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肺淋巴管肌瘤病、乳糜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弥漫性肺间质疾病、肺部肿瘤等呼吸内科常见病及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刘杰,医学博士(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目前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原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工作,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近20年。担任多项学术任职,具体包括:Director of Guangzhou LAM clinic of American LAM Foundation、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淋巴疾病专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罕见病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学会罕见病分会现任呼吸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委员、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呼吸科主任(2014-2015)、华南区肺淋巴管肌瘤病专病门诊创始人、负责人。2003年全程参与抗击非典第一线医疗工作,荣获“广东省抗击非典三等功”及“广州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光荣称号。展开
个人擅长
肺淋巴管肌瘤病、乳糜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弥漫性肺间质疾病、肺部肿瘤等呼吸内科常见病及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
  • 去痰的食物?

    去痰的食物有很多,比如平时常见的白萝卜、雪梨、冬瓜、陈皮和柚子等,可以将陈皮泡进热水中饮用或者也可以用雪梨来制作成冰糖雪梨水,因为梨子性寒,具有一定的去火、润肺止咳和祛痰的功效。其次,痰多期间还可以买一些白萝卜来制作成萝卜汤喝,将萝卜切成丝状,煮的过程中少点盐,饮用后能够起到很好的理气化痰作用。此外,冬瓜汤也是去痰不错的选择。

    2025-03-29 22:06:28
  • 电子烟能戒烟吗

    这个电子烟,我的认为是这样的,电子烟起到戒烟的可能性应该是非常非常小,为什么,我们可以这么说,首先这个电子烟,它形状比较像烟,然后还确实冒烟,我知道确实是冒烟的,而且它应该有一定的尼古丁的含量,从这两个角度上来说,我觉得如果把它作为一个戒烟的手段可能不太科学,为什么呢?首先我刚才说了,这个吸烟,烟草成瘾它不光是一个生物学上的或者医学上的问题,它还是一个社会文化和行为方面的问题,那么你手里拿着这个电子烟本身就是一个夹着烟卷的动作,首先从这个角度上就是对他心理上的一种满足。那么你想想,这个如果是用来戒烟的话,那它应该是一个过渡的东西,这个电子烟应该是我们用来过渡的,而实际上很多患者吸电子烟吸着吸着,吸一段时间又会觉得这个电子烟太麻烦了,得了,扔一边去吧,还是抽烟好,就又开始手上夹着真的烟了,就是它从这个行为上来说没有任何的改变,而且从这个吸烟的成分上来说,这个烟草的成分,吸食的成分发生改变了,这一点是远远做不到的,所以说用电子烟来戒烟的可能性应该是非常非常低。 

