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肺淋巴管肌瘤病、乳糜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弥漫性肺间质疾病、肺部肿瘤等呼吸内科常见病及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刘杰,医学博士(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目前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原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工作,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近20年。担任多项学术任职,具体包括:Director of Guangzhou LAM clinic of American LAM Foundation、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淋巴疾病专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罕见病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学会罕见病分会现任呼吸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委员、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呼吸科主任(2014-2015)、华南区肺淋巴管肌瘤病专病门诊创始人、负责人。2003年全程参与抗击非典第一线医疗工作,荣获“广东省抗击非典三等功”及“广州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光荣称号。展开
个人擅长
肺淋巴管肌瘤病、乳糜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弥漫性肺间质疾病、肺部肿瘤等呼吸内科常见病及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
  • 感冒好后一直干咳怎么回事

    感冒后可能引发干咳,原因包括感染后咳嗽(呼吸道黏膜修复需时致气道敏感性增高)、气道高反应性(感冒病原体感染诱发气道对刺激更敏感)、合并鼻后滴漏综合征(鼻腔炎症致分泌物倒流刺激咽喉)、肺炎(少数感冒后干咳可能合并肺部炎症)、咳嗽变异性哮喘(感冒可能触发其发作)。处理上一般要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湿润等,干咳持续不缓解或伴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治疗。 一、感染后咳嗽 1.发病机制:感冒时呼吸道黏膜受到损伤,即使感冒症状已缓解,但气道黏膜的修复需要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持续干咳。例如,有研究表明,上呼吸道感染后,气道的敏感性增高,导致咳嗽反射持续存在。 2.人群特点: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生,儿童可能因为自身气道发育等因素,感染后咳嗽的表现可能相对更明显一些,不过成人也不少见。一般有感冒病史,之后出现干咳。 二、气道高反应性 1.产生原因:感冒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可能诱发气道高反应性,使得气道对各种刺激因素更加敏感,从而引起干咳。比如,冷空气、刺激性气味等都可能诱发咳嗽。 2.人群情况: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存在,有感冒病史是重要的诱因,一些本身有过敏体质的人群可能更容易出现气道高反应性相关的干咳。 三、合并其他疾病 1.鼻后滴漏综合征 机制:感冒可能引起鼻腔黏膜炎症,分泌物倒流至咽部,刺激咽喉部引起干咳。例如,鼻腔分泌物中的炎症介质等刺激咽喉感受器,导致咳嗽反射。 人群:各年龄均可发生,有感冒后鼻腔仍有不适、分泌物倒流感觉的人群易出现。 2.肺炎 情况:少数感冒后干咳可能是合并了肺炎,虽然感冒初愈,但肺部可能存在炎症未完全消退的情况。肺炎引起的干咳可能伴有发热、咳痰等其他表现,但也有部分可能仅有干咳。不同年龄人群肺炎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肺炎可能症状更不典型,而成人相对更易察觉一些异常表现。 3.咳嗽变异性哮喘 关联:感冒可能是诱发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因素之一。感冒后气道炎症等情况可能触发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作,表现为长期干咳。这种情况在有哮喘家族史或者本身有过敏倾向的人群中更易出现,各年龄均可发病。 四、处理建议 1.一般处理:对于感染后咳嗽等情况,要注意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等。对于儿童,要特别注意保持呼吸道湿润,可适当多喝温水等。 2.就医情况:如果干咳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发热、呼吸困难、咳痰带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例如,儿童出现干咳伴有呼吸急促等情况,成人干咳持续超过2-3周仍不缓解等,都需要及时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胸片、肺功能等,以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2025-10-14 15:04:26
  • 支气管扩张咳血如何治疗

