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玲霞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乳腺癌、甲状腺癌、鼻炎癌以及肺癌等恶性肿瘤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乳腺癌、甲状腺癌、鼻炎癌以及肺癌等恶性肿瘤的诊治。展开
  • 乳腺增生按摩哪些部位

    乳腺增生相关穴位中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可理气宽胸缓解其引发的胸部憋闷等不适,屋翳穴在第二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处可缓解乳腺增生相关乳房胀痛,天池穴在胸部第4肋间隙乳头外1寸处可促进乳腺周围气血循环辅助缓解不适,期门穴位于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属肝经穴位可调节肝经气血间接改善乳腺增生,太冲穴在足背第一二跖骨间第一跖骨底后方凹陷处可疏肝理气改善气机不畅问题,按摩仅为辅助缓解手段不能替代正规医疗,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孕期哺乳期及有严重乳腺疾病者不建议自行按摩乳腺相关部位,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造成局部损伤。 一、膻中穴 1.位置:位于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2.按摩作用:膻中穴属任脉,按摩此处可起到理气宽胸的作用,对于乳腺增生引发的胸部憋闷等不适有一定缓解效果,通过刺激该穴位,有助于调节胸部气血运行。 二、屋翳穴 1.位置:在第二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处。 2.按摩作用:按摩屋翳穴能够对乳腺局部的气血流通产生影响,有助于缓解乳腺增生相关的乳房胀痛等症状,其位置靠近乳腺区域,通过按摩可针对性地改善局部气血状态。 三、天池穴 1.位置:在胸部,第4肋间隙,乳头外1寸。 2.按摩作用:天池穴与乳腺部位关联紧密,按摩该穴位可促进乳腺周围气血循环,对乳腺增生带来的不适有辅助缓解作用,能帮助疏通局部经络气血。 四、期门穴 1.位置:位于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属肝经穴位。 2.按摩作用:期门穴是肝经的重要穴位,按摩此穴可调节肝经气血,因为乳腺增生与肝经气血不畅有一定关系,通过调节肝经气血,间接对乳腺增生起到改善作用。 五、太冲穴 1.位置:在足背,第一、二跖骨间,第一跖骨底的后方凹陷处。 2.按摩作用:太冲穴为肝经原穴,按摩太冲穴可疏肝理气,从整体上调节人体气机,进而对乳腺增生相关的气机不畅问题进行改善,由于乳腺增生与肝气郁结有密切联系,所以通过按摩太冲穴能从根源上辅助调节。 注意事项 按摩仅为辅助缓解乳腺增生不适的手段,不能替代正规医疗治疗。若乳腺增生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孕期女性、哺乳期女性以及患有严重乳腺疾病(如乳腺癌等)的人群不建议自行按摩乳腺相关部位,需在专业医生评估指导下进行,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因过度用力造成局部损伤等不良后果。

    2025-10-14 14:15:30
  • 乳腺癌确诊前有哪些症状

    乳腺癌局部症状有乳房多为单发质地较硬边缘不规则大部分无明显疼痛少数可有隐痛或刺痛,皮肤可出现酒窝征(因肿瘤侵犯Cooper韧带致缩短)及橘皮样改变(因癌细胞阻塞皮下淋巴管致淋巴回流障碍);乳头乳晕有乳头溢液(血性等异常液体需重视)、乳头回缩、乳头瘙痒乳晕皮肤发红等表现;腋窝早期可现同侧质地较硬可推动淋巴结肿大随病情进展渐粘连固定,且上述症状非乳腺癌特有发现异常需及时就医行乳腺超声、钼靶、磁共振成像及病理活检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一、乳房局部症状 1.乳房肿块:多为单发,质地较硬,边缘不规则,表面不光滑,大部分患者无明显疼痛,少数可有隐痛或刺痛。研究显示,约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房肿块为首诊症状,且肿块的质地、活动度等特征对初步判断有重要意义,例如肿块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提示病情可能进展。 2.乳房皮肤改变:可出现酒窝征,即乳房皮肤局部凹陷,是由于肿瘤侵犯Cooper韧带,使其缩短导致皮肤凹陷;还可能出现橘皮样改变,表现为乳房皮肤粗糙、毛孔粗大似橘子皮,这是因为癌细胞阻塞皮下淋巴管,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导致皮肤水肿,而毛囊处皮肤相对凹陷形成。 二、乳头乳晕改变 1.乳头溢液:可为血性、浆液性等异常液体溢出。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等,都应引起重视。有研究表明,血性溢液中乳腺癌的发生率较高。 2.乳头回缩:肿瘤侵犯乳头或乳晕下组织,可导致乳头偏向肿瘤一侧、乳头扁平、回缩、凹陷等。 3.乳头瘙痒、乳晕皮肤发红: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乳头瘙痒、乳晕皮肤发红等表现,可能是肿瘤局部刺激引起的炎症反应相关表现。 三、腋窝淋巴结肿大 早期可能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地较硬、可推动,随着病情进展,淋巴结可能逐渐粘连固定。这是因为乳腺癌细胞可通过淋巴途径转移至腋窝淋巴结,导致淋巴结肿大。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例如年轻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可能更易被忽视,而老年患者需更警惕淋巴结异常增大的情况。 需注意,上述症状并非乳腺癌所特有,一些良性乳腺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表现,但一旦发现乳房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如乳腺超声、乳腺X线摄影(钼靶)、磁共振成像(MRI)及病理活检等,以明确诊断,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2025-10-14 14:14:57
  • 隆胸后对哺乳有何危害

