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乙肝,丙肝,脂肪肝,肝癌,自身免疫性肝病,代谢性肝病,发热性疾病,细菌感染等。
向 Ta 提问
-
甲肝乙肝怎么治疗
甲肝是自限性疾病,治疗以休息、营养支持等对症处理为主,需隔离,一般预后良好;乙肝治疗需综合患者具体情况,一般治疗包括注意休息和合理饮食,抗病毒治疗根据指征选用核苷(酸)类似物或干扰素,儿童、孕妇、老年乙肝患者治疗各有特点。 乙肝的治疗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传染病。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病毒复制情况、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等综合判断。 一般治疗:患者要注意休息,急性乙肝患者同甲肝一样需适当休息;慢性乙肝患者要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要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避免饮酒等损害肝脏的行为。 抗病毒治疗:对于符合抗病毒指征的患者,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如恩替卡韦等,可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但需要长期服用;干扰素包括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病毒双重作用,但有一定的禁忌证和不良反应。儿童乙肝患者的治疗需谨慎,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一般优先考虑安全有效的药物,并密切监测生长发育情况。孕妇乙肝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以防止母婴传播,同时要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对于老年乙肝患者,要考虑其肝肾功能减退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并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2025-09-19 11:31:23 -
结核病怎么引起的
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易感人群包括免疫系统未完全发育成熟的儿童和青少年、免疫力逐渐下降的老年人、营养不良、长期吸烟、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的人以及患有艾滋病等免疫缺陷性疾病或曾患其他严重疾病致免疫力低下的人。 易感人群因素 年龄:儿童和青少年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对更容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例如,新生儿可能通过母婴传播感染,而婴幼儿免疫系统功能较弱,接触结核分枝杆菌后更易发病。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力逐渐下降,也是结核病的易感人群。 生活方式: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的人群,身体抵抗力差,容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例如,一些贫困地区营养不良的人群,感染结核病的风险相对较高。此外,长期吸烟的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呼吸道黏膜,影响呼吸道的自我清洁和防御功能,增加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易感性。还有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的人,身体免疫力会受到影响,从而容易被结核分枝杆菌侵袭。 特殊病史:患有艾滋病等免疫缺陷性疾病的患者,由于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抵抗力几乎为零,是结核病的高危人群。另外,曾患过其他严重疾病导致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器官移植后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也容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结核病。
2025-09-19 11:30:44 -
乙肝病人可以吃鹅肉吗
乙肝病人可以适量吃鹅肉,食用时需注意烹饪方式应健康,遵循适量原则,还要考虑个体差异,儿童和老年乙肝病人食用时也有相应注意事项。 烹饪方式:应采用健康的烹饪方式,如清蒸、炖煮等,避免油炸、油煎等方式,减少油脂的摄入,以防加重肝脏代谢脂肪的压力。例如清蒸鹅肉,能最大程度保留鹅肉的营养成分,且相对较为清淡,适合乙肝病人食用。 适量原则:虽然鹅肉营养好,但也不能过量食用。因为过量食用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肝脏需要进行代谢,过多的代谢负担可能对肝脏不利。一般建议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适量食用,每次食用量控制在适中范围,如100-150克左右。 个体差异:不同乙肝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不同,个体对食物的耐受能力也有差异。如果乙肝病人同时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脂等,更要严格控制鹅肉的摄入量,遵循医生或营养师制定的个性化饮食方案。例如,本身血脂偏高的乙肝病人,更要谨慎食用鹅肉,以免影响血脂水平,进而间接影响肝脏健康。 对于儿童乙肝病人,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食用鹅肉时更要注意适量和烹饪方式,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避免因饮食不当加重肝脏负担。而老年乙肝病人,身体机能有所下降,消化功能可能减弱,食用鹅肉时也需关注消化情况,若出现消化不良等症状,应适当调整食用量或烹饪方式。
2025-09-19 11:30:03 -
hpv会引起艾滋病吗
HPV不会引起艾滋病,二者是完全不同的病毒,HPV感染皮肤黏膜上皮细胞,有不同型别致病表现及传播途径,艾滋病病毒攻击免疫系统,传播途径不同,生活中需分别采取措施预防,特殊人群有相应医疗干预。 HPV是一种双链环状DNA病毒,主要感染人体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可引起皮肤黏膜的鳞状上皮增殖,不同型别的HPV导致的临床病变不同,低危型HPV主要引起生殖器疣等良性病变,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可能引发宫颈、肛门等部位的恶性肿瘤。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性传播、密切接触传播、母婴传播等。 艾滋病病毒的相关情况 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它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4+T淋巴细胞等,使人体免疫功能逐渐缺陷,进而引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等严重并发症。其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血液传播(如共用注射器、输入被污染的血液等)、母婴传播。 二者之间没有因果关联,感染HPV的人群不会因此而患上艾滋病,反之亦然。在生活中,要分别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来降低感染风险,比如通过安全性行为、避免共用注射器等方式来预防不同病毒的感染。对于特殊人群,比如孕妇,若感染HPV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监测和适当处理,而艾滋病病毒感染孕妇则需要进行母婴阻断等规范的医疗干预来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2025-09-19 11:29:06 -
艾滋病正常体检能查出来么
艾滋病正常体检能否查出取决于体检项目是否含艾滋病相关检测,常规体检项目一般查不出,艾滋病特异性检测项目可查出,特殊人群产检会常规查艾滋病抗体,有高危行为人群应主动去做专门检测。 艾滋病特异性检测项目可查出 抗体检测:这是筛查艾滋病常用的方法。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免疫系统会产生抗体,一般在感染后的2-4周左右可在血液中检测到抗体。常用的检测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如果抗体检测呈阳性,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确证试验,如免疫印迹试验等来确诊。 核酸检测:可以检测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核酸,相比抗体检测,它的优势在于可以更早地检测到感染,一般在感染后1-2周左右就能检测到病毒核酸。对于窗口期(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体内产生足够量的、能用检测方法查出艾滋病病毒抗体、抗原或核酸的这段时期)的人群,核酸检测可能更早发现感染。 特殊人群方面,比如孕妇进行产检时,一般会常规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这是为了及时发现孕妇是否感染艾滋病,以便采取母婴阻断等措施来降低新生儿感染艾滋病的风险。而对于有高危行为(如无保护的性行为、共用注射器等)的人群,建议主动去疾控中心或医疗机构进行专门的艾滋病检测,而不是依赖正常体检来发现,因为正常体检往往不会包含艾滋病相关检测。
2025-09-19 11:2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