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梅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展开
  • 小儿脑炎好治吗

    小儿脑炎是否好治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其类型及病情差异影响治疗难易程度,病毒性脑炎多对症支持治疗,部分有自限性,细菌性脑炎需用敏感抗生素且要注意特殊生理特点,预后与发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规范等相关,部分患儿可完全康复,部分会留后遗症,有后遗症者需漫长康复,通过早期诊断、及时规范治疗及后续积极康复干预部分患儿可获较好转归。 一、小儿脑炎的类型及病情差异影响治疗难易程度 小儿脑炎有多种类型,如病毒性脑炎、细菌性脑炎等。一般来说,病毒性脑炎相对部分细菌性脑炎可能在治疗上相对有一定特点。例如,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病情可能较为凶险,但如果能早期诊断并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部分患儿也可获得较好预后;而一些细菌性脑炎,如化脓性脑炎,若能及时明确病原菌并选用敏感抗生素,早期干预也有治愈可能,但如果病情延误,可能会遗留较多神经系统后遗症,治疗难度则会加大。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类型脑炎的病原体特性不同,对机体的侵袭及损伤机制有差异。 二、治疗手段及效果 1.病毒性脑炎治疗: 多数病毒性脑炎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比如患儿有发热时,可通过物理降温等方式控制体温(物理降温适用于小儿,如使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有颅内压增高时,可使用甘露醇等药物降低颅内压。部分病毒性脑炎有自限性,经过合理的对症支持治疗,患儿可逐渐康复。 2.细菌性脑炎治疗: 对于细菌性脑炎,需要使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早期、足量、足疗程应用抗生素是关键。例如,对于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炎,选用合适的青霉素类等抗生素治疗,但治疗过程需要密切监测患儿病情变化,根据脑脊液检查等结果调整治疗方案。不过,由于小儿尤其是婴幼儿的特殊生理特点,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等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药物渗透等问题,且感染控制后还需关注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 三、预后与康复情况 小儿脑炎的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如发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规范等。年龄较小的患儿,尤其是新生儿,患脑炎后相对预后较差的风险更高,因为其机体各器官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对疾病的耐受及修复能力相对较弱。而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后,部分患儿可以完全康复,神经系统功能不受影响;但也有部分患儿可能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智力低下、癫痫、肢体运动障碍、听力障碍等,这会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增加后续康复治疗的难度和家庭的负担。康复治疗对于有后遗症的患儿非常重要,需要根据患儿具体遗留的功能障碍情况,如进行康复训练改善运动功能、进行语言训练改善语言障碍等,但康复过程往往较为漫长,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和坚持。 总体而言,小儿脑炎是否好治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但通过早期诊断、及时规范的治疗以及后续积极的康复干预等,部分患儿可以获得较好的转归。

    2025-10-16 13:43:10
  • 小儿手足口病症状及治疗方法是什么

    小儿手足口病有初期发热、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及典型的皮疹疱疹、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症状等表现,治疗包括隔离休息、对症支持及药物治疗(一般普通患儿不常规用抗病毒药,重症等有相应药物),婴幼儿和有基础疾病患儿需特别注意观察和护理。 一、小儿手足口病的症状 小儿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常见症状如下: 初期症状:多数患儿初期会出现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同时可能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部分患儿可能首先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 典型症状 皮疹疱疹: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是手足口病的典型表现。手、足部位的皮疹多发生在手指、手掌、足底,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内的疱疹多发生在舌、颊黏膜、硬腭等部位,破溃后会形成溃疡,引起疼痛,导致患儿流涎、拒食等。 神经系统症状:少数患儿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如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等,个别重症患儿可出现肢体抖动、无力、颈项强直等,这可能提示病情较重,需密切关注。 呼吸系统症状: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呼吸系统症状,这也是重症手足口病的重要表现之一,可能与病毒侵犯呼吸系统导致肺水肿、肺出血等有关。 二、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隔离休息:一旦确诊手足口病,应将患儿隔离,一般隔离时间为2周左右,避免交叉感染。让患儿多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 对症支持:对于发热的患儿,可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患儿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若体温超过38.5℃,可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退热措施,但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对于口腔疱疹溃疡引起拒食的患儿,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可使用生理盐水漱口,饮食上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目前对于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干扰素等,但需在医生的严格评估下使用,一般普通手足口病患儿不常规使用抗病毒药物,只有重症或有高危因素的患儿可能会考虑使用。 其他药物:若患儿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等,可能会根据病情使用一些营养神经等药物,但具体药物需由医生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开具。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患手足口病时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家长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体温、呼吸等情况,一旦出现精神差、持续高热、呼吸急促等异常表现,应立即就医。同时,婴幼儿皮肤娇嫩,要注意保持皮疹部位的清洁,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 有基础疾病的患儿:如果患儿本身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基础疾病,患手足口病后病情可能相对复杂,需要更加密切的监测和护理。基础疾病患儿感染手足口病后,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的相关症状,同时针对手足口病进行相应的治疗,并且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问题。

