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梅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展开
  • 宝宝晚上睡觉不踏实,容易醒来的原因

    宝宝睡觉不踏实可能由环境、饮食、身体、生理发展、疾病等多因素导致。环境方面温度不适、光线过强、噪音干扰会影响;饮食上饥饿或过饱会有影响;身体因素包括尿布不适、皮肤问题、出牙不适;生理发展是神经系统不完善、生物钟未建立;疾病如感冒发烧、胃肠道疾病也会导致。 光线过强:夜间睡眠环境中如果有过强的光线,会干扰宝宝的睡眠节律。即使是微弱的光线,也可能影响宝宝大脑中褪黑素的分泌,从而导致宝宝睡觉不踏实。所以,夜间应尽量保持宝宝睡眠环境的黑暗。 噪音干扰:突然的噪音或者持续的噪音都会惊醒宝宝。比如,外界的关门声、说话声等都可能让宝宝从睡眠中醒来。建议为宝宝营造一个相对安静的睡眠环境,噪音应控制在50分贝以下。 饮食因素 饥饿:对于月龄较小的宝宝,夜间可能会因为饥饿而醒来。例如,3个月以内的宝宝胃容量较小,需要频繁进食。如果睡前没有吃饱,夜间就容易因饥饿醒来。一般来说,0~3个月的宝宝每天需要喂养8~12次,4~6个月的宝宝每天喂养5~8次。 过饱:宝宝进食过多,会导致胃肠不适,引起腹胀、腹痛等,从而影响睡眠。比如,一次性给宝宝喂过多的奶,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应根据宝宝的月龄和食量合理喂养,避免过度喂养。 身体因素 尿布不适:宝宝的尿布湿了或者脏了,会让宝宝感觉不舒服,进而醒来。所以要及时查看宝宝的尿布情况,及时更换干爽清洁的尿布。 皮肤问题:宝宝的皮肤如果有瘙痒等不适,也会影响睡眠。例如,长湿疹时,皮肤会瘙痒,宝宝就会频繁醒来抓挠。家长要注意保持宝宝皮肤的清洁和干爽,如有皮肤问题应及时就医。 出牙不适:在宝宝出牙期间,可能会出现牙龈肿痛、瘙痒等不适,导致睡觉不踏实。一般来说,宝宝出牙的时间在4~10个月左右,出牙期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些磨牙棒来缓解不适。 生理发展因素 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宝宝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对睡眠周期的调节能力较弱。在浅睡眠阶段时,容易出现肢体微动、哼哼唧唧等情况,看起来像是睡眠不踏实,但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会逐渐改善。一般新生儿的浅睡眠占比约为50%~60%,随着月龄增加会逐渐降低。 生物钟尚未建立:对于较小的宝宝,还没有建立固定的生物钟。白天和夜间的睡眠节律不明显,容易出现白天睡得多,夜间醒来的情况。家长可以通过逐渐调整宝宝的作息时间,帮助其建立规律的生物钟。 疾病因素 感冒发烧:宝宝如果患有感冒、发烧等疾病,身体会感觉不适,从而影响睡眠。例如,发烧会让宝宝身体发热、头痛等,导致睡觉不踏实。如果宝宝出现感冒发烧症状,应及时测量体温,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体温不超过38.5℃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等。 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肠炎等胃肠道疾病,会引起宝宝腹痛、腹胀、恶心等不适,影响睡眠。如果宝宝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要注意调整饮食,必要时及时就医。

