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洁谊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及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及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展开
  • 一岁宝宝流鼻血是什么原因

    一岁宝宝流鼻血的原因包括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有鼻黏膜干燥、外伤、鼻腔炎症;全身因素有血液系统疾病、维生素缺乏、心血管系统疾病等。流鼻血时要让宝宝坐位或半卧位、捏住鼻翼止血,频繁或大量出血需就医,平时要注意鼻腔护理、合理喂养。 一、局部因素 1.鼻黏膜干燥:一岁宝宝鼻黏膜较脆弱,若所处环境空气过于干燥,比如冬季使用暖气或空调后,鼻黏膜水分易丧失,变得干燥,就容易破裂出血。一般室内湿度保持在50%-60%较为适宜,干燥时可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 2.外伤:宝宝好奇心强,可能会用手指挖鼻孔,或者在玩耍时不小心碰撞到鼻子,这些外力作用都可能损伤鼻黏膜导致流鼻血。家长要注意引导宝宝避免挖鼻孔的行为,在宝宝活动时也要注意保护其鼻部。 3.鼻腔炎症: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可能引发鼻腔炎症,如鼻炎、鼻窦炎等,炎症会使鼻黏膜充血、肿胀,容易破裂出血。例如宝宝患感冒后,鼻腔炎症反应可能导致流鼻血情况出现,此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的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二、全身因素 1.血液系统疾病:某些血液系统疾病会影响凝血功能,从而导致流鼻血。比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受到影响;还有白血病等,也可能出现流鼻血的症状。如果怀疑是血液系统疾病,需要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相关检查来明确诊断。 2.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K等缺乏会影响凝血功能。维生素C参与体内胶原蛋白的合成,缺乏时可能导致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维生素K与凝血因子的合成有关,缺乏时会影响凝血过程。宝宝如果挑食、饮食不均衡,就可能出现维生素缺乏的情况。 3.心血管系统疾病:一些心血管系统疾病也可能导致流鼻血,比如高血压等。虽然一岁宝宝患高血压相对较少,但如果有家族遗传因素或其他特殊情况,也不能完全排除。不过这种情况相对少见,需要结合宝宝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当一岁宝宝流鼻血时,首先要让宝宝保持坐位或半卧位,头部稍向前倾,防止血液流入咽部引起不适。可以用手指捏住两侧鼻翼,压迫止血,一般压迫5-10分钟大多可止血。如果流鼻血频繁发生或出血量较大,应及时带宝宝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家长平时要注意宝宝的鼻腔护理,保持室内适宜的湿度,合理喂养,保证宝宝营养均衡,减少流鼻血的发生风险。

    2025-10-21 12:37:17
  • 宝宝肺炎的症状和表现

    呼吸系统症状有反复发热多波动于一定范围部分可高达40℃婴儿可体温不升、早期刺激性干咳进展可咳痰新生儿早产儿可口吐白沫、呼吸频率明显增快伴鼻翼扇动三凹征;全身症状有精神状态改变如萎靡烦躁等小婴儿可哭闹不止或过度安静、部分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新生儿肺炎症状不典型有反应差拒奶体温异常等;婴幼儿肺炎相对症状更明显发热咳嗽等突出且易出现气促三凹征;早产儿患肺炎病情进展迅速表现隐匿需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并发症风险高。 一、呼吸系统症状表现 1.发热:多为反复发热,体温波动于38℃~39℃,部分可高达40℃,婴儿尤其是小婴儿可能出现体温不升的情况,这与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等因素相关。 2.咳嗽:早期常为刺激性干咳,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咳痰,新生儿、早产儿肺炎可能仅表现为口吐白沫,此为因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且无力咳出而表现出的特殊症状。 3.气促:呼吸频率明显增快,小于2个月婴儿呼吸≥60次/分钟,2~12个月婴儿呼吸≥50次/分钟,1~5岁儿童呼吸≥40次/分钟,同时可伴有鼻翼扇动(呼吸时鼻孔张大)、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这是由于肺部炎症导致通气功能障碍,机体需加快呼吸频率来代偿。 二、全身症状表现 1.精神状态改变:患儿可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表现,这是因为肺部感染引发的不适及机体缺氧等情况影响了神经系统功能,小婴儿还可能表现为哭闹不止或过度安静。 2.消化道症状:部分患儿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泻等,这可能是由于肺炎时毒素吸收或病原体累及胃肠道,加之婴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三、不同年龄宝宝的表现差异 1.新生儿肺炎:症状往往不典型,除上述气促、口吐白沫外,还可能有反应差、拒奶、体温异常(可升高或不升)等表现,因新生儿免疫系统及呼吸系统发育不成熟,病情变化较快,需高度警惕。 2.婴幼儿肺炎:相对症状更明显,除上述典型呼吸及全身症状外,发热、咳嗽等表现较突出,且因婴幼儿气道较窄,炎症时更易出现气促、三凹征等。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早产儿由于各器官发育更不成熟,患肺炎时病情进展可能更迅速,表现可能更隐匿,需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如呼吸、心率等,一旦出现疑似肺炎表现应及时就医,因为其免疫力低下,肺炎并发症发生风险相对更高。

