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乙肝,丙肝,脂肪肝,肝癌,自身免疫性肝病,代谢性肝病,发热性疾病,细菌感染等。
向 Ta 提问
-
新冠病毒的症状有哪些,发烧多少度
新冠病毒感染常见症状有发热、干咳等,不同人群感染后发烧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发烧常见且体温上升快,需密切监测并正确物理或药物降温;老年人发烧易影响多系统,要关注伴随症状及病情变化;有基础疾病人群发烧易诱发基础疾病加重,需积极监测并管理。 一、新冠病毒常见症状 新冠病毒感染后的症状多样,常见的有发热、干咳、乏力,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嗅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一)发热表现 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体温并没有固定的数值范围,部分患者可以表现为低热,即体温在37.3~38℃,也有患者会出现中热,体温在38.1~39℃,还有少部分患者会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个别患者可能出现超高热等情况。不同患者发热程度可能因个体差异(如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而有所不同。例如,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热情况可能与成人有差异,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可能发热表现相对更明显,但也有个体差异;老年人由于基础状况不同,发热时可能体温升高幅度不一定很显著,但也需密切关注。 二、不同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出现发烧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烧较为常见,而且可能体温上升较快。由于儿童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成熟,在发烧时需要更加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如果儿童体温在38.5℃以下,精神状态尚可,没有明显不适,可以先采用物理降温,如松解衣物、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帮助散热;若体温超过38.5℃,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适合儿童的退热药物,但要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的要求和儿童的体重等情况来使用,避免自行随意用药。同时,要让儿童多休息,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因为发烧会使身体丢失较多水分。 (二)老年人 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烧时,由于其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各器官功能有所衰退,发烧可能会对身体多个系统产生影响。比如可能会加重心肺等器官的负担。老年人发烧时要注意监测体温的同时,还要关注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如呼吸是否急促、有无咳嗽加重等情况。如果老年人发烧,应注意休息,保证营养供应,并且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因为老年人发烧后病情变化可能相对较快,需要更谨慎对待。 (三)有基础疾病的人群 本身有基础疾病的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烧,可能会诱发基础疾病的加重。例如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发烧可能会导致心率加快,加重心脏负担;有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发烧可能会使呼吸困难等症状加重。这类人群发烧时要更加积极地监测体温和基础疾病的相关指标,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在控制体温的同时,也要关注基础疾病的管理,比如有糖尿病的患者要注意血糖的监测和控制等。
2025-10-15 14:49:46 -
产检能查出艾滋病吗
产检通常能查出艾滋病,孕期产检会进行传染病四项检测包含HIV抗体检测,还有核酸检测,其检测对孕妇自身及胎儿新生儿有重要意义,高龄孕妇、有高危性行为史孕妇、有输血等可能接触艾滋病病毒风险孕妇需特别注意产检中艾滋病检测。 检测方法及原理 抗体检测:通过采集孕妇的血液样本,检测其中是否存在HIV抗体。如果孕妇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身体免疫系统会针对病毒产生抗体,通过血清学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到这些抗体。一般在孕早期首次产检时就会进行此项检测。例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常用的初筛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反应来检测抗体。如果初筛结果呈阳性,还会进一步进行确证试验,如免疫印迹法等,以明确是否真的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核酸检测:除了抗体检测外,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会进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可以更早地发现感染情况,尤其是在感染早期抗体尚未产生或抗体产生量较少时。核酸检测是直接检测病毒的遗传物质RNA,能够在感染后较短时间内检测到病毒的存在,对于早期诊断艾滋病感染有重要意义。 产检中艾滋病检测的重要性 对孕妇自身的意义:如果在产检中发现孕妇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比如进行抗病毒治疗等,有助于降低孕妇将艾滋病病毒传播给胎儿的风险,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管理孕妇自身的健康状况,改善孕妇的预后。