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洁谊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及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及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展开
  • 宝宝发烧不愿意吃药怎么办

    为应对宝宝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法(调节环境温度、松散衣物、温水擦拭)、饮食调整(保证充足水分摄入、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分散注意力法(播放轻柔音乐、讲故事或互动游戏)来处理,同时要密切观察病情,若发烧长时间不退、病情无缓解或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 一、物理降温法 1.调节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保持在22-26℃较为适宜,可使用空调等设备调节。低龄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适宜的环境温度有助于散热,避免过热加重不适。比如,在夏季高温时,将空调温度调至合适范围,让宝宝处于舒适的环境中,减少因环境过热导致的身体不适,从而间接缓解发烧带来的烦躁。 2.松散衣物 给宝宝穿着宽松、轻薄的棉质衣物,利于散热。因为棉质衣物吸汗性好,能及时将宝宝体表的汗液吸收并蒸发,帮助身体散热降温。例如,宝宝发烧时不要给其穿过多过厚的衣物,选择宽松的棉质上衣和裤子,让皮肤能够更好地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 3.温水擦拭 用32-34℃的温水擦拭宝宝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这些部位是人体的大血管分布处,通过温水擦拭可以促进散热。以擦拭颈部为例,将毛巾浸湿后轻轻擦拭宝宝颈部两侧,每次擦拭时间可控制在5-10分钟左右,注意保暖,避免宝宝着凉。对于小月龄宝宝,要特别轻柔地进行操作。 二、饮食调整 1.保证充足水分摄入 多给宝宝喝温开水,少量多次饮用。发烧会使宝宝身体丢失较多水分,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同时可以通过排尿带走部分热量,达到降温的目的。比如,每隔10-15分钟给宝宝喂10-20毫升的温开水,让宝宝保持充足的水分供应。 2.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 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软面条等。发烧时宝宝的消化功能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过于油腻或难以消化的食物可能会加重肠胃负担。小米粥易于消化,还能为宝宝提供一定的能量,软面条也是不错的选择,避免给宝宝食用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三、分散注意力法 1.播放轻柔音乐 播放一些轻柔舒缓的儿童音乐,转移宝宝的注意力。低龄儿童对声音较为敏感,轻柔的音乐可以让宝宝心情放松,减少对发烧不适的关注。例如,选择专门为婴幼儿设计的轻柔音乐专辑,播放时音量适中,让宝宝在音乐氛围中逐渐缓解因发烧产生的烦躁情绪。 2.讲故事或互动游戏 家长可以给宝宝讲故事或者进行简单的互动游戏。对于较大一些的宝宝,讲故事可以吸引其注意力,让宝宝沉浸在故事情境中,暂时忘却发烧的不适;对于小月龄宝宝,家长可以通过轻柔地触摸、微笑等互动方式,与宝宝进行情感交流,分散其对身体不适的注意力。比如,给1-2岁的宝宝讲简单的绘本故事,或者和6-8个月的宝宝玩简单的peek-a-boo游戏。 四、及时观察与就医 1.密切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宝宝的体温变化、精神状态、呼吸等情况。如果宝宝体温持续升高、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可能提示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及时采取进一步措施。例如,每1-2小时给宝宝测量一次体温,并记录体温数值,同时观察宝宝是否有哭闹不止、眼神呆滞等异常精神状态表现。 2.适时就医 当宝宝发烧长时间不退、病情无明显缓解或者出现上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带宝宝就医。医生会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进行专业的诊断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比如,宝宝发烧超过3天仍未退烧,或者伴有抽搐等症状时,必须尽快送往医院就诊。

