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肺淋巴管肌瘤病、乳糜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弥漫性肺间质疾病、肺部肿瘤等呼吸内科常见病及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刘杰,医学博士(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目前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原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工作,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近20年。担任多项学术任职,具体包括:Director of Guangzhou LAM clinic of American LAM Foundation、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淋巴疾病专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罕见病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学会罕见病分会现任呼吸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委员、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呼吸科主任(2014-2015)、华南区肺淋巴管肌瘤病专病门诊创始人、负责人。2003年全程参与抗击非典第一线医疗工作,荣获“广东省抗击非典三等功”及“广州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光荣称号。展开
个人擅长
肺淋巴管肌瘤病、乳糜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弥漫性肺间质疾病、肺部肿瘤等呼吸内科常见病及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
  • H7N9型禽流感的最佳预防措施是什么

    需频繁用肥皂或含酒精洗手液流动水充分洗手保持呼吸道卫生用纸巾或手肘遮口鼻并妥善处理用过纸巾;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定期对常接触物体表面用合适消毒剂清洁消毒;避免接触活禽病死禽购买检疫禽肉处理时生熟分开彻底煮熟;老年人严格防护少去密集场所不适及时就医,儿童需家长监管养成手卫生习惯远离活禽病死禽和处理禽肉,基础疾病患者除落实措施外出现流感样症状尽快就医;出现流感样症状立即就医告知禽类接触史并维持健康生活方式增强抵抗力。 一、个人卫生防护 1.手部清洁:日常需频繁用肥皂或含酒精成分的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洗手时长应持续20秒左右,尤其在接触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后,或触摸口鼻前、进食前务必彻底洗手,通过清洁手部可有效阻断病毒经手传播途径。 2.呼吸道卫生: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或手肘内侧遮掩口鼻,避免飞沫直接喷出传播病毒,用过的纸巾应妥善丢弃并及时清洁双手。 二、环境防控措施 1.通风换气:保持居住、工作等室内场所的通风良好,每日定时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长建议不少于30分钟,以降低室内可能存在的病毒浓度。 2.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定期对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面、电器开关等进行清洁消毒,可使用含氯消毒剂等合适的消毒剂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擦拭或喷洒消毒。 三、减少禽类接触 1.避免接触活禽与病死禽:尽量避免前往活禽市场、禽类养殖场所等可能有禽类接触的环境,若必须接触需做好防护措施。同时,不要接触病死禽,发现病死禽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2.规范处理禽肉:购买经过检疫的禽肉,处理禽肉时要做到生熟分开,切生禽肉的刀具、砧板等器具不应再用于处理熟食。并且要将禽肉彻底煮熟煮透,确保禽肉内部温度达到70℃以上,以杀灭可能存在的H7N9病毒。 四、特殊人群防护要点 1.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免疫力相对较弱,更应严格遵循上述个人卫生和环境防控措施,尽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且可能有禽类接触风险的场所,若出现呼吸道不适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禽类接触史。 2.儿童:儿童活泼好动,家长需加强对儿童的防护监管,教导儿童养成良好的手部卫生习惯,避免儿童接触活禽及病死禽,且在处理禽肉时要远离儿童,确保儿童饮食中禽肉彻底煮熟。 3.基础疾病患者: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等)的人群本身机体抵抗力可能较差,感染H7N9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因此这类人群除严格落实个人卫生、环境防控及减少禽类接触等措施外,一旦出现相关流感样症状需尽快就医,以便早发现早诊治。 五、及时就医与健康生活方式 1.出现症状及时就医:当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流感样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并向医生详细告知近期是否有禽类接触史等情况,以便医生进行针对性的检查和诊断,排查H7N9感染的可能。 2.维持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均衡饮食,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处于良好的状态,有助于提高自身抵御病毒的能力。