例如,及时开始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孕妇体内病毒载量,从而减少母婴传播的几率。 对胎儿及新生儿的意义:通过产检发现孕妇的艾滋病感染情况后,可以对胎儿进行相应的监测和干预。例如,在孕期可以给予孕妇适当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在分娩时可以采取剖宫产等措施减少胎儿暴露于病毒的机会,出生后还可以对新生儿进行抗病毒药物预防性服用等,大大降低新生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 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的事项 高龄孕妇:高龄孕妇在产检时更要重视艾滋病等传染病的检测,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自身免疫力可能会有所下降,感染相关疾病的风险相对较高,而且一旦感染对自身和胎儿的影响可能更为严重,所以更需要通过产检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干预措施。 有高危性行为史的孕妇:如果孕妇有过不安全的性行为等高危行为,在产检中更要主动告知医生相关情况,以便医生更加重视艾滋病等相关检测项目,确保能够及时发现感染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例如,有与艾滋病感染者无保护性行为史的孕妇,必须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检测及相关评估。 既往有输血史等可能接触艾滋病病毒风险的孕妇:如果孕妇既往有输血史,尤其是在一些不正规医疗场所输血等情况,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较高,所以在产检中一定要配合医生进行艾滋病检测,以便早期发现感染并进行处理。
2025-10-15 14:49:26 -
肺结核怎么引起
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人型是主要病原体,该菌抗酸性强但易被多种方式杀灭;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其他途径少见;易感人群包括免疫力低下人群、与排菌者密切接触人群及某些职业人群。 一、病原体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分枝杆菌包括人型、牛型、非洲型和鼠型等,其中人型结核分枝杆菌是人类结核病的主要病原体。结核分枝杆菌具有抗酸性,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在阴湿处能生存5个月以上,但在烈日下暴晒2小时、5%-12%甲酚皂(来苏儿)溶液接触2-12小时、70%酒精接触2分钟或煮沸1分钟均能被杀灭。 二、传播途径 1.空气-飞沫传播 排菌者(痰液中带有结核分枝杆菌的患者)通过咳嗽、打喷嚏、大笑、大声说话等方式将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排放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后就可能受到感染。例如,在密闭的空间里,如拥挤的宿舍、病房等,结核分枝杆菌更容易传播。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免疫力相对较低,且在学校等集体环境中接触密切,感染风险相对较高;而老年人如果本身有基础疾病,免疫力下降,也容易因吸入含菌飞沫而感染。 2.其他传播途径 经消化道传播较为少见,多是饮用未消毒的带菌牛奶等引起,但目前在发达国家已较少见。经皮肤传播等途径极为罕见。 三、易感人群 1.免疫力低下人群 婴幼儿: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抵抗力较弱。例如,新生儿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一定抗体,但随着月龄增长,抗体水平逐渐下降,而且自身免疫系统尚在发育过程中,容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 老年人: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系统功能衰退,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患结核病。同时,老年人常患有一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这些基础疾病会进一步削弱机体的免疫力,增加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的发病风险。 艾滋病患者:艾滋病病毒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破坏CD4+T淋巴细胞,使机体免疫力严重受损,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极易发病,且病情进展迅速,预后较差。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人群:如器官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由于免疫抑制剂抑制了机体的免疫功能,容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且感染后病情往往较为严重。 2.与排菌者密切接触人群 与肺结核排菌患者共同生活、工作的人群,如家庭成员、同事等,由于经常接触排菌者排放的含菌飞沫,感染风险明显增加。例如,在一个家庭中,如果有一个成员患有肺结核且未被及时发现和隔离,其他家庭成员就很可能相继感染。 3.某些职业人群 如煤矿工人、硅肺患者等。煤矿工人长期在粉尘环境中工作,硅肺患者肺部存在病变,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肺部的防御功能,使机体更容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
2025-10-15 14:48:50 -
如何区别化脓性腮腺炎和流行性腮腺炎
