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玲霞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乳腺癌、甲状腺癌、鼻炎癌以及肺癌等恶性肿瘤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乳腺癌、甲状腺癌、鼻炎癌以及肺癌等恶性肿瘤的诊治。展开
  • 做副乳手术有什么危害吗

    副乳手术可能存在感染、出血与血肿、瘢痕形成、乳房形态改变、感觉异常等危害,感染风险约1%-5%,基础疾病患者更高;出血概率0.5%-2%,生理期女性风险升高;瘢痕体质者易异常增生,正常人群瘢痕3-6个月逐渐改善;操作不当会致乳房形态改变,影响心理;手术可能损伤神经致感觉异常,部分人长期存在。 出血与血肿:手术过程中若损伤血管,可能导致出血,进而形成血肿。较小的血肿可能会自行吸收,但较大的血肿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清除。一般来说,传统开放副乳手术出血概率相对较低,但也存在一定风险,约为0.5%-2%。年轻女性如果处于生理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导致血管脆性增加,术中术后出血风险也会相应升高。 瘢痕形成:手术切口会留下瘢痕,对于瘢痕体质的人来说,瘢痕可能会异常增生,形成明显的瘢痕疙瘩,影响美观。正常人群中,手术瘢痕一般会在术后3-6个月逐渐变平、颜色变淡,但仍可能在皮肤表面留下痕迹。女性在术后如果不注意切口的护理,如沾水、搔抓等,也可能影响瘢痕的恢复,加重瘢痕增生的可能性。 乳房形态改变:手术操作不当可能会影响乳房的外观形态,如双侧副乳切除不完全导致两侧乳房不对称,或者切除组织过多造成乳房局部凹陷等情况。这就要求手术医生有丰富的经验,能够精准地判断切除组织的量。对于年轻女性,可能会因为乳房形态的改变而产生心理压力,影响心理健康。 感觉异常:手术过程中可能会损伤乳头、乳晕周围的神经,导致术后出现局部感觉减退、麻木等异常感觉。这种感觉异常一般在术后3-6个月可能会逐渐改善,但也有部分人可能会长期存在。例如,未婚未育的女性如果出现乳头感觉异常,可能会担心影响今后的哺乳等功能,但实际上一般对哺乳功能影响不大,不过会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担忧。

    2025-10-14 12:50:24
  • 产后哺乳期适合穿哪种胸罩

    产后哺乳期胸罩材质宜优先选棉质以保透气舒适,款式要求无钢圈且前开扣方便哺乳,尺寸需定期测量适配来分散乳房重量,舒适性上肩带要宽度适中且整体贴合无紧绷感,特殊人群需综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以助乳房健康与哺乳顺利。 一、材质选择 产后哺乳期胸罩材质宜优先选择棉质面料,棉质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有效吸收汗液,保持乳房局部干爽,减少因潮湿引发皮肤不适甚至感染的风险。研究表明,棉质材料与皮肤的相容性佳,可降低对敏感肌肤的刺激,适合产后乳房处于敏感状态的哺乳期女性。 二、款式要求 1.无钢圈设计:钢圈可能会压迫乳腺组织,影响乳汁分泌及乳腺导管通畅,无钢圈款式能避免对乳房的过度束缚,保障乳房血液循环正常。 2.前开扣式:前开扣设计极大地方便了哺乳期女性随时进行哺乳操作,无需完全脱下胸罩,减少因频繁穿戴调整带来的不便,同时也能维持乳房温度,利于婴儿哺乳。 三、尺寸适配 哺乳期乳房会随乳汁分泌量变化而改变大小,因此需定期测量乳房尺寸,选择能够完全包裹乳房且提供适度支撑的胸罩尺寸。合适的胸罩尺寸应能均匀分散乳房重量,避免因尺寸不合适导致肩带下滑或胸部压迫等问题。 四、舒适性考量 肩带部分应选择宽度适中的款式,过窄的肩带易造成肩部勒痕,而宽度适宜的肩带可分散乳房重量对肩部的压力;同时,胸罩整体应贴合胸部曲线,无紧绷感,确保哺乳期女性活动自如且乳房处于舒适状态。 五、特殊人群提示 哺乳期女性个体差异较大,乳房大小、泌乳量等情况不同,选择胸罩时需综合自身实际情况调整。例如,乳房较大的哺乳期女性更需注重胸罩的支撑性;乳房较为敏感的人群则应优先选择材质柔和的胸罩,以降低皮肤刺激风险。总之,科学合理选择产后哺乳期胸罩对乳房健康及哺乳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2025-10-14 12:49:09
  • 乳腺纤维瘤怎么治疗?

