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梅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展开
  •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如何引起的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常见感染性疾病,其引起原因包括病原体感染(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细菌如肺炎链球菌等)、宿主因素(婴幼儿时期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免疫功能低下、基础疾病影响)、环境因素(室内外空气污染、居住环境拥挤)。 一、病原体感染 1.病毒感染 常见的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引起婴幼儿支气管肺炎较常见的病原体,多见于2岁以内儿童,尤其是6个月以内婴儿。该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婴儿免疫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容易受到病毒侵袭而引发肺部炎症。腺病毒感染也较为常见,可导致患儿出现高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病情有时较为严重。 2.细菌感染 肺炎链球菌是引起小儿支气管肺炎较常见的细菌病原体。肺炎链球菌常寄居于鼻咽部,当儿童抵抗力下降时,细菌可侵入下呼吸道引发肺炎。此外,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是常见的致病菌之一,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肺炎病情往往进展较快,易出现脓胸、脓气胸等并发症。肺炎支原体也是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病原体之一,多见于年长儿,可引起间质性肺炎,病程相对较长,患儿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 二、宿主因素 1.年龄因素 婴幼儿时期由于呼吸系统解剖和生理特点,如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黏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易于充血,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少,肺含气量少,易为黏液所阻塞等,故容易发生感染并导致支气管肺炎。而且婴幼儿免疫功能相对低下,体内的免疫球蛋白,尤其是分泌型IgA(sIgA)含量较低,对呼吸道黏膜的保护作用较弱,不能有效地抵御病原体的入侵。 2.基础疾病影响 患有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小儿,其机体抵抗力往往较低,更容易发生支气管肺炎,且病情相对较重,病程较长,预后也可能较差。例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儿,由于心肺功能受到影响,肺部血液循环相对较差,容易发生肺部淤血,从而为病原体的繁殖创造了条件,增加了发生支气管肺炎的风险。 三、环境因素 1.空气污染 室内空气污染如烟雾、粉尘等可刺激小儿呼吸道黏膜,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增加感染的易感性。例如家中有人吸烟,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小儿呼吸道上皮细胞,使呼吸道的净化功能下降,容易引发支气管肺炎。室外空气污染严重时,如雾霾天气,空气中的有害颗粒可被小儿吸入呼吸道,导致呼吸道炎症反应,增加患病几率。 2.居住环境拥挤 居住环境过于拥挤会使空气中病原体的浓度增加,小儿之间密切接触容易导致病原体的传播。例如在托幼机构等人员密集的场所,一旦有患儿患病,很容易在儿童之间相互传染,引发支气管肺炎的聚集性发病。

    2025-10-15 14:50:36
  • 宝宝急性胃炎呕吐一般几天能好

    宝宝急性胃炎呕吐恢复时间有个体差异,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措施、自身状况影响,可通过饮食调整、补充水分电解质、观察病情变化促进恢复,新生儿小婴儿和有基础疾病宝宝需特殊护理。 病情严重程度:如果是由轻度饮食不当引起的急性胃炎,呕吐症状相对较轻,没有出现严重脱水等情况,恢复时间可能较短,一般3天左右可能缓解。而如果是感染等较严重因素导致的急性胃炎,呕吐频繁且可能伴有发热、脱水等情况,恢复时间则可能延长,可能需要7天甚至更久。 治疗措施: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很关键。比如能迅速纠正宝宝的脱水状况,通过口服补液盐等方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同时让宝宝适当禁食一段时间让胃肠道休息,之后逐步恢复饮食等,都有助于缩短恢复时间。反之,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措施不得当,恢复时间会延长。 宝宝自身状况:年龄较小的宝宝,比如新生儿或婴儿,自身的生理调节功能相对较弱,患急性胃炎呕吐后恢复时间可能相对较长。而年龄稍大一些、身体状况较好的宝宝,恢复时间可能相对短些。另外,宝宝的基础健康状况也有影响,如果宝宝本身有其他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急性胃炎呕吐的恢复进程。 促进宝宝急性胃炎呕吐恢复的措施 饮食调整:在呕吐期间,可适当让宝宝禁食1-2小时,让胃肠道得到休息。之后逐渐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面条等。避免给宝宝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防止加重胃肠道负担。对于小婴儿,要注意喂养方式,避免过度喂养。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呕吐容易导致宝宝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以口服补液盐,按照说明书正确配制。如果宝宝脱水情况较严重,出现精神萎靡、尿量明显减少等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可能需要通过静脉补液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宝宝呕吐的频率、呕吐物的性状,以及是否伴有发热、腹泻、精神状态等情况。如果呕吐持续不缓解、出现频繁剧烈呕吐、伴有高热不退、精神差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带宝宝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大便常规等,以明确病因,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 特殊人群(宝宝)的注意事项 新生儿和小婴儿:由于新生儿和小婴儿的胃肠道功能更脆弱,对急性胃炎的耐受性差,所以在护理上要更加精细。一旦出现呕吐情况,要及时记录呕吐的次数和呕吐物情况,及时就医,并且在喂养时要严格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避免因喂养不当加重病情。 有基础疾病的宝宝:如果宝宝本身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基础疾病,患急性胃炎呕吐时要更加谨慎处理。在治疗过程中要告知医生宝宝的基础疾病情况,因为某些治疗措施可能会对有基础疾病的宝宝产生影响,同时要密切观察宝宝在治疗过程中基础疾病是否有波动情况。