    2025-10-15 15:11:32
  • 刚出生婴儿护理常识

    新生儿护理需注意皮肤清洁保湿,日常选柔软棉质衣物并保持皮肤褶皱处干燥;体温调节要维持室内合适温湿度,通过增减衣物等维持体温稳定;喂养宜按需母乳喂养,人工喂养选合适配方奶并注意奶具清洁消毒;脐带护理要保持残端清洁干燥,每日用碘伏消毒并观察异常;睡眠提供舒适环境,床铺平整柔软,采取仰卧位,保持环境安静并观察睡眠状态;眼部用棉球蘸温水从内眼角向外眼角擦拭,口腔喂奶后用消毒纱布蘸温水擦拭;需密切监测精神状态、吃奶情况、皮肤颜色及体温等,异常表现及时就医。 一、皮肤护理 刚出生的婴儿皮肤娇嫩,需特别注意清洁与保湿。每次大小便后,应用温水轻柔清洗婴儿臀部及会阴部,清洗后可涂抹婴儿专用护臀霜以预防红臀。日常衣物应选择柔软、宽松、棉质的,避免摩擦刺激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尤其是皮肤褶皱处(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需定期清洁并保持干燥,防止湿疹等皮肤问题发生。 二、体温调节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体温易受环境影响。室内温度宜维持在22℃~25℃,湿度保持在55%~65%。可通过增减衣物及使用合适的保暖用品来维持体温稳定,如天气寒冷时可使用婴儿睡袋或适当增加衣物,但需注意避免包裹过紧影响婴儿肢体活动。若婴儿体温过低,可通过增加保暖措施提升体温;若体温过高,需及时松解包裹并适当降低环境温度,必要时就医评估。 三、喂养护理 母乳喂养是新生儿的最佳喂养方式,应按需喂养,婴儿饥饿时会有觅食、吸吮等表现,此时可将乳头或奶嘴送至婴儿口中。每次哺乳后,需将婴儿竖起,轻拍背部,帮助排出吞咽的空气,以防吐奶。若为人工喂养,应选择适合新生儿的配方奶,严格按照配方奶说明书调配冲调,注意奶具的清洁消毒。 四、脐带护理 脐带残端在出生后会逐渐脱落,在此期间需保持脐带残端清洁干燥。每天用碘伏棉签由脐带根部向周围环形消毒,避免尿液、粪便等污染脐带部位。注意观察脐带残端有无渗血、渗液、红肿及异常异味,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处理。 五、睡眠护理 为新生儿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床铺应平整、柔软,避免使用过软的被褥以防窒息风险。睡眠时可采取仰卧位,有助于降低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发生风险。保持睡眠环境安静,避免强烈光线刺激,根据婴儿的睡眠需求安排作息,注意观察婴儿睡眠中的状态,如出现频繁哭闹、惊醒等情况,需排查是否因饥饿、尿布潮湿等原因导致。 六、眼部与口腔护理 眼部护理可用干净的棉球蘸取温水,从内眼角向外眼角轻轻擦拭,清除眼部分泌物。口腔护理可在喂奶后用消毒纱布蘸取温水擦拭口腔黏膜及牙龈,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 七、健康监测 需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皮肤颜色及体温等。若发现婴儿精神萎靡、拒奶、体温异常(低于35℃或高于37.5℃)、皮肤黄染加重等异常表现,应立即就医,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

