儿由于肝脏酶系统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能力较弱,可能出现生理性黄疸,此时胆红素指标可能会有相应变化。在检查肝功10项时,要注意儿童的采血配合度等问题。比如新生儿进行肝功检查时,要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动作要轻柔,避免因反复穿刺给儿童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同时,儿童的一些肝脏疾病可能有其特殊性,如先天性胆道闭锁可能导致胆红素相关指标异常,需要结合儿童的病史、症状等综合判断。 孕妇:孕妇在孕期肝脏负担加重,肝功10项检查也有其特点。例如,孕妇的血容量增加,可能导致白蛋白浓度相对降低,但一般在正常范围内。在孕晚期,一些孕妇可能出现肝内胆汁淤积症,此时总胆汁酸等指标可能会升高,需要密切监测肝功指标,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孕妇检查肝功时要告知医生怀孕的情况,以便医生准确分析检查结果。 老年人:老年人肝脏功能逐渐减退,肝细胞数量减少,酶活性降低等。在进行肝功10项检查时,白蛋白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这与老年人肝脏合成功能下降有关。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肝脏的血液供应或代谢,从而影响肝功指标。例如,糖尿病患者可能因糖代谢紊乱影响肝脏的能量代谢,进而影响肝脏功能相关指标。老年人检查肝功时要结合其基础疾病情况综合分析检查结果。 长期饮酒者:长期饮酒会对肝脏造成损伤,导致肝功10项中ALT、AST等指标升高。长期饮酒者的肝细胞长期受到酒精的刺激,会发生炎症、坏死等病变,从而使转氨酶释放到血液中。所以长期饮酒者进行肝功检查时,ALT、AST等指标异常的可能性较大,需要关注这些指标的变化,以便早期发现酒精性肝病等问题。

    2025-09-30 13:41:56
  • 造成肝损伤的原因有哪些

    多种因素可导致肝损伤,药物因素中常见药物及个体差异会影响;酒精因素里酒精代谢及不同人群有别;病毒性肝炎因素中不同病毒类型及人群特点各异;自身免疫性因素发病机制与人群差异相关;遗传代谢性因素有常见疾病及人群特点;其他因素如环境污染、营养不良也会引发肝损伤。 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药物的代谢能力存在差异,比如某些基因多态性会影响药物代谢酶的活性,进而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导致肝损伤发生的风险不同。例如,携带特定基因变异的人群使用某些肝损伤风险较高的药物时,发生肝损伤的概率可能更高。 酒精因素 酒精代谢与肝损伤机制: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代谢,乙醇首先在乙醇脱氢酶作用下转化为乙醛,乙醛又在乙醛脱氢酶作用下转化为乙酸。乙醛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可导致肝细胞线粒体损伤、脂肪酸代谢紊乱等,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有统计数据显示,每天饮酒80-160g,持续10年以上,酒精性肝病的发生率可高达50%左右。 不同人群影响:男性相对女性可能更易受酒精肝损伤影响,因为女性体内乙醇脱氢酶活性相对较低,对酒精的代谢能力较弱;同时,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有家族酒精性肝病遗传易感性的人群发生酒精性肝损伤的风险更高。 病毒性肝炎因素 常见病毒类型: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都可引起病毒性肝炎导致肝损伤。以乙型肝炎为例,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病毒基因整合到肝细胞基因组中,激发机体免疫反应,导致肝细胞不断受到免疫攻击而发生炎症坏死,进而影响肝脏正常结构和功能。据全球统计,乙肝病毒携带者约2.4亿,其中部分会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等。 不同人群特点:儿童感染乙肝病毒后,若免疫耐受,可能发展为慢性乙肝,且由于儿童肝脏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肝损伤后修复能力相对较弱但也可能更隐匿;孕妇感染乙肝病毒可能会将病毒传给胎儿;有家族乙肝病史的人群感染乙肝病毒后发病风险相对更高。 自身免疫性因素 发病机制: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肝细胞,引发异常免疫反应导致肝损伤。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与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如某些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位点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相关。 人群差异:自身免疫性肝炎在女性中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尤其是育龄期女性;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儿童也可能患自身免疫性肝炎,但相对较少见,儿童患者可能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特征,如黄疸、生长发育迟缓等。 遗传代谢性因素 常见疾病:像肝豆状核变性,是由于铜代谢障碍,导致铜在肝脏、大脑等组织沉积,引起肝细胞损伤和神经系统等多系统损害。患者体内ATP7B基因发生突变,影响铜的转运功能。 人群特点:遗传代谢性肝损伤多在儿童期发病,因为儿童时期机体代谢功能尚未完全成熟,遗传缺陷导致的代谢异常更容易显现出来;有遗传代谢性疾病家族史的家族中,后代患病风险增加,需要进行遗传咨询和相关基因检测来早期发现和干预。 其他因素 环境污染:长期暴露于某些环境污染物中,如某些工业化学物质、霉菌毒素等,也可能导致肝损伤。例如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致癌的霉菌毒素,摄入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后,可在肝脏内代谢,引起肝细胞坏死、肝硬化等,长期低剂量暴露也会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在一些霉变食物集中的地区,人群肝损伤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可能升高。 营养不良:长期营养不良,尤其是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时,会影响肝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维护,导致肝脏对各种损伤因素的抵抗力下降。比如缺乏维生素E、维生素B6等时,可能影响肝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和代谢功能,容易发生肝损伤,在一些贫困地区或长期节食减肥人群中,可能存在营养不良相关的肝损伤情况。

    2025-09-30 13:41:2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