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梅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展开
  • 宝宝发烧为何手心潮湿

    宝宝发烧时手心潮湿主要与体温调节机制和自身特点相关。体温调节机制方面,发烧时血液循环变化致手心血管扩张、血液流向体表,且汗腺分泌汗液增加;自身特点上,宝宝皮肤薄、角质层发育不完善,易因发烧出现水分变化致手心潮湿,低龄宝宝更需注意手心清洁干燥。 一、体温调节机制相关 1.血液循环变化 宝宝发烧时,身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会做出反应,使血管扩张,以增加散热。手心部位有丰富的血管分布,当外周血管扩张时,血液会更多地流向体表,包括手心,此时可能会出现手心潮湿的情况。从生理角度看,这是身体为了降低体温而进行的血液循环重新分布,以促进热量通过皮肤散发出去。例如,在感染等因素导致发烧时,身体的这种调节机制启动,使得手心等体表部位的血液供应增加,从而可能表现出手心潮湿。 对于不同年龄的宝宝,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对成人来说更加脆弱。婴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在发烧时这种血液循环的变化可能更为明显,更容易出现手心潮湿的现象。 2.汗液分泌因素 发烧时身体产热增加,为了散热,汗腺会分泌汗液。手心部位分布有汗腺,当宝宝发烧时,汗腺分泌汗液增加,就会导致手心潮湿。一般来说,当体温升高到一定程度,汗腺受到刺激开始分泌汗液,手心作为汗腺分布较多的部位之一,就会表现出手心潮湿。比如宝宝感染病毒引起发烧,身体的应激反应会促使汗腺分泌汗液,以帮助降低体温,此时手心就可能出现潮湿的情况。 不同性别宝宝在发烧时手心潮湿的表现可能没有明显差异,但由于性别差异带来的身体代谢等方面的细微不同,可能在汗液分泌的具体情况上有极微小的差别,但总体来说主要还是由发烧引起的汗液分泌增加导致手心潮湿。对于有基础病史的宝宝,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影响血液循环和体温调节的疾病时,发烧时手心潮湿的情况可能会更为复杂,需要密切观察和更细致的护理,因为基础病史可能会干扰正常的体温调节和汗液分泌机制。 二、与宝宝自身特点相关 1.皮肤特点 宝宝的皮肤相对较薄,角质层发育不完善,皮肤的保水和散热功能与成人不同。在发烧时,由于皮肤的这些特点,更容易出现水分的变化。手心部位的皮肤也是如此,当身体进行体温调节时,手心皮肤对水分的表现就会比较明显,容易出现潮湿。例如,婴儿的皮肤角质层厚度约为成人的1/3,这使得婴儿皮肤的屏障功能和水分调节功能较弱,在发烧时手心潮湿的情况相对更常见。 不同生活方式下的宝宝,比如经常活动量较大的宝宝,在发烧时手心潮湿的情况可能与活动量较小的宝宝有所不同,但总体还是基于发烧时的基本生理变化。不过生活方式主要是通过影响宝宝的身体代谢等间接影响,而核心还是发烧引起的体温调节和皮肤等因素导致手心潮湿。对于低龄儿童,尤其是婴儿,在护理时要特别注意保持手心的清洁干燥,因为他们的皮肤娇嫩,手心潮湿容易导致皮肤问题,如湿疹等继发情况。要及时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手心,避免汗液长时间刺激皮肤。

