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不孕不育症的诊治、生殖内分泌、人工授精及试管婴儿技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治、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诊治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徐阳,女,主任医师,副教授,副主任,1991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同年8月进入北大医院妇产科从事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至今。2002年获北京大学临床医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2003年赴德国Freiburg大学医学中心学习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现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生殖中心临床负责人。展开
个人擅长
不孕不育症的诊治、生殖内分泌、人工授精及试管婴儿技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治、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诊治等展开
  • 长期痛经会导致不孕吗

    长期痛经可能增加不孕风险,像子宫内膜异位症会致盆腔粘连、输卵管梗阻等影响生育,约30%-50%合并不孕;子宫腺肌病会使子宫肌层增厚等影响生育;不同时期女性长期痛经情况不同,生活方式不良、有特殊病史的女性长期痛经不孕可能性更高,出现长期痛经伴相关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治疗降低不孕风险。 另外,子宫腺肌病也会引起长期痛经,子宫腺肌病会使子宫肌层增厚、子宫增大,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和宫腔环境,也可能对生育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受孕困难。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青春期女性长期痛经可能多与原发性痛经相关,原发性痛经一般对生育影响相对较小,但如果是继发性痛经因素导致的长期痛经,随着年龄增长,若未得到有效治疗,也会逐渐增加不孕风险;育龄期女性长期痛经更需警惕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疾病,这些疾病对生育的影响更为直接;围绝经期女性长期痛经则需排查是否有其他器质性病变,但相对而言,此阶段生育意愿较低,但也需关注健康状况。 从生活方式来看,长期处于精神紧张、压力大的生活方式下,可能会加重痛经症状,同时也可能影响内分泌,间接影响生育。有不良生活方式如过度节食、吸烟饮酒等的女性,长期痛经时更易出现生殖系统功能紊乱,增加不孕风险。 有过盆腔手术史、有妇科炎症病史等特殊病史的女性,长期痛经时不孕的可能性更高。例如有盆腔手术史的女性,术后盆腔粘连的风险增加,而盆腔粘连是导致不孕的常见原因之一,若同时伴有长期痛经,提示可能存在盆腔内病变未得到妥善处理,进一步影响生育。 如果出现长期痛经的情况,尤其是伴有月经异常、不孕家族史、盆腔疼痛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妇科超声、腹腔镜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降低不孕的发生风险。

    2025-10-15 12:27:40
  • 宫外孕切除一侧输卵管还会宫外孕吗

    宫外孕切除一侧输卵管后仍有再次宫外孕可能,其风险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可通过孕前检查了解输卵管等情况,孕期密切监测来预防及监测,特殊人群如年龄大、有盆腔炎症病史者更需谨慎密切监测。 影响再次宫外孕风险的因素 年龄:一般来说,年龄较大的女性身体机能有所下降,生殖系统的功能也可能不如年轻女性稳定,再次发生宫外孕的风险相对较高。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的女性,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能影响输卵管的纤毛运动等功能,增加宫外孕发生的可能性。此外,长期服用某些影响生殖系统功能药物的女性,也可能提高再次宫外孕的风险。 病史:如果既往有盆腔手术史(除了宫外孕手术外的其他盆腔手术)、盆腔炎症病史等,会进一步增加再次宫外孕的风险。盆腔手术可能导致盆腔粘连,影响输卵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盆腔炎症会破坏输卵管的黏膜等组织,影响受精卵的运输。 预防及监测措施 孕前检查:计划再次怀孕的女性,应在孕前进行详细的妇科检查,包括输卵管造影等检查,了解另一侧输卵管的通畅情况以及盆腔的状况。如果发现输卵管存在粘连等问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治疗,如输卵管松解术等,以改善输卵管的功能,降低再次宫外孕的风险。 孕期监测:一旦怀疑怀孕,应尽早进行超声检查等,以明确受精卵的着床位置。对于有过宫外孕病史且切除一侧输卵管的女性,怀孕后更要密切关注自身情况,如有阴道流血、腹痛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对于特殊人群,如年龄较大、有盆腔炎症病史等的女性,在备孕和孕期都需要更加谨慎和密切的监测。年龄较大的女性本身生殖系统功能下降,而盆腔炎症病史会增加再次宫外孕的风险,所以这类女性更要重视孕前检查和孕期的每一次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025-10-15 12:27:10
  • 排卵后腹泻是着床吗