    2025-10-16 13:42:04
  • 新生儿ABO溶血怎么回事

    新生儿ABO溶血是因母婴ABO血型不合致胎儿红细胞破坏引发的溶血病,有黄疸、贫血、肝脾肿大等临床表现,通过血型、血常规、血清胆红素测定等检查诊断,可通过光照、药物、换血等治疗,大多数预后良好,严重者可致后遗症,孕期可监测孕妇抗体效价预防,出生后要密切观察。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新生儿ABO溶血是因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胎儿的血型遗传自父母,若胎儿从父亲处遗传的血型抗原是母亲所没有的,孕期此抗原可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相应免疫抗体,抗体又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红细胞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导致红细胞破坏,引发溶血。例如母亲是O型血,胎儿是A型或B型血时,就可能发生ABO溶血。 二、临床表现 1.黄疸:多数患儿出生后24-48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黄疸进展迅速。轻者仅面部、颈部黄疸,重者可遍及全身,甚至累及躯干、四肢、巩膜等。黄疸程度通常比其他原因引起的新生儿黄疸重。 2.贫血:程度不一,轻度贫血时患儿一般状况尚可;重度贫血时可出现面色苍白、气促、心率加快等表现。严重贫血可能导致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3.肝脾肿大:由于溶血导致髓外造血活跃,患儿肝、脾可轻度肿大。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型检查:母亲血型和胎儿血型的鉴定至关重要。母亲为O型,胎儿为A型或B型是发生ABO溶血的基础。 2.血常规:可见红细胞计数减少,血红蛋白降低,网织红细胞增高,白细胞计数可增高。 3.血清胆红素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及直接、间接胆红素均升高,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四、诊断 根据病史(母亲血型、胎儿血型等)、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诊断。若母亲为O型血,胎儿为A型或B型血,出生后出现黄疸、贫血等表现,血清胆红素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血常规有相应改变,基本可诊断为新生儿ABO溶血。 五、治疗与预后 1.治疗 光照疗法: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通过光照,未结合胆红素经光氧化转变为水溶性异构体,从胆汁和尿液排出。 药物治疗:使用白蛋白等药物,可与未结合胆红素结合,减少其与脑细胞结合,预防胆红素脑病。 换血疗法:当血清胆红素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可进行换血疗法,迅速换出致敏红细胞和血清中的抗体,降低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发生。 2.预后:大多数新生儿ABO溶血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黄疸可消退,贫血可纠正,一般不会遗留严重后遗症。但严重病例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胆红素脑病,影响神经系统发育,遗留智力低下、运动障碍等后遗症。 六、预防 对于有ABO血型不合可能的孕妇,在孕期可进行相关监测。例如定期检测孕妇血清中抗体效价,若抗体效价升高,可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相应措施,如中药治疗等,降低胎儿发生溶血的风险。同时,新生儿出生后要密切观察黄疸出现时间、程度等,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2025-10-16 13:40:32
  • 宝宝喝奶手脚一直乱动是为啥

    宝宝喝奶时手脚乱动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正常生理现象、环境因素影响、喂养方式问题、自身需求未满足及疾病相关因素。正常生理现象是因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环境因素有温度不适、光线不当;喂养方式问题涉及奶嘴流量不合适、喂奶姿势不当;自身需求未满足包括未吃饱、有换尿布等需求未被满足;疾病相关因素有胃肠不适、其他疾病影响。家长先检查环境、喂养等因素,若排除后宝宝仍频繁乱动且伴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非药物干预。 环境因素影响 温度不适:如果周围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宝宝在喝奶时会因为身体感觉不适而手脚乱动。比如环境温度过高时,宝宝会通过手脚乱动来试图调节自身感觉,以寻找相对舒适的状态;同理,温度过低时,宝宝也会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不适。 光线过强或过暗:不合适的光线条件也可能干扰宝宝喝奶时的状态,使其出现手脚乱动情况。过强的光线可能让宝宝感到烦躁,而过暗的光线可能影响宝宝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进而通过手脚乱动来展现不安。 喂养方式问题 奶嘴流量不合适:若奶瓶奶嘴的流量过快或过慢,宝宝在喝奶时会感觉不顺畅,从而通过手脚乱动来表达不满。流量过快时,宝宝可能会被呛到,然后用手脚乱动来调整;流量过慢时,宝宝会因为喝奶费力而手脚乱动以寻求改变。 喂奶姿势不当:不正确的喂奶姿势会让宝宝感到不舒服,比如喂奶时宝宝身体没有处于舒适的体位,就可能出现手脚乱动的情况。例如喂奶时宝宝头部位置不合适,导致呼吸不畅等,进而通过手脚乱动来示意。 宝宝自身需求未满足 未吃饱:如果宝宝没有喝够奶,在喝奶过程中可能会通过手脚乱动来传达还想继续进食的信号。因为身体没有得到足够的能量满足,宝宝会用这种方式表现出不满。 需要换尿布等:宝宝在喝奶时可能同时有换尿布等其他需求,当这些需求未被满足时,也会通过手脚乱动来引起家长注意。比如宝宝尿布湿了会让身体感觉不适,从而在喝奶时手脚乱动。 疾病相关因素 胃肠不适:宝宝如果存在胃肠功能紊乱,如消化不良、肠痉挛等情况,在喝奶时可能会因为胃肠的不适而手脚乱动。例如肠痉挛时,宝宝腹部疼痛,会通过手脚乱动等方式表现出身体的难受。 其他疾病影响:某些感染性疾病等也可能导致宝宝在喝奶时手脚乱动。比如宝宝发热(需注意非药物降温优先,避免低龄儿童随意用药),身体不舒服,在喝奶时就会通过手脚乱动来体现,不过通常还会伴有发热、精神萎靡等其他症状。 对于宝宝喝奶手脚乱动的情况,家长首先要检查环境因素、喂养方式等是否存在问题,调整合适的环境温度、光线,检查奶嘴流量和喂奶姿势等。若排除这些因素后宝宝仍频繁手脚乱动且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如精神差、发热、呕吐等,应及时带宝宝就医检查,以排除疾病等其他问题。同时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以宝宝的舒适度为首要考虑,优先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来解决问题。

