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肺淋巴管肌瘤病、乳糜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弥漫性肺间质疾病、肺部肿瘤等呼吸内科常见病及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刘杰,医学博士(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目前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原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工作,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近20年。担任多项学术任职,具体包括:Director of Guangzhou LAM clinic of American LAM Foundation、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淋巴疾病专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罕见病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学会罕见病分会现任呼吸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委员、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呼吸科主任(2014-2015)、华南区肺淋巴管肌瘤病专病门诊创始人、负责人。2003年全程参与抗击非典第一线医疗工作,荣获“广东省抗击非典三等功”及“广州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光荣称号。展开
个人擅长
肺淋巴管肌瘤病、乳糜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弥漫性肺间质疾病、肺部肿瘤等呼吸内科常见病及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
  •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分四型,甲型和乙型常季节性流行。临床表现起病急,有高热等全身及呼吸道症状,儿童等有特殊或不典型表现,可致并发症。诊断靠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分一般、对症、抗病毒。预防包括接种疫苗及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避免人群聚集等,重点人群优先接种,各人群有相应预防要点。 流感的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通常起病急,主要症状为高热(体温可达39-40℃)、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同时可伴有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儿童可能表现为高热惊厥等特殊情况,婴幼儿流感的症状往往不典型,可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病情特点:流感的全身症状相对较重,病程一般为3-7天,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有基础疾病的人群,病情可能会较为严重。 流感的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如近期接触过流感患者等)和临床表现进行初步诊断。 实验室检查: 病毒核酸检测:采用实时荧光RT-PCR等方法检测呼吸道标本中的流感病毒核酸,是常用的快速诊断方法,阳性结果可明确诊断为流感病毒感染。 病毒抗原检测:如胶体金法等,可快速检测抗原,但敏感性相对核酸检测较低。 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中的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若抗体水平呈4倍或以上升高,可有助于回顾性诊断。 流感的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患者需要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对于儿童,要特别关注其体温变化和精神状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 对症治疗:高热时可给予退热治疗,如使用物理降温(温水擦浴等)或合适的退热药物,但需注意儿童用药的特殊性,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咳嗽咳痰明显者可给予止咳祛痰药物。 抗病毒治疗:发病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奥司他韦等,但需严格掌握用药指征,根据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等情况合理选用。 流感的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6月龄-5岁儿童、60岁及以上老年人、特定慢性病人群、医务人员、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等重点人群应优先接种流感疫苗。儿童接种疫苗时要按照儿童的年龄和剂量规范接种。 一般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口鼻等。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如必须前往,可佩戴口罩。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加强健康管理,提高自身免疫力,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老年人要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减少在寒冷环境中的暴露时间;儿童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营养,增强体质。

    2025-10-14 15:23:10
  • 急性哮喘治疗方法

    急性哮喘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有速效β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茶碱类药物;非药物治疗包括氧疗和脱离诱发因素;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妊娠期患者治疗各有注意事项,儿童优先吸入剂型、密切观察病情及心理,老年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氧疗,妊娠期谨慎选药权衡利弊。 一、急性哮喘的药物治疗 1.速效β受体激动剂:是缓解急性哮喘症状的首选药物,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通过激动气道平滑肌的β受体,舒张支气管平滑肌,迅速缓解哮喘症状,有吸入、口服和静脉剂型,吸入剂型起效快,全身副作用少。 2.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通过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起到舒张支气管作用,与β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可增强支气管舒张作用,适用于夜间哮喘及痰多的患者。 3.茶碱类药物:如氨茶碱,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还有强心、利尿、扩张冠状动脉、兴奋呼吸中枢和呼吸肌等作用,但需要注意其治疗窗较窄,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需监测血药浓度,儿童使用时要尤其谨慎,因其对茶碱的清除率较快,需根据年龄调整剂量。 二、急性哮喘的非药物治疗 1.氧疗:对于有低氧血症的急性哮喘患者,应给予氧疗,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3%-95%,儿童患者要注意氧流量的控制,避免氧流量过高对呼吸道产生不良刺激。 2.脱离诱发因素:应尽快让患者脱离诱发哮喘发作的环境,如过敏原、刺激性气体等,对于有明确过敏原的患儿,要避免再次接触相关过敏原,成年人也要尽量远离工作环境中可能诱发哮喘的化学物质等。 三、特殊人群急性哮喘治疗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急性哮喘治疗时,在药物选择上要优先考虑吸入剂型的药物,减少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如沙丁胺醇的吸入剂型是儿童急性哮喘缓解症状的常用药物。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病情变化,因为儿童对哮喘症状的表达可能不准确,需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且要注意儿童的心理状态,安抚儿童情绪,避免因紧张加重哮喘症状。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使用药物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服用降压药等,使用茶碱类药物时要注意监测,因为茶碱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老年患者急性哮喘发作时,氧疗要注意控制氧浓度,避免高浓度吸氧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加重,要根据血气分析等结果调整氧疗方案。 3.妊娠期患者:妊娠期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时,药物选择要谨慎,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例如,吸入性的β受体激动剂相对较为安全,在使用任何药物前都要充分评估药物对胎儿的潜在风险与哮喘发作对胎儿的不良影响,权衡利弊后进行治疗,同时要密切监测胎儿的情况。

