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洁谊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及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及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展开
  • 新生儿体温37.3算发烧吗

    新生儿体温37.3℃需结合测量部位判断是否算发烧,其正常体温因测量部位而异,易受环境、活动等因素影响,要正确监测体温,结合一般状况判断,若37.3℃可先调整环境再复测,异常或伴其他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日常要注意护理保持适宜环境温度湿度等。 影响新生儿体温的因素 环境因素:新生儿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影响,若包裹过厚、室温过高,可能导致体温升高;而室温过低、保暖不当则可能使体温偏低。例如,在寒冷的环境中,新生儿的体表散热增加,为维持体温稳定,可能会出现体温相对偏高的情况来进行调节,但这并非真正的发烧。 活动因素:新生儿活动时,肌肉产热增加,也可能使体温短时间升高,比如哭闹后测量体温,可能会出现37.3℃的情况,但这属于生理性波动。 如何正确监测新生儿体温及判断是否发烧 体温监测方法:对于新生儿,常用腋温监测,测量时要将体温计夹紧,保持5~10分钟;也可选择肛温监测,相对更准确,但操作需轻柔。 判断发烧的综合情况:不能仅依据一次体温37.3℃就判定为发烧,还需结合新生儿的一般状况,如精神状态、吃奶情况等。如果新生儿精神好、吃奶正常,仅体温37.3℃,可能是生理性因素导致的体温波动;但如果同时伴有精神萎靡、拒奶、呼吸急促等表现,即使体温37.3℃,也需警惕感染等病理情况,应及时就医进一步评估。 新生儿体温37.3℃时的处理措施 调整环境:首先检查新生儿的包裹情况和所处环境温度,若包裹过厚,应适当松解包裹,保持室温在22~25℃左右较为适宜。 再次监测:适当调整后,过一段时间再次测量体温,观察体温变化情况。 就医评估:如果经过环境调整后体温仍持续异常或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应及时带新生儿到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等,以明确是否存在感染等问题,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处理。 特殊人群(新生儿)的温馨提示 新生儿是特殊群体,其体温调节能力差,家长要格外注意护理。在日常护理中,要注意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给新生儿穿着合适的衣物,避免过度保暖或保暖不足。同时,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体温及一般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如上述的调整环境、再次监测体温等,必要时及时就医,以确保新生儿的健康。

    2025-10-21 12:25:57
  • 女孩乳房几岁开始发育

    女孩乳房发育平均起始年龄约在8至12岁受遗传营养环境等因素影响,部分女孩7岁前乳房发育需警惕性早熟可能,少数13岁后未发育要重视可能与遗传内分泌疾病营养不良等相关,遗传可致发育早,营养不足延迟、过度肥胖致早,环境中激素污染物可干扰,有特殊情况者需密切关注并及时就诊儿科或内分泌科评估。 一、正常发育起始年龄 女孩乳房发育平均起始年龄约在8~12岁之间。这是基于大多数儿童生长发育的普遍规律,受遗传、营养、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一般来说,遗传因素对乳房发育起始年龄影响较大,若家族中女性乳房发育较早,女孩可能也会相对较早进入乳房发育阶段;而营养状况良好的女孩,可能会稍早于营养相对不足的女孩出现乳房发育。 二、个体差异情况 1.发育偏早情况:部分女孩可能在7岁前就出现乳房发育迹象,这种情况需警惕性早熟可能。性早熟可能与内分泌异常、某些疾病(如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等)、过度摄入含激素的食物或补品等因素有关。若发现女孩7岁前乳房明显发育,应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排查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2.发育偏晚情况:少数女孩乳房发育可晚至13岁后,若13岁仍未开始乳房发育,也需要引起重视,可能与遗传、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营养不良等因素相关,建议就医评估,排查是否存在影响正常发育的潜在问题。 三、相关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 遗传因素:家族中母亲或近亲乳房发育起始年龄较早,女孩乳房发育往往也会偏早,这是遗传基因在生长发育调控中的体现。 营养因素:充足且均衡的营养是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长期营养不良可能延迟乳房发育;而过度肥胖可能因体内脂肪细胞分泌雌激素等因素,导致乳房发育偏早。 环境因素:长期接触含有激素的环境污染物(如某些塑料制品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等)可能干扰内分泌,影响乳房正常发育时间。因此,应尽量为女孩营造健康、少受污染的生活环境。 特殊人群提示:对于有家族性早熟遗传倾向、营养状况特殊(如过度肥胖或严重营养不良)、有内分泌疾病家族史等特殊情况的女孩,更需密切关注乳房发育情况,定期观察发育进程,一旦发现明显异于同龄人的发育表现,及时前往儿科或内分泌科就诊,进行相关检查评估,以保障女孩健康的生长发育。

