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肺淋巴管肌瘤病、乳糜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弥漫性肺间质疾病、肺部肿瘤等呼吸内科常见病及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
向 Ta 提问
-
感冒怎么传染
感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不同人群感冒传染有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易在集体场所传播需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等,老年人免疫力低病情重要减少去密集场所等,孕妇特殊状态要注意防护,免疫力低下人群易感染且病情重要加强防护。 飞沫传播:是感冒传播的主要途径。当感冒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时,会产生含有病毒的飞沫。这些飞沫可以在空气中悬浮一段时间,其他人吸入含有病毒的飞沫后,就有可能被感染。例如,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一个感冒患者打了个喷嚏,周围的人就有较大的几率吸入带有病毒的飞沫而被传染。 接触传播:接触被感冒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后,再接触自己的口、鼻或眼睛等黏膜部位也会导致感染。比如,感冒患者用过的餐具、毛巾等物品上可能残留病毒,健康人接触这些物品后,若不注意手部卫生,用手触摸了自己的眼睛、鼻子等,就容易被感染。 不同人群感冒传染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更容易受到感冒病毒的侵袭。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中,儿童之间接触频繁,感冒传播风险较高。家长应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等。同时,儿童的生活环境要保持通风良好,减少病毒在室内的积聚。 老年人:老年人往往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感冒病毒后病情可能较重,且更容易传染给他人。老年人应尽量减少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果家中有人感冒,要注意与老年人隔离,照顾感冒患者时最好佩戴口罩。 孕妇:孕妇的身体处于特殊状态,免疫力相对较弱,感冒后如果病情较重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一定影响。孕妇在感冒流行季节要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注意个人卫生,接触公共物品后要及时洗手。如果身边有人感冒,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减少被传染的几率。 免疫力低下人群:如患有艾滋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人群,本身免疫力低下,更容易感染感冒病毒,且感染后病情可能较为严重,传播给他人的风险也相对较高。这类人群要格外注意防护,尽量避免接触感冒患者,保持生活环境清洁卫生,加强营养以提高自身免疫力。
2025-10-14 13:34:58 -
新冠后咳嗽一直不好是什么原因怎么治
新冠后咳嗽常见原因有气道炎症持续、感染后咳嗽及合并鼻窦炎、胃食管反流病等其他疾病,治疗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湿润等一般处理、咳嗽剧烈时用止咳药等药物治疗及针对合并疾病处理,特殊人群中儿童要避免用不适合止咳药优先非药物,老年需考虑基础病谨慎用药,妊娠期女性要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药优先非药物手段缓解症状。 一、新冠后咳嗽一直不好的常见原因 1.气道炎症持续:新冠病毒感染可引发气道黏膜炎症反应,炎症因子持续刺激气道,导致咳嗽迁延不愈。研究表明,部分患者气道炎症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从而使咳嗽长时间存在。 2.感染后咳嗽:新冠感染后,呼吸道上皮细胞受损,神经末梢暴露,对外界刺激敏感性增高,引发持续咳嗽。一般感染后咳嗽持续3-8周,但部分患者可能超过此时限。 3.合并其他疾病:若合并鼻窦炎,鼻腔分泌物倒流刺激咽喉可导致咳嗽持续;若合并胃食管反流病,胃酸反流刺激气道也会引起咳嗽迁延。 二、新冠后咳嗽的治疗 1.一般处理: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粉尘等;多喝水,清淡饮食,保证充足休息;对于合并鼻窦炎的患者,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以减少鼻腔分泌物对咽喉的刺激。 2.药物治疗:若咳嗽剧烈影响生活,可考虑使用止咳药物(如右美沙芬等),但需注意儿童等特殊人群用药禁忌,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若合并气道高反应性,可考虑使用支气管舒张剂等,但具体药物使用需遵循临床指南。 3.针对合并疾病处理:若合并胃食管反流病,需进行相应的抑酸等治疗;若合并其他疾病,则针对具体疾病进行针对性处理。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需特别注意避免使用不适合的止咳药物,优先采用非药物手段缓解咳嗽,如增加空气湿度、保证充足水分摄入等,以降低药物对儿童机体的潜在影响。 老年患者:需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用药时更需谨慎,选择对基础疾病影响小的治疗方式,密切关注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不适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妊娠期女性: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治疗药物,优先通过非药物手段缓解咳嗽症状,以最大程度保障妊娠期女性及胎儿的安全。
2025-10-14 13:33:39 -
新冠几天能退烧
