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洁谊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及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及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展开
  • 16个月男宝宝身高体重标准

    16个月男宝宝身高正常范围76.5~86.9厘米,体重9.1~13.2千克,遗传、营养、疾病等会影响身高体重,遗传时要保证营养和睡眠,营养不足要合理安排饮食,疾病致异常要及时就医,家长要关注宝宝发育,定期保健,异常及时咨询医生。 一、身高标准 1.参考范围:16个月男宝宝身高正常范围大约在76.5~86.9厘米之间。身高的增长受多种因素影响,遗传是重要因素之一,如果父母身高较高,宝宝身高有向高发展的趋势;营养状况也起着关键作用,充足的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摄入有助于身高增长;同时,良好的睡眠也对身高有促进作用,因为生长激素在睡眠中分泌旺盛。 二、体重标准 1.参考范围:16个月男宝宝体重正常范围大概在9.1~13.2千克。体重同样与多种因素相关,合理的饮食结构是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的基础,宝宝需要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脂肪等提供能量;运动情况也会影响体重,适当的活动能促进新陈代谢,但过度运动可能会影响营养摄入从而影响体重;疾病因素也可能导致体重异常,如果宝宝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等,可能会出现体重不增或下降的情况。 三、影响身高体重的因素及应对建议 1.遗传因素:如果父母身高偏矮,家长要注意在宝宝成长过程中保证营养均衡,让宝宝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等,富含钙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等,以及各种维生素丰富的蔬菜水果,为身高增长提供物质基础。同时保证宝宝充足的睡眠,每天保证12~14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2.营养因素:对于营养不足导致身高体重不达标情况,要合理安排宝宝的饮食,遵循辅食添加原则,从少到多、从细到粗、从一种到多种,逐步添加富含各种营养素的食物。如果宝宝存在挑食、偏食情况,家长可以通过变换烹饪方式等方法来增加宝宝对食物的接受度。 3.疾病因素:如果宝宝身高体重明显异于正常范围,且排除了遗传和营养因素,要考虑疾病可能,如内分泌疾病等。此时应及时带宝宝就医进行全面检查,如激素水平检测等,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四、温馨提示 对于16个月的男宝宝,家长要密切关注其身高体重变化情况。在日常生活中,要为宝宝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保证其生活规律。定期带宝宝进行儿童保健检查,医生可以根据宝宝的身高体重等发育指标进行综合评估,给予科学的喂养和护理指导。如果发现宝宝身高体重异常,不要自行盲目处理,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避免延误病情。

    2025-10-21 12:46:50
  • 宝宝发烧上吐下泻怎么办

    宝宝发烧上吐下泻可能由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等引起,需观察精神状态、体温等情况,饮食上少量多次饮水,调整饮食,发热时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用药,腹泻时注意臀部护理,特殊人群如小婴儿、有基础病史的宝宝要精细护理并及时就医。 一、初步判断与观察 宝宝发烧上吐下泻可能是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等原因引起。首先要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体温、呕吐及腹泻的次数、量等情况。如果宝宝精神尚可,体温不是特别高,呕吐、腹泻次数不多,可先在家进行初步处理;若宝宝精神萎靡、持续高热、频繁呕吐、腹泻量多伴脱水表现(如尿量明显减少、哭时无泪、口唇干燥等),需及时就医。 二、饮食调整 少量多次饮水:防止脱水,可选择口服补液盐,其能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按说明书冲调服用。对于小婴儿,可少量多次喂服。 调整饮食:呕吐严重时可短时间禁食(一般不超过1-2小时),之后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烂面条等,避免油腻、辛辣、生冷食物,待呕吐腹泻缓解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但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一次进食过多。 三、发热处理 物理降温:适用于体温<38.5℃且精神状态较好的宝宝。可采用温水擦浴,用32-34℃的温水擦拭宝宝颈部、腋窝、腹股沟、四肢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每次擦拭10分钟左右,注意保暖,避免宝宝着凉。也可使用退热贴贴在额头帮助降温。 及时就医:若体温≥38.5℃或虽体温<38.5℃但精神差等情况,需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不过要特别注意低龄儿童用药禁忌,严格按照儿科用药规范来选择合适的退热方式及药物。 四、腹泻处理 臀部护理:每次腹泻后用温水清洗臀部,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可涂抹护臀膏预防红臀。 药物辅助: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但需由医生判断后使用,切勿自行用药;如果是病毒感染等情况,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肠黏膜保护剂等药物。 五、特殊人群提示 小婴儿:小婴儿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对疾病的耐受能力差,所以在护理上要更加精细,密切观察其囟门情况、精神反应等,一旦有异常表现要及时就医,并且在喂养和护理操作中要注意无菌和轻柔,避免因护理不当加重病情。 有基础病史的宝宝:如果宝宝本身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基础疾病,出现发烧上吐下泻时更要谨慎处理,因为疾病可能会诱发基础病的发作或加重,要及时带宝宝就医,向医生详细告知宝宝的基础病史,以便医生全面评估病情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2025-10-21 12:46:02
  • 身材矮小症如何判定