    2025-10-14 15:22:20
  • 来月经感冒发烧怎么办

    月经期间感冒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保证休息、补充水分、观察病情变化、调整饮食来应对,物理降温适用于体温未超38.5℃时,要保证休息助身体恢复,多喝温开水补充水分,监测体温及症状变化,饮食选清淡易消化且含维C食物,避免辛辣油腻刺激食物。 一、物理降温 1.适用情况及操作:如果月经期间感冒发烧,体温未超过38.5℃,可先采用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这些部位血管丰富,有助于散热,每次擦拭10分钟以上,可帮助降低体温。对于儿童,由于其皮肤较为娇嫩,擦拭时要注意力度轻柔,水温适宜,避免冻伤。 2.原理:温水蒸发会带走身体热量,从而起到降温作用,这是基于物理的热传递原理,通过增加散热来调节体温。 二、保证休息 1.重要性:月经期间身体相对虚弱,感冒发烧时更需要充足的休息。休息可以让身体的免疫系统更好地发挥作用来对抗感冒病毒。成年人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儿童则需要更长时间的睡眠,一般幼儿需12-14小时,学龄儿童需10-12小时。 2.影响因素及应对:若因工作等原因无法保证休息,会影响身体恢复,使感冒发烧症状加重。此时应尽量创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减少外界干扰。 三、补充水分 1.必要性:发烧会使身体丢失较多水分,月经期间身体也需要充足的水分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多喝温开水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排出毒素。一般每天饮水量不少于1500-2000毫升。 2.特殊人群:儿童新陈代谢快,更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可少量多次饮用,避免一次饮用过多引起呕吐等不适;老年人由于肾功能等生理功能有所减退,也应适当控制饮水量,遵循少量多次原则,防止心脏等器官负担过重。 四、观察病情变化 1.监测体温:定期测量体温,了解体温变化情况。如果体温持续升高超过38.5℃,或者伴有咳嗽加重、头痛剧烈、呼吸困难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对于儿童,家长要密切关注其精神状态,因为儿童病情变化可能较为迅速,若出现精神萎靡等情况要立即就医。 2.记录症状:记录感冒发烧的其他症状,如鼻塞、流涕、咽痛等的变化情况,以便就医时能准确向医生描述病情,帮助医生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五、饮食调整 1.适宜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可以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柠檬、猕猴桃等,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身体恢复。对于儿童,要注意食物的软烂程度,方便消化吸收;老年人则要考虑食物的营养搭配和易消化性。 2.禁忌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胃肠道负担,不利于身体在感冒发烧时期的恢复。例如辣椒、油炸食品等应尽量避免。