    2025-10-21 12:24:47
  • 宝宝睡觉时一惊一惊的是什么原因

    宝宝睡觉时一惊一惊的原因包括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浅睡眠周期、外界刺激因素(声音、光线)、饥饿或过饱、环境温度不适等,若只是偶尔且宝宝状态正常属正常生理现象,若惊跳频繁伴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日常要营造良好睡眠环境、合理喂养。 浅睡眠周期 宝宝的睡眠分为浅睡眠和深睡眠周期。在浅睡眠阶段,宝宝可能会出现肢体微动、面部表情变化等情况,看起来像一惊一惊的。新生儿浅睡眠占比很高,约占睡眠总时间的50%-60%,随着宝宝长大,浅睡眠占比会逐渐降低。通常宝宝2-3个月后,浅睡眠占比会有所下降,惊跳表现也会相应减少。 外界刺激因素 声音刺激:突然的响声,像关门声、大声说话声等,都可能引起宝宝惊跳。因为宝宝的听觉系统相对敏感,外界突然的声响会通过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引发惊跳反射。所以要尽量保持宝宝睡眠环境安静,避免突然的大声响。 光线刺激:强光照射也可能让宝宝一惊一惊的。宝宝的眼睛对光线变化比较敏感,强烈的光线会刺激宝宝的视觉神经,进而影响睡眠状态。在宝宝睡觉时,应保持房间光线柔和,避免强光直射宝宝眼睛。 饥饿或过饱 宝宝饥饿时,身体会通过一些反应来引起家长注意,可能表现为惊跳等;而过饱时,肠胃不适也可能影响睡眠,导致宝宝出现一惊一惊的情况。一般来说,新生儿需要按需喂养,2-3个月后可逐渐形成规律的喂养时间。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喂养情况,保证宝宝既不饥饿也不过饱,维持舒适的状态。 环境温度不适 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让宝宝感觉不舒服,从而出现惊跳现象。宝宝适宜的睡眠环境温度一般在22-25℃左右,湿度在50%-60%。如果温度过高,宝宝会感觉燥热,睡眠不踏实;温度过低,宝宝会因为寒冷而身体发紧,出现惊跳。家长要根据季节和室温情况,及时调整宝宝的bedding(被褥),保证宝宝睡眠环境温度适宜。 对于宝宝睡觉时一惊一惊的情况,家长首先要观察宝宝的整体状态,如果只是偶尔出现,且宝宝精神、食欲等都正常,一般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但如果惊跳频繁,同时伴有发热、呕吐、精神萎靡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有其他疾病因素。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合理喂养,帮助宝宝健康成长。

