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肺淋巴管肌瘤病、乳糜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弥漫性肺间质疾病、肺部肿瘤等呼吸内科常见病及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刘杰,医学博士(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目前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原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工作,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近20年。担任多项学术任职,具体包括:Director of Guangzhou LAM clinic of American LAM Foundation、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淋巴疾病专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罕见病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学会罕见病分会现任呼吸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委员、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呼吸科主任(2014-2015)、华南区肺淋巴管肌瘤病专病门诊创始人、负责人。2003年全程参与抗击非典第一线医疗工作,荣获“广东省抗击非典三等功”及“广州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光荣称号。展开
个人擅长
肺淋巴管肌瘤病、乳糜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弥漫性肺间质疾病、肺部肿瘤等呼吸内科常见病及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
  • 乙型流感病毒抗原阳性什么意思

    乙型流感病毒抗原阳性表示机体感染该病毒,可通过特定试剂盒检测,与甲型流感病毒区分,一般人群感染后有相应症状且受个体差异、生活方式等影响,儿童、老年人感染后有不同特点,发现阳性后一般要注意休息等,特殊人群需特殊关注与护理。 一、乙型流感病毒抗原阳性的含义 乙型流感病毒抗原阳性意味着机体感染了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是能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物质,当检测到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时,表明在被检测的样本中存在乙型流感病毒的相关抗原成分,提示处于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状态。 二、相关检测与意义 (一)检测方法 通常通过特定的抗原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比如鼻咽拭子等样本的检测,操作相对简便快捷,能较快得出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是否阳性的结果。 (二)与其他流感病毒的区分 与甲型流感病毒抗原阳性相区别,乙型流感病毒抗原阳性仅代表是乙型流感病毒感染,而甲型流感病毒有不同亚型等情况,通过抗原检测可初步区分是乙型还是甲型流感病毒感染。 三、感染后的表现及影响因素 (一)一般人群表现 感染乙型流感病毒后,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咳嗽、咽痛、流涕、鼻塞、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发热多为高热,体温可达到39℃甚至更高,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会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比如自身免疫力较强的人群可能症状相对较轻,而免疫力较弱者可能症状更重且恢复时间可能更长。生活方式方面,若平时缺乏运动、营养状况不佳等,感染后可能更容易出现较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的不适;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本身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等,感染乙型流感病毒后可能会加重基础病情,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风险等。 (二)特殊人群情况 1.儿童:儿童感染乙型流感病毒后,除了上述常见症状外,可能更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病情变化相对较快,需要密切关注体温等变化以及其他症状表现,同时儿童的生活方式如是否规律作息、饮食是否均衡等会影响其恢复,比如作息不规律、挑食偏食的儿童感染后恢复可能相对较慢。 2.老年人:老年人本身各器官功能衰退,免疫力低下,感染乙型流感病毒后发生重症的风险较高,如可能引发肺炎、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生活方式方面,老年人如果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会进一步降低机体抵抗力,增加感染后出现严重后果的可能性,同时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的老年人,感染后病情可能相互影响,使病情更复杂难控。 四、应对与注意事项 (一)一般应对 一旦发现乙型流感病毒抗原阳性,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对于发热等症状可进行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措施,如体温较高且符合非药物干预后仍未改善等情况,需根据具体情况考虑进一步就医等,但要避免自行滥用药物,尤其要注意低龄儿童的用药安全,优先选择合适的非药物方式缓解不适。 (二)特殊人群注意 对于儿童,家长要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体温变化等,若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异常情况要及时送医;老年人感染后应加强护理,密切监测身体各项指标,家属要协助做好生活照料等,同时积极配合医生针对基础疾病的相关治疗和流感感染的治疗等。