    身材矮小症可通过身高标准、骨龄评估、生长速度监测判定,不同年龄段有身高参考值,青春期有身高变化特点,骨龄用左手腕部X线摄片评估,定期测身高监测生长速度,早产儿按矫正月龄评估,有家族性矮小病史儿童也需监测。 身高标准: 不同年龄段身高参考值:儿童在不同年龄段有相应的身高参考范围。例如,新生儿出生时身高约50cm;1岁时身高约75cm;2岁时身高约85cm;2岁以后到青春期前每年身高增长约5-7cm。对于青春期前的儿童,可通过参考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身高百分位数来判断。如果儿童的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身高的第3百分位数,或者低于两个标准差,可能提示身材矮小。 青春期身高变化特点:进入青春期后,身高会出现突增,女孩青春期一般从10-12岁开始,男孩一般从12-14岁开始。如果青春期身高增长速率低于正常范围(女孩每年低于5.5cm,男孩每年低于6cm),也需要考虑身材矮小的可能。 骨龄评估: 骨龄检测方法:通常采用左手腕部X线摄片来评估骨龄。通过观察左手掌指骨、腕骨及桡尺骨下端的骨化中心的发育程度来确定骨龄。骨龄与实际年龄的差值可以反映生长发育的情况。如果骨龄明显落后于实际年龄,可能提示生长激素分泌不足等导致的身材矮小;如果骨龄超前于实际年龄,可能会影响最终身高。 生长速度监测: 定期测量身高:家长应定期(每3-6个月)为儿童测量身高,并记录下来。通过连续监测身高增长情况来判断生长速度是否正常。例如,3岁以下儿童每年身高增长低于7cm,3岁至青春期前每年身高增长低于5cm,青春期每年身高增长低于6cm,都属于生长速度缓慢,需要进一步评估是否存在身材矮小的问题。 生长速度的意义:生长速度是反映儿童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生长速度减慢可能是多种疾病的信号,如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内分泌疾病,或者是慢性疾病、营养不良等情况引起。 对于特殊人群,如早产儿,由于其生长发育有自身的特点,出生后的身高增长速度和正常足月儿不同,需要根据矫正月龄来评估身高情况。早产儿在矫正月龄1岁时,如果身高低于同矫正月龄正常婴儿身高的第3百分位数,也需要考虑身材矮小的可能,并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估。对于有家族性矮小病史的儿童,虽然其遗传因素占一定比例,但也需要监测身高和生长速度,因为部分情况下可能存在潜在的生长激素分泌等问题影响身高发育。