大部分普通新冠病毒感染者轻症下2-3天始体温下降一般不超7天基本退烧,儿童多数2-3天但体温波动频繁需物理降温且避免低龄儿童用成人药,老年人因机能下降免疫力弱退烧时间相对延长3-5天超一周未缓解或有异常要就医,有基础疾病患者退烧时间受基础疾病影响可能5-7天甚至更久需留意基础疾病症状变化,退烧期间都要保证充足休息多饮水,若持续高热不退或有严重不适要及时就医。 一、普通感染者退烧时间 大部分普通新冠病毒感染者,轻症情况下通常在感染后2~3天开始出现体温下降趋势,一般不超过7天可基本退烧。这是因为人体免疫系统在识别并应对病毒过程中,经过2~3天的免疫反应启动及调控,体温逐渐回归正常。 二、特殊人群退烧时间差异 (一)儿童 儿童感染新冠后,退烧时间个体差异存在,但多数也在2~3天左右。由于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退烧过程中可能出现体温波动相对频繁的情况,需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优先采用非药物方式如适当减少衣物、用温水擦拭额头等物理降温方法辅助退热,且要避免低龄儿童随意使用成人退热药物。 (二)老年人 老年人因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相对较弱,感染新冠后退烧时间可能相对延长,一般在3~5天左右。老年人退烧过程中要尤其注意监测体温变化,同时需关注基础疾病的状况,若退烧时间超过一周仍未缓解或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三)有基础疾病的患者 本身患有慢性肺部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新冠后退烧时间会受基础疾病影响而延长,可能需要5~7天甚至更久。这类患者在退烧过程中除关注体温外,还需密切留意基础疾病相关症状的变化,如呼吸困难、乏力等加重情况时,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评估和处理。 三、退烧相关注意事项 无论是哪种人群,退烧期间都应注意保证充足休息、多饮水,以促进身体代谢和恢复。同时,需明确退烧是身体对抗病毒的一个阶段表现,若体温持续高热不退或伴随其他严重不适症状(如持续剧烈咳嗽、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无论何种人群都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2025-10-14 13:33:13 -
得新冠可以洗澡吗
新冠患者中轻症及无症状身体状况允许可洗澡需注意水温时间并及时擦干保暖,重症患者极度虚弱暂不建议洗澡待病情稳定经评估专人陪同,儿童患者需家长协助在温暖环境缩短时间包裹保暖,老年患者洗澡需人陪同注意水温时间保暖,有基础疾病者先评估身体状况允许时有人陪同并保持浴室通风良好。 一、轻症及无症状感染者情况 若感染者为轻症或无症状,身体状况允许时可洗澡。需注意水温保持在38~40℃较为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身体。洗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15分钟内,洗完后应迅速用干燥的毛巾擦干身体并及时穿上保暖衣物,防止因着凉导致病情加重。这是因为适当清洁身体可保持皮肤卫生,且正常水温及短暂洗澡过程一般不会对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者的病情产生明显不良影响,但要避免长时间洗澡引发体力过度消耗。 二、重症患者情况 重症新冠患者身体极度虚弱,免疫力严重低下,此时不建议立即洗澡。因为洗澡过程中可能会消耗体力,增加心肺等器官的负担,甚至可能诱发病情恶化。需待患者病情稳定,经医生评估认为身体状况允许后,再谨慎考虑洗澡事宜,且洗澡时需有专人陪同,确保安全。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年龄较小的儿童得新冠后洗澡需由家长协助。应选择在温暖的环境中进行,洗澡时间尽量缩短,洗完后快速用柔软的毛巾包裹并保暖。由于儿童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洗澡过程中易出现体温波动,所以要特别注意保暖,避免因洗澡导致着凉而加重病情。 老年患者: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洗澡时需有人陪同,防止滑倒等意外发生。水温维持在38~40℃,洗澡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洗完后及时穿戴保暖衣物。老年人免疫力和体力相对较差,长时间洗澡或受凉都可能对身体恢复产生不利影响。 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新冠患者,得新冠后能否洗澡需先评估基础疾病控制情况及身体当前耐受程度。若身体不适或基础疾病处于不稳定状态,则不建议洗澡;若身体状况允许洗澡,需在有人陪同下进行,且要保持浴室通风良好但避免直吹冷风,防止因缺氧或温度变化引发基础疾病发作。
2025-10-14 13:32:23 -
过敏性鼻炎引发哮喘的原因
过敏性鼻炎与哮喘属同一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遵循同一理念,鼻炎发作时炎症介质经鼻后滴漏等激活下呼吸道炎症细胞致气道相关反应,鼻支气管有共同神经纤维反射影响,遗传易感性协同发病,儿童气道未熟鼻炎引发哮喘风险高需早期干预,过敏史人群气道高反应需规避过敏原等抗炎。 一、病理机制的连续性 过敏性鼻炎与哮喘在病理上属于同一气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遵循“同一气道,同一疾病”的理念。鼻黏膜与支气管黏膜在解剖学上相连,过敏性鼻炎时鼻黏膜的炎症可通过鼻后滴漏、神经反射等途径波及下呼吸道,引发下气道炎症反应,逐步发展为哮喘。 二、炎症介质的扩散作用 过敏性鼻炎发作时,鼻黏膜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如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等。这些炎症介质可经鼻后滴漏进入下呼吸道,激活下呼吸道的炎症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促使其释放更多炎症因子,导致气道黏膜水肿、黏液分泌增加、平滑肌收缩,进而引发哮喘症状。 三、神经反射的交叉影响 鼻黏膜和支气管黏膜存在共同的神经纤维支配,形成神经反射弧。过敏性鼻炎时,鼻黏膜的炎症刺激可通过神经反射传导至支气管,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气道狭窄,增加哮喘发作的可能性。例如,鼻黏膜的刺激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地引起支气管收缩。 四、遗传因素的协同作用 遗传易感性在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发生中具有协同作用。研究表明,某些基因同时参与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发病机制,携带相关遗传标记的个体更易同时罹患两种疾病。例如,涉及Th1/Th2细胞平衡的基因多态性可能同时影响鼻黏膜和支气管黏膜的免疫反应,导致两种疾病的关联。 五、不同人群的特殊风险 儿童群体:儿童气道尚未发育成熟,鼻黏膜与支气管黏膜的连接更为紧密,过敏性鼻炎引发哮喘的风险更高。需重视儿童过敏性鼻炎的早期干预,如避免接触过敏原、规范控制鼻黏膜炎症,以降低哮喘发生风险。 过敏史人群:有过敏性鼻炎病史的人群,其气道处于持续高反应状态,接触过敏原时更易诱发哮喘。此类人群应严格规避过敏原,定期监测鼻黏膜及气道炎症情况,及时采取抗炎措施。
2025-10-14 13: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