    2025-10-14 15:20:21
  • 积食发烧与感冒发烧区别

    积食发烧与感冒发烧在病因、症状表现、诊断鉴别及治疗原则上均有不同,积食发烧多因饮食不节致脾胃失调郁热,有消化系统症状、中低热,以消食导滞等为治;感冒发烧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有呼吸道症状、体温可高可低,病毒感染多对症支持,细菌感染需用抗生素,可通过相关表现及检查鉴别,需区分二者采取正确应对措施保障儿童健康。 感冒发烧:主要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病毒如鼻病毒、流感病毒等,细菌如溶血性链球菌等。不同性别儿童在感冒发烧的易感性上无明显差异,但不同年龄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程度不同,感染概率和感染后表现有别,幼儿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更易因感冒发烧就诊。 症状表现方面 积食发烧:除了发热外,常伴有消化系统相关症状,如腹胀、腹痛、食欲不振、口臭、大便酸臭或便秘等。体温多为中低热,一般不超过39℃。各年龄儿童均可能出现这些表现,但幼儿因表达能力有限,可能更以腹胀、哭闹等方式体现。 感冒发烧:除发热外,多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流涕、鼻塞等。体温可高可低,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可能为中低热,细菌感染可能导致高热。不同年龄儿童感冒发烧时呼吸道症状表现有差异,年长儿可能能明确表述咳嗽等症状,幼儿可能更多以鼻塞、呼吸急促等体现。 诊断鉴别方面 积食发烧: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了解饮食情况,结合症状表现,一般可初步判断。若进行相关检查,可能发现腹部触诊有胀满感,实验室检查一般无特异性的感染指标异常,如血常规中白细胞等多无明显升高(细菌感染导致的积食发烧可能有白细胞升高等,但需与单纯感冒发烧鉴别)。 感冒发烧:根据呼吸道症状及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可辅助判断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时血常规多提示白细胞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常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可通过这些检查与积食发烧进行鉴别。 治疗原则方面 积食发烧:以消食导滞为主,可通过调整饮食,如让儿童适当减少进食量,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米粥等。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消食化积的中药制剂等。非药物干预是主要方式,低龄儿童尤其要注意避免过度喂养导致积食。 感冒发烧: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多为自限性,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如发热时体温不超过38.5℃且儿童一般情况良好,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若体温超过38.5℃,可根据年龄选择合适的退热措施(但需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药物)。细菌感染引起的感冒则需要使用抗生素等进行抗感染治疗。不同年龄儿童在退热措施选择和药物使用禁忌上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总之,积食发烧与感冒发烧在病因、症状、诊断及治疗上均有不同,通过详细区分有助于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保障儿童健康。

    2025-10-14 15:18:51
  • 不明原因持续咳嗽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的咳嗽变异性哮喘因气道慢性炎症和高反应性致夜间或凌晨等发作加重常因接触过敏原等诱发无明显喘息但有长期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通常由鼻部疾病引起鼻腔分泌物倒流刺激咽喉致咳常伴鼻部症状且晨起或体位变化时可能加重,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因胃酸等反流刺激食管上段致咳肥胖妊娠进食过饱等易诱发部分患者消化道症状不典型仅表现为咳嗽,感染后咳嗽多数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史呼吸道感染后气道黏膜受损修复致咳持续时间不等发病机制与气道炎症神经敏感性增高有关,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因气道内嗜酸性粒细胞异常浸润致气道炎症引起刺激性干咳痰液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胸部影像学多无明显异常,肺部肿瘤尤其是支气管肺癌肿瘤刺激支气管黏膜致刺激性干咳可伴痰中带血消瘦等中老年人长期吸烟需警惕;非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的心因性咳嗽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呈慢性过程情绪平稳时咳嗽可能减轻需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后考虑。 一、呼吸系统疾病相关 (一)咳嗽变异性哮喘 是哮喘的特殊类型,主要因气道存在慢性炎症和高反应性,导致持续咳嗽。多在夜间或凌晨发作或加重,常因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冷空气等诱发,患者多无明显喘息症状,但气道炎症持续存在可引起长期咳嗽。 (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通常由鼻部疾病引起,如鼻炎、鼻窦炎等。鼻腔分泌物会倒流至咽喉部,持续刺激咽喉部黏膜引发咳嗽。患者常伴有鼻塞、流涕、打喷嚏等鼻部症状,且咳嗽在晨起或体位变化时可能加重。 (三)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因胃酸和其他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刺激食管上段的咳嗽感受器,从而引起咳嗽。肥胖、妊娠、进食过饱等因素易诱发,患者可能伴有烧心、反酸等消化道症状,但部分患者消化道症状不典型,仅表现为咳嗽。 (四)感染后咳嗽 多数患者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史,如感冒等。呼吸道感染后,气道黏膜受损,修复过程中可能出现持续咳嗽,一般持续3-8周,但部分患者可能更长时间不愈,其发病机制与气道炎症、神经敏感性增高有关。 (五)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气道内嗜酸性粒细胞异常浸润,导致气道炎症,引起持续咳嗽。患者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胸部影像学多无明显异常,咳嗽通常为刺激性干咳。 (六)肺部肿瘤 尤其是支气管肺癌,肿瘤刺激支气管黏膜可引起持续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可伴有痰中带血、消瘦等表现,中老年人长期吸烟等高危因素者需高度警惕。 二、非呼吸系统疾病相关 (一)心因性咳嗽 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如紧张、焦虑等情绪可诱发或加重咳嗽。其咳嗽特点为呈慢性过程,情绪平稳时咳嗽可能减轻,常需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后才能考虑此诊断。

    2025-10-14 15:17:3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