    2025-10-21 12:36:34
  • 宝宝不吃饭厌食怎么办

    饮食调整与环境营造需均衡搭配谷类、蔬菜、水果、优质蛋白等并严控高糖高脂零食,优化安静无干扰、有专属可爱餐具且每餐20-30分钟的进餐环境;进餐习惯培养要固定每日进餐时间、设定合理时长并以小目标引导专注进食;身体状况与疾病排查要定期检视口腔、每日腹部按摩促胃肠蠕动、监测微量元素,锌缺乏时增含锌食物,怀疑疾病及时就医;特殊人群关怀对婴幼儿避免强迫进食,随龄引导养成习惯、关注不同年龄段营养需求,长期厌食伴异常及时就医排查潜在健康问题。 一、饮食调整与环境营造1.均衡饮食构建:确保宝宝摄入全面营养,每日合理搭配谷类(如每日30-100克米面等)、蔬菜(每日50-150克深色蔬菜为主)、水果(每日50-100克)、优质蛋白(每日20-50克鱼肉、鸡肉、鸡蛋等)。严格控制高糖高脂零食摄入,如限制每周糖果不超过2次,每次不超1颗。2.优化进餐环境:进餐时保持环境安静,撤去玩具、关闭电视等干扰因素。为宝宝提供色彩鲜艳、造型可爱的专属餐具,激发其进食兴趣,且每餐固定在20-30分钟内完成。二、进餐习惯培养1.定时进餐安排:固定每日进餐时间,如早餐7-8点、午餐11-12点、下午加餐15-16点、晚餐18-19点,让宝宝胃肠道形成规律消化节奏。2.进餐时长控制:设定合理进餐时长,避免宝宝边吃边玩,通过小目标鼓励(如“10分钟内吃完一碗饭”)引导其专注进食。三、身体状况与疾病排查1.口腔问题检视:定期检查宝宝口腔,若发现溃疡可用儿童专用口腔护理产品(遵医嘱),龋齿需及时就医处理,避免因口腔不适影响进食。2.消化系统维护:因宝宝消化系统未完善,易出现消化不良等。每日进行腹部按摩,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轻揉,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促胃肠蠕动。怀疑胃肠疾病需及时就医检查。3.微量元素监测:锌缺乏可致食欲减退,饮食中增加含锌食物(如每周2-3次牡蛎、瘦肉等),怀疑明显缺乏时就医检测并遵医嘱补充。四、特殊人群(宝宝)关怀对于婴幼儿,避免强迫进食,防止产生抵触情绪。随宝宝年龄增长,逐步引导养成良好习惯,关注不同年龄段营养需求变化,如6-24月龄宝宝添加辅食要遵循由少到多等原则。较大宝宝可参与食物选择与准备增强认同感。若宝宝长期厌食伴体重不增、精神差等,及时就医排查潜在健康问题。