    2025-10-14 16:10:35
  • 肺炎会留下结节有多大

    肺炎后结节大小因人而异,受多种因素影响。一般直径几毫米至几厘米不等,部分为5-10毫米的小结节,少数可达1-2厘米甚至更大;儿童肺炎后结节多较小,多数在1厘米以下;成年人结节大小个体差异大,青壮年普通肺炎后多较小,老年人有基础疾病时稍大结节概率略高;吸烟人群肺炎后结节超过1厘米概率比非吸烟人群高;有慢性肺部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病史人群肺炎后结节情况更复杂,前者结节更易变化或更大,后者结节大小可能不稳定。 不同年龄人群的差异 儿童:儿童肺炎后形成结节的大小可能与儿童自身的修复能力等因素有关。儿童的组织修复相对较为活跃,但如果是严重的肺炎,儿童肺炎后形成的结节大小也可能因肺炎的严重程度不同而有差异。一般儿童肺炎后较小结节较为常见,因为儿童身体的代偿和修复机制相对较好,但如果肺炎非常严重,也可能出现相对较大的结节,但总体来说,儿童肺炎后结节大多在较小范围,如多数在1厘米以下。 成年人:成年人肺炎后结节大小则更具个体差异性。如果是青壮年患普通肺炎,肺炎后结节多较小,多在5-10毫米;而如果是老年人,尤其是本身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老年人,肺炎后结节大小可能受基础疾病影响,炎症修复过程可能相对复杂,结节大小可能稍有不同,但总体也是以较小结节为主,不过相对儿童来说,老年人肺炎后出现稍大结节的概率可能略高一些,但大多仍在可观察的范围之内。 与生活方式的关系 吸烟人群:吸烟会影响肺部的修复功能,吸烟的肺炎患者在肺炎治愈后形成结节的大小可能相对不太乐观。吸烟会损伤肺部的纤毛等结构,影响肺部的自我清洁和修复能力,所以吸烟的肺炎患者肺炎后形成的结节可能相对更容易出现大小不太稳定或者在同样肺炎严重程度下结节有稍大趋势的情况。例如,有研究发现长期吸烟的肺炎患者,其肺炎后形成的结节直径超过1厘米的概率比不吸烟的肺炎患者要高一些。 非吸烟人群:非吸烟人群肺炎后结节大小相对更倾向于较小的情况,因为没有吸烟对肺部修复功能的不良影响,肺部自身的修复机制能相对较好地发挥作用,炎症吸收后形成的结节多在较小范围,如多数在5-10毫米左右。 有基础病史人群的情况 有慢性肺部疾病病史人群:如本身有支气管扩张、肺纤维化等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发生肺炎后,肺炎治愈后形成结节的大小可能与单纯肺炎患者不同。因为本身存在肺部基础病变,肺部的组织结构和修复能力已经有一定异常,肺炎后的结节可能相对更易出现大小变化或者在同样肺炎程度下结节相对更大。例如,有支气管扩张病史的肺炎患者,肺炎后形成的结节直径超过1厘米的比例可能高于没有基础肺部疾病的肺炎患者。 有免疫系统疾病病史人群:患有免疫系统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的患者,肺炎后形成结节的大小也可能受影响。免疫系统疾病会影响身体的整体修复和免疫反应,肺炎后的结节形成过程中,由于免疫系统的异常,结节大小可能不太稳定,可能出现结节在肺炎治愈后有增大趋势等情况,需要更加密切地观察结节变化情况。