    2025-10-15 14:49:43
  • 手足口病会反复发作吗

    手足口病有可能反复发作,其与病毒类型、年龄、环境、个人卫生习惯等因素相关,可通过增强免疫力、避免接触传染源、注意个人卫生等措施降低复发几率,不同人群需依自身特点采取防护措施保障健康。 一、复发的相关因素 1.病毒类型: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多种血清型,如柯萨奇病毒A组的若干型别、肠道病毒71型(EV71)等。人体感染某一型别病毒后所产生的免疫力,对其他型别病毒的保护作用较弱。例如,感染过EV71型病毒后,若再次接触其他型别肠道病毒,仍有感染发病的可能。 年龄因素:婴幼儿和儿童的免疫系统尚不完善,相比成年人更易再次感染肠道病毒引发手足口病。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对肠道病毒的抵御能力相对较弱,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系统逐渐成熟,再次感染发病的几率会有所降低,但并非完全不会复发。 2.环境因素: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具等物品。如果儿童所处的环境中存在较多的肠道病毒污染源,且防护措施不到位,就容易再次感染发病。比如在托幼机构等人员密集的场所,病毒容易传播,儿童再次接触到病毒的机会增加,就更有可能复发。 个人卫生习惯:如果儿童个人卫生习惯不佳,如不经常洗手、喜欢咬手指等,会增加接触病毒并感染的风险,从而导致手足口病复发。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能有效减少病毒的接触机会,反之则容易增加复发几率。 二、减少复发的措施 1.增强免疫力:对于儿童来说,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牛奶、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充足的睡眠能让身体各器官得到良好的休息和修复,合理的饮食能为免疫系统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从而提高身体对肠道病毒的抵御能力,降低复发的可能性。 避免接触传染源: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儿童去人员密集、空气流通较差的公共场所。如果必须前往,要注意让儿童与其他有疑似手足口病症状的儿童保持距离。同时,教育儿童不要接触患病儿童的物品等,降低再次接触病毒的风险。 2.注意个人卫生:培养儿童勤洗手的好习惯,尤其是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要及时洗手。可以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正确的洗手步骤洗手,保证洗手时间足够,以有效清除手上的病毒。此外,教育儿童不咬手指、不随便接触口鼻等,从多方面减少病毒进入体内的途径。 总之,手足口病存在反复发作的可能性,但通过采取增强免疫力、避免接触传染源、注意个人卫生等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复发的几率。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预防手足口病复发方面需要根据自身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保障儿童等易感人群的健康。