    2025-10-21 12:44:54
  • 宝宝老是积食消化不良怎么办

    针对宝宝积食消化不良可从多方面应对,饮食上合理安排餐食遵循少食多餐选易消化食物并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食物保证充足水分,规范进食习惯培养细嚼慢咽,进食后半小时左右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腹部,根据宝宝年龄身体状况鼓励适当户外活动或室内运动,小月龄纯母乳喂养宝宝要注意妈妈饮食,人工喂养按比例冲调,关注个体差异,若积食无改善或有异常表现及时就医且不随意给低龄儿童用助消化药。 一、饮食调整 1.合理安排餐食:遵循少食多餐原则,根据宝宝年龄和食量适当减少每餐进食量,增加进餐次数。例如,1岁左右宝宝可将每日三餐改为三餐两点,每餐食物选择易消化的种类,如南瓜粥、山药糊、软烂的蔬菜泥搭配少量蒸蛋等,避免一次性进食过多肉类、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高蛋白质且不易消化的食物,减轻胃肠消化负担。 2.选择适宜食物:多给宝宝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苹果、香蕉(熟透的)、西蓝花、胡萝卜等,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同时保证充足水分摄入,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食物消化吸收。 二、规范进食习惯 1.培养细嚼慢咽:引导宝宝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避免边吃边玩、跑动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让宝宝充分咀嚼食物,减轻胃肠消化压力。例如,家长可通过自身示范,耐心提醒宝宝慢慢进食。 三、腹部按摩促进消化 1.正确按摩方法:在宝宝进食后半小时左右,家长可将双手搓热,以宝宝肚脐为中心,用手掌轻轻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每次按摩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顺时针按摩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食物消化运转。 四、适当增加活动量 1.鼓励运动锻炼:根据宝宝年龄和身体状况,鼓励其适当进行户外活动或室内运动。如月龄较小的宝宝可在家长看护下进行爬行练习,大一些的宝宝可进行散步、简单的亲子游戏等。运动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带动胃肠蠕动,改善积食消化不良状况。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小月龄宝宝:对于6个月以内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一般较少出现积食,但要注意妈妈自身饮食对宝宝的影响,妈妈应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辛辣刺激食物;人工喂养宝宝要严格按照配方奶冲调比例调配,避免过浓导致消化不适。 2.关注个体差异:不同宝宝消化能力存在个体差异,若宝宝积食消化不良情况持续无改善或伴有呕吐、腹泻、精神萎靡等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干预,且严禁自行给低龄儿童随意使用助消化药物。

    2025-10-21 12:44:21
  • 小朋友鼻塞怎么办

    家庭可通过湿化空气、生理盐水滴鼻或喷鼻、热敷鼻部来缓解鼻塞,还可通过侧卧位、抬高上半身调整体位改善鼻塞,若儿童鼻塞伴高热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婴幼儿及有基础疾病儿童护理需格外注意。 一、家庭护理缓解鼻塞 1.湿化空气:使用加湿器增加室内空气湿度,一般湿度保持在50%-60%为宜,湿润的空气可使鼻腔分泌物软化,减轻鼻塞。研究表明,适宜湿度环境下,儿童鼻塞症状能有所缓解。对于婴幼儿,要注意加湿器的清洁,防止滋生细菌。 2.生理盐水滴鼻或喷鼻:使用生理盐水滴鼻剂或鼻喷剂,可清洁鼻腔,稀释分泌物。年龄较小的儿童,可在宝宝鼻腔两侧各滴1-2滴生理盐水,然后轻轻按压鼻翼,帮助分泌物排出;稍大些的儿童可使用鼻喷剂,按照说明书正确操作。生理盐水对鼻腔黏膜刺激性小,能有效改善鼻塞状况。 3.热敷鼻部:用温热的毛巾敷在鼻部,但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儿童皮肤。热敷可促进鼻部血液循环,缓解鼻塞。一般每次热敷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不过,对于皮肤娇嫩的婴幼儿,热敷时要密切关注皮肤状态。 二、体位调整改善鼻塞 1.侧卧位:让儿童采取侧卧位,可利用重力作用使鼻腔分泌物引流,从而减轻鼻塞。例如,左侧鼻塞时让儿童右侧卧位,右侧鼻塞时让儿童左侧卧位。对于不会自主翻身的婴幼儿,家长可适当帮助调整体位。 2.抬高上半身:婴幼儿鼻塞时,将其上半身适当抬高,比如用枕头垫高头部,也有助于缓解鼻塞,原理是减少鼻腔分泌物倒流刺激咽喉。但要注意枕头高度要适宜,避免过高导致儿童不适。 三、就医情况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需及时就医的情况:如果儿童鼻塞伴有高热(体温超过38.5℃且持续不退)、精神萎靡、呼吸急促、鼻塞严重影响吃奶或睡眠等情况,应及时带儿童就医。因为这些情况可能提示存在呼吸道感染等较严重的疾病,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婴幼儿鼻腔较为狭窄,鼻黏膜娇嫩,在护理过程中要格外轻柔。避免使用过硬的物品清理鼻腔,如棉签等,防止损伤鼻黏膜。同时,要密切观察婴幼儿的呼吸和精神状态,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基础疾病的儿童出现鼻塞时,要更加谨慎处理。因为鼻塞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症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护理和治疗,避免自行用药或采取不恰当的护理措施加重病情。

    2025-10-21 12:41:1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