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洁谊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及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及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展开
  • 宝宝不睡大觉是什么原因

    宝宝不睡大觉可能由环境、饮食、自身生理、疾病、心理等多因素导致,家长需排查环境调整温度光线、关注饮食合理喂养、观察自身生理和患病情况及时就医、给予心理安抚增加安全感,护理时考虑宝宝年龄特点解决不睡大觉问题。 光线过强:夜间睡眠时,若有强光照射,会干扰宝宝的生物钟,使其睡眠周期紊乱。宝宝的视觉系统还未发育完善,较微弱的光线也可能对其产生刺激。 饮食因素 饥饿:宝宝胃容量小,进食次数相对较多。如果宝宝睡前没有吃饱,夜间就可能因饥饿而醒来,无法睡大觉。例如,月龄较小的宝宝可能每隔2-3小时就需要进食一次,若喂养间隔过长,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过饱:宝宝进食过多,会导致胃肠不适,引起腹胀、腹痛等症状,从而影响睡眠。比如一次性给宝宝喂食过多奶量,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自身生理因素 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新生儿的神经系统还处于发育阶段,容易出现惊跳反射等情况。在浅睡眠阶段,这种惊跳反射可能会使宝宝醒来,随着月龄增长,这种情况会逐渐改善。 出牙不适:宝宝在出牙期,牙龈会出现肿胀、疼痛等不适症状,这会影响宝宝的睡眠。一般在4-6个月左右开始出牙,部分宝宝可能会因此频繁醒来,难以睡大觉。 疾病因素 感冒发烧:宝宝患上感冒发烧时,身体会感觉不适,如鼻塞、发热等,这些症状会干扰宝宝的睡眠,使其睡眠质量下降,无法睡大觉。 湿疹:宝宝患有湿疹时,皮肤会瘙痒,尤其是在夜间,瘙痒感会更加明显,导致宝宝频繁醒来,影响睡眠。 心理因素 缺乏安全感:宝宝对周围环境还比较敏感,当感到缺乏安全感时,可能会频繁醒来寻求安抚。例如,突然更换睡眠环境等情况,可能会使宝宝出现这种情况。 对于宝宝不睡大觉的情况,家长首先要排查环境因素,调整合适的温度、光线等;然后关注饮食情况,合理喂养;同时观察宝宝自身生理状况和是否患病,若有异常及时就医;对于心理因素导致的,家长要多给予宝宝安抚,增加其安全感。在护理宝宝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宝宝的年龄特点,如新生儿和小月龄宝宝的特殊生理需求等,以更好地解决宝宝不睡大觉的问题。

    2025-10-17 11:07:39
  • 新生儿呛奶的三种情况及如何抢救

    新生儿呛奶分轻度(仅短暂咳嗽、呼吸平稳等,转脸侧拍背观察)、中度(面色发红发青、呼吸急促等,侧卧、清口鼻、打急救电话)、重度(窒息表现,启动心肺复苏并转运),新生儿身体各器官未成熟呛奶风险高,需注意喂奶姿势,有特殊病史者要加强护理且转运时保呼吸道通畅。 一、新生儿呛奶的三种情况及抢救措施 (一)轻度呛奶 情况表现:新生儿仅出现短暂咳嗽,呼吸平稳,面色无明显异常。 抢救措施:立即将新生儿脸部转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再次呛入气管,同时用手掌根部轻拍新生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通过振动帮助排出气道内的奶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新生儿呼吸、面色等情况。 (二)中度呛奶 情况表现:新生儿面色出现发红或发青,呼吸急促,可能伴有哭闹不安。 抢救措施:迅速将新生儿侧卧,头部稍低,便于分泌物引流,然后用吸球或手指(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黏膜)清除口腔和鼻腔内的奶块及分泌物,同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援过程中持续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必要时可重复轻拍背部等操作。 (三)重度呛奶 情况表现:新生儿出现窒息表现,面色苍白或发紫,无呼吸或仅有喘息样呼吸,肌肉松弛。 抢救措施:立即启动心肺复苏,将新生儿平放于坚实平面上,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频率约为100-120次/分钟,按压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同时进行人工呼吸(每按压30次进行2次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时需开放气道,捏住新生儿鼻孔,口对口轻柔吹气),在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尽快将新生儿转运至医疗机构进一步救治。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以新生儿为例) 新生儿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呛奶时风险更高。家长需特别注意喂奶姿势,应采取斜抱姿势,让新生儿头部略高于身体,喂奶后不要立即让新生儿平卧,可竖抱拍嗝一段时间,减少呛奶发生概率。若新生儿有早产、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病史,呛奶风险进一步增加,家长更要加强护理观察,一旦发生呛奶,应严格按照上述抢救步骤操作,且转运过程中要保持新生儿呼吸道始终处于通畅状态,最大程度保障新生儿生命安全。

