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间质性肺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
测量体温需要花费多少分钟
体温测量方法有腋下测温需5-10分钟靠皮肤热量传导儿童要确保夹紧老人要保证时间口腔测温通常3分钟舌下黏膜血流丰富快儿童等不能配合有被咬碎危险直肠测温大概1-3分钟直肠黏膜血流迅速快孕妇等特殊人群需遵专业医护指导。 一、不同体温测量方法所需时间及原理 (一)腋下测温 一般需要5-10分钟。腋下测温是通过体温计与腋下皮肤接触,利用皮肤表面的热量传导使体温计内的液体膨胀来显示体温。由于腋下有皮肤和脂肪层,热量传导相对较慢,因此需要足够时间让体温计充分吸收体温以获得准确结果。对于儿童,因活动较多可能影响测量,需确保体温计夹紧且测量时间维持5-10分钟;老年人若皮肤感觉不敏感,也应保证足够时间以保证测量准确性。 (二)口腔测温 通常需要3分钟左右。口腔测温时,体温计放置在舌下,口腔黏膜血流丰富且相对稳定,能较快传导体温,一般3分钟即可使体温计准确反映体温情况。但需注意,对于儿童或不能配合闭口的人群,不建议采用口腔测温,以防体温计被咬碎等危险。 (三)直肠测温 大概需要1-3分钟。直肠测温是将体温计插入直肠,直肠黏膜血流丰富,热量传导迅速,所以测量时间相对较短。但对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谨慎操作,遵循专业医护人员指导,避免因操作不当带来不适或风险。
2025-08-15 11:51:08 -
拍胸片多久出结果
拍胸片后出结果时间因情况而异,急诊拍胸片通常10-30分钟出初步影像结果,非急诊普通拍胸片一般1-2小时出报告,患者多的医院或患者自身病情复杂等情况会延长时间,如老年、长期吸烟等患者出结果可能更久。 急诊情况:若为急诊拍胸片,通常出结果较快,一般在10-30分钟左右就能拿到初步的影像结果,因为急诊患者病情往往比较紧急,需要尽快明确肺部等胸部情况以进行救治。对于儿童急诊拍胸片,由于儿童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医护人员会优先快速处理和出具结果,保障及时诊断和治疗。 非急诊普通情况 门诊普通拍胸片:大多数情况下,在拍完胸片后,影像科医生需要一定时间进行阅片、分析。一般在1-2小时左右可以拿到胸片的报告结果。但在一些患者数量较多的医院,可能需要等待2-4小时甚至更久。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胸部情况可能相对复杂,医生阅片时会更细致谨慎,可能会稍微延长出结果的时间;而年轻、无基础疾病的患者,胸片情况相对简单,出结果时间可能会相对快一些。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的患者胸片可能会有一些特殊表现,医生需要花费时间鉴别,也可能影响出结果速度。 总之,拍胸片后出结果的时间受急诊与非急诊、医院患者流量、患者自身病情复杂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
2025-08-15 11:50:25 -
测量体温的标准时间是多少分钟
口腔测温标准时间为3分钟需放舌下适用于非意识不清等人群,腋下测温标准时间5-10分钟需紧贴皮肤保持干燥儿童可适当延长,直肠测温标准时间3分钟适用于不能配合其他部位人群操作需轻柔不适用于腹泻等情况。 一、不同测量部位的标准时间及原理 (一)口腔测温 标准时间为3分钟。口腔测温时,体温计需放置在舌下,此处黏膜较薄,血液循环丰富,能较快传导体温,放置3分钟可使体温计准确反映体温情况。但需注意,口腔测温不适用于意识不清、婴幼儿及躁动不安者,避免咬破体温计。 (二)腋下测温 标准时间为5-10分钟。腋下测温时,需将体温计紧贴皮肤,利用腋下的汗液传导热量,由于皮肤表面有角质层等因素,需要足够时间让热量充分传递,5-10分钟能保证测量结果准确。对于儿童,因皮肤散热快且可能不配合,要确保体温计夹紧,时间可适当延长至10分钟左右,同时要保持腋下干燥,若有汗液需擦干后再测量。 (三)直肠测温 标准时间为3分钟。直肠测温是将体温计插入直肠,此处接近人体内部核心温度区域,热量传导迅速,放置3分钟即可获取较准确的体温值。但直肠测温适用于不能配合口腔或腋下测温的人群,如婴幼儿,操作时需轻柔,避免损伤直肠黏膜,且有腹泻、直肠疾病者不宜采用此方法。
2025-08-15 11:49:35 -
如何定义肺栓塞
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致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的综合征主要栓子为血栓,病理基础是静脉血流滞缓、静脉系统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使血栓脱落后阻塞,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晕厥等且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正常基本可排除急性肺栓塞需结合临床,影像学检查CT肺动脉造影可直接显示肺动脉内异常,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呈现不匹配灌注缺损为重要依据。 病理基础:静脉血流滞缓、静脉系统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血栓脱落后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造成阻塞。 诊断相关要素 临床表现:可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多为胸膜炎性胸痛或心绞痛样疼痛)、咯血、晕厥等,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如老年人可能症状不典型,需警惕隐匿表现。 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检测对诊断有提示意义,若D-二聚体水平正常,基本可排除急性肺栓塞,但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因其升高可见于多种导致血栓形成的情况(如炎症、创伤等)。 影像学检查:CT肺动脉造影可直接显示肺动脉内的血栓或充盈缺损等异常,是诊断肺栓塞的重要影像学手段;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呈现不匹配的灌注缺损是诊断肺栓塞的重要依据,能帮助明确肺动脉阻塞情况。
2025-08-15 11:47:01 -
每年都会感染甲流的原因是什么
甲流反复感染与免疫力因素相关,老年人等免疫功能弱、儿童免疫未成熟、慢性病者免疫受影响;病毒属RNA易变异致新毒株流行时人群缺特异性免疫;未及时接种疫苗及日常防护不当会增加感染几率。 一、免疫力因素 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免疫系统功能衰退,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功能下降,对甲流病毒识别与清除能力减弱;儿童免疫系统未完全发育成熟,免疫应答能力相对较弱;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慢性疾病人群,机体免疫功能受疾病影响,易反复感染甲流病毒。例如,研究表明老年人群体因免疫衰老,对甲流病毒的抵御能力显著低于中青年群体。 二、病毒变异因素 甲型流感病毒属RNA病毒,遗传物质不稳定,易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新毒株。人体对变异后的新毒株缺乏特异性免疫力,当新毒株流行时便会再次感染。如甲型H1N1流感病毒等变异毒株出现后,既往感染过相关毒株的人群可能因抗体失效而再次感染。 三、防护措施因素 未及时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以降低感染甲流风险,若未定期接种,流感流行季节易感染;日常防护不当,如流感高发季不戴口罩、不避人员密集场所,或接触公共物品后不及时洗手等,均会增加接触病毒几率,导致反复感染。
2025-08-15 11:4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