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玲霞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乳腺癌、甲状腺癌、鼻炎癌以及肺癌等恶性肿瘤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乳腺癌、甲状腺癌、鼻炎癌以及肺癌等恶性肿瘤的诊治。展开
  • 乳头痛,乳头翘起是什么原因

    乳头疼痛翘起可因青春期发育激素变化致衣物摩擦、哺乳期婴儿吸吮不当致损伤、乳头湿疹接触过敏原引发炎症、外伤撞击挤压、乳腺增生内分泌失调、乳头局部细菌感染等引起,青春期女性应选舒适棉质内衣减少摩擦,哺乳期要掌握正确哺乳姿势并保持乳头干燥,乳头湿疹者需找避免过敏原且清洁并遵医嘱用药,外伤或感染者要及时评估处理严重时就医。 一、生理性因素 (一)青春期发育 青春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显著变化,雌激素水平升高会刺激乳腺导管及乳头周围组织增生,导致乳头逐渐凸起,此阶段若乳房发育过程中衣物摩擦乳头等,可出现轻度疼痛,属于正常生理现象,随青春期发育进程多可逐渐缓解。 (二)哺乳期 哺乳期女性因婴儿吸吮等机械刺激,乳头易受损伤,若婴儿吸吮姿势不当或吸吮时间过长,可引发乳头皲裂、炎症等,表现为乳头疼痛、翘起,同时可能伴有乳头局部红肿等情况,与哺乳过程中乳头反复受到摩擦、牵拉等有关。 二、局部皮肤问题 (一)乳头湿疹 过敏体质者接触过敏原(如内衣材质、洗浴用品等)后,乳头部位可发生变态反应性炎症,出现乳头瘙痒、疼痛、翘起,局部皮肤可见红斑、渗出、脱屑等表现,潮湿环境易诱发或加重该情况,因过敏原刺激引发乳头皮肤的免疫炎症反应所致。 三、外伤因素 乳头受到外力撞击、挤压等外伤时,乳头组织受损,可出现疼痛、翘起,局部可能伴有肿胀、淤血等表现,明确有外伤史是其重要特征,由外力直接作用导致乳头组织结构损伤引起。 四、乳腺疾病相关 (一)乳腺增生 内分泌失调致乳腺组织增生,部分患者可累及乳头相关神经,出现乳头疼痛,同时可伴有乳房胀痛等症状,疼痛多与激素水平波动相关,当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比例失调时,乳腺组织过度增生,刺激乳头神经引发不适。 五、感染因素 (一)乳头局部细菌感染 乳头局部皮肤破损后细菌入侵,引发炎症反应,表现为乳头红肿、疼痛、翘起,可能伴有脓性分泌物,细菌感染破坏乳头局部组织,导致炎症性改变,引起疼痛等不适。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青春期女性 应选择舒适、棉质的内衣,减少乳头与衣物的摩擦,若疼痛明显可通过轻柔按摩乳房等方式缓解,需关注自身发育进程,一般随青春期结束症状多可改善。 (二)哺乳期女性 需掌握正确哺乳姿势,哺乳后可使用清洁的纱布擦拭乳头并保持干燥,必要时可涂抹安全的乳头保护霜,避免婴儿过度吸吮导致乳头损伤,正确护理有助于减少乳头疼痛、翘起等情况发生。 (三)乳头湿疹患者 要积极寻找并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乳头清洁干燥,可在医生指导下局部使用温和的抗炎止痒药物(需遵医嘱选择合适药物),避免搔抓乳头加重损伤。 (四)有外伤或感染情况者 外伤后应及时评估乳头损伤程度,轻微损伤可局部清洁消毒,严重时需就医处理;感染患者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尽早就诊,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进行抗感染等治疗,避免自行盲目处理延误病情。