    2025-10-21 12:23:08
  • 男孩性早熟的症状有哪些

    男孩性早熟指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有第二性征提前出现(睾丸阴茎增大、出现阴毛胡须腋毛、声音变粗)、身高体重增长加速、部分有痤疮等其他表现,家长需关注孩子生长发育,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要让孩子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第二性征提前出现: 睾丸和阴茎增大:这是男孩性早熟较早出现的特征之一,正常情况下男孩在9岁前睾丸还未开始明显发育,而性早熟男孩的睾丸容积会增大,阴茎也会变长变粗。例如相关研究表明,性早熟男孩的睾丸容积可超过4ml,同时阴茎长度、直径较同龄正常男孩有明显增加。 出现阴毛、胡须、腋毛等:一般男孩在12-14岁左右开始出现阴毛,14-16岁开始长胡须,但性早熟男孩可能在9岁前就出现阴毛,随后逐渐出现胡须、腋毛等。阴毛首先出现于阴茎根部和会阴部,之后逐渐蔓延至耻骨联合上方,胡须多从上唇开始生长,腋毛则从腋窝开始出现。 声音变粗:由于声带增厚等原因,性早熟男孩的声音会逐渐变得低沉、粗哑,一般在睾丸和阴茎开始发育后一段时间出现。 身高和体重增长加速:性早熟男孩在早期身高和体重增长会比同龄男孩快,这是因为性激素的作用使得骨骼生长加速,导致身高突增,但由于骨骼成熟提前,最终可能影响最终身高,使其成年后的身高较正常男孩偏矮。例如有研究发现,性早熟男孩在青春期早期身高增长速率明显高于正常男孩,但骨龄进展也快于正常男孩,最终身高往往低于遗传靶身高。 其他表现:部分性早熟男孩可能会出现痤疮,这是因为性激素水平升高刺激皮脂腺分泌增加所致;还可能出现肌肉增加、变声等表现,同时性早熟男孩的心理也可能受到影响,出现与年龄不相符的性意识等。 对于男孩性早熟,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如果发现孩子有上述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性激素水平测定、骨龄测定、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等,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让孩子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接触含有性激素的物品,如某些滋补品等,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睡眠时身体会分泌生长激素,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很重要,还要注意合理饮食,避免过度肥胖等,过度肥胖也可能会促进性早熟的发生。

    2025-10-21 12:22:22
  • 小孩结巴矫正最简单方法

    营造轻松沟通环境保持耐心给予小孩充足表达时间,引导慢语速从单字短词渐过渡到短句示范模仿,鼓励多听适合年龄的优质语言素材并尝试复述,注重心理疏导不批评以理解态度回应并通过游戏增强积极性,特殊人群区别对待内向小孩保护其自尊心灵活调整矫正方法。 一、营造轻松沟通环境 家长与小孩交流时需保持耐心,语速平稳,给予小孩充足时间表达,不随意打断或催促。例如,每天安排固定温馨时段与小孩交流,避免在小孩紧张焦虑时强迫其快速说话,让小孩在无压力氛围中自然开口,如晚餐后轻松聊天时间,以舒缓的节奏进行互动,降低结巴发生的心理诱因。 二、引导慢语速表达 当小孩出现结巴情况时,家长可率先示范慢而清晰的表达,引导小孩跟随模仿。从简单的单字、短词开始,逐步过渡到短句。比如先让小孩重复“妈妈”“杯子”等简单词汇,再引导其说出“我要拿杯子”这类短句,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小孩建立流畅表达的节奏,让其适应缓慢且连贯的语言输出。 三、鼓励多听多模仿优质语言素材 为小孩提供适合其年龄的优质语言学习资源,如儿童故事音频、儿歌等,让小孩多听多模仿其中规范的发音和语句结构。每日安排15-20分钟的听读时间,之后鼓励小孩尝试复述听到的内容,通过大量接触标准语言输入,促进其语言输出的流畅性,例如选择经典儿童故事书对应的音频,让小孩在听的过程中感受正确的语音语调,再进行模仿复述练习。 四、注重心理疏导 密切关注小孩的情绪状态,避免因结巴情况对小孩进行批评指责。当小孩结巴时,以理解的态度回应,如温和地说“没关系,你慢慢组织语言”,帮助小孩建立自信心。可通过游戏等方式增强小孩表达的积极性,例如开展角色扮演游戏,让小孩扮演喜爱的童话角色进行自然对话,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情境中放松心情,减少结巴带来的心理压力,让小孩更愿意主动表达。 特殊人群提示 不同性格特点的小孩在结巴矫正过程中需区别对待,对于性格内向的小孩更要加倍给予鼓励与耐心,避免在公共场合过度聚焦其结巴问题而加重其紧张情绪。始终将保护小孩自尊心、营造安全无压力的表达环境置于首要位置,根据小孩的具体表现灵活调整上述矫正方法,以最大程度助力小孩逐步改善结巴状况。

    2025-10-21 12:21:4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