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梅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展开
  • 婴儿吃奶时出现打嗝该如何处理

    缓解婴儿打嗝可通过调整喂奶时呈30-45度斜抱姿势减少空气进入,喂奶过程中或结束后竖抱轻拍背部排空气,若因哭闹等吸入过多空气引发打嗝则轻柔安抚稳定情绪,早产儿等特殊人群安抚需更轻柔缓慢。 一、调整喂奶姿势 婴儿吃奶时应保持斜抱姿势,让头部略高于胃部,如此可有效减少空气进入婴儿胃部,从而降低打嗝发生的概率。例如,将婴儿抱在怀中,使其上半身呈30-45度倾斜状态进行喂养。 二、轻拍背部 喂奶过程中或结束后,把婴儿竖抱起来,让其头部靠在成人肩上,然后用空心掌从婴儿背部下方开始,轻轻由下往上拍打。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婴儿排出胃内的空气,一般拍打3-5分钟左右,可观察打嗝情况是否缓解。需注意拍打时力度要适中,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用力过猛对婴儿造成伤害。 三、安抚稳定情绪 婴儿吃奶时若因哭闹等原因吸入过多空气引发打嗝,可通过轻柔安抚的方式稳定其情绪。比如轻声跟婴儿说话、轻轻摇晃婴儿等,以此减少婴儿因情绪波动而吸入更多空气,进而缓解打嗝状况。对于早产儿等特殊人群,安抚时动作要更加轻柔缓慢,充分考虑其身体特点进行操作。

    2025-08-08 14:30:35
  • 新生婴儿适宜的奶粉温度应该是多少

    新生婴儿适宜奶粉温度接近人体体温,可通过滴手腕内侧感知,早产儿等特殊婴儿需遵医生个性化建议调整温度以保障胃肠道健康避免消化功能紊乱。 一、适宜温度范围及科学依据 新生婴儿适宜的奶粉温度建议保持在37℃~40℃。从科学角度分析,此温度范围接近人体体温,能最大程度减少对婴儿胃肠道的刺激。若奶粉温度过高,可能破坏奶粉中热敏性营养成分(如部分维生素等);若温度过低,易导致婴儿胃肠道不适,增加腹泻等风险。 二、温度判断方法 可通过将冲调好的奶粉滴在手腕内侧来感知温度,以手腕内侧无烫感为宜,此温度较为接近婴儿胃肠道可耐受的温度。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早产儿等特殊新生婴儿,需遵循医生的个性化建议调整奶粉温度。因为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对温度变化的耐受能力可能更差,应严格依据医生指导把控奶粉温度,以保障其胃肠道健康,避免因温度不适引发消化功能紊乱等问题,体现对特殊人群的人文关怀与科学护理。

    2025-08-08 14:30:15
  • 婴儿出牙顺序是什么

    婴儿出牙通常先下后上、先中切牙后侧切牙等,最先萌出下颌中切牙,接着上颌中切牙等,不同婴儿出牙顺序有差异,超13个月未萌第一颗乳牙属延迟需就医,出牙时间有个体差异,出牙期要保持口腔清洁、保证营养均衡。 不同婴儿出牙顺序可能会存在一定差异,这与遗传、营养等多种因素有关。如果婴儿超过13个月仍未萌出第一颗乳牙,属于乳牙萌出延迟,需要考虑是否存在营养缺乏(如钙、维生素D缺乏等)、内分泌疾病等问题,建议及时就医检查。对于女婴和男婴来说,出牙顺序一般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在出牙时间上可能会受到个体差异影响。在婴儿出牙期间,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可使用湿润的纱布轻轻擦拭婴儿牙龈,同时保证婴儿营养均衡,尤其是保证钙、维生素等的摄入,以支持牙齿正常萌出。

    2025-08-08 14:30:03
  • 婴儿趴着睡是什么原因

    婴儿趴着睡可能因寻求安全感、胃肠道因素、习惯性等原因,需注意睡眠环境安全,不同阶段婴儿有不同关注重点,特殊病史婴儿睡姿需遵医嘱。 寻求安全感:胎儿在子宫内就是呈蜷缩的姿势,这种姿势会让婴儿有熟悉感,趴着睡时身体被包裹的感觉能让婴儿觉得更有安全感,就如同在子宫内一样,能使其情绪更稳定,这是婴儿自身的一种本能反应,与婴儿在母体内的体位记忆有关,从出生后的早期阶段开始,婴儿就会倾向于这种能带来熟悉感和安全感的睡姿。 胃肠道因素:婴儿的胃肠道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容易出现胃肠胀气等情况。趴着睡时,身体的重量会对腹部产生一定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缓解胃肠胀气带来的不适。例如,有研究发现部分因胃肠胀气而感到不适的婴儿,更倾向于选择趴着睡来减轻腹部的胀满感。 习惯性因素:如果婴儿在出生后较早阶段就形成了趴着睡的习惯,那么就可能会持续保持这种睡姿。比如家长在婴儿较小的时候没有及时纠正其趴着睡的习惯,婴儿就会逐渐养成习惯性趴着睡的情况。 对于婴儿趴着睡,需要注意以下情况:要确保婴儿睡眠环境安全,周围没有过多松软的被褥等可能导致窒息的物品。如果婴儿趴着睡时出现呼吸不畅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帮助婴儿调整为合适的睡姿。同时,不同年龄阶段的婴儿趴着睡需要关注的重点有所不同,比如新生儿阶段要更加密切观察其呼吸等情况,随着婴儿月龄增长,要逐渐引导其尝试多种睡姿,以降低单一睡姿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另外,有特殊病史的婴儿,如存在呼吸系统疾病等情况时,趴着睡可能会加重病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谨慎对待其睡姿选择。

    2025-08-05 14:41:58
  • 宝宝出牙期间会发烧吗

    宝宝出牙期间少数会发烧,多为低热且短暂,38℃左右,1-2天可恢复正常,若伴其他症状、体温超38.5℃或持续久则可能是其他感染,低热时可用物理降温,婴儿要密切观察,异常及时就医,避免随意给低龄儿童用药,优先非药物降温护理。 出牙发烧的特点 体温范围:通常为低热,一般不超过38.5℃,这与其他感染性疾病导致的高热不同。 持续时间:多为短暂性,一般1-2天体温可恢复正常。 与其他原因发烧的区分 感染性发烧:如果宝宝出牙期间发烧同时伴有咳嗽、流涕、腹泻等其他症状,且体温较高(超过38.5℃),持续时间较长,就需要考虑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等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烧,而非单纯出牙导致。例如,上呼吸道感染也会引起宝宝发烧,同时可能伴有鼻塞、打喷嚏等症状,与出牙发烧可通过伴随症状来初步区分。 应对措施及注意事项 非药物干预:当宝宝出牙发烧为低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毛巾擦拭宝宝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帮助散热。要注意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在22-25℃左右,给宝宝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利于散热。 特殊人群提示:对于婴儿,要特别注意护理。密切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体温变化以及口腔出牙情况。如果宝宝精神状态良好,体温没有持续升高,一般无需过于担忧。但如果宝宝出现精神萎靡、体温持续不降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因素。同时,要避免给低龄儿童随意使用药物来降温,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采取非药物的降温及护理措施。

    2025-08-05 14:28:4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