    2025-10-15 14:48:22
  • 宝宝鼻塞鼻涕粘稠发黄怎么回事

    宝宝出现鼻塞、鼻涕粘稠发黄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或鼻窦炎引起,家庭护理可通过鼻腔清洁和环境调整来缓解,若宝宝出现呼吸困难、持续时间长、发热、精神状态不佳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一、可能的原因 (一)上呼吸道感染 1.年龄因素:宝宝年龄小,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更容易受到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例如,6个月-2岁的宝宝是上呼吸道感染的高发人群。 2.感染类型:当宝宝受到细菌感染时,可能出现鼻塞、鼻涕粘稠发黄的情况。这是因为细菌感染会导致鼻腔黏膜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分泌出较多的脓性分泌物。比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感染都可能引发此类症状。 (二)鼻窦炎 1.发病机制:宝宝鼻窦发育尚未成熟,但如果上呼吸道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炎症可能蔓延至鼻窦,引发鼻窦炎。此时,鼻窦内的黏膜炎症反应会导致分泌物增多,且多为黄色粘稠状。 2.年龄与鼻窦炎关系:幼儿鼻窦炎相对较为常见,其鼻窦结构特点使得炎症容易迁延不愈。 二、家庭护理措施 (一)鼻腔清洁 1.方法选择:可以使用生理盐水鼻喷雾剂来清洗宝宝鼻腔。生理盐水能湿润鼻腔黏膜,稀释粘稠的鼻涕,便于鼻涕排出。操作时,让宝宝头部稍微前倾,将鼻喷雾剂对准鼻孔喷入,然后轻轻按压鼻翼,帮助鼻涕流出。 2.注意事项:对于月龄较小的宝宝,操作要轻柔,避免损伤鼻腔黏膜。根据宝宝的情况,可以每天进行2-3次鼻腔清洁。 (二)环境调整 1.湿度控制:保持室内空气湿度在50%-60%左右比较适宜。可以使用加湿器来调节湿度。合适的湿度有助于减轻鼻腔黏膜的干燥,缓解鼻塞症状。例如,过于干燥的空气会使鼻腔分泌物更加粘稠,不利于排出。 2.温度调节:室内温度保持在22℃-25℃左右,让宝宝处于一个舒适的环境中,减少因温度不适对鼻腔的刺激。 三、何时需要就医 (一)症状严重程度 1.呼吸困难:如果宝宝鼻塞严重到影响呼吸,出现张口呼吸、呼吸急促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因为严重的鼻塞可能会导致宝宝缺氧,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 2.持续时间较长:如果宝宝鼻塞、鼻涕粘稠发黄的症状持续超过1周仍无明显改善,或者反复出现,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因为长期的鼻部不适可能会引发其他并发症,如中耳炎等。 (二)伴随症状 1.发热:如果宝宝除了鼻塞、鼻涕粘稠发黄外,还伴有发热,体温超过38.5℃且持续不退,或者发热反复出现,需要及时就医。发热可能是感染加重的表现,需要进一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 2.精神状态不佳:宝宝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吃奶量明显减少等情况时,也应尽快就医。因为这些表现可能提示宝宝的病情较为严重,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处理。

    2025-10-15 14:47:31
  • 满月宝宝拉屎有点绿色怎么回事

    满月宝宝拉屎绿色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由消化不良、腹部着凉或肠道感染等原因导致。正常情况如母乳喂养时妈妈饮食影响;消化不良与喂养不当或奶粉中铁吸收有关,伴腹胀吐奶等;腹部着凉因影响胃肠蠕动致大便绿;肠道感染则大便稀水样等需就医。护理上母乳喂养妈妈注意饮食,人工喂养注意冲调比例,注意腹部保暖,密切观察大便及宝宝情况,异常及时就医。 一、正常的绿色大便情况 满月宝宝拉屎有点绿色可能是正常现象。母乳喂养的宝宝,若妈妈饮食中摄入较多绿色蔬菜等,宝宝大便可能呈浅绿色,这是因为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胆红素,在肠道内经过氧化后可能呈现绿色,只要宝宝精神状态好、吃奶正常、体重增长良好,一般无需过度担忧。 二、消化不良导致的绿色大便 1.喂养因素 对于满月宝宝,若喂养不当,如喂奶量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引起消化不良。喂奶过多时,宝宝胃肠消化不了,食物在肠道内发酵,会导致大便发绿。而喂奶过少时宝宝处于半饥饿状态,肠道蠕动加快,也可能出现绿色大便。 人工喂养的宝宝,奶粉中的铁元素不能完全被吸收,多余的铁经肠道细菌作用与大便中的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使大便发绿。 2.症状表现 宝宝可能伴有腹胀、吐奶等表现,大便中可能有未消化的奶瓣等。 三、腹部着凉引起的绿色大便 满月宝宝的腹部比较娇嫩,如果保暖不当,腹部着凉后会影响胃肠蠕动。肠道蠕动加快时,胆汁中的胆红素尚未完全转化就排出体外,从而使大便呈绿色。此时宝宝可能会有哭闹不安等表现,尤其在腹部受凉后症状可能更明显。 四、肠道感染导致的绿色大便(需就医情况) 如果满月宝宝绿色大便伴有腹泻次数增多、大便性状稀水样、有黏液甚至脓血等情况,可能是肠道感染引起。肠道感染可能是病毒(如轮状病毒等)或细菌感染所致,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进行大便常规等检查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 五、特殊人群(满月宝宝)的护理建议 1.喂养方面 母乳喂养:妈妈要注意自己饮食均衡合理,避免过多食用可能影响宝宝大便颜色或引起宝宝消化不良的食物,如过多油腻、辛辣或生冷食物等。同时要按需喂养,保证宝宝摄入合适的奶量。 人工喂养:要注意奶粉的冲调比例,严格按照奶粉说明书进行冲调,避免奶粉过浓或过稀。 2.腹部保暖 根据室温情况给宝宝适当增添衣物,尤其是腹部的保暖,可以给宝宝穿肚兜等,防止腹部着凉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导致大便发绿。 3.观察与就医 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绿色大便的情况,包括大便次数、性状以及宝宝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等。如果绿色大便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上述异常表现,如腹泻加重、呕吐频繁、精神萎靡等,要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以便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2025-10-15 14:46:5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