    支气管扩张咳血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体位引流、营养支持)、药物治疗(止血药物、抗感染治疗)、手术治疗(有适应证和禁忌证),还有特殊人群(儿童、老年、妊娠期)注意事项,一般治疗中咳血患者避免剧烈活动,大量咳血不宜体位引流;药物治疗根据情况选止血药和抗感染药;手术有相应适应证和禁忌证;特殊人群治疗需考虑各自特点。 营养支持:保证患者摄入充足的营养,以维持机体正常功能,增强抵抗力。尤其是对于长期咳血导致身体消耗较大的患者,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 药物治疗 止血药物 垂体后叶素:可收缩小动脉,减少肺血流量,从而达到止血目的。但高血压、冠心病、孕妇禁用。 酚妥拉明:为α受体阻滞剂,能扩张血管,降低肺血管阻力,减少肺血流量。对于垂体后叶素禁忌的患者可选用,常见不良反应有低血压等。 氨基己酸、氨甲苯酸等抗纤维蛋白溶解药:通过抑制纤维蛋白溶解过程发挥止血作用,适用于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的出血。 抗感染治疗 支气管扩张患者常因气道防御功能受损,容易合并感染,感染又是导致咳血的重要诱因。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如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风险时,可选用抗假单胞菌的抗生素,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 手术治疗 适应证:对于反复大量咳血,经内科治疗无效,病变局限且无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例如病变局限在一侧肺叶或一侧肺段,经充分评估后可进行肺叶或肺段切除术。 禁忌证:存在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无法耐受手术;病变广泛累及双侧肺;合并其他严重基础疾病不能耐受手术等情况为手术禁忌证。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支气管扩张咳血时,由于其气道较窄,更易发生窒息。在治疗过程中,体位引流需谨慎操作,密切观察呼吸情况。药物选择上要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器官发育的药物,止血药物的使用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剂量标准,根据体重等进行精确计算。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在使用止血药物时需密切监测血压等指标变化。手术治疗需充分评估其心肺储备功能,因为老年患者心肺功能相对较弱,手术风险可能较高。同时,老年患者营养状况可能较差,需加强营养支持,以促进术后恢复。 妊娠期患者:妊娠期支气管扩张咳血的治疗需特别谨慎。止血药物的选择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垂体后叶素禁忌使用,可选择相对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如酚妥拉明等,但也需密切监测孕妇血压等情况。手术治疗一般在妊娠中期相对安全,但也需充分权衡手术对妊娠和胎儿的影响,以及不手术对孕妇病情的影响。

    2025-10-14 15:03:03
  • 超重过度喘息的原因是什么

    超重人群因胸腹部脂肪堆积增加胸廓运动阻力致气道受压通气受限、肺容积及顺应性改变,肥胖致慢性炎症使炎症因子升高致气道变窄高反应性,心脏负担加重致心源性喘息、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伴代谢问题干扰呼吸调节,且儿童胸廓发育受限、青少年运动耐量下降、女性激素影响、基础病史者病情加重。 一、气道结构与功能改变 超重人群胸腹部脂肪堆积显著,可增加胸廓运动阻力,气道受压导致通气受限。例如,脂肪组织堆积于颈部可能压迫气道,使气道管径减小,气流通过阻力增大,引发喘息症状。同时,超重者肺容积可能改变,肺顺应性下降,影响正常呼吸功能,易出现过度喘息表现。 二、炎症反应介导 肥胖状态下机体处于慢性炎症状态,炎症因子如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等水平升高。这些炎症因子可导致气道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使气道变窄,诱发气道高反应性,从而增加喘息发生的可能性。例如,长期慢性炎症持续刺激气道,会使气道对各种刺激的敏感性增强,轻微刺激即可引发过度喘息。 三、心肺功能受影响 1.心脏负担加重:超重使心脏需泵送更多血液以满足全身代谢需求,心脏负荷增加,可能导致心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时,肺循环淤血,影响气体交换,引发心源性喘息。 2.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超重影响肺的通气功能,同时可能伴随肺血管结构改变,导致肺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衡,气体交换效率降低,机体缺氧,刺激呼吸中枢,出现过度喘息来代偿缺氧状态。 四、代谢因素干扰 超重常伴随胰岛素抵抗等代谢问题,影响呼吸系统的正常调节机制。例如,代谢异常可干扰呼吸肌的能量供应及神经调节,导致呼吸肌功能下降,呼吸动力不足,进而表现为过度喘息。同时,代谢紊乱可能影响气道上皮细胞的正常功能,加重气道炎症和狭窄,促进喘息发生。 五、不同人群特点影响 儿童:儿童超重可能影响胸廓正常发育,限制胸廓扩张,降低肺容量,运动时更易出现喘息;且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肥胖相关炎症对其气道的影响更显著。 青少年:青少年超重时运动耐量下降,活动后氧耗增加,而肺通气功能相对不足,易因缺氧出现过度喘息;此外,青少年心理因素可能因超重受影响,间接影响呼吸状态。 女性:女性激素水平等生理特点使超重时呼吸系统更易受影响,如雌激素可能参与气道炎症调节,超重女性气道炎症反应可能更明显,增加喘息风险。 有基础病史者:若本身有哮喘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超重会加重气道炎症和狭窄程度,显著增加过度喘息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有心血管基础病的超重者,心功能受肥胖影响更突出,心源性喘息风险更高。