    2025-10-16 13:39:50
  • 宝宝偶尔剧烈咳嗽怎么办

    要应对宝宝偶尔剧烈咳嗽,需先观察咳嗽特征,包括频率程度和伴随症状;然后去除可能刺激因素,如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吸入刺激性气体;调整环境与体位,保持适宜温湿度并调整宝宝体位;及时判断是否就医,若有严重症状立即就医并配合检查;对婴幼儿等特殊人群更需谨慎,早产儿、有基础疾病宝宝出现偶尔剧烈咳嗽要及时就医。 一、观察咳嗽特征 1.观察咳嗽频率与程度:留意宝宝剧烈咳嗽是偶尔单次发生还是频繁出现,是轻微的刺激性咳嗽还是较为剧烈、频繁影响宝宝进食、睡眠的咳嗽。如果是偶尔单次剧烈咳嗽,可能是外界刺激(如吸入异物、冷空气等)引起,若频繁剧烈咳嗽则需重视。 2.观察有无伴随症状:查看宝宝是否伴有发热、喘息、呼吸急促、咳痰、呕吐、精神萎靡等其他症状。若伴随发热,需关注体温变化;若伴有喘息,要考虑是否存在喘息性疾病等;若呼吸急促,可能提示呼吸道梗阻或肺部存在较严重问题。 二、去除可能刺激因素 1.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果怀疑宝宝咳嗽与过敏有关,如室内存在尘螨、花粉、宠物毛发等过敏原,要及时清理室内灰尘,勤洗床单被罩,避免宝宝接触花粉、宠物等。例如,保持室内相对湿度在50%左右可减少尘螨滋生,定期用防螨床品。 2.避免吸入刺激性气体:确保宝宝所处环境空气清新,避免让宝宝接触烟雾(包括二手烟)、香水、化学气味浓烈的清洁剂等刺激性气体。比如,在家中不吸烟,使用温和无刺激的清洁产品。 三、调整环境与体位 1.保持环境适宜:维持室内温度在22-25℃左右,湿度在50%-60%,可使用加湿器等调节湿度。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有助于缓解宝宝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减轻咳嗽。 2.调整宝宝体位:当宝宝偶尔剧烈咳嗽时,可尝试将宝宝抱起,采取半卧位或坐位,这样有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减轻咳嗽时的不适。例如,让宝宝趴在家长肩头,轻拍宝宝背部。 四、及时就医评估 1.判断是否需要就医:如果宝宝偶尔剧烈咳嗽,但精神状态良好,饮食、睡眠正常,无其他明显伴随症状,可先在家观察。但如果咳嗽持续不缓解、剧烈咳嗽影响宝宝正常生活、伴有高热不退、呼吸急促、口唇发紫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带宝宝就医。 2.配合医生检查:就医时,家长要向医生详细描述宝宝咳嗽的情况,包括咳嗽发生的时间、频率、程度、伴随症状等。医生可能会进行体格检查,如听诊肺部等,必要时可能会安排血常规、胸部X线等检查,以明确咳嗽的原因,如是否存在呼吸道感染、异物吸入等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特殊人群提示(以婴幼儿为例) 婴幼儿由于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对于偶尔剧烈咳嗽更需谨慎对待。家长在护理时要格外细心观察,严格遵循上述措施。如果是早产儿、有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的宝宝出现偶尔剧烈咳嗽,更要及时就医,因为这类宝宝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处理,避免延误病情。

    2025-10-16 13:39:0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