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引强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擅长:临床擅长胆汁淤积性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慢性乙/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脂肪肝、药物肝、胆囊炎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临床擅长胆汁淤积性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慢性乙/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脂肪肝、药物肝、胆囊炎的诊治。展开
  • 肝硬化什么症状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由长期酗酒、病毒性肝炎、脂肪肝等引起,其主要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腹痛、黄疸、腹水、出血倾向、肝掌和蜘蛛痣、男性乳房发育、女性月经失调、神经系统症状等。 1.乏力和疲劳:这是肝硬化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由于肝功能减退导致能量代谢异常引起。 2.食欲不振和体重下降:由于消化功能下降,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腹胀、恶心等症状,进而导致体重下降。 3.腹痛:肝脏区域可能会出现隐痛或不适感,疼痛可能会向右肩放射。 4.黄疸:皮肤和眼白发黄,这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 5.腹水:腹部肿胀,可能是由于肝硬化导致的门静脉高压和液体潴留引起。 6.出血倾向:由于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症状。 7.肝掌和蜘蛛痣:手掌发红、出现蜘蛛状血管痣,这是由于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导致。 8.男性乳房发育:由于雌激素水平升高,男性患者可能会出现乳房发育。 9.女性月经失调:女性患者可能会出现月经失调、闭经等症状。 10.神经系统症状: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这可能是由于肝性脑病引起。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肝功能检查、肝脏超声等检查,以明确诊断。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保肝治疗、抗纤维化治疗、并发症治疗等。同时,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饮食调整、避免饮酒等。 对于肝硬化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2.饮食应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3.避免饮酒,因为酒精会加重肝脏负担。 4.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药物,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5.定期复查肝功能、肝脏超声等检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6.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总之,肝硬化的症状复杂多样,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饮食调整、避免饮酒等,以保护肝脏功能。

    2025-09-30 10:00:51
  • 肝硬化腹水是什么原因

    肝硬化腹水形成与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淋巴液生成过多、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等因素有关,门静脉高压致腹腔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增高使组织液漏入腹腔,低蛋白血症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使水分漏入腹腔,肝内淋巴液生成过多超过胸导管引流能力致淋巴液渗出腹腔,肝功能减退使抗利尿激素灭能减弱、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致水钠潴留,老年患者因各器官功能减退等更易受这些因素影响致腹水形成。 门静脉高压:肝硬化时,肝内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等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门静脉压力升高,超过300mmHO时,腹腔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而漏入腹腔,这是腹水形成的重要原因。门静脉高压在中青年肝硬化患者中较为常见,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硬化患者中也较为突出,因为长期饮酒会影响肝脏正常结构和功能,进而引起门静脉高压相关改变。 低蛋白血症:肝脏是合成白蛋白的场所,肝硬化时肝细胞功能受损,白蛋白合成减少,当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导致血液中的水分漏入腹腔形成腹水。多见于有长期慢性肝病病史、营养状况较差的患者,尤其是老年肝硬化患者,本身营养吸收和合成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出现低蛋白血症。 淋巴液生成过多:肝静脉回流受阻时,肝内淋巴液生成增多,每日可达7-11L(正常为1-3L),超过胸导管引流的能力,淋巴液自肝包膜和肝门淋巴管渗出至腹腔。这种情况在各种病因导致的肝硬化中均可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肝硬化时,肝功能减退对抗利尿激素的灭能作用减弱,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引起水的重吸收增加。此外,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时,肾血流量减少,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醛固酮分泌增多,导致钠重吸收增加,进一步加重水钠潴留,促使腹水形成。对于老年肝硬化患者,其身体各器官功能减退,对激素调节的适应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现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异常分泌,从而促进腹水形成。

    2025-09-30 10:00:20
  • 去医院检查乙肝挂什么科

    去医院检查乙肝一般挂感染科或肝病科,感染科针对传染病,肝病科专注肝脏疾病,综合性医院可能先挂内科再分诊,儿童患者可挂儿科。 感染科 原因: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感染科主要针对各种传染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医生在感染病的专业知识方面更为精通,能够对乙肝的病情进行准确评估,包括病毒感染情况、肝脏损伤程度等方面的判断。例如,感染科医生可以通过专业的检测手段来明确患者体内乙肝病毒的载量、乙肝病毒的基因型等情况,从而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适用人群:所有怀疑感染乙肝病毒或者已经确诊乙肝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及治疗的人群,不论年龄、性别等因素,只要涉及乙肝相关问题,感染科都是合适的科室选择。对于有乙肝家族史、与乙肝患者有密切接触史等高危人群,到感染科进行定期筛查也较为合适。 肝病科 原因:肝病科专门针对肝脏相关疾病进行诊治,乙肝主要影响肝脏,肝病科医生在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更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经验。他们可以从肝脏的形态、功能等多方面来评估乙肝患者的病情,比如通过肝脏超声检查来观察肝脏的大小、质地等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肝硬化等并发症的可能。 适用人群:同样适用于所有乙肝相关患者,尤其是那些需要重点关注肝脏具体病变情况,如怀疑有肝硬化、肝纤维化等肝脏结构或功能改变的乙肝患者。对于一些本身有基础肝脏疾病,又合并乙肝感染的人群,肝病科也能更好地综合评估和处理相关病情。 另外,在一些综合性医院中,可能最初就诊时需要挂内科号,然后再由内科医生根据情况进行分诊,如果涉及到乙肝相关检查,再引导至感染科或肝病科进一步诊治。对于儿童患者,同样可以挂儿科,但儿科医生会根据儿童的特点进行乙肝相关检查,比如儿童乙肝的感染途径、不同年龄段乙肝感染后的表现差异等,会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和剂量等(如果有必要进行相关药物检查等情况时)。