    乳腺纤维瘤对直径小于1厘米无明显症状且生长缓慢尤其青春期女性可定期乳腺超声监测瘤体变化,手术指征为直径大于1厘米、短期内迅速增大或有强烈手术意愿,方式有留瘢痕的传统开刀和创伤小恢复快的微创旋切,孕期哺乳期需谨慎权衡手术,乳腺超声是监测常用检查可助判断治疗及方式。 一、观察等待 对于直径小于1厘米、无明显症状且生长缓慢的乳腺纤维瘤,尤其适用于青春期女性(此阶段乳腺组织发育可能影响手术操作),可定期(每3-6个月)进行乳腺超声检查监测瘤体变化,密切关注瘤体大小、形态等变化情况,若瘤体无明显增大或其他异常表现,可继续观察。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当乳腺纤维瘤直径大于1厘米,或短期内迅速增大,或患者有强烈手术意愿时可考虑手术。 2.手术方式: 传统开刀手术:适用于较大的纤维瘤,能完整切除瘤体,但会留下一定瘢痕。 微创旋切手术: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部分合适的病例,手术时需考虑患者年龄、乳腺外观等因素,比如年轻女性可能更倾向微创方式以减少瘢痕影响美观。手术时需综合考虑患者年龄、乳腺外观等因素,如年轻女性为避免影响乳房外观,可能优先选择微创旋切手术。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期女性:若乳腺纤维瘤在孕期迅速增大,需评估手术时机,因为孕期手术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等,需谨慎权衡手术利弊。 哺乳期女性:若纤维瘤影响哺乳或有异常变化,也要谨慎选择手术方式及时机,需综合考虑哺乳需求和瘤体情况,优先保障哺乳功能的同时评估瘤体处理方案。 四、辅助检查的作用 乳腺超声是监测纤维瘤的常用检查方法,能清晰显示瘤体的位置、大小、内部回声等情况,帮助医生判断是否需要治疗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通过定期超声检查动态观察瘤体变化,为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2025-10-14 12:48:32
  • 乳癌后切除单边乳房的影响

    乳癌后单边乳房切除会致身体外观不对称影响自我形象认知不同人群受影响程度有别,多数患者会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身体外观改变及疾病复发担忧是因,还会引发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干扰日常活动,且患侧缺失后对侧患癌风险略升整体复发转移监测需更密切特殊病史者要严遵随访方案。 一、身体外观影响 乳癌后单边乳房切除会造成身体外观的明显不对称,这种变化会直接影响患者的自我形象认知。对于不同年龄层,年轻女性可能因乳房外观对社交互动、情感表达等方面更为敏感,而老年患者可能相对更能接受外观变化,但仍会对日常生活中的衣着选择等产生限制;性别方面,女性患者受此影响的心理调适需求更突出,需通过辅助器具(如义乳等)来一定程度改善外观状况。 二、心理影响 多数接受单边乳房切除的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研究表明,身体外观的改变是引发心理负面情绪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对疾病复发的担忧也会加重心理负担。女性患者在情感表达上更倾向于寻求社会支持,年龄较小的患者可能面临自我认同发展的特殊挑战,需要家人、医护人员及专业心理辅导的综合支持来缓解心理压力。 三、功能影响 单边乳房切除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是常见并发症之一,会影响上肢的活动范围与力量,进而干扰患者的日常活动,如穿衣、提物等。对于生活方式中经常进行上肢高强度运动的患者,淋巴水肿的发生可能更易加重,需通过康复训练等非药物干预措施来维持上肢功能,降低淋巴水肿的影响程度。 四、长期健康风险 患侧乳房缺失后,对侧乳房患癌风险可能较正常人群略有上升,同时整体乳腺癌复发转移的监测需更加密切。有家族乳腺癌病史等特殊病史的患者,需严格遵循定期体检、影像学检查等随访方案,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并及时干预。

    2025-10-14 12:47:50
  • 乳房增生症状有哪些

    乳房增生表现为乳房呈双侧周期性疼痛随月经周期波动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差异、可出现单发或多发质地韧边界不清随月经周期改变的肿块、少数患者有淡黄色或无色浆液性乳头溢液血性需警惕且不同时期人群症状有特点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可加重症状需调整生活方式。 一、乳房疼痛 乳房疼痛是乳房增生常见症状之一,多呈现双侧乳房周期性疼痛,疼痛程度随月经周期波动,月经前疼痛往往加重,月经后逐渐缓解。疼痛性质多样,可为胀痛、刺痛或隐痛等,部分患者疼痛可向腋下、肩背部放射。不同年龄段人群疼痛表现有差异,例如年轻女性因激素波动相对更敏感,疼痛可能相对更明显;更年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剧烈变化,疼痛特点可能更为复杂。 二、乳房肿块 乳房可出现单发或多发肿块,形态多为结节状、片状或条索状,质地韧,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可推动。肿块大小随月经周期改变,月经前肿块通常增大、变硬,月经后则缩小、变软。育龄期女性因激素周期性变化显著,肿块的周期性变化相对更为典型。 三、乳头溢液 少数患者会出现乳头溢液,多为淡黄色或无色浆液性溢液,通常在挤压乳房时可流出。一般情况下为非血性溢液,若出现血性溢液需高度警惕是否存在其他病变,需进一步检查明确。青春期女性乳房增生与青春期激素变化相关,症状可能随青春期发育逐渐缓解;育龄期女性因激素波动明显,症状相对更典型;更年期女性因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较大,乳房增生症状可能更复杂,需密切关注症状变化;孕期及哺乳期女性乳房增生属正常生理现象,但部分女性可能因激素变化出现疼痛等症状,一般产后随激素恢复多可缓解。此外,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加重乳房增生症状,建议此类人群调整生活方式以缓解症状。

    2025-10-14 12:46:1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