    隆胸对哺乳的影响分情况,假体隆胸中乳腺后放置假体可能压迫乳腺导管致乳汁排出不畅,手术创伤形成瘢痕也会增加哺乳障碍风险;自体脂肪隆胸对乳腺导管直接影响较小,但有脂肪吸收液化等并发症时会间接影响哺乳;无论是哪种隆胸手术均为有创操作,术后组织重塑、瘢痕等因素及个体身体状况、手术细节、术后恢复、年龄等都会综合影响哺乳,部分可正常哺乳部分会现乳汁分泌减少等问题需谨慎评估手术风险。 一、假体隆胸对哺乳的潜在影响 假体隆胸中假体放置位置主要有胸大肌后和乳腺后两种。若假体放置于乳腺后,可能会对乳腺组织及乳腺导管产生一定影响。在哺乳过程中,乳腺导管需正常通畅以排出乳汁,而乳腺后放置的假体可能会压迫乳腺导管,导致乳汁排出不畅,进而影响哺乳时乳汁的正常分泌与排出。此外,手术操作过程中对乳腺组织的分离、创伤等可能会在术后形成瘢痕,瘢痕组织可能会对乳腺导管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一定破坏,增加哺乳障碍的风险,但这种情况并非绝对发生,存在个体差异。 二、自体脂肪隆胸对哺乳的影响 自体脂肪隆胸是将自身其他部位的脂肪移植到乳房内。从理论上讲,其对乳腺组织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因为脂肪移植主要在皮下及乳腺后间隙等部位,对乳腺导管的干扰相对较少。然而,脂肪移植后可能存在脂肪吸收、液化等情况,若出现脂肪液化感染等并发症,可能会间接影响乳腺组织的正常功能,进而对哺乳产生一定不利影响,但这种概率相对假体隆胸而言较低。 三、手术相关因素对哺乳的综合影响 无论是假体隆胸还是自体脂肪隆胸,手术本身都属于有创操作,术后可能出现的炎症反应、组织修复过程中的变化等都可能对乳腺的正常生理功能产生一定干扰。例如,术后乳房局部的组织重塑、瘢痕形成的程度等因素都会影响乳腺在哺乳时的正常运作。不同个体的身体状况、手术操作细节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等都会导致最终对哺乳影响的差异,部分女性可能在隆胸后仍可正常哺乳,但也有部分女性会出现乳汁分泌减少、排出不畅等问题。同时,需要考虑到年龄因素,年轻女性进行隆胸手术可能对未来哺乳的潜在影响更为关键,因为其乳腺组织仍处于相对活跃的生理状态,手术带来的干扰可能对后续哺乳的影响更易显现;而对于已有哺乳经历或年龄较大的女性,手术对哺乳的影响相对可能有所不同,但总体仍需谨慎评估手术风险。