    2025-10-21 12:35:20
  • 小孩吃多了怎么办

    小孩吃多了需观察症状与体征,轻度可非药物干预,如适当运动、腹部按摩,饮食上暂时控食并选易消化食物,婴儿和有基础疾病小孩有特殊注意事项,要据情况采取措施保障其胃肠道健康与身体舒适。 一、观察症状与体征 1.轻度进食过多:小孩可能仅表现为腹部稍胀,无明显哭闹、呕吐等严重不适。此时需关注孩子精神状态,若精神好,可先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 2.中重度进食过多:可能出现频繁呕吐、腹痛哭闹不止、腹胀明显甚至影响呼吸等情况。若出现这些严重表现,需及时就医评估,排除肠梗阻等严重疾病。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适当运动:年龄较大能配合的小孩,可在进食后0.5-1小时左右,进行一些温和的活动,如慢走。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可能导致呕吐等不适加重。对于较小的婴儿,可将其抱起轻拍背部,促进胃肠蠕动,但力度要适中。 2.腹部按摩:以孩子肚脐为中心,用手掌轻轻顺时针按摩腹部。按摩时力度要轻柔,频率约每分钟10-15次,每次按摩5-10分钟左右。通过按摩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对于不同年龄的小孩,按摩的手法和力度要根据其耐受程度调整,婴儿的腹部按摩更需轻柔。 三、饮食调整 1.暂时控制进食量:在孩子进食过多后的短时间内(1-2小时),暂停进食固体食物,但可以适量给予温开水,每次少量,分多次给予。对于婴儿,可减少喂奶量,喂奶间隔可适当缩短。 2.选择易消化食物:后续饮食可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软面条等。避免给孩子食用油腻、辛辣、难以消化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等。同时,要注意食物的温度适宜,过冷或过热的食物都可能刺激胃肠道。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儿:婴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进食过多更易出现消化不良等问题。家长在日常喂养中要注意按需喂养,避免过度喂养。当婴儿进食过多出现不适时,腹部按摩要格外轻柔,运动调整要避免幅度较大的动作。 2.有基础疾病的小孩:如果小孩本身有胃肠道疾病(如先天性幽门肥厚、慢性胃炎等)或其他慢性疾病,进食过多可能会加重原有病情。这类小孩进食过多后,家长要更加密切观察症状变化,一旦有异常需及时就医,并且在日常饮食管理上要遵循医生制定的特殊饮食方案。 总之,小孩吃多了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以保障孩子胃肠道健康和身体舒适。

    2025-10-21 12:34:49
  • 2岁宝宝阴茎红肿怎么办

    2岁宝宝阴茎红肿可能由局部感染、外伤、过敏等引起,局部感染需保持清洁,外伤要检查并适当冷敷,过敏则要脱离过敏原,若红肿持续不缓解等应及时就医,日常要注意保持阴茎清洁、选择合适尿布衣物、避免不良刺激。 一、可能的原因及初步处理 2岁宝宝阴茎红肿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常见的有局部感染、外伤、过敏等。 局部感染: 原因:宝宝卫生习惯不佳,如不注意清洗阴茎,尿液、污垢等容易滋生细菌导致感染。 初步处理:首先要保持局部清洁,用温水轻轻清洗阴茎部位,动作要轻柔,避免进一步刺激。清洗后可观察红肿情况是否有缓解趋势。 外伤: 原因:宝宝在玩耍过程中可能不小心碰撞到阴茎,或者被锐器等轻微损伤。 初步处理:仔细检查阴茎是否有明显的伤口、出血等情况。如果只是轻微红肿,无明显伤口和出血,可以先进行冷敷,每次冷敷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但如果有伤口出血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过敏: 原因:可能是接触了某些过敏原,如使用了不合适的尿布、洗涤剂等。 初步处理:立即停止接触可疑的过敏原,用清水清洗阴茎后,观察红肿是否因脱离过敏原而逐渐消退。 二、及时就医的情况 如果宝宝阴茎红肿持续不缓解、伴有发热、排尿异常(如排尿哭闹、尿频、尿急等)、阴茎局部有明显的伤口或渗出物等情况,应及时带宝宝就医。医生一般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可能还会进行血常规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给予相应的治疗。例如,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可能会根据情况使用外用的抗生素药膏等,但需严格遵医嘱。 三、日常护理注意事项 保持清洁:日常要注意宝宝阴茎的清洁卫生,每天用温水清洗阴茎,尤其是包皮和龟头部位,但要注意清洗的力度适中,避免损伤宝宝娇嫩的皮肤。清洗后要将局部擦干,保持干燥。 选择合适的尿布和衣物:给宝宝选择柔软、透气的尿布和衣物,避免使用化纤材质等容易引起过敏的物品。勤换尿布,保持阴茎部位的干爽。 避免不良刺激:要注意避免宝宝用手搔抓阴茎部位,防止进一步损伤和感染。在给宝宝穿脱衣物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对阴茎造成压迫或摩擦。 对于2岁的宝宝,家长要密切关注其阴茎的情况,一旦发现红肿等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正确措施,如果情况较为复杂或严重,要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以确保宝宝的健康。

    2025-10-21 12:34:2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