    2025-10-14 15:53:10
  • 乳腺癌的二期如何治疗

    二期乳腺癌有多种治疗方式,手术治疗包括乳房肿瘤切除术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辅助化疗常用AC、TAC等方案;术后放疗适用于腋窝淋巴结阳性等情况;内分泌治疗针对受体阳性患者;HER2阳性患者可行靶向治疗;老年患者治疗需关注身体耐受性,年轻患者要考虑生育功能保护和心理支持。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二期乳腺癌常见的手术方式之一,切除患侧乳房以及相关的淋巴结等组织。对于一些肿瘤较大或保乳效果不佳的患者采用该术式,能较为彻底地清除肿瘤组织及可能转移的淋巴结。 辅助化疗 化疗方案选择:常用的化疗方案有AC(多柔比星+环磷酰胺)、TAC(多西他赛+多柔比星+环磷酰胺)等。例如TAC方案,多西他赛通过抑制微管蛋白的聚合,阻止细胞有丝分裂;多柔比星嵌入DNA干扰转录过程,环磷酰胺是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破坏DNA结构和功能。一般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及基因表达情况等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通常需要进行多个周期的化疗,以杀灭体内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灶。 放疗 术后放疗:对于腋窝淋巴结阳性、肿瘤较大等情况的二期乳腺癌患者,术后常需进行放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的风险,放疗通过高能射线照射肿瘤区域及周围组织,杀灭残留的癌细胞。例如保乳术后患者,放疗能显著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内分泌治疗 适用情况:如果乳腺癌细胞受体(如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呈阳性,患者适合进行内分泌治疗。常用药物有他莫昔芬等,他莫昔芬能与雌激素竞争肿瘤细胞的雌激素受体,阻断雌激素对肿瘤细胞的刺激作用。对于绝经前和绝经后的患者用药方案有所不同,绝经前患者可能需要联合卵巢功能抑制等治疗,绝经后患者可单独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等药物。 靶向治疗 HER2阳性患者的靶向治疗:对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的二期乳腺癌患者,可采用靶向治疗药物如曲妥珠单抗等。曲妥珠单抗能特异性地结合HER2受体,阻断HER2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靶向治疗需要检测患者的HER2基因状态,只有HER2阳性的患者才能从靶向治疗中获益,且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二期乳腺癌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治疗时需更关注身体耐受性。化疗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要更加谨慎,因为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可能减退,药物代谢减慢,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放疗时也需注意对正常组织的保护,根据患者的心肺功能等情况综合评估治疗方案。 年轻患者:年轻患者可能更关注生育功能保护等问题。在化疗前可与患者沟通生育保存的相关事宜,对于需要化疗的年轻患者,可考虑在合适时机进行卵子或胚胎的冷冻保存等。同时,心理支持对于年轻患者也非常重要,因为疾病和治疗可能对其心理造成较大影响,需要专业的心理干预来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

    2025-10-14 15:52:29
  • 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常见症状包括乳房肿块、乳头溢液、皮肤改变、乳头乳晕异常和腋窝淋巴结肿大。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和分子标志物检测。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预后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激素受体和HER-2状态等因素有关。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检查、按医嘱治疗和随访、保持乐观心态。 1.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症状有哪些? 乳房肿块:是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最常见的症状,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 乳头溢液:部分患者可出现乳头溢液,多为血性、浆液性或水样。 皮肤改变:乳腺癌侵犯皮肤可出现酒窝征、橘皮样改变等。 乳头、乳晕异常:乳头回缩、抬高,乳晕颜色加深,甚至出现湿疹样改变。 腋窝淋巴结肿大:是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可出现腋窝淋巴结肿大、质硬、活动度差。 2.如何诊断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临床症状:通过自我检查或医生触诊发现乳房肿块、乳头溢液等症状。 影像学检查:包括乳腺X线摄影、超声、磁共振成像(MRI)等,可帮助发现乳房内的肿块及异常。 病理检查:通过手术或穿刺取得乳房肿块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金标准。 分子标志物检测:如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等,可帮助评估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治疗反应。 3.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手术治疗:包括乳房切除术、保乳手术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等。 放疗:用于术后辅助治疗或局部晚期肿瘤的治疗。 化疗:常用的化疗药物有紫杉醇、多西他赛、环磷酰胺等,可用于术后辅助治疗或晚期肿瘤的治疗。 内分泌治疗:适用于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常用的药物有他莫昔芬、来曲唑等。 靶向治疗:针对HER-2阳性的患者,常用的药物有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等。 4.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预后如何? 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预后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ER、PR、HER-2等指标有关。 早期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期、II期)经过规范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晚期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II期、IV期)的预后相对较差,但通过综合治疗,也可延长生存期。 5.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定期进行自我检查和体检,包括乳房检查、腋窝淋巴结检查等。 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随访,不要自行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 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可参加患者互助组织,与其他患者交流经验。 以上是关于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一些常见问题及解答,希望能对患者和家属有所帮助。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患有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建议及时就医,接受规范的治疗。