    2025-10-16 13:50:05
  • 宝宝拉大便干硬怎么办

    要解决宝宝大便干硬问题,可从调整饮食结构、培养良好排便习惯、适度运动入手,若情况持续不缓解或伴其他异常症状需就医评估,早产儿和有基础疾病的宝宝处理时要更谨慎。具体而言,调整饮食要增加水分摄入、调整辅食种类;培养排便习惯要固定时间、营造舒适环境;适度运动要增加宝宝活动量;异常时及时就医,特殊人群按相应情况谨慎处理。 调整辅食种类:如果是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大便干硬可能是辅食中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导致的。可以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像苹果、香蕉、西蓝花、胡萝卜等蔬菜水果,将这些食物做成泥状或碎末状添加到宝宝的辅食中,帮助宝宝增加肠道内的膳食纤维,促进肠道蠕动,从而改善大便干硬的情况。同时,保证宝宝饮食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均衡,避免过于精细的食物摄入过多。 培养良好排便习惯 固定排便时间:可以尝试每天固定一个时间让宝宝坐在马桶上,比如饭后15-30分钟,让宝宝形成排便反射。一般来说,宝宝3个月左右就可以开始培养排便习惯了,每天坚持让宝宝坐马桶几分钟,即使一开始没有大便,也能帮助宝宝建立规律的排便节奏。 营造安静舒适排便环境:让宝宝在排便时保持安静、放松的状态,避免distractions,这样有助于宝宝顺利排便,减少因为紧张而导致的排便困难,进而缓解大便干硬的问题。 适度运动 增加宝宝活动量:对于能够自主活动的宝宝,家长可以多带宝宝进行一些适当的运动,比如让宝宝在地上爬行、玩耍,或者抱着宝宝散步等。6个月以下的宝宝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被动操,如腿部的屈伸运动等,这些运动可以促进宝宝肠道的蠕动,帮助大便顺利排出。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加,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种类,有助于改善大便干硬的情况。 就医评估 当宝宝大便干硬情况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时:如果宝宝除了大便干硬外,还出现腹痛、呕吐、精神萎靡、食欲明显下降等情况,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排除一些器质性疾病导致的便秘,如先天性巨结肠等。医生可能会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估和处理,比如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等,以制定合适的解决方案。 特殊人群提示 早产儿:早产儿的消化系统发育可能相对更不成熟,在处理大便干硬问题时要更加谨慎。家长在调整饮食时,需要根据早产儿的实际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保证营养摄入的同时要格外注意水分和膳食纤维的补充方式,避免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在培养排便习惯和运动方面,也要根据早产儿的身体状况适度进行,必要时咨询医生的专业建议。 有基础疾病的宝宝:如果宝宝本身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基础疾病,在采取上述措施时要特别留意宝宝的耐受情况。例如,在运动时要避免宝宝过度劳累,以免加重基础疾病的症状;在饮食调整时,要避免因为饮食改变而影响基础疾病的治疗等。如果对某些措施的实施有疑问,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在医生的综合评估下进行相应的处理。