    2025-10-14 16:27:56
  • 肺部纤维化怎么治疗

    肺部纤维化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氧疗、肺康复治疗和肺移植。药物治疗有抗纤维化药物如吡非尼酮、尼达尼布,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氧疗针对低氧血症患者;肺康复治疗包括呼吸训练(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和运动训练;终末期患者可考虑肺移植,但其有严格适应证等且儿童情况特殊。 一、药物治疗 (一)抗纤维化药物 1.吡非尼酮: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吡非尼酮可延缓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肺功能下降,如一项为期52周的研究显示,服用吡非尼酮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年下降率低于安慰剂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的释放有关,适用于轻、中度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对于有明显肝肾功能不全、妊娠等情况的患者需谨慎使用。 2.尼达尼布:也是针对肺纤维化的有效药物,能减少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FVC年下降率,降低急性加重风险。它可抑制多种受体酪氨酸激酶和非受体酪氨酸激酶,阻断纤维化进程中的信号通路。使用时需关注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肝功能不全者等需评估后使用。 (二)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1.糖皮质激素:对于某些类型的肺部纤维化,如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等,初期可能会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发挥作用,但长期使用会有较多副作用,如骨质疏松、感染风险增加等,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根据患者病情调整。 2.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肺纤维化中可能会用到,其作用是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但这类药物毒性相对较大,需要密切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需格外谨慎。 二、氧疗 对于存在低氧血症的肺部纤维化患者,氧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通过给患者补充氧气,可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根据患者血氧饱和度等情况调整氧流量,一般来说,静息状态下血氧饱和度低于90%或运动后明显下降的患者需要长期氧疗。对于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长期家庭氧疗可延长生存期。 三、肺康复治疗 (一)呼吸训练 1.缩唇呼吸: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缩唇缓慢呼气,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可增加气道内压力,防止气道过早塌陷,改善通气功能。 2.腹式呼吸:让患者平卧或半卧位,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部,吸气时腹部隆起,胸部尽量不动,呼气时腹部下陷,每分钟呼吸7-8次,每次10-15分钟,每天2-3次,可增强膈肌运动,提高肺通气量。 (二)运动训练 根据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案,如步行、踏车等有氧运动。运动训练可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改善心肺功能,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逐渐增加,避免过度疲劳。例如,从短时间低强度运动开始,逐步延长运动时间和增加运动强度,以患者不出现明显呼吸困难等不适为度。 四、肺移植 对于终末期肺部纤维化患者,肺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肺移植手术有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肺部病变程度等多方面因素。肺移植后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预防排斥反应,同时要注意监测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儿童患者由于身体发育等因素,肺移植的适应证和术后管理等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更谨慎地评估和处理。