    2025-09-30 10:00:02
  • 甲肝疫苗有必要打吗

    甲型肝炎由甲肝病毒经粪-口途径传播可致相关症状等且威胁健康与公共卫生,甲肝疫苗可诱导机体产抗HAV抗体预防感染,适用儿童及高危人群,接种对保护个人健康及公共卫生安全具重要意义是必要措施。 一、甲肝的危害及传播特点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如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密切接触甲肝患者等。感染甲肝后可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重型肝炎,严重威胁健康,且甲肝流行可对社会公共卫生造成一定影响。 二、甲肝疫苗的保护作用 甲肝疫苗能有效诱导机体产生抗HAV抗体,从而预防甲肝病毒感染。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接种甲肝疫苗后,抗体阳转率高,保护效果持久,可显著降低甲肝的发病风险。例如,全程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灭活疫苗后,抗体保护效力可维持较长时间,能有效抵御甲肝病毒的侵袭。 三、适用接种人群 1.儿童群体: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甲肝病毒的易感性较高,接种甲肝疫苗可有效预防其感染甲肝,建议适龄儿童常规接种。 2.高危人群:如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经常接触甲肝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到甲肝流行地区(如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旅行或居住的人群等,属于甲肝感染高危人群,建议接种甲肝疫苗以降低感染风险。 四、不同人群接种甲肝疫苗的考量 儿童:需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适时接种甲肝疫苗,接种后可在儿童体内形成有效抗体屏障,抵御甲肝病毒侵害,且符合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能最大程度保障儿童健康。 成年人高危人群:若属于甲肝高危暴露人群,应主动接种甲肝疫苗,避免因感染甲肝影响工作和生活,同时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五、接种甲肝疫苗的必要性总结 甲肝疫苗通过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能有效预防甲肝病毒感染,降低甲肝发病几率,对保护个人健康及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符合接种指征的人群,接种甲肝疫苗是预防甲肝的经济、有效且必要的措施。

    2025-09-30 09:58:33
  • 黄疸型肝炎的症状

    黄疸型肝炎是因肝炎病毒感染或其他原因导致肝脏炎症,进而引起胆红素代谢障碍的疾病,常见症状有皮肤和巩膜发黄、尿液颜色加深、皮肤瘙痒、疲劳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发热、肝脾肿大等。 1.皮肤和巩膜发黄:这是黄疸型肝炎最明显的症状之一,患者的皮肤和眼白会呈现黄色。 2.尿液颜色加深:由于胆红素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因此黄疸型肝炎患者的尿液颜色会加深,呈浓茶色。 3.皮肤瘙痒:胆红素在皮肤中沉积会导致皮肤瘙痒,尤其是在手掌和脚底。 4.疲劳和乏力:肝炎病毒感染会导致身体的能量代谢受到影响,患者会感到疲劳和乏力。 5.食欲减退:肝脏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之一,黄疸型肝炎会影响肝脏的功能,导致患者食欲减退。 6.恶心和呕吐:消化系统症状也是黄疸型肝炎的常见症状之一,患者可能会感到恶心和呕吐。 7.腹痛: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右上腹疼痛,这可能是由于肝脏炎症或肝脏肿大引起的。 8.发热:在黄疸型肝炎的早期,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但通常体温不会很高。 9.肝脾肿大:肝脏和脾脏是人体的免疫器官,黄疸型肝炎会导致肝脏和脾脏肿大,患者可能会在腹部摸到肿块。 10.其他症状:少数患者还可能出现关节疼痛、皮疹、鼻出血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黄疸型肝炎的症状并不具有特异性,其他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的症状。因此,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有肝炎接触史或高危行为的人,应及时就医,进行肝功能检查、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等,以明确诊断。 对于黄疸型肝炎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饮酒,同时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抗病毒、保肝、退黄等治疗。对于重型黄疸型肝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人工肝或肝移植等治疗。 此外,黄疸型肝炎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等方式传播。因此,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导致血液传播的物品。同时,患者的家属也应注意防护,避免感染。

    2025-09-30 09:58:0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