    2025-10-14 16:08:49
  • 气管炎吃什么

    气管炎患者饮食应遵循清淡、营养均衡、易于消化原则,适宜蔬菜水果类(如橙子、菠菜等,避过敏蔬果)、蛋白质类(如瘦肉、豆类等,特殊病史遵医嘱),急性发作期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小米粥、南瓜粥),吃润肺食物(如百合、银耳,糖尿病慎食),需避免辛辣刺激性、油腻、易过敏食物。 蔬菜水果类:富含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有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例如,橙子富含维生素C,研究表明维生素C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呼吸道炎症反应;菠菜等绿叶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呼吸道健康有益。患者可适当多吃如苹果、梨、西兰花等蔬菜水果,但需注意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蔬果。比如本身是过敏体质且对芒果过敏的患者,就不应食用芒果。 蛋白质类:适当摄入蛋白质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功能。像瘦肉(如鸡肉、鱼肉等白肉相对红肉更易于消化),鱼肉富含优质蛋白质,且脂肪含量相对较低,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对呼吸道炎症可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豆类也是良好的蛋白质来源,黑豆、红豆等豆类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蛋白质食物来源,但如果患者同时合并有肾脏疾病等特殊病史,需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调整蛋白质摄入量。例如肾功能不全的气管炎患者,蛋白质摄入需限制,应选择优质低蛋白食物。 具体食物举例 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在急性发作期,患者可能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状,消化功能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此时可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小米粥,小米富含碳水化合物,易于消化,能为身体提供能量,且不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南瓜粥也是不错的选择,南瓜含有丰富的果胶等成分,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对呼吸道炎症可能带来的不适有一定缓解作用。对于婴幼儿气管炎患者,更要注意食物的性状,应选择更细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将蔬菜和谷物打成细腻的糊状进行喂养。 润肺食物:一些具有润肺功效的食物对气管炎患者有益。例如百合,百合具有润肺止咳等功效,可通过煮粥等方式食用;银耳也是常见的润肺食物,银耳羹口感软糯,易于消化,能起到一定的润肺作用。但如果患者同时有糖尿病,食用银耳等含糖量相对较高的润肺食物时需谨慎,应监测血糖情况,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食用量。 需避免的食物 辛辣刺激性食物: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加重咳嗽、咳痰等症状。例如,大量食用辣椒后,可能会使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加重,导致咳嗽加剧。所以气管炎患者应避免食用此类食物。 油腻食物:油炸食品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且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同时可能会使痰液变得黏稠,不利于痰液排出。比如炸鸡等油炸食品,患者食用后可能会出现痰液增多、咳痰困难等情况,因此应尽量避免食用油腻食物。 易过敏食物:如前面提到的,如果患者明确对某些食物过敏,像海鲜中的虾、蟹等,就一定要避免食用,以免引起过敏反应,导致呼吸道症状加重。特别是儿童气管炎患者,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发生食物过敏,家长需格外留意孩子的饮食,避免孩子接触易过敏食物。

    2025-10-14 16:08:01
  • 甲流的基本症状有什么

    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基本症状包括全身症状如发热、全身酸痛,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咽痛、鼻塞流涕,其他症状如乏力、头痛,不同人群症状有差异,儿童可能胃肠道症状多,老年人易现重症及并发症,出现疑似症状需及时就医。 一、全身症状 发热:多数患者会出现高热,体温可迅速升高至39℃-40℃,部分儿童可能体温升高更为明显且变化较快。这是因为甲型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反应,释放致热物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定点升高,从而引起发热。一般发热会持续3-5天,但具体时长因个体差异、感染病毒的毒力等因素有所不同。 全身酸痛:患者常感到全身肌肉酸痛,尤其是四肢、腰背等部位。这是由于病毒感染引发炎症反应,体内会释放一些炎性介质,这些介质会刺激神经末梢,导致肌肉酸痛。老年人、儿童等特殊人群可能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可能会表现得更为烦躁不安,而老年人可能会因全身酸痛影响活动能力。 二、呼吸道症状 咳嗽:多为干咳,也可伴有少量白痰。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呼吸道后,会引起呼吸道黏膜的炎症反应,刺激呼吸道感受器,导致咳嗽反射。病情较轻的患者可能只是偶尔咳嗽,而病情较重的患者咳嗽会较为频繁,影响日常生活和休息。对于儿童来说,咳嗽可能会导致痰液不易咳出,增加了呼吸道阻塞的风险,需要特别关注。 咽痛:咽部会出现疼痛、干涩等不适感觉。病毒感染会直接侵袭咽部黏膜,引起炎症,导致咽部神经末梢受到刺激,从而产生咽痛症状。在儿童中,咽痛可能会影响其进食,因为吞咽时会加重咽部的疼痛,所以需要注意给予清淡、易吞咽的食物。 鼻塞、流涕:部分患者会出现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这是由于鼻腔黏膜受到病毒感染后发生炎症反应,导致鼻腔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从而引起鼻塞和流涕。儿童的鼻腔相对较窄,鼻塞可能会影响其呼吸,尤其是在睡眠时,可能会出现呼吸不畅的情况,需要保持鼻腔通畅。 三、其他症状 乏力:患者会感觉全身疲倦、没有力气,活动耐力明显下降。这是因为感染病毒后,机体的代谢紊乱,能量消耗增加,同时身体需要调动免疫系统来对抗病毒,也会消耗大量能量,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乏力症状。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感染甲流后乏力症状可能会更为明显,需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来促进身体恢复。 头痛:部分患者会出现头痛症状,疼痛程度因人而异。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可能会波及头部的神经、血管等,导致头痛。儿童头痛时可能难以准确表达,可能会出现哭闹、烦躁等表现,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和头痛情况。 不同人群感染甲流后的症状可能会有所差异,例如儿童感染甲流后除了上述常见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相对较多见的情况;而老年人感染甲流后发生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可能会出现肺炎等并发症,症状可能更为复杂和严重,如呼吸困难等。如果出现疑似甲流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诊断,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10-14 16:07:12
  • 咳嗽伴有气喘与气短,感觉憋闷无法喘过气是怎么回事