    2025-10-14 16:27:26
  • 肺大泡怎么治疗

    肺大泡治疗分保守与手术。无症状小肺大泡且基础肺功能好者保守,治原发病等;手术适用于体积大、复发性气胸、合并明显肺部疾病者,方式有肺大泡切除术、肺减容术。儿童、老年、妊娠期女性患者治疗各有注意事项,儿童先保守,老年重基础病控制与全面评估,妊娠期女性需权衡利弊选方案。 一、保守治疗 适用情况:对于无症状的肺大泡,尤其是较小的肺大泡,若患者基础肺功能较好,可采取保守治疗。例如,对于一些因慢性支气管炎等基础疾病导致的肺大泡,且肺大泡体积小、数量少,不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和日常生活时。 具体措施:主要是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需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颗粒,遵医嘱使用支气管舒张剂等药物改善通气功能,同时要预防呼吸道感染,因为呼吸道感染可能会加重肺部炎症,导致肺大泡相关症状加重。 二、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肺大泡体积大,占据一侧胸腔的1/3-1/2以上,临床上有呼吸窘迫、感染、出血等症状的患者。比如肺大泡体积较大,压迫周围肺组织,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复发性自发性气胸的患者,尤其是经保守治疗无效或多次复发气胸的患者。因为肺大泡是导致自发性气胸的常见原因之一,对于反复发生气胸的患者,通过手术切除肺大泡可以降低气胸复发的风险。 合并明显肺部疾病的患者,如合并肺气肿、肺纤维化等,经评估手术能够改善肺功能的患者。例如,患者同时患有肺气肿和肺大泡,手术切除肺大泡后,有助于改善肺部的通气和换气功能。 手术方式 肺大泡切除术:适用于肺大泡较局限的患者。通过开胸或胸腔镜微创手术的方式,将肺大泡切除,解除肺大泡对周围肺组织的压迫。胸腔镜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对于适合的患者是优先选择的手术方式。 肺减容术:对于同时合并严重肺气肿的患者,可考虑肺减容术。该手术通过切除部分过度膨胀的肺组织,改善剩余肺组织的通气功能,但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肺大泡相对较少见,若发生肺大泡,由于儿童的心肺功能发育尚未完善,手术风险相对较高。一般首先采取保守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气胸等紧急情况,需及时评估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手术时要更加精细操作,减少对儿童心肺功能的影响,术后要加强护理,密切监测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在治疗肺大泡时,需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保守治疗时要更加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如高血压患者要严格控制血压,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手术治疗前要进行全面的心肺功能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后要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肺部感染、心脑血管并发症等,因为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慢,并发症风险较高。 妊娠期女性患者:妊娠期女性患有肺大泡时,治疗需谨慎。保守治疗时要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式。手术治疗需在妊娠期的合适阶段进行评估,因为手术和麻醉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一定影响,要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和保守治疗的利弊,在保障孕妇安全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2025-10-14 16:26:52
  • 感冒不发热,但是浑身疼痛怎么办

    感冒不发热但浑身疼痛,需先明确原因是免疫系统激活释放炎性介质作用神经末梢。非药物缓解可通过休息保证能量修复、热敷冷敷促进血液循环或减轻炎症、适度拉伸缓解肌肉紧张;饮食要补充水分及增加含维生素C食物摄入;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严重症状无论年龄都要及时就医。 一、明确浑身疼痛的原因 感冒时浑身疼痛多是因为机体受到病毒等病原体侵袭后,免疫系统被激活,释放如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这些介质会作用于神经末梢,导致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等浑身疼痛的表现。 二、非药物缓解措施 休息 原因: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的能量集中用于对抗感冒病毒,促进机体自我修复。对于各年龄段人群来说,感冒不发热但浑身疼痛时都需要保证良好的休息。例如成年人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儿童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睡眠,一般幼儿需12-14小时,学龄儿童需10-12小时。 方式: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减少外界干扰,让身体处于放松状态。 热敷或冷敷 原因: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冷敷则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带来的疼痛。对于不同人群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比如年轻人肌肉酸痛明显时,可根据疼痛部位选择合适的热敷或冷敷方式;老年人关节疼痛时,热敷可能更适合,但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 方式:热敷可使用温热的毛巾,温度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冷敷可使用冰袋,外面包裹毛巾,避免直接接触皮肤,每次冷敷10-15分钟,间隔一段时间后可再次进行。 适度拉伸 原因:适当的拉伸可以缓解肌肉的紧张感,对于各年龄段人群在感冒不发热浑身疼痛时都有一定帮助,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拉伸加重疼痛。例如成年人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颈部、肩部、腰部的轻柔拉伸动作;儿童在家长帮助下进行适度的肢体伸展,但要注意力度轻柔。 方式:颈部拉伸可坐在椅子上,慢慢将头向一侧倾斜,感受颈部肌肉的拉伸,保持15-30秒后换另一侧;肩部拉伸可双臂交叉,将一侧手臂向对侧牵拉,感受肩部肌肉的拉伸。 三、饮食调整 补充水分 原因:感冒时身体需要充足的水分来帮助代谢废物排出,同时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对于所有人群,每天应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一般成年人每天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儿童根据年龄不同饮水量在500-1500毫升左右。 方式:可以选择饮用白开水、淡盐水或适量的果汁等,但要避免饮用含糖量过高的饮料。 增加营养摄入 原因:摄入富含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的食物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例如橙子、柠檬、猕猴桃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对于各年龄段人群都适合。维生素C可以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等过程,帮助身体更好地对抗感冒。但要注意根据不同人群的消化能力进行合理安排,儿童食用水果时要注意避免呛噎。 四、就医情况 如果浑身疼痛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剧烈头痛、呼吸困难、意识改变等,无论年龄大小都应及时就医。例如儿童感冒不发热但浑身疼痛持续超过3天,且影响正常活动和进食,就需要考虑就医评估是否有其他潜在问题;老年人本身可能有基础疾病,感冒后浑身疼痛持续不缓解更要警惕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2025-10-14 16:26:34
  • 感冒鼻子闻不到味道怎么办