    2025-10-17 14:19:15
  • 孩子抵抗力差如何改善生活

    提升孩子免疫力需从多方面着手,包括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且控制高糖高盐高脂肪零食摄入,遵循不同年龄睡眠需求并营造安静舒适适宜温度光线的良好睡眠环境,选择适合年龄的运动项目每周进行且保证户外活动时长,教导孩子正确勤洗手并定期对玩具餐具消毒、常通风保持室内清洁,流感及传染病高发期避免带孩子去人员密集场所、周围有人患病时给孩子戴合适口罩,避免自行滥用抗生素、需用时遵医嘱使用以维持菌群平衡。 一、合理饮食调养1.保证营养均衡:每日应摄入适量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每天保证一定量的奶类(如纯牛奶等),蛋白质是构成免疫细胞和抗体的重要原料;需摄入种类丰富的新鲜蔬菜,例如深色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富含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等)和矿物质,能为免疫系统提供支持;还要摄入足够的谷类食物,像全麦面包、米饭等,为身体提供碳水化合物作为能量来源,维持身体正常代谢以助力免疫力提升。2.控制零食摄入:减少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零食,如糖果、油炸薯条等,这类零食过多会影响孩子正常的食欲,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进而可能削弱免疫力。二、充足睡眠保障1.遵循年龄睡眠需求:新生儿每天需睡眠16-20小时,婴儿期12-16小时,幼儿期11-14小时,学龄儿童9-12小时,规律且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各器官的修复与免疫系统的发育,例如睡眠时体内会产生更多的免疫因子来增强免疫力。2.营造良好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舒适,温度适宜(一般18-25℃)、光线昏暗,让孩子能在良好的环境中进入深度睡眠状态。三、适度运动锻炼1.选择适合运动项目: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可进行亲子互动的简单运动,如家长辅助孩子做四肢伸展运动;学龄前儿童可开展跳绳、拍球等活动;学龄儿童可参与跑步、游泳、球类运动等,每周至少进行3-5次运动,每次运动时长不少于30分钟,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进而提升孩子的整体免疫力。2.保证户外活动:每天应保证孩子有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让孩子接触自然光线,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助于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而维生素D对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发挥有重要作用。四、良好卫生习惯培养1.勤洗手规范:教导孩子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即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湿、搓、冲、捧、干”的步骤洗手,每次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可有效清除手上沾染的病菌,防止通过手接触口、鼻等部位而引发感染。2.保持生活环境清洁:定期对孩子的玩具、餐具等进行消毒,房间要经常通风换气,一般每天通风2-3次,每次通风30分钟左右,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减少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滋生。五、避免接触感染源1.减少高危场所接触:在流感流行季节、传染病高发时期,避免带孩子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大型商场、拥挤的公共交通工具等,降低感染病原体的风险。2.注意个人防护:当周围有人患病时,可给孩子佩戴口罩(符合儿童尺寸的口罩),减少与患者的密切接触,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其他防护措施。六、谨慎对待药物使用1.避免滥用抗生素:抗生素仅对细菌感染有效,对病毒感染无作用,家长不应自行给孩子使用抗生素,若孩子确实需要使用抗生素,必须在医生明确诊断为细菌感染且有用药指征时,严格遵医嘱使用,过度使用抗生素会破坏孩子肠道等部位的正常菌群平衡,影响自身免疫力的稳定。

    2025-10-17 14:14:21
  • 小孩半夜肚子疼怎么处理方法

    小孩半夜肚子疼需先观察疼痛表现、一般状况,可采取腹部保暖、轻柔按摩初步处理,出现剧烈腹痛不缓解、高热、频繁呕吐、便血、精神极差等严重伴随症状或无法判断病因时应及时就医,不同年龄小孩情况不同,基础病史小孩更需警惕。 一、初步观察与判断 1.观察疼痛表现 首先观察小孩肚子疼的具体表现,比如是绞痛、隐痛还是胀痛等。如果是绞痛,可能提示肠道痉挛等情况;隐痛可能需要进一步排查其他原因。同时注意疼痛的部位,是肚脐周围、右下腹等不同部位,因为不同部位的疼痛可能提示不同的疾病,如右下腹疼痛要警惕阑尾炎等。对于不同年龄的小孩,疼痛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等。 考虑生活方式因素,如果小孩睡前有进食过多不易消化的食物,如大量油腻食物、过多甜食等,可能导致消化不良引起腹痛;如果是寒冷季节,没有注意腹部保暖,腹部受凉也可能引起肠痉挛导致腹痛。 2.评估一般状况 观察小孩的精神状态,如果只是单纯的肚子疼,精神状态尚可,可能问题相对较轻;如果伴有精神萎靡、嗜睡等情况,需要高度重视,可能提示有严重疾病。同时观察有无呕吐、腹泻等伴随症状,如果有呕吐,要注意呕吐物的性状,是刚吃进去的食物还是有胆汁等;腹泻的话要观察大便的次数、颜色、性状等,这些对于判断病因很重要。 二、初步处理措施 1.腹部保暖 对于因腹部受凉引起肠痉挛导致的腹痛,可以给小孩适当腹部保暖。可以用温热的毛巾敷在腹部,但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小孩皮肤,温度保持在40-50℃左右即可。对于不同年龄的小孩,腹部保暖的方式要合适,婴幼儿可以将温暖的水袋用毛巾包裹后放在腹部,但要密切观察小孩的反应。 2.轻柔按摩 可以尝试轻柔地给小孩按摩腹部,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按摩的力度要适中,对于较小的婴儿,按摩力度要很轻。按摩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可能缓解因消化不良等引起的腹痛。如果是年龄稍大的儿童,可以适当增加按摩力度,但也以小孩感觉舒适为宜。不过如果小孩腹痛剧烈,不建议自行按摩,应及时就医。 三、及时就医的情况 1.出现严重伴随症状 当小孩半夜肚子疼伴有以下情况时要及时就医:剧烈腹痛持续不缓解,经过简单处理如保暖、按摩等无改善;伴有高热,体温超过38.5℃以上,可能提示有感染性疾病,如阑尾炎合并感染、肠道感染等;伴有明显的呕吐,呕吐物为黄绿色胆汁样,或者频繁呕吐无法进食;出现便血,大便呈暗红色或果酱样,可能提示肠套叠等严重疾病;精神状态极差,如昏迷、抽搐等情况。 对于有基础病史的小孩,如曾有过腹部手术史、有先天性肠道畸形等情况,半夜出现肚子疼更要及时就医,因为基础病史可能增加疾病的复杂性和严重性。不同年龄的小孩基础病史不同,婴幼儿可能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较大儿童可能有既往的阑尾炎等手术史,这些都需要在出现腹痛时格外警惕。 2.无法判断病因 如果经过初步观察和简单处理,仍然无法判断小孩肚子疼的原因,也应及时带小孩就医。医生可以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腹部B超等进一步明确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例如,通过腹部B超可以帮助判断是否有肠套叠、肠系膜淋巴结炎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小孩,腹部B超的操作和解读要考虑年龄因素,婴幼儿腹部B超检查时可能需要适当镇静等特殊处理。