    2025-10-17 11:05:24
  • 小儿鹅口疮怎么治疗

    小儿鹅口疮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有口腔清洁(婴儿用2%碳酸氢钠溶液,年长儿辅助清洁)和哺乳卫生(母乳母亲清洁乳头,人工喂养者消毒奶瓶奶嘴);药物治疗局部用制霉菌素混悬液涂抹,严重等可口服氟康唑;特殊人群中婴儿操作要轻柔并密切观察,早产儿等要谨慎治疗并加强基础护理。 一、一般治疗 口腔清洁:对于婴儿,可在喂奶前后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用棉签蘸取溶液轻轻擦拭口腔黏膜等部位,保持口腔清洁,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这是因为2%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不利于白色念珠菌生存。对于能配合的年长儿,也可让其用淡盐水漱口等方式辅助清洁口腔。 哺乳卫生: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要注意乳头的清洁,每次喂奶前后用温水清洗乳头;人工喂养的婴儿,要注意奶瓶、奶嘴的消毒,定期将奶瓶、奶嘴煮沸消毒等,避免再次感染白色念珠菌。 二、药物治疗 局部用药:可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局部涂抹口腔。制霉菌素能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甾醇结合,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发挥抗真菌作用。一般需要将制霉菌素片研碎后加入适量无菌生理盐水配制成混悬液,然后用棉签蘸取涂抹在口腔患处,每天涂抹数次。 全身用药:对于病情严重、反复发作的患儿,可在医生评估下使用抗真菌药物口服,如氟康唑等,但需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和剂量,因为小儿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药物代谢等方面与成人不同,使用不当可能会对小儿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儿:婴儿的口腔黏膜娇嫩,在进行口腔清洁和药物涂抹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口腔黏膜。同时,要密切观察婴儿的吃奶情况、口腔病变变化等,若出现吃奶明显减少、哭闹不安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早产儿或有基础疾病的小儿:这类小儿免疫力相对较低,发生鹅口疮后病情可能进展较快或较难控制。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谨慎,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如体温、口腔病变范围等,同时要注意加强基础疾病的护理,如保暖、合理喂养等,以提高小儿的抵抗力,促进疾病康复。