    2025-10-14 14:13:13
  • 哺乳时应如何挤奶

    挤奶前要清洁手部与乳房,手动挤奶需呈C形握乳房、向乳头方向挤压乳晕周围组织并轮换区域,电动挤奶要按说明安装部件、调节吸力档位并可按摩乳房,乳头皲裂者挤奶轻柔且可护理,乳腺炎者避开感染部位,挤奶频率量按需调整,器具用后需清洁消毒,乳汁储存在清洁密封容器并注意保存取用方法。 一、挤奶前准备 1.清洁手部与乳房:挤奶前应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洗净双手,然后用温水轻柔清洗乳房及乳头周围皮肤,去除污垢,保持局部清洁卫生,降低细菌污染风险。 二、挤奶方法 (一)手动挤奶 1.握持乳房:手掌和手指呈C形握住乳房,拇指和食指放在乳晕上方,其他手指托住乳房下方,注意避免挤压乳头根部以外区域。 2.挤压动作:轻柔地向乳头方向挤压乳晕周围组织,依次轮换乳房不同区域,每个区域挤压2-3次,确保乳汁充分排出。 (二)电动挤奶 1.设备准备:按照电动挤奶设备说明书正确安装部件,确保器具清洁且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2.操作设置:根据自身乳房情况调节合适的吸力档位,将吸奶罩稳妥覆盖住乳晕及部分乳房组织,启动设备进行挤奶,挤奶过程中可轻柔按摩乳房以促进乳汁流出。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乳头皲裂哺乳期妈妈 挤奶时应更加轻柔操作,手动挤奶时避免过度施压于皲裂部位,电动挤奶可选择较低吸力档位,防止加重乳头损伤,同时挤奶后可遵医嘱使用安全的乳头修复霜等进行局部护理,促进伤口愈合。 (二)乳腺炎哺乳期妈妈 挤奶时需注意避开感染部位,避免用力按压红肿疼痛区域,挤奶后可通过局部冷敷等方式缓解不适,若出现发热、乳房剧烈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勿自行盲目加大挤奶力度或时长。 四、挤奶频率与量的调整 挤奶频率和量应根据宝宝需求及乳房充盈情况调整,一般建议按需挤奶,若宝宝不能及时吸吮,每2-3小时可挤奶一次,以维持乳汁正常分泌量,同时要注意观察乳房胀满程度,避免过度挤奶导致乳房损伤。 五、器具清洁与储存 挤奶所用器具每次使用后需用肥皂水彻底清洗,再用清水冲净,然后高温消毒或按器具说明进行消毒处理,挤好的乳汁应储存在清洁、密封且经过消毒的储奶容器中,放置于冰箱冷藏或冷冻保存,冷藏的乳汁一般可保存24小时,冷冻的乳汁可保存3-6个月,取用储存乳汁时要注意遵循正确的解冻和加热方法,确保乳汁安全食用。

    2025-10-14 14:12:45
  • 乳房结节1cm要做手术吗

    乳房结节1cm是否需做手术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首先结节性质是关键,良性结节若无症状一般定期随访,有恶性征象则多需手术;患者自身情况也有影响,心理、生活方式、基础疾病等都会左右决策。 一、结节性质判断是关键 1.良性结节情况 影像学及其他检查初步判断:通过乳腺超声、钼靶等检查初步评估结节特征,若超声提示结节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纵横比小于1等,多考虑良性结节可能。例如,一项针对大量乳腺结节患者的超声回顾性研究显示,具有上述超声表现的良性结节占比较高。对于此类良性的1cm乳房结节,若没有明显症状,一般可以定期随访观察,通常每3-6个月复查乳腺超声,观察结节大小、形态等变化情况。 特殊人群情况:对于妊娠期女性发现的1cm乳房结节,需密切观察,因为妊娠可能会影响结节的变化,一般在产后再进一步评估是否需要手术;对于年龄较小的青少年女性,若结节考虑良性,也多先采取定期观察的策略,因为青少年乳房还在发育过程中,过度干预可能对乳房发育产生一定影响。 2.恶性结节情况 有恶性征象时需手术:如果乳腺超声或钼靶等检查发现结节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纵横比大于1、内部有微钙化等恶性征象,即使结节仅1cm,也高度怀疑恶性,通常需要进一步行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若病理证实为恶性,一般需要尽快手术治疗,如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等相关手术方式,具体手术方案需根据肿瘤分期等情况综合制定。 二、患者自身情况影响决策 1.心理因素:有些患者对乳房结节过度担忧,心理压力较大,即使结节初步考虑良性,也可能强烈要求手术以缓解心理负担,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患者意愿综合考虑是否手术。 2.生活方式因素:对于生活方式不规律、经常熬夜、精神压力大等情况的患者,若乳房结节1cm,在评估结节性质为良性后,可以建议先调整生活方式,观察一段时间再决定是否手术;而对于生活方式相对健康、心态较平和的患者,可能更倾向于先定期观察。 3.基础疾病情况:如果患者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身体状况较差,耐受手术的能力较弱,对于1cm乳房结节的处理会更加谨慎,需综合评估手术风险与不手术的潜在风险后再做决策;若患者基础疾病控制良好,则手术相关风险相对较低,可根据结节性质等情况更积极考虑手术。

    2025-10-14 14:11:4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