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临床擅长胆汁淤积性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慢性乙/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脂肪肝、药物肝、胆囊炎的诊治。
向 Ta 提问
-
肝功7项查什么
肝功7项包含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含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蛋白(含白蛋白和球蛋白),各项目有不同意义,可评估肝脏功能等,检查前需空腹等,不同人群要提供病史等信息。 谷草转氨酶(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AST升高常见于心肌梗死、肝炎、肝硬化等疾病。AST与ALT的比值也有一定意义,例如在酒精性肝病时,AST/ALT比值常大于2。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群,需关注AST情况,而有肝脏基础疾病的人群,该比值变化可辅助判断肝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等。 总胆红素(TBil):包括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升高常见于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等。直接胆红素升高多见于阻塞性黄疸,间接胆红素升高多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由于胆红素代谢特点,生理性黄疸时总胆红素会升高,若为病理性黄疸则升高更明显且有其特定的变化规律。对于孕妇,若出现总胆红素异常升高需警惕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情况。 直接胆红素(DBil):是经肝细胞处理后生成的结合胆红素,能溶于水,可通过肾脏随尿液排出。直接胆红素升高主要见于胆道梗阻性疾病,如胆总管结石、胆道肿瘤等引起的胆汁排泄受阻,导致直接胆红素反流入血。有胆道疾病病史的人群,需监测直接胆红素变化来评估胆道通畅情况。 间接胆红素(IBil):是未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主要来自红细胞的破坏。间接胆红素升高常见于溶血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症等。对于有贫血症状的人群,若间接胆红素升高需考虑溶血性贫血的可能,需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总蛋白(TP):由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B)组成,总蛋白降低常见于蛋白质摄入不足、合成减少(如肝硬化)、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等情况。老年人由于机体代谢功能下降,合成蛋白能力可能减弱,需关注总蛋白水平;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群,也易出现总蛋白降低。 白蛋白(ALB):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蛋白,白蛋白降低除了上述总蛋白降低的原因外,还常见于严重肝病、营养不良等。对于肝硬化患者,白蛋白降低往往提示肝功能严重受损,预后可能较差;长期营养不良的人群,白蛋白水平会偏低,需加强营养支持。 肝功7项检查主要是通过检测这些指标来评估肝脏的合成、代谢、解毒等功能状态,帮助医生诊断肝脏疾病、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以及评估预后等。在进行肝功7项检查前,需要空腹,一般空腹8~12小时,避免饮酒、剧烈运动等,以免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不同人群在检查时需根据自身情况向医生提供详细的病史等信息,以便医生更准确地分析检查结果。
2025-09-30 11:25:44 -
婴儿肝功能正常可能发生核黄疸吗
婴儿肝功能正常仍可能发生核黄疸,常见情况有胆红素产生过多、转运障碍、肝脏代谢能力不成熟、肠肝循环增加,需密切监测婴儿胆红素水平,观察相关表现,婴儿出现疑似核黄疸表现应立即就医,护理要得当降低不良影响。 胆红素产生过多:新生儿红细胞寿命相对较短,且红细胞数量多,因此胆红素生成量较多。若存在同族免疫性溶血、红细胞酶缺陷、红细胞形态异常、血管外溶血(如头颅血肿、皮下血肿、颅内出血等)、感染等情况,会使胆红素产生进一步增多,即使肝功能正常,也可能因胆红素生成过多超出肝脏代谢能力而引发核黄疸。例如,新生儿ABO溶血,由于母婴血型不合,胎儿红细胞被母体抗体破坏,导致大量胆红素产生,即便肝脏代谢功能正常,也易出现未结合胆红素升高进而引发核黄疸。 胆红素转运障碍:血清中的未结合胆红素需要与白蛋白结合后才能被转运至肝脏进行代谢。若新生儿存在白蛋白水平低下(如早产、低体重儿白蛋白合成能力差,或有酸中毒影响白蛋白与胆红素的结合等情况),会导致胆红素转运障碍,即使肝功能正常,未结合胆红素也难以被有效转运至肝脏代谢,从而在血液中积聚升高,增加核黄疸发生风险。比如早产儿白蛋白水平通常低于足月儿,更易出现胆红素转运障碍。 肝脏对胆红素代谢能力不成熟:新生儿肝脏摄取胆红素的Y、Z蛋白含量低,6-8个月才达成人水平;肝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GT)含量低且活性不足,生后1周才达到成人的1%,1个月时为成人的20%,因此对胆红素的摄取和结合能力有限。即使肝功能本身无异常,但由于代谢能力不成熟,也难以及时将过多产生的胆红素进行代谢转化,使得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堆积,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核黄疸。尤其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肝脏代谢胆红素的能力更不成熟,发生核黄疸的风险相对更高。 