    排卵后腹泻不一定是着床导致,还可能与饮食因素(如食用不洁、生冷或油腻食物、不良生活方式)、本身有胃肠道疾病等有关,若腹泻持续不缓解或伴严重不适需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处理。 一、着床相关情况 受精卵着床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部分女性在受精卵着床时可能会出现一些身体变化,比如轻微的腹痛、少量阴道出血等,但一般不会出现腹泻症状。不过,个体差异较大,少数女性可能会有一些不典型的表现,但这并不是普遍现象。 二、其他可能导致排卵后腹泻的原因 1.饮食因素 孕期无特殊情况时饮食影响(若处于备孕等阶段):如果在排卵后食用了不洁食物、过多生冷食物或过于油腻的食物,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出现腹泻症状。例如,食用了被细菌污染的食物,细菌及其毒素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肠道蠕动加快,从而引起腹泻。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饮食对胃肠道的影响类似,但儿童由于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更需注意饮食卫生。 不同生活方式影响: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在排卵后可能表现为腹泻。比如长期精神紧张的人群,其体内的神经-内分泌调节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 2.胃肠道疾病 本身有胃肠道基础疾病:如果本身患有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胃肠道疾病,排卵后身体的激素水平变化等可能会诱发或加重胃肠道疾病的症状,导致腹泻。对于有胃肠道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溃疡性结肠炎病史的女性,排卵后体内激素波动可能会影响肠道炎症的状态,从而出现腹泻症状。 总之,排卵后腹泻不能单纯归因于着床,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果腹泻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不适,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025-10-15 12:26:33
  • 输卵管通水后怎么知道是通的

    判断输卵管通水后是否通常可从术后症状表现初步推测,通时腹痛等不适轻且短,不通或通而不畅时症状明显且持续长;超声下观察,通水时液体顺利通过输卵管进入盆腔提示通;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较准确,注入造影剂后造影剂顺利通过输卵管进入盆腔且分布均匀说明通,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可依相应方法判断。 一、术后症状表现 输卵管通水后判断是否通通常可从术后症状来初步推测。若输卵管是通的,一般患者术后腹痛等不适症状相对较轻,且多在较短时间内缓解。这是因为通畅的输卵管能让液体顺利通过,对周围组织的刺激较小;而若输卵管不通或通而不畅,患者腹痛等不适可能较为明显,且持续时间可能较长。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可能因个体差异在症状表现上略有不同,但总体可依据此初步判断。比如年轻女性身体状况较好时,通的情况下症状相对更轻;而年龄较大或本身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症状感知和缓解时间会受影响。 二、超声下观察 通过超声检查也可辅助判断。在输卵管通水时配合超声,若能看到液体顺利通过输卵管进入盆腔,提示输卵管可能是通的。超声检查不受年龄限制,不同年龄段患者均可进行。对于女性而言,超声下观察到的液体流动情况是重要依据,若液体能正常弥散到盆腔,说明输卵管通畅可能性大;若液体积聚在输卵管部位,提示输卵管不通或通而不畅。 三、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 这是较为准确的判断方法。在X线下向宫腔内注入造影剂,若造影剂能顺利通过输卵管进入盆腔,且分布均匀,说明输卵管是通的。不同年龄患者进行该项检查时需注意相应的辐射防护等情况,女性患者均适用该检查来明确输卵管通畅情况。通过X线造影可清晰显示输卵管的走行、是否通畅等,是临床上常用且可靠的判断输卵管通水后是否通畅的方法。

    2025-10-15 12:25:42
  • 怀孕32天受精卵着床了吗

    怀孕32天受精卵通常已着床,着床是复杂过程,胚泡会侵入结合固定子宫内膜,激素水平变化,不同人群着床后有不同注意事项,一般女性要休息、心情舒畅,特殊病史人群需更关注自身状况,高龄女性更要定期产检监测胚胎发育。 着床的生理过程相关情况 受精卵着床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受精卵会不断分裂发育成胚泡,胚泡会逐渐贴近子宫内膜,然后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学机制侵入子宫内膜并与之结合固定。在这个过程中,体内的激素水平也会发生相应变化,例如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开始分泌,可通过血液或尿液检测出来。 不同人群的相关情况及注意事项 一般女性:在怀孕32天受精卵着床后,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因为此时胚胎着床尚不稳定,过度劳累可能增加流产风险。同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精神压力过大也可能对胚胎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有特殊病史人群:如果有既往流产史、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等病史,怀孕32天受精卵着床后需要更加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如有阴道少量流血、腹痛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对于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女性,需要确保甲状腺激素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因为甲状腺激素对胚胎的生长发育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至关重要,可在医生指导下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并调整相关药物(如左甲状腺素钠)使用(但具体药物使用需遵循专业医生评估,这里仅强调相关疾病对怀孕的影响及监测重要性)。 高龄女性:年龄较大的女性怀孕32天受精卵着床后,发生胚胎发育异常的风险相对较高,除了上述一般注意事项外,更需要按照医生要求定期进行产检,密切监测胚胎发育情况,如通过超声检查观察胚胎的生长发育指标等,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025-10-15 12:25:2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