    2025-10-16 13:48:28
  • 小儿佝偻病的早期症状有什么

    小儿佝偻病早期有骨骼、肌肉及运动、神经精神等方面症状。骨骼方面有颅骨软化、方颅、前囟增大及闭合延迟、肋骨串珠、鸡胸或漏斗胸等;肌肉及运动功能方面表现为肌肉松弛、运动发育迟缓;神经精神方面易激惹烦躁不安、多汗且可致枕秃,家长需关注小儿生长发育,及时就医并保证小儿充足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来预防改善。 一、骨骼方面症状 1.头部表现 颅骨软化:多见于3-6个月婴儿,是佝偻病早期常见症状。由于患儿颅骨骨化障碍,顶骨或枕骨中央部位会出现按之有乒乓球样的感觉,这是因为局部骨质软化,颅骨变薄,在手指轻压下颅骨可向内凹陷,松手后又弹回。 方颅:一般在8-9个月以上婴儿出现。由于额骨和顶骨双侧骨样组织增生,致额、顶骨对称性隆起,形成方颅,头颅外形呈方形。 前囟增大及闭合延迟:正常婴儿前囟约在1-1.5岁闭合,佝偻病患儿前囟增大,且闭合时间可延迟至2-3岁。这是因为维生素D缺乏影响了钙、磷代谢,导致骨骼生长发育异常,颅骨骨化不足。 2.胸部表现 肋骨串珠:多见于1岁左右婴儿。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可触及或看到钝圆形隆起,似串珠状,以两侧第7-10肋最明显。 鸡胸或漏斗胸:病情进一步发展,胸部骨骼畸形加重。鸡胸是由于胸骨向前突出,形似鸡的胸脯;漏斗胸则是胸骨中下部分向内凹陷,形似漏斗,这些畸形会影响胸廓的正常形态和肺的发育,导致呼吸功能受到一定影响。 二、肌肉及运动功能方面症状 1.肌肉松弛:患儿全身肌肉肌张力降低,表现为腹部膨隆如蛙腹,头项软弱无力,坐、立、行等运动功能发育落后。由于血钙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但早期维生素D缺乏时,肌肉的钙代谢也受到影响,导致肌肉收缩无力,肌张力下降。 2.运动发育迟缓:正常婴儿在3个月左右能抬头,6个月会坐,8个月会爬,1岁左右会走。佝偻病患儿由于骨骼和肌肉发育异常,运动功能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可能到10个月甚至更晚才能坐,18个月后还不能行走等。 三、神经精神方面症状 1.易激惹、烦躁不安:患儿常表现为夜间睡眠不安稳,容易惊醒、哭闹,稍微有一点声响或刺激就会引起哭闹。这是因为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患儿神经系统功能受到影响,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增强。 2.多汗:与室温、季节无关,由于多汗,患儿头部经常与枕头摩擦,可出现枕秃,即枕部头发稀少、脱落。多汗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导致汗腺分泌增加,而头部多汗是比较典型的表现之一。 小儿佝偻病早期症状具有多样性,家长需密切关注小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若发现有上述相关症状,应及时带小儿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等检测以及骨骼X线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同时,对于小儿的护理要注意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多晒太阳,因为紫外线可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有助于预防和改善佝偻病。

    2025-10-16 13:47:42
  • 出水痘多长时间不传染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患者从出疹前1-2天至皮疹完全结痂干燥均具传染性,约10-14天。儿童、成人传染期有差异,免疫弱人群传染期可能延长,皮疹全部结痂且干燥时无传染性,孕妇、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需特殊关注与隔离处理。 一、水痘的传染起始与持续时间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者从出疹前1-2天至皮疹完全结痂干燥为止均具有传染性,一般这个时间段约为10-14天左右。从出疹前1-2天开始,患者的上呼吸道分泌物中就含有病毒,此时就已经具备了传染他人的能力,然后随着皮疹的出现,在皮疹完全结痂之前,都有病毒排出,具有传染性。 二、不同人群的传染特点及持续时间差异 儿童群体:儿童感染水痘后,由于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其传染期的起始时间可能更早,而且一般来说传染期相对较为典型,大多从出疹前1-2天开始,到皮疹完全结痂,通常持续10-14天左右。但对于一些免疫功能较弱的儿童,比如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的儿童,其传染期可能会延长,因为其身体清除病毒的能力较弱,病毒排出的时间会更久。 成人群体:成人感染水痘后,传染期的表现可能与儿童有所不同,但同样是从出疹前1-2天开始具有传染性,直至皮疹完全结痂。不过成人感染水痘后病情相对儿童可能更严重一些,但传染期的时长基本与儿童类似,也是约10-14天左右。不过如果成人本身有基础疾病,如患有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或者患有恶性肿瘤正在进行化疗等,导致自身免疫功能受影响,那么其传染期也可能会延长,因为身体清除病毒的能力下降,病毒在体内持续存在并排出的时间会更长。 三、如何判断水痘是否不再具有传染性 当水痘患者的皮疹已经全部结痂,而且痂皮是干燥的状态时,基本就不具有传染性了。可以通过观察皮疹的变化来判断,一开始水痘皮疹是斑疹,然后很快变成丘疹、疱疹,最后结痂,当所有的皮疹都完成这个过程,并且结痂干燥,就意味着不再具备传染性。 四、对特殊人群的温馨提示 孕妇:孕妇如果感染水痘,由于孕妇的特殊生理状态,胎儿可能会受到影响,而且孕妇自身的传染期也需要格外关注。孕妇感染水痘后,其传染期同样是从出疹前1-2天至皮疹完全结痂。在孕期感染水痘,可能会导致胎儿发生先天性水痘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所以孕妇一旦怀疑感染水痘,应及时就医,并且要注意与其他人群隔离,避免将病毒传染给他人,尤其是未感染过水痘且未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群,同时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和处理,监测胎儿的情况。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这类人群感染水痘后,传染期可能会延长,而且病情往往较为严重。他们需要严格隔离,避免与他人接触,防止将病毒传染给免疫功能正常的人。同时,他们自身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促进水痘病情的恢复,并且要密切观察自身病情变化,如果出现病情加重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2025-10-16 13:46:43
  • 小儿脑膜炎的早期症状