肠肝循环增加:新生儿肠道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可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未结合胆红素,加之新生儿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导致未结合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升高,即使肝功能正常,也可能诱发核黄疸。例如,出生后早期肠道菌群未有效建立的情况下,这种肠肝循环的影响更为明显。 温馨提示 对于婴儿,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儿、存在溶血风险或有其他可能导致胆红素异常情况的婴儿,要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家长需注意观察婴儿皮肤颜色、精神反应、吃奶情况等,一旦发现婴儿出现嗜睡、拒奶、肌张力异常等疑似核黄疸的表现,应立即就医。在护理过程中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确保婴儿的喂养、保暖等护理措施得当,为婴儿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最大程度降低核黄疸等疾病对婴儿的不良影响。
2025-09-30 11:25:27 -
乙肝第五项阳性传染吗
乙肝第五项即乙肝核心抗体,单独阳性分既往感染已康复和急性乙肝病毒感染窗口期两种情况。既往感染已康复一般不具传染性;急性乙肝病毒感染窗口期有一定传染性。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病史人群需分别注意相关情况,儿童要检测抗体并接种疫苗,老年人要关注健康状况,有基础病史人群要综合评估并检查。 一、乙肝第五项的含义 乙肝五项中的第五项是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单独抗-HBc阳性有几种情况:一种是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现在已经康复,体内乙肝病毒已被清除;另一种是急性乙肝病毒感染的窗口期。 二、不同情况的传染性分析 既往感染已康复情况:当是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且已经康复时,此时一般不具有传染性。因为体内乙肝病毒已被免疫系统清除,血液中不存在有活性的乙肝病毒来传播。这种情况下,机体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免疫保护,能够抵御乙肝病毒再次感染。对于成年人来说,自身免疫力相对较强,既往感染康复后通常不会传染他人,但对于儿童等免疫力相对较弱的人群,仍需关注其自身免疫状态。 急性乙肝病毒感染窗口期情况:如果是急性乙肝病毒感染的窗口期,此时血液中可能乙肝表面抗原(HBsAg)已经消失,但抗-HBc还没有产生,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在窗口期,虽然外周血中不易检测到HBsAg,但仍有可能存在少量乙肝病毒,有一定的传染性。对于有过接触风险的人群,需要密切观察并进行相关检测。例如,与窗口期感染者有血液接触等高危行为的人,需要及时检测乙肝五项等相关指标,以便早期发现是否感染。 三、特殊人群需注意的点 儿童:儿童的免疫系统尚不完善,对于既往感染已康复情况,如果儿童自身抗体情况不明,需要检测乙肝五项定量等指标,看是否有保护性抗体(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如果没有保护性抗体,需要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来预防感染。对于急性乙肝病毒感染窗口期的儿童,由于其免疫力低,一旦有传染性需要更加谨慎地进行隔离等防护措施,避免病毒传播给其他儿童。 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力相对下降,对于既往感染已康复的情况,也需要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定期检测肝功能等指标。如果是急性乙肝病毒感染窗口期的老年人,由于其身体机能衰退,应对病毒感染的能力减弱,需要更密切地监测病情变化,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处理。 有基础病史人群:对于本身有肝脏基础疾病等病史的人群,乙肝第五项阳性时,需要综合评估肝脏功能等情况。例如,有肝硬化病史的患者,乙肝第五项阳性时更要关注是否有乙肝病毒活动等情况,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等,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抗病毒等治疗,同时要注意避免因乙肝相关情况加重基础肝脏疾病。
2025-09-30 11:25:08 -
肝硬化身上痒是晚期吗
肝硬化身上痒不一定是晚期表现,其原因包括胆汁淤积、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增多等,与肝硬化分期关系复杂,早期、中期、晚期均可出现,且需考虑儿童、老年、女性等特殊人群情况,需综合多方面评估肝硬化分期及病情。 一、肝硬化身上痒的原因 1.胆汁淤积:肝硬化时,胆汁排泄受阻,胆汁中的胆盐沉积于皮肤,刺激神经末梢可引起瘙痒。这在肝硬化各个阶段都可能出现,并非晚期特有表现。例如,有研究显示约30%-40%的肝硬化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症状,其中部分处于疾病早中期阶段就已发生。 2.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增多:肝硬化患者体内内源性阿片样物质水平升高,也与瘙痒的发生有关,这与疾病分期无绝对关联。 二、与肝硬化分期的关系 1.早期肝硬化:早期肝硬化时,肝脏功能虽有一定程度损伤,但若出现胆汁淤积等情况,也可能引发身上痒。