    2025-10-14 15:51:46
  • 月子里乳房有硬块而且疼怎么办

    月子里乳房有硬块且疼多因乳汁淤积或乳腺导管堵塞,可通过热敷、按摩、让宝宝多吸吮、使用吸奶器处理,剖宫产产妇操作要轻柔,高龄产妇和有乳腺病史产妇需更注重护理及及时就医。 一、原因分析 月子里乳房有硬块且疼通常与乳汁淤积密切相关。产妇若喂奶不规律、喂奶姿势不当等,可导致乳汁不能及时排空,乳汁在乳腺内积聚形成硬块,同时引发疼痛。此外,乳腺导管堵塞也可能造成这种情况,比如产妇内衣过紧、胸部受到压迫等,影响乳汁正常排出。 二、处理方法 1.热敷 可以用温热的毛巾敷在乳房硬块处,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热敷能够促进乳腺血液循环,帮助疏通乳腺导管,缓解疼痛和硬块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的产妇,热敷都是简单有效的非药物干预方法,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不适。 2.按摩 产妇洗净双手后,从乳房硬块周围向乳头方向轻轻按摩,按摩时力度要适中,以产妇能承受为宜。通过按摩可以帮助松动乳汁,促进乳汁排出。例如,产妇可采用环形按摩的方式,从乳房外侧向乳头方向打圈按摩,注意避开乳头和乳晕中心区域。不同生活方式的产妇都可尝试这种方法,但如果产妇有乳房感染等特殊病史,按摩时需更加轻柔,避免加重病情。 3.让宝宝多吸吮 鼓励宝宝多吸吮乳房硬块所在的一侧乳房。宝宝的吸吮刺激可以反射性地引起乳腺导管收缩和乳汁排出,有助于疏通堵塞的导管,消除硬块和疼痛。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产妇(只要处于月子期),让宝宝多吸吮都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宝宝的有效吸吮是解决乳汁淤积的关键措施之一,能根据产妇和宝宝的具体情况进行自然调节。 4.使用吸奶器 如果宝宝吸吮后仍有残留乳汁,可使用吸奶器将乳汁吸出。使用吸奶器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型号,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吸奶器能帮助排空乳房,减少乳汁淤积。但要注意吸奶器的使用频率和力度,避免过度使用导致乳头损伤等情况。对于有不同生活方式的产妇,如习惯使用吸奶器辅助的产妇,可合理利用吸奶器,但需正确操作以保证安全有效。 三、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剖宫产的产妇,在进行乳房按摩和热敷等操作时,要注意避免牵扯到腹部伤口,动作应相对轻柔。因为剖宫产产妇腹部有伤口,过度的牵拉或剧烈动作可能会引起伤口疼痛或影响伤口恢复。 高龄产妇在月子里出现乳房硬块疼痛时,更要注重乳腺的护理。高龄产妇身体恢复相对较慢,乳汁淤积可能带来的感染风险相对更高,所以在处理乳房硬块时要更加积极,严格遵循上述处理方法,如发现硬块长时间不缓解或伴有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有乳腺病史的产妇,如既往有乳腺增生等情况,月子里出现乳房硬块疼痛时,除了采取上述一般处理方法外,要更加密切观察硬块的变化情况。如果硬块持续不消失或疼痛加剧,应及时咨询医生,因为有乳腺病史的产妇发生乳腺问题的复杂性可能更高,需要专业医生进行更精准的评估和处理。

    2025-10-14 15:51:15
  • 乳房能挤出黄水是不是癌症

    乳房能挤出黄水可能是非癌症相关情况(如乳腺导管扩张症、乳腺囊性增生症)或癌症相关情况(如乳腺癌),可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乳腺超声、乳腺X线摄影、磁共振成像)、病理检查进一步评估,不同人群(育龄女性、中老年女性、有乳腺病史人群)有不同特点及应对建议,育龄女性防内分泌相关病、中老年女性防恶性肿瘤、有乳腺病史人群更需重视及时就医检查。 非癌症相关情况 乳腺导管扩张症: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是由于乳腺导管排泄障碍、异常物质积聚等引起导管扩张。患者可出现乳头溢液,多为棕黄色、灰色的粘稠液体,有时可呈黄水状,还常伴有乳晕下肿块、乳房疼痛等表现。 乳腺囊性增生症:与内分泌失调有关,主要是雌孕激素比例失调导致乳腺实质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患者可有乳房胀痛,同时可出现乳头溢液,液体可为淡黄色、黄绿色等,部分患者可挤出黄水。 癌症相关情况 乳腺癌:当乳腺癌细胞侵犯乳腺导管时,可能会引起乳头溢液,其中血性溢液相对多见,但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黄水状溢液。同时还可能伴有乳房肿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等表现,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出现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乳头凹陷等症状。 如何进一步评估 临床检查:医生会进行乳房的体格检查,包括触诊乳房肿块的情况、检查乳头溢液的性状等。 影像学检查 乳腺超声:可以初步判断乳房内是否有肿块以及肿块的性质,如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等情况,有助于筛选出可疑的病变。 乳腺X线摄影(钼靶):对于发现乳腺内的钙化等情况有一定优势,有助于评估乳腺组织的情况,辅助判断是否存在病变以及病变的性质。 磁共振成像(MRI):对乳腺病变的检出敏感性较高,尤其对于多中心、多灶性的病变以及评估乳腺癌的范围等有重要价值。 病理检查:如果发现有异常情况,可能需要通过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乳腺肿块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等获取病理组织进行检查,病理检查是明确病变性质的金标准,能够确定是否为癌症以及癌症的具体类型等。 不同人群的特点及应对建议 育龄女性:育龄女性出现乳房挤出黄水的情况,首先要考虑与内分泌相关的疾病,如乳腺囊性增生症等。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保持心情舒畅,因为内分泌失调可能与精神因素等有关。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评估。 中老年女性:中老年女性出现这种情况,要更加警惕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可能。应定期进行乳腺的自查和体检,一般建议40岁以上的女性每年进行一次乳腺钼靶检查等。一旦发现乳房挤出黄水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全面的评估检查。 有乳腺病史的人群:如果既往有乳腺良性疾病病史,如乳腺纤维瘤等,出现乳房挤出黄水的情况时,更要引起重视,因为有基础乳腺疾病的人群发生乳腺恶性病变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目前乳腺的状况。

    2025-10-14 15:50:2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