    2025-10-17 11:03:44
  • 小孩晚上睡觉头发都湿透了怎么办

    儿童夜间头发湿透可从环境因素调节室温并选轻薄透气棉质被褥、饮食上睡前1-2小时避免高热量高糖食物及过量饮水、排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伴夜惊枕秃等表现或结核病伴低热乏力消瘦等情况,婴儿期需精细调环境且观察精神状态等,幼儿及儿童期除排查环境饮食还需警惕隐匿性疾病必要时就医评估。 一、环境因素调节 1.室温控制:儿童基础代谢率相对较高,室温宜保持在22~25℃,可使用室温计监测。过高的室温会增加小孩散热需求,导致出汗。例如,当室温超过26℃时,小孩体表散热不畅,易出现睡觉时头发湿透的情况。 2.被褥选择:应选用轻薄、透气、吸汗的棉质被褥,避免使用过厚或不透气材质的被褥。过厚的被褥会阻碍热量散发,加重出汗。 二、饮食因素调整 1.睡前饮食:睡前1~2小时应避免让小孩进食高热量、高糖食物,如巧克力、油炸食品等,这类食物易导致机体产热增加。同时,也不宜让小孩过量饮水,尤其是睡前大量饮水可能使夜间尿量增多,通过出汗的方式也可能代偿性增加,导致头发湿透。 三、疾病因素排查 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除夜间多汗外,常伴有夜惊、枕秃、方颅等表现。维生素D参与钙磷代谢调节,缺乏时会影响神经兴奋性,导致多汗。若怀疑此情况,需及时就医检测维生素D水平及钙磷代谢指标。 2.结核病:除夜间盗汗外,常伴有低热、乏力、消瘦等症状。结核杆菌感染后可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导致夜间出汗。若小孩有结核病接触史或出现上述伴随症状,需进一步进行结核菌素试验、胸部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诊断。 四、不同年龄段特殊注意事项 1.婴儿期:婴儿皮肤汗腺发育尚未完善,体温调节能力弱,更需精细调整环境。室温应严格把控,被褥选择需格外注意材质透气性,同时密切观察有无其他异常表现,如精神状态、体重增长等。 2.幼儿及儿童期:若幼儿及儿童频繁出现夜间多汗且伴有活动后易疲劳等情况,除排查环境、饮食因素外,需关注是否存在运动后代谢旺盛未及时调整的情况,同时警惕隐匿性疾病,必要时就医评估。

    2025-10-17 11:03:07
  • 刚出生的宝宝头上有软软的包是什么

    刚出生宝宝头上软软的包可能是产瘤、头颅血肿或脑膜膨出。产瘤因分娩时产道压迫致局部水肿,出生时可见,1-2天可自行消退;头颅血肿是分娩时颅骨骨膜下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边界清不超骨缝,吸收慢;脑膜膨出是先天性颅骨缺损致脑膜及脑组织膨出,需及时就医。家长需密切观察包块情况,异常及时带宝宝就医,护理时要轻柔。 一、产瘤 1.形成原因:产瘤是由于胎儿头部在分娩过程中受到产道的压迫,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出现水肿而形成。一般在出生时即可发现,多见于头先露部位。 2.外观表现:通常是一个边界不清、柔软的肿块,大小不一,范围可超过骨缝。 3.消退情况:一般在出生后1-2天内可逐渐自行消退,无需特殊处理,家长只需注意避免局部感染等情况。 二、头颅血肿 1.形成原因:头颅血肿是因为胎儿头部在分娩时受产道挤压或使用助产器具等,导致颅骨骨膜下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积聚在骨膜下形成。 2.外观表现:血肿边界清楚,不超过骨缝,触摸时有波动感,一般在出生后数小时或数天逐渐明显。 3.消退情况:吸收较慢,可能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一般不需要穿刺抽血,除非有特殊情况,大多数可自行吸收。但要注意观察血肿有无感染等情况,若出现红肿、发热等感染表现需及时就医。 三、脑膜膨出 1.形成原因:这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情况,是由于先天性颅骨缺损,脑膜及脑组织通过缺损处膨出。多与胚胎发育过程中颅骨发育异常有关。 2.外观表现:可看到一个柔软的包块,哭闹时包块可能增大。 3.处理及预后: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进一步评估和治疗,可能需要通过手术等方式进行处理,预后情况取决于具体的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 刚出生宝宝头上软软的包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其大小、范围、有无其他伴随症状等情况。如果发现包块持续不消退、增大,或者伴有发热、呕吐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宝宝就医,由医生进行详细检查和诊断,以确定具体的情况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对于新生儿来说,要特别注意护理时的轻柔,避免对包块部位造成额外的刺激和损伤。

    2025-10-17 11:02:2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