    呼吸系统疾病相关原因有支气管哮喘与遗传过敏等因素致气道慢性炎症发作有过敏原或家族史、COPD常见于长期吸烟致气道及肺组织慢性炎症气流受限有慢性咳嗽咳痰及进行性气短、肺炎由病原体感染致肺炎症有缺氧表现伴发热咳痰、ARDS由感染创伤等致肺弥漫性损伤有进行性呼吸困难、异物吸入多见于儿童有明确呛入史;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关原因有左心衰竭因泵血功能减退致肺循环淤血有端坐呼吸等表现多有基础心脏病史、肺栓塞因栓子阻塞肺动脉致通气血流失调有呼吸困难胸痛等;其他原因有过敏反应接触过敏原致气道高反应性有喘憋;儿童需重点排查异物吸入及明确过敏原来避免,老年人需关注慢性呼吸及心血管疾病定期监测基础病,有基础疾病人群需遵医嘱规范治疗控制基础病及时调整方案。 一、呼吸系统疾病相关原因 1.支气管哮喘:多与遗传、过敏等因素相关,气道呈现慢性炎症状态,发作时气道平滑肌痉挛、黏膜水肿及分泌物增多,致使气道狭窄,引发咳嗽、气喘、气短及憋闷感,往往有过敏原接触史(如花粉、宠物毛发等)或家族过敏史。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常见于长期吸烟人群,气道及肺组织发生慢性炎症,气道结构重塑,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基础上出现逐渐加重的气短、喘息,活动后症状多明显加剧。 3.肺炎:肺部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发炎症,炎症影响肺组织的气体交换功能,导致机体缺氧,从而出现咳嗽、气喘、气短伴憋闷感,常伴有发热、咳痰等表现。 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可由感染、创伤等多种因素引起,肺组织弥漫性损伤,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肺水肿、肺不张等,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咳嗽伴喘憋,病情通常较为危重。 5.异物吸入:多见于儿童,异物阻塞气道部分或全部,影响通气,突发呛咳、气喘、气短及憋闷,有明确异物呛入史。 二、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关原因 1.左心衰竭:心脏泵血功能减退,肺循环淤血,使肺组织顺应性降低,气体交换受阻,出现气短、喘息、咳嗽,常伴有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等表现,多有基础心脏疾病史(如冠心病、心肌病等)。 2.肺栓塞:血栓等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肺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影响气体交换,突发呼吸困难、胸痛、咳嗽伴喘憋,部分患者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高危因素。 三、其他原因 1.过敏反应: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后,机体发生Ⅰ型超敏反应,气道出现高反应性,表现为咳嗽、气喘、气短、憋闷,有明确过敏原接触史。 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需重点排查异物吸入可能,若出现突发呛咳、喘憋,应立即就医排查;过敏反应导致的喘憋需明确过敏原并避免再次接触。 老年人:需关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COPD)及心血管疾病(如心衰),定期监测基础病控制情况,出现喘憋加重时及时就诊。 有基础疾病人群:如本身患有哮喘、心衰等疾病者,需严格遵循医嘱规范治疗,控制基础病,当症状加重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自行增减药量。

    2025-10-14 16:05:1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