    2025-10-17 14:10:10
  • 宝宝一百天了还是睡眠好浅很容易醒怎么办啊

    要让一百天宝宝睡眠好,需从营造舒适睡眠环境、建立规律作息、关注生理需求及考虑个体差异与发育因素入手。营造舒适环境要调光线、控声音、适温湿度;建立规律作息包括固定白天小睡时间和夜间营造睡眠氛围;关注生理需求要确保喂养充足、检查身体状况;考虑个体差异与发育因素,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是常见情况,有异常及时就医,家长要耐心护理并密切关注宝宝健康。 一、营造舒适睡眠环境 1.调整光线:宝宝一百天处于视觉发育阶段,睡眠时应保持卧室光线柔和,避免强光刺激。可拉上浅色遮光窗帘,白天可拉上部分窗帘让适度自然光透入模拟昼夜交替,夜间使用昏暗小夜灯,这样能帮助宝宝区分昼夜,利于睡眠。 2.控制声音:保持卧室安静,减少突然的大噪音。若有外界声音干扰,可使用白噪音机播放轻柔的白噪音,如风声、雨声等,能掩盖外界杂音,让宝宝感觉更安稳,利于进入深度睡眠。 3.调节温度湿度:室内温度保持在22℃~25℃,湿度维持在50%~60%。可使用温度计和湿度计实时监测,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干或过湿都会让宝宝感觉不适从而易醒。比如温度过高时宝宝会出汗,汗液刺激可能导致醒来,合适的温湿度能让宝宝身体舒适,延长睡眠时长。 二、建立规律作息 1.固定白天小睡时间:白天可每隔2~3小时安排一次小睡,每次小睡时长逐渐固定,比如每次30分钟~2小时左右,通过规律的白天小睡安排,让宝宝的生物钟逐渐调整,到夜间睡眠时更易进入深睡眠状态。例如上午9点左右、中午1点左右、下午3点左右安排小睡,让宝宝形成稳定的睡眠节奏。 2.夜间营造睡眠氛围:夜间睡觉前1小时,可进行一些固定的安静活动,如轻柔的亲子抚触、给宝宝唱轻柔的摇篮曲等,让宝宝知道接下来要睡觉了,逐步建立睡眠联想,帮助宝宝放松身心,更容易进入睡眠状态且减少夜间易醒情况。 三、关注生理需求 1.确保喂养充足:宝宝一百天需按需喂养,保证奶量充足。如果喂养不足,宝宝会因饥饿醒来;若喂养过多,可能导致胃肠不适也易醒来。通过观察宝宝的体重增长、精神状态等判断喂养是否充足,一般宝宝吃饱后能安静睡眠较长时间。 2.检查身体状况:每天检查宝宝身体,查看是否有尿布湿了、皮肤是否有不适(如湿疹等)、是否有发热等情况。尿布湿了会让宝宝感觉不舒服从而醒来,皮肤不适或发热也会影响宝宝睡眠,及时处理这些生理问题能让宝宝睡眠更安稳。 四、考虑个体差异与发育因素 1.神经系统发育:宝宝一百天神经系统还在不断发育中,可能会出现睡眠浅易醒情况。一般随着月龄增加,神经系统逐渐发育完善,睡眠情况会有所改善。可通过适当的亲子互动、宝宝体操等促进神经系统发育,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和强度,避免过度刺激宝宝。 2.个体差异表现:每个宝宝有个体差异,有的宝宝本身睡眠浅是其特点,但只要通过上述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睡眠情况即可。如果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后睡眠浅易醒情况仍无明显改善,且宝宝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如精神萎靡、生长发育迟缓等,建议及时就医,排查是否有其他健康问题。 温馨提示:宝宝一百天处于特殊生长阶段,家长要耐心观察和调整。在护理过程中要轻柔操作,避免因护理不当给宝宝带来不适。同时要密切关注宝宝的整体健康状况,若对宝宝睡眠情况有持续担忧,可咨询专业儿科医生获取更针对性的建议。