    2025-03-28 09:32:37
  • 肺炎常见的病原体有哪些

    肺炎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非典型病原体等,不同病原体在不同人群中引发肺炎的情况各异,儿童免疫系统未熟易感染,老年人有基础病且临床表现不典型,免疫抑制人群易感染特殊病原体,需针对不同人群进行相应病原体检测以指导治疗。 一、细菌病原体 1.肺炎链球菌 是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在儿童和老年人中较为常见,可引起大叶性肺炎等。多项研究表明,肺炎链球菌感染会导致肺部炎症反应,引发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其在痰液培养等检查中可被检测到。 2.金黄色葡萄球菌 无论是社区获得性还是医院获得性肺炎都可能由其引起。多见于儿童,尤其是患有基础疾病或免疫力低下的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多种毒素和酶,导致肺部组织坏死、形成脓肿等,病情相对较重,在痰培养或血液培养中可发现该菌。 3.流感嗜血杆菌 也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尤其在儿童中。它可引起支气管肺炎等,常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在呼吸道分泌物培养中可检测到该菌。 二、病毒病原体 1.流感病毒 包括甲型、乙型流感病毒等。流感病毒感染可引起流行性肺炎等,在冬春季节较为多见,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和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流感病毒感染后,除了有流感的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外,还可导致肺部炎症,通过呼吸道标本检测可发现流感病毒。 2.腺病毒 可引起小儿肺炎等,在儿童群体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婴幼儿。腺病毒肺炎病情相对较重,病程较长,在咽拭子、痰液等标本中可检测到腺病毒。 3.呼吸道合胞病毒 是引起儿童尤其是婴幼儿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在冬春季高发,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婴幼儿感染后症状相对较重,表现为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在呼吸道分泌物中可检测到该病毒。 三、非典型病原体 1.肺炎支原体 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可引起支原体肺炎。起病相对较缓,症状主要为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可伴有发热等。通过血清学检查(如支原体抗体检测)以及呼吸道标本的PCR检测等可发现肺炎支原体感染。 2.肺炎衣原体 也可导致肺炎,尤其在儿童和年轻人中。感染后症状相对较轻,可表现为咳嗽、咽痛等,通过血清学检测和呼吸道标本检测可明确诊断。 特殊人群情况 1.儿童 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例如,婴幼儿由于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更容易发生病毒和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对于儿童肺炎,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儿童病情变化较快。在病原体检测方面,儿童肺炎可能需要更及时准确的检测来指导治疗,如通过鼻咽拭子等标本进行多种病原体的联合检测。 2.老年人 老年人往往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免疫力相对较低。老年人肺炎的病原体可能更为复杂,除了常见的肺炎链球菌等细菌外,也可能有病毒、非典型病原体等混合感染。老年人肺炎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如发热不明显,而以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非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在诊断时需要全面考虑,进行详细的病原体检测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3.免疫抑制人群 如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艾滋病患者等,其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特殊病原体,如真菌等。对于免疫抑制人群的肺炎,病原体检测需要更加细致和全面,可能需要进行真菌学检测等,因为这类人群发生真菌感染性肺炎的风险较高。

    2025-10-14 16:48:38
  • 躺下来胸闷气短咳嗽怎么办

    躺下来胸闷气短咳嗽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胃食管反流病等,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儿童肺炎等可致儿童出现该症状,老年人多种慢性病共存更需重视,应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应对措施,特殊人群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可能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一)心血管系统疾病 1.心力衰竭 发病情况:多见于老年人,有基础心血管病史者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等易发生。心脏功能减退,躺平后回心血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导致胸闷气短咳嗽。 应对措施:应及时就医,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改善心脏功能的治疗,如使用利尿剂等,但具体药物使用需遵医嘱。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限制钠盐摄入。 2.心律失常 发病情况:各年龄段均可发生,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有心脏基础疾病者易出现。心律失常时心脏跳动节律或频率异常,影响心脏泵血功能,躺卧时可能加重不适。 应对措施:需进行心电图检查明确心律失常类型。如果是偶发的良性心律失常,可通过休息、缓解压力等改善;如果是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需要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如安装起搏器等,具体由医生判断。 (二)呼吸系统疾病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发病情况:多见于长期吸烟的中老年人。患者气道存在慢性炎症,气道狭窄,肺功能下降,躺平后气道分泌物引流不畅,加重胸闷气短咳嗽。 应对措施:进行肺功能检查等。治疗上可给予支气管舒张剂缓解气道痉挛,如沙丁胺醇等(具体药物需遵医嘱),同时要戒烟,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如缩唇呼吸等。 2.支气管哮喘 发病情况:各年龄段均可发病,过敏体质者、有哮喘家族史者易患。接触过敏原等诱因后,气道出现高反应性炎症,躺卧时可能诱发哮喘发作,出现胸闷气短咳嗽。 应对措施:进行过敏原检测等。发作时可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缓解症状(具体药物需遵医嘱),平时要避免接触过敏原,规律使用控制药物。 (三)其他原因 1.胃食管反流病 发病情况:各年龄段均可发生,肥胖、晚餐过饱者易出现。躺平后胃酸反流刺激食管,可引起胸闷气短咳嗽,常伴有烧心等症状。 应对措施:进行胃镜等检查。患者应避免晚餐过饱,睡觉时可将床头抬高,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必要时使用抑酸药物等(具体药物需遵医嘱)。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1.发病情况:儿童躺下来胸闷气短咳嗽可能是呼吸道感染等原因引起,如肺炎等。儿童肺炎多由病毒、细菌感染导致,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患病。 2.注意事项: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体温等情况。如果儿童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等情况,应立即就医。避免给儿童食用易引起过敏的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按照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进行护理,如避免儿童接触烟雾等刺激物。 (二)老年人 1.发病情况: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多种慢性疾病共存,如上述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躺下来胸闷气短咳嗽更需引起重视。 2.注意事项:老年人应定期进行体检,了解自身健康状况。生活中要注意适度运动,如散步等,但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避免加重心脏和肺部负担。如果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