    小儿脑膜炎早期有多种症状,包括发热(体温可高达38℃-40℃甚至更高,婴幼儿更明显易波动)、神经系统症状(精神状态改变如萎靡、烦躁、哭闹不止,较大儿童诉头痛、婴儿抓头)、颅内压增高表现(喷射性呕吐、婴幼儿前囟膨隆)、其他伴随症状(食欲减退、惊厥),家长发现小儿有相关异常表现应高度警惕,及时就医检查,因延误治疗会对小儿神经系统发育等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一、发热 小儿脑膜炎早期常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8℃-40℃甚至更高。这是因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引发炎症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对于婴幼儿来说,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发热可能更为明显且容易波动。例如,一些细菌性脑膜炎患儿往往会有持续高热的表现,这是机体对细菌感染的一种免疫应答的外在体现。 二、神经系统症状 1.精神状态改变 患儿可能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情况。这是由于脑膜炎影响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患儿的神经精神活动异常。比如,原本活泼好动的小儿突然变得嗜睡、反应迟钝,对周围环境的刺激反应减弱。 婴儿可能表现为哭闹不止,难以安抚,这是因为颅内病变引起的不适通过神经传导影响了婴儿的情绪表达。 2.头痛 较大儿童可能会诉说头痛,但婴幼儿由于不会准确表达,可能会出现频繁哭闹、用手抓头的现象。头痛是因为脑膜受到炎症刺激,引起颅内压变化等因素导致。颅内炎症会使脑膜变得敏感,产生疼痛信号并传导至大脑皮层引起头痛感觉。 三、颅内压增高表现 1.呕吐 多为喷射性呕吐,这是因为颅内压升高,刺激呕吐中枢导致。小儿脑膜炎时,炎症导致脑脊液分泌增多或循环受阻,颅内压升高,当胃内压因颅内压影响而发生变化时,就会出现喷射状呕吐,与普通胃肠道疾病引起的非喷射性呕吐不同。 2.前囟膨隆 对于婴幼儿,前囟未闭,颅内压增高时可表现为前囟饱满、膨隆。前囟是婴幼儿颅内压力的一个外在观察窗口,颅内压升高会使前囟向外突出,这是因为颅内压力传递到前囟部位,导致其膨隆。 四、其他伴随症状 1.食欲减退 小儿脑膜炎早期常伴有食欲明显下降,这是因为全身炎症反应影响了消化系统的功能,同时颅内病变也可能对食欲中枢产生影响。患儿可能表现为拒食,吃奶量减少(对于婴儿)等情况。 2.惊厥 部分小儿脑膜炎患儿可能出现惊厥发作,这是由于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惊厥可以是局部性的,也可以是全身性的,多在发热等情况下诱发。例如,一些病毒性脑膜炎患儿也可能出现惊厥表现,这与病毒感染导致的脑组织损伤、电生理紊乱有关。 小儿脑膜炎早期症状多样,家长若发现小儿有上述异常表现,尤其是婴幼儿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精神状态改变、呕吐等情况,应高度警惕脑膜炎的可能,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脑脊液检查等以明确诊断,以便早期进行治疗,因为延误治疗可能会对小儿的神经系统发育等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2025-10-16 13:44:4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