化脓性腮腺炎由细菌感染引起,单侧发病,红肿热痛明显、全身症状重,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需抗感染等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由病毒引起,双侧先后或同时受累,以耳垂为中心肿大,全身症状稍轻,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正常或稍低、病毒抗体升高,需对症支持治疗,儿童和老年人患两病时各有不同情况需特殊关注。 1.病因方面 化脓性腮腺炎:主要是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发生于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比如全身系统性疾病导致患者体质虚弱,口腔卫生不良时,细菌容易逆行感染腮腺导管,进而引发腮腺的化脓性炎症。例如,长期卧床的患者,口腔内细菌容易繁殖,易出现化脓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通过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常在学校等人群密集场所引起流行。 2.临床表现方面 化脓性腮腺炎:单侧发病较为常见,患侧腮腺区红肿热痛明显,挤压腮腺时,可见腮腺导管口有脓性分泌物流出。患者全身症状相对较明显,可有高热、寒战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流行性腮腺炎:通常双侧腮腺先后或同时受累,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有轻度触痛,表面皮肤不红或轻度发红。全身症状有发热、头痛、乏力等,但一般全身症状相对化脓性腮腺炎稍轻。 3.实验室检查方面 化脓性腮腺炎: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腮腺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流行性腮腺炎: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升高。血清学检查可发现腮腺炎病毒特异性抗体升高,如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等。 4.治疗方面 化脓性腮腺炎:主要是抗感染治疗,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同时要保持口腔清洁,可用生理盐水等漱口。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患者需要隔离,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持口腔卫生。对于发热等症状可进行相应的退热等对症处理,目前尚无特效抗腮腺炎病毒药物。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人群,由于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一旦感染流行性腮腺炎需更加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在护理方面要关注儿童的口腔卫生和饮食情况,保证营养摄入。对于化脓性腮腺炎的儿童,要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老年人:老年人机体抵抗力较弱,无论是化脓性腮腺炎还是流行性腮腺炎,都要更加重视。老年人患化脓性腮腺炎时,由于全身状况差,感染可能更容易扩散,需积极抗感染并加强支持治疗。患流行性腮腺炎时,全身症状可能相对更重,要注意监测老年人的生命体征和全身状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025-10-15 14:48:03 -
新型冠状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飞沫传播是感染者说话等产生含病毒飞沫短距离传播,所有人群有风险,免疫力低者感染后重症风险高;接触传播分直接和间接,与生活环境、行为习惯及人群特点相关;气溶胶传播是特定环境中飞沫形成气溶胶长时间悬浮致感染,相对封闭等环境中人群风险高。 一、飞沫传播 1.具体机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在说话、咳嗽、打喷嚏等过程中,会产生含有病毒的飞沫。这些飞沫较大,一般在1米以内会沉降到物体表面或落地。例如,当感染者咳嗽时,喷出的飞沫直径通常在1-5微米左右,携带病毒的飞沫会在周围空间短距离传播,健康人吸入后就有可能被感染。 2.人群影响:所有人群都面临飞沫传播的风险,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这一传播途径下风险程度并无本质差异,但对于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等)的人群,一旦吸入含病毒飞沫,感染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相对更高。 二、接触传播 1.具体机制: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直接接触是指健康人与感染者直接接触,如握手等;间接接触是指健康人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然后又接触自己的口、鼻、眼等黏膜部位而感染。例如,病毒可以污染电梯按钮、门把手、桌面等物体表面,健康人用手接触这些被污染的物体后,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或嘴巴,病毒就会通过黏膜侵入人体。 2.人群影响:不同人群在接触传播方面面临的风险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行为习惯有关。比如,经常外出、接触公共设施较多的人群,接触被污染物体表面的机会更多,感染风险相对较高。对于儿童来说,由于他们喜欢用手触摸各种物体且可能有不注意手部卫生直接接触口鼻的行为,在接触传播方面需要特别注意防护,要养成勤洗手等良好习惯。而老年人如果生活环境中公共设施清洁不到位,也容易通过接触传播感染。 三、气溶胶传播 1.具体机制:在某些特定环境中,比如通风不良的密闭空间,含有病毒的飞沫可以形成气溶胶,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后可能会感染。例如,在医院的隔离病房、密闭的电梯间等空间,如果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就有可能产生气溶胶传播。气溶胶的颗粒直径较小,可达到0.1微米左右,能够在空气中长时间漂浮,从而扩大传播范围。 2.人群影响:在相对封闭、人员密集且通风较差的环境中,所有人群都可能面临气溶胶传播的风险,但对于在这类环境中工作或生活的人群,如医护人员在密闭隔离病房工作、乘坐密闭公共交通工具且人员密集的人群等,感染风险相对更高。例如,医护人员在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进行近距离操作时,如果防护措施不到位,就可能暴露在气溶胶环境中而感染。
2025-10-15 14: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