    2025-10-14 16:46:52
  • 感冒脸红脸烫但不发烧这是怎么回事

    感冒时出现脸红脸烫但不发烧的情况与血管扩张因素、体温调节的局部差异、神经调节因素、炎症介质与局部反应有关,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基础疾病人群受这些因素影响表现不同。 一、血管扩张因素 感冒时,身体的免疫系统被激活,会释放一些如组胺等物质,这些物质可能导致外周血管扩张。脸部的皮肤比较薄,血管丰富,当血管扩张时,就会出现脸红脸烫但不发烧的情况。例如,有研究表明在感冒炎症反应过程中,组胺等介质的释放是引起局部血管扩张的常见原因之一,进而使得脸部呈现红脸烫的表现。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的血管调节相对更为敏感,在感冒时可能更容易出现因血管扩张导致的脸红脸烫;对于老年人,血管弹性等因素可能也会影响这种表现,但机制类似。 二、体温调节的局部差异 虽然整体体温未达到发烧程度,但局部的体温调节可能存在差异。脸部的血液循环较为旺盛,在感冒时,局部的炎症等刺激可能使脸部的体温调节出现相对活跃的情况。比如,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的局部炎症反应,可能主要影响到脸部的局部体温状态,而身体其他部位的体温调节还未出现明显的整体升高。对于不同性别,在感冒时这种局部体温差异的表现并无显著性别特异性差异,但个体之间可能存在差异。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的人感冒时,由于烟草对血管等的影响,可能会影响脸部血管对炎症刺激的反应,从而影响脸红脸烫的程度;而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相对可能表现程度有所不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人,感冒时脸部血管扩张相关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可能会对其基础病情产生一定影响,需要更关注局部表现与整体健康的关联。 三、神经调节因素 感冒时,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可能参与其中。比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被打破,可能影响脸部血管的状态。当副交感神经相对兴奋时,可能导致脸部血管舒张,出现脸红脸烫。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感冒时神经调节的波动可能更明显;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功能衰退,对感冒时神经调节变化的适应能力下降,也会影响脸红脸烫的情况。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血管的调节,在感冒时可能使脸红脸烫的表现有所不同。生活方式中,长期精神压力大的人,感冒时神经调节的稳定性更易受影响,可能加重脸红脸烫的症状。有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的人群,感冒时神经调节相关的异常可能被放大,需要特别留意并及时评估。 四、炎症介质与局部反应 感冒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感染部位产生的炎症介质会作用于脸部组织。除了组胺外,还有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质参与。这些炎症介质会刺激脸部的神经末梢等,导致脸部出现脸红脸烫的现象。对于儿童,由于免疫系统相对不成熟,感冒时炎症介质引发的局部反应可能更突出;老年人由于免疫功能衰退,炎症反应的进程和表现可能与年轻人不同,但同样会出现因炎症介质导致的脸红脸烫。不同性别在面对炎症介质时,身体的反应机制相似,但个体对炎症介质的敏感性可能有差异。生活方式中,经常接触过敏原的人,感冒时炎症介质的释放可能更强烈,从而加重脸红脸烫;有过敏体质的人群在感冒时需更关注脸部这种特殊表现与过敏相关炎症的关联。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群,感冒时炎症介质的异常反应可能与自身免疫状态相互影响,要谨慎对待脸部的这种表现。

    2025-10-14 16:44:0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