    2025-10-15 15:10:53
  • 儿童疫苗接种过敏怎么办

    儿童接种疫苗后若出现过敏,需先识别过敏表现,轻度过敏让儿童安静、处理局部症状,严重过敏要平卧、呼叫急救并送医,医院会检查治疗,下次接种前要询问病史、评估风险、提前准备急救措施,各环节要严谨保障儿童健康安全。 一、识别过敏反应 儿童接种疫苗后若出现过敏,需先准确识别过敏表现。常见的轻度过敏反应可能有皮肤出现皮疹、瘙痒,或者轻度的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等;严重过敏反应则较为危急,可能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发紫、意识模糊甚至休克等情况。不同年龄的儿童过敏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婴幼儿可能更易出现烦躁不安、拒食等非典型表现,需密切观察其接种后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 二、现场初步处理 轻度过敏:若儿童出现轻度过敏反应,首先要让儿童保持安静,避免剧烈活动。如果是皮肤皮疹瘙痒,要防止儿童搔抓皮肤导致破损感染,可以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拭局部皮肤。 严重过敏:一旦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等,应立即让儿童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并尽快拨打120。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如果儿童出现心跳呼吸骤停迹象,可进行心肺复苏操作,但这需要专业培训人员进行,非专业人员需尽快寻求专业帮助。 三、后续医疗评估与处理 就医检查:将儿童送往医院后,医生会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体格检查、生命体征监测等。可能还会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过敏原检测等,以明确过敏的程度和相关情况。 药物治疗:根据过敏的严重程度,医生可能会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例如,对于轻度过敏可能会使用抗组胺药物来缓解症状;对于严重过敏可能会使用肾上腺素等急救药物进行抢救,后续可能还会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来进一步控制过敏反应。不同年龄的儿童在药物使用上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药物代谢等与成人不同。 四、预防再次过敏的措施 详细询问病史:在下次接种疫苗前,医生会详细询问儿童的过敏史、家族过敏史等情况。对于有明确疫苗接种过敏史的儿童,要更加谨慎评估是否再次接种以及选择合适的疫苗。 评估接种风险:会根据儿童的具体过敏情况评估再次接种疫苗的风险。如果是对某种疫苗成分明确过敏,一般不建议再接种该疫苗;如果是对疫苗接种过程中可能接触的一些物质过敏但并非疫苗本身成分过敏,可能会在密切观察下谨慎接种。 提前准备急救措施:如果儿童再次接种疫苗,提前告知接种点医护人员儿童的过敏情况,以便接种点提前准备好急救设备和药物等,一旦出现过敏反应能够及时进行处理。同时,家长要在接种现场陪同,密切观察儿童接种后的状况,以便能第一时间发现异常并告知医护人员。 总之,儿童疫苗接种后出现过敏需要及时、正确地进行处理,从现场初步处理到后续就医以及预防再次过敏等环节都要严谨对待,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等因素,以保障儿童的健康和安全。

    2025-10-15 15:09:56
  • 小孩肠炎发烧怎么办

    小孩肠炎发烧需从多方面处理,要观察监测体温、病情,一般处理包括补液(口服或静脉)、调整饮食,体温<38.5℃可物理降温,出现体温持续高、脱水、剧烈呕吐、大便异常等情况及时就医,小婴儿和有基础疾病小孩需特殊考虑。 一、观察与监测 体温监测:密切关注小孩体温变化,可每1-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了解体温波动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段小孩,正常体温范围略有差异,如婴儿直肠温度正常范围为36.5-37.5℃,口腔温度为36.2-37.3℃,腋下温度为36-37℃,当腋下体温≥37.5℃或直肠温度≥38℃可视为发热。 病情观察:观察小孩肠炎相关症状,如腹泻次数、大便性状(是稀水便、脓血便等),有无呕吐、精神状态(是否精神萎靡、嗜睡等)、尿量(尿量减少可能提示脱水)等情况。 二、一般处理 补液: 口服补液:如果小孩肠炎发烧但精神尚可,没有严重脱水表现,可给予口服补液盐,预防和纠正脱水。口服补液盐要按照说明书正确配制和服用,小婴儿服用时可少量多次给予。 静脉补液:若小孩出现明显脱水症状,如精神差、尿量极少、皮肤弹性差等,需及时就医进行静脉补液,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饮食调整: 母乳喂养:继续母乳喂养,母乳易于消化,且含有抗体等营养成分,有助于小孩恢复。 人工喂养:可暂时更换为低乳糖或无乳糖奶粉,减轻肠道负担,待肠炎症状好转后再逐渐恢复原来的奶粉。 大月龄儿童: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三、物理降温(适用于体温<38.5℃且一般情况良好的小孩) 散热:解开小孩过多的衣物,保持衣物宽松、舒适,利于散热。 温水擦浴:用32-34℃的温水擦拭小孩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每次擦拭时间10-15分钟左右,通过水分蒸发帮助散热降温,但要注意保暖,避免小孩着凉。 四、及时就医情况 当小孩出现以下情况时需及时就医: 体温持续升高,经上述处理体温仍≥38.5℃且持续时间较长。 腹泻频繁,大便量多,出现脱水表现,如精神极度萎靡、尿量极少、眼窝凹陷等。 伴有剧烈呕吐,无法口服补液,或呕吐物为黄绿色胆汁样物质等异常情况。 大便带大量脓血,或出现高热不退、抽搐等症状。 五、特殊人群考虑 小婴儿:小婴儿肠炎发烧时病情变化较快,家长要更加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和病情变化,因为小婴儿自身调节能力较差,容易出现严重脱水等并发症。在护理过程中动作要轻柔,避免对小婴儿造成额外的刺激。 有基础疾病的小孩:如果小孩本身有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出现肠炎发烧时要更加谨慎处理,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小孩对肠炎发烧的耐受能力,需及时就医并向医生详细告知小孩的基础疾病情况,以便医生综合评估病情进行恰当的治疗。