比如一些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因肝脏对胆汁的代谢功能开始受影响,导致胆盐等在体内蓄积,从而出现皮肤瘙痒症状。 2.中期肝硬化:此阶段肝脏功能进一步减退,胆汁淤积等情况可能更明显,身上痒的情况可能会更常见或更严重,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晚期表现,有些中期患者通过积极治疗,瘙痒症状可得到一定缓解。 3.晚期肝硬化(失代偿期):晚期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严重受损,多系统功能出现障碍,胆汁淤积等问题往往更为突出,身上痒的发生率相对可能更高,但仍不是所有晚期肝硬化患者都会出现身上痒,且身上痒也可见于非晚期肝硬化患者。 三、特殊人群情况 1.儿童肝硬化患者:儿童肝硬化相对少见,其身上痒的情况需格外关注。儿童肝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肝硬化时身上痒的机制可能与成人有一定差异,但同样要考虑胆汁淤积等因素。儿童出现身上痒时,需更谨慎评估病情,因为儿童对疾病的耐受和反应与成人不同,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及病情分期。 2.老年肝硬化患者:老年肝硬化患者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发生身上痒时,要综合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身上痒可能会影响其生活质量,需在评估肝硬化分期的同时,关注老年患者的皮肤护理等综合措施,以提高其舒适度。 3.女性肝硬化患者:女性肝硬化患者在身上痒的表现上与男性无本质差异,但需考虑女性特殊的生理情况,如孕期等情况一般较少发生肝硬化,但非孕期女性出现肝硬化身上痒时,要结合其月经、内分泌等情况综合判断,同时在治疗及护理中要兼顾女性的生理特点。 总之,肝硬化身上痒不能单纯依据是否瘙痒来判断是否为晚期,需要结合患者的整体病情、实验室检查(如肝功能、胆红素等指标)、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CT等)等多方面综合评估肝硬化的分期及病情严重程度。
2025-09-30 11:25:07 -
肝功能不好症状有哪些
肝功能不好有多种常见症状,消化系统相关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全身症状包括乏力、黄疸;其他症状有肝区不适或疼痛、出血倾向。 食欲减退: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肝功能不好时,胆汁分泌减少,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进而导致患者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对各种食物的兴趣降低,尤其可能对油腻食物更为反感。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长期肝功能不好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儿童可能表现为吃饭量明显减少,而成人可能在聚餐等需要进食较多食物的场合也难以正常进食。 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会影响机体的代谢功能,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可能经常出现恶心的感觉,严重时会引发呕吐。这种症状在不同年龄人群中都可能出现,对于患有基础肝病的患者,如患有乙型肝炎的成年人,更容易反复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而儿童如果是由于先天性肝功能异常,也可能频繁发生此类症状。 腹胀:肝脏功能受损会影响消化酶的分泌和胆汁的排泄,使得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受阻,肠道内气体积聚,从而引起腹胀。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肝功能不好时都可能有腹胀的表现,老年人本身消化功能相对较弱,肝功能不好时腹胀可能会更为明显,影响生活质量。 全身症状 乏力:肝脏参与能量代谢等多种重要生理过程,肝功能不好时,机体能量产生不足,患者会经常感到疲倦、乏力,即使经过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出现,儿童如果肝功能不好,可能表现为活动量明显减少,不愿意像往常一样玩耍;成年人则可能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容易感到疲惫,影响工作效率。 黄疸:当肝功能受损严重时,胆红素的代谢出现障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从而出现黄疸症状。表现为皮肤、巩膜发黄,尿液颜色加深如浓茶色等。新生儿如果出现先天性胆道闭锁等导致的肝功能不好,可能在出生后不久就出现黄疸;成年人如果是由于肝炎、肝硬化等疾病引起的肝功能不好,也会逐渐出现黄疸表现。 其他症状 肝区不适或疼痛:肝脏包膜上有神经分布,当肝脏发生炎症、肿大等情况时,会刺激包膜上的神经,导致肝区出现不适或隐痛、胀痛等疼痛症状。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都可能出现,例如患有脂肪肝的成年人,可能在体检或病情发展过程中出现肝区的隐痛;女性如果是由于自身免疫性肝病导致肝功能不好,也可能有肝区的不适感觉。 出血倾向:肝脏能够合成多种凝血因子,肝功能不好时,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患者可能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出血倾向。儿童如果是遗传性肝病导致肝功能不好,可能在婴儿期就出现频繁的鼻出血等出血表现;老年人肝功能不好时,由于本身凝血功能可能就相对较弱,出血倾向可能会更为明显,且恢复相对较慢。
2025-09-30 11:2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