    感冒致鼻子闻不到味是因鼻黏膜炎症致嗅区阻塞,可通过非药物干预如保持鼻腔清洁(生理盐水冲洗、湿化空气)、休息与合理饮食来改善,严重时可在医生评估下用缓解感冒症状药物,儿童和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要关注整体状态及操作轻柔,老年人恢复慢且要注意基础病及不适及时就医。 一、了解感冒导致鼻子闻不到味道的原因 感冒时,鼻黏膜会发生炎症反应,鼻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会阻塞嗅区,影响嗅觉感受器感知气味,从而出现闻不到味道的情况。这是因为嗅区的正常功能依赖于鼻黏膜的通畅和嗅觉感受器的正常,炎症状态破坏了这种正常的生理环境。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保持鼻腔清洁 1.生理盐水冲洗鼻腔 对于各年龄段人群(儿童需注意操作温和,可使用儿童专用的生理盐水喷雾或滴鼻剂),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能清除鼻黏膜表面的分泌物、炎症介质等,减轻鼻黏膜肿胀,改善鼻腔通气,有助于恢复嗅觉。一般每天可进行1-2次生理盐水鼻腔冲洗。以儿童为例,选择合适的儿童生理盐水冲洗器,按照说明书轻柔操作,避免损伤儿童娇嫩的鼻黏膜。 2.湿化空气 干燥的空气会加重鼻黏膜的不适,使用加湿器增加室内空气湿度,维持空气湿度在40%-60%左右,有利于保持鼻黏膜的湿润,促进嗅觉恢复。不同年龄段人群都适用,例如婴幼儿房间使用加湿器时要注意定期清洁,防止滋生细菌。 (二)休息与饮食 1.充足休息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感冒期间都需要充足的休息。休息可以让身体的免疫系统更好地发挥作用来对抗感冒病毒,促进身体恢复。儿童需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一般幼儿每天需睡12-14小时,学龄儿童10-12小时;成人每天也应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2.合理饮食 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草莓、猕猴桃等,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机体恢复。对于儿童,要注意食物的易消化性,避免过于油腻、辛辣的食物;成人则可正常饮食,但也应遵循清淡、营养的原则。 三、药物干预相关情况(仅提及药物名称) 如果感冒症状较严重,可在医生评估下使用一些缓解感冒症状的药物,如含有减轻鼻黏膜充血成分的药物等,但需注意药物的适用人群和可能存在的禁忌。例如,含有伪麻黄碱成分的药物,儿童使用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情况使用。不过,非药物干预往往是优先考虑的,药物干预是在非药物干预效果不佳或症状较重时才会考虑。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感冒时鼻子闻不到味道更要关注其整体状态。除了上述非药物干预措施外,要特别注意观察儿童是否有呼吸困难、发热持续不退等情况。如果儿童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等表现,应立即就医。同时,在进行鼻腔冲洗等操作时要更加轻柔,避免引起儿童的不适和损伤。 (二)老年人 老年人感冒后嗅觉减退恢复可能相对较慢。要注意老年人的基础疾病情况,如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在进行鼻腔护理时,动作要缓慢、轻柔。如果老年人感冒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不适,如头痛剧烈、高热不退等,要及时就医,因为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感冒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2025-10-14 16:26:0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