    2025-10-15 15:08:18
  • 宝宝腋下37.8度算发烧吗

    宝宝腋下37.8度属低热,其原因有生理性(如年龄、活动)和病理性(感染、免疫性疾病等),应对需调节环境、适当饮水,密切观察体温及伴随症状,特殊人群宝宝低热处理要谨慎,有基础病低热需及时就医。 一、引起宝宝低热的常见原因 1.生理性因素 年龄因素: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相比成人更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比如新生儿,其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在环境温度过高时,如包裹过严、室内温度较高等,可能出现体温轻度升高至37.8度左右的情况。 活动因素:宝宝在剧烈哭闹、剧烈运动后,身体产热增加,也可能出现短暂的腋下体温37.8度。一般在休息一段时间后,体温可逐渐恢复正常。 2.病理性因素 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如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宝宝除了有低热(腋下37.8度左右)外,还可能伴有流涕、鼻塞、轻微咳嗽等症状。例如,有研究表明,在病毒性感冒患儿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37.5-38℃左右的低热情况。 细菌感染:如轻度的呼吸道细菌感染,宝宝可能出现低热,同时可能伴有精神稍差、食欲减退等表现。 非感染因素 免疫性疾病: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早期可能以低热为主要表现,同时可能有关节的轻微肿胀等表现,但一般关节症状尚不明显。 二、宝宝腋下37.8度时的应对措施 1.一般护理措施 环境调节: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维持在22-25℃左右,湿度保持在50%-60%。同时,给宝宝穿着宽松、轻薄的衣物,以利于散热。比如,如果是因为包裹过严导致的体温升高,松开包裹后,体温往往能有所下降。 适当饮水:让宝宝适当多喝一些温开水,既可以补充身体因发热散失的水分,又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帮助体温下降。 2.密切观察病情 观察体温变化:每隔一段时间(如1-2小时)给宝宝复测腋下体温,了解体温的波动情况。如果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一般情况良好,可继续观察。如果体温持续上升,超过38.5℃或伴有其他明显不适症状,如精神萎靡、频繁呕吐、呼吸急促等,需及时就医。 观察伴随症状:除了关注体温外,还要观察宝宝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咳嗽、流涕、腹泻、皮疹等。如果出现皮疹,要注意皮疹的形态、出现部位等;如果出现腹泻,要观察大便的性状、次数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 三、特殊人群(宝宝)的温馨提示 对于宝宝来说,由于其身体机能尚未发育成熟,在低热处理时要格外谨慎。首先,要避免使用成人的退热药物随意给宝宝降温,尤其是低龄儿童。如果需要使用药物降温,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要注意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和一般情况,因为宝宝不会用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不适,所以家长的密切观察至关重要。如果宝宝有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等,出现低热时更要及时就医,因为这类宝宝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处理。

    2025-10-15 15:07:2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