    2025-10-17 14:09:09
  • 孩子腿疼是怎么回事

    孩子腿疼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生长痛、外伤、感染性疾病(细菌感染如骨髓炎、病毒感染如流感后肌肉痛)、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肿瘤(良性骨软骨瘤、恶性骨肉瘤等)。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腿疼情况,若持续不缓解或伴异常应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注意孩子安全与适度运动。 表现特点:常于夜间出现下肢疼痛,以膝关节周围或小腿前侧为主,疼痛通常为隐痛、胀痛,一般无明显的红、肿、热等炎症表现,疼痛可自行缓解。 原因分析:可能与儿童骨骼生长迅速,而周围的肌肉、肌腱等生长相对较慢,导致牵拉有关;也可能与儿童活动量相对较大,长骨生长较快,代谢产物堆积有关。 外伤 常见情况:孩子活泼好动,容易发生外伤导致腿疼。比如摔倒、碰撞、扭伤等。 表现特点:有明确的外伤史,局部可能有肿胀、淤血、压痛等表现,受伤部位根据受伤情况不同而有差异,如擦伤可能有皮肤破损,扭伤可能有关节活动受限等。 原因分析:外力作用于腿部,导致肌肉、骨骼、关节等组织损伤。 感染性疾病 细菌感染: 常见疾病:如骨髓炎,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 表现特点:除了腿疼外,还可能伴有发热、局部红肿、皮温升高,病情严重时可能出现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原因分析:细菌通过血液循环等途径到达骨骼,引起炎症反应。 病毒感染: 常见疾病:如流感病毒感染后,部分儿童可能出现肌肉疼痛,包括腿疼。 表现特点:多有发热、鼻塞、流涕等流感相关症状,腿疼一般为全身性肌肉疼痛的一部分,程度相对较轻,随流感病情好转而缓解。 原因分析:病毒感染人体后,引起全身的炎症反应,导致肌肉酸痛。 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 常见人群:儿童期发病相对较少,但也有发生,女性相对多见一些。 表现特点:可出现膝关节、踝关节等大关节的肿胀、疼痛、僵硬,早晨起床时症状可能较重,活动后有所缓解,病情进展可能导致关节畸形。 原因分析:自身免疫紊乱,导致关节滑膜炎症。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表现特点:是儿童时期常见的风湿性疾病,可累及多个关节,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部分患儿可能伴有发热、皮疹、贫血等全身症状。 原因分析:自身免疫因素参与,遗传、感染等可能是诱发因素。 血液系统疾病 白血病: 表现特点:儿童白血病可能出现腿疼,多为骨骼疼痛,可伴有发热、贫血、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等),肝脾淋巴结肿大等。 原因分析: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骨髓及骨膜,导致骨痛。 肿瘤 良性肿瘤:如骨软骨瘤,可发生于长骨的干骺端,一般无明显症状,当肿瘤较大压迫周围组织时可能出现腿疼。 恶性肿瘤:如骨肉瘤,多见于青少年,好发于长骨干骺端,尤其是膝关节周围,表现为局部疼痛,进行性加重,夜间痛明显,可伴有局部肿块、皮温升高、静脉怒张等,病情进展迅速。 当孩子出现腿疼时,家长应密切观察腿疼的部位、程度、持续时间、是否伴有其他症状等。如果腿疼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发热、肿胀明显、活动受限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进行详细的检查,如体格检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X线、CT、磁共振成像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孩子的安全,避免外伤,鼓励孩子适当运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2025-10-17 14:07:5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