    2025-10-14 15:02:00
  • 哮喘病能治彻底吗

    哮喘目前不能完全彻底根治,但通过有效管理和规范治疗多数患者可达到临床控制,其治疗目标是控制症状等,影响控制效果的因素有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哮喘有不同注意事项,通过科学规范治疗、避诱发因素及个性化管理可很好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哮喘的治疗目标与现状 哮喘的治疗主要目标是控制症状,减少发作,维持正常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防止病情恶化。虽然无法彻底根治,但通过长期规范的治疗,很多患者可以实现良好的控制。例如,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规律使用控制药物等措施,能有效减少哮喘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 影响哮喘控制效果的因素 年龄:儿童哮喘通过规范治疗,一部分患者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系统等发育完善,有可能减少发作甚至临床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持续到成年;老年人哮喘由于身体机能下降等因素,控制相对复杂些。 性别:一般来说性别不是决定哮喘能否控制良好的关键因素,但不同性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因个体差异对药物的反应略有不同。 生活方式: 饮食:不合理的饮食可能诱发哮喘发作,比如食用某些过敏食物。而健康均衡的饮食有助于维持身体良好状态,辅助哮喘控制。 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但剧烈运动可能诱发哮喘发作,所以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环境因素:长期暴露在污染的空气、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环境中会加重哮喘病情,避免这些不良环境因素有助于哮喘的控制。 病史:如果哮喘病史较短,病情相对较轻,通过及时规范治疗,控制效果通常较好;而病史较长、病情较重且有多次严重发作史的患者,控制起来相对更具挑战性,但也可以通过优化治疗方案等手段改善预后。 特殊人群哮喘的注意事项 儿童哮喘: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优先考虑对生长发育影响小的治疗方案,同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症状变化,严格按照医嘱规律用药,避免接触过敏原,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如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等,以减少哮喘发作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老年哮喘: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哮喘时要充分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要定期评估肺功能等指标,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适度运动要在心肺功能允许范围内,饮食要易于消化且营养均衡,家属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帮助患者做好哮喘的日常管理。 总之,哮喘虽然不能彻底根治,但通过科学规范的治疗、避免诱发因素以及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个性化的管理措施,能够很好地控制病情,让患者拥有较好的生活质量。

    2025-10-14 15:01:37
  • 发烧跑步可以退烧吗

    发烧时跑步不能退烧还可能有害,不同人群发烧跑步均有相应危害,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发烧跑步分别有不同不良影响,发烧时正确处理方法包括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观察病情,体温超38.5℃伴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 一、发烧时跑步不能退烧且可能有害 发烧时身体处于应激状态,跑步会进一步增加身体的代谢负担。从生理机制来讲,发烧是身体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的一种反应,此时身体需要休息来调动免疫系统发挥作用。运动时,身体会释放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这可能会干扰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不仅不能帮助退烧,还可能导致病情加重。例如,有研究表明,过度运动在发烧期间会使炎症反应加剧,不利于身体恢复。 二、不同人群发烧时跑步的危害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群体 儿童的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发烧时跑步的危害更为显著。儿童发烧时跑步可能会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因为儿童的体温调节能力不如成人,运动时水分流失更快,而他们自身的补液能力有限。而且儿童在发烧时身体比较脆弱,跑步会增加心肺等器官的负担,可能引发惊厥等更严重的问题。所以儿童发烧时绝对不可以跑步,应让儿童卧床休息,密切观察体温变化等情况。 (二)青少年群体 青少年虽然身体机能相对较好,但发烧时跑步也会影响身体恢复。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发烧时身体需要能量来对抗疾病,跑步会消耗大量能量,不利于身体储备能量来应对病原体。同时,青少年在发烧跑步后可能会出现疲劳感加剧、恢复时间延长等情况,影响学习和日常生活。 (三)成年人群体 成年人发烧时跑步同样不利于健康。成年人发烧跑步可能会使体温进一步升高,因为运动产生热量,而发烧时身体散热功能可能受到一定影响,两者叠加会让体温难以下降。而且成年人发烧跑步后可能会出现肌肉酸痛、体力不支等情况,影响后续的工作和生活。如果成年人本身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发烧时跑步还可能诱发心血管事件,如心肌缺血等。 三、发烧时正确的处理方法 (一)物理降温 可以采用温水擦浴的方法,用32-34℃的温水擦拭患者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通过水分蒸发来带走热量,帮助降温。对于儿童,可以用湿毛巾敷额头等。 (二)补充水分 发烧时身体会丢失大量水分,需要多喝温开水,也可以适当喝一些淡盐水,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三)观察病情 密切关注体温变化以及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咳嗽、头痛、呕吐等。如果体温超过38.5℃,且持续不退或者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等进一